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客观指标及其关系的研究

周甲东;赵芝焕;万崇华;杨铮;许传志;张晓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生存质量量表, 噻托溴铵, 客观指标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客观指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124例Ⅱ~Ⅲ级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18μg噻托溴铵,1次/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得分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动脉血氧分压(PaO2),C-反应蛋白水平(CRP)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及FEV1%pre,PaO2,CRP均显著性改善(P<0.05);且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与FEV1%pre,PaO2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E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后改善了生存质量、FEV1%pre、PaO2、CRP(P< 0.05);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客观指标FEV1%pre和PaO2成正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及血管生成因子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LISA),检测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中AGT基因多态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VEGF受体1(sFlt-1)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血清中VEGF含量(772.29±58.78)ng/L,PlGF含量(427.89±48.59) ng/L显著高于子痫前期组VEGF含量(410.95±55.74)ng/L,PlGF含量(337.44±68.46)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血清中sFlt-1含量(32.37±9.64)ng/L显著低于子痫前期组sFlt-1含量(155.57±37.5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子痫前期组MM型比率显著下降(P<0.01),TT型比率明显上升(P<0.01),MT型比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有AGT基因TT型的妇女易发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一步探讨VEGF、PlGF和sFlt-1,有利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宋成文;谢守珍;刁波;连俊红;王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18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教育与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产前心理护理、知识灌输与行为认知干预,产时拉梅兹呼吸运动技巧、导乐陪伴分娩及按摩方法.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P=0.015).研究组自然分娩孕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且产妇产后自主排尿成功率较高(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利于产程进展及促进产后恢复.

    作者:王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对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角膜内皮细胞毒性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滴眼液对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模型内皮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临床上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治疗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安全药效浓度.方法: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形划痕法制作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眼.A组应用0.50% AmBL滴眼液点眼;B组应用0.25%滴眼液点眼;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6次.3、7、10、15d观察疗效,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检测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结果:造模3d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 d后A,B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溃疡较前局限,结膜充血和角膜水肿减轻,用药后7d溃疡内皮斑减轻,坏死组织脱落,新生血管出现,平均l0d角膜水肿消失,瘢痕形成,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点药后3d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10、15d后A、B两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A组内皮细胞肿大,多形性,边界中断,形态模糊,较B组显著.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有效,0.25%与0.50%滴眼液相比治疗效果相同,但对角膜内皮影响较小

    作者:周红艳;任春玲;王亮;高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2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为结核性胸膜炎,分为结核性胸膜炎组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使用SPP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及佳诊断临界值,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胸腔积液ADA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为0.941,95%可信区间的下线值为0.889,上线值为0.993;胸腔积液ADA的佳诊断临界值为26.55 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0.5%、阳性似然比为9.94、阴性似然比为0.06;其中14例胸腔积液ADA> 24 U/L、胸腔积液ADA/血ADA >1者均为结核性胸膜炎.结论:胸腔积液ADA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很高的价值,佳诊断临界值为26.55 U/L;此外,当胸腔积液ADA> 24 U/L、胸腔积液ADA/血ADA>1时,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作者:李光明;陆小娜;方育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清miRNA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目前临床癌症患者的确诊阶段大都到了中晚期,已经错过了佳治愈时间,治愈率比较低.虽然一些新的肿瘤标记物的发现,为肿瘤的个性化治疗、乃至佳治疗提供了可能性[1],但是由于这些诊断方法大都是有创检查,而且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目前肿瘤标记物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2].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无创的肿瘤标记物,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作者:王喜悦;曾思恩;肖胜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活检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切除子宫隐匿癌特点

    目的:探讨活检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切除子宫隐匿癌发生率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切除前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隐匿癌发生率是25%,绝经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活检隐匿癌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2例隐匿癌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随访无复发.术中冷冻切片检查隐匿癌漏诊率是13.33%.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切除子宫存在隐匿癌的危险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术中冷冻切片对于提高隐匿癌检出率作用有限.隐匿癌多数是Ⅰ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淋巴结转移,子宫切除后无复发预后好.

    作者:罗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代谢紊乱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代谢紊乱(IG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的影响,从而探讨EH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血清Hcy的关系.方法:对46例单纯EH患者,平均年龄(77.0±9.6)岁与33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EH患者平均年龄(78.2±7.7)岁的血糖代谢、血脂代谢、体质指数(BMI)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并分析合并DM的EH患者的血清Hcy与血糖、血脂及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合并DM的EH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血清Hcy均显著增高;在合并DM的EH患者中,血清Hcy水平分别与BMI(r=0.688,P< 0.01)、FBG(r =0.667,P< 0.01)、HbAlc(r=0.692,P< 0.01)、LDL-C(r=0.906,P<0.01)及apo-B(r=0.774,P< 0.01)显著正相关.结论:合并糖代谢异常增加EH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而这与血糖代谢异常及血脂紊乱的程度密切相关,改善血糖代谢及调脂治疗可减轻EH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进展.

    作者:王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探讨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0日入院的87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CRRT治疗或药物降温方法在降温效果、改善GCS评分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结果:CRRT组平均体温达标时间为(110.3±27.3) min,对照组为(165.7±58.8)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CRRT组及对照组在24 h内体温复燃率分别为71.0%、7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RRT组与对照组两组的28 d死亡率分别为38.7%、51.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GC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RT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利用CRRT技术来降低过高体温以达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欠佳.

    作者:戚振红;陈家鑫;杨延斌;马明远;潘永;徐杰;张云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GDF-15对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的水平,探讨两者对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PCI术前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GDF-15与hs-CRP血清水平,入选201例单支病变且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按GDF-15,hs-CRP水平分组,通过随访3年,评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随访中,发生了非致死性的心血管事件29例与心血管原因所致的死亡14例.GDF-15>1200 ng/L组和GDF-15≤1200 ng/L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95 (P< 0.05),hs-CRP> 3.0 mg/L组和hs-CRP≤3.0 mg/L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2.28(P< 0.05),GDF-15>1200 ng/L伴hs-CRP> 3.0 mg/L者和GDF-15≤1200 ng/L伴hs-CRP≤3.0 mg/L者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77(P< 0.05).结论:GDF-15和hs-CRP不仅均为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且GDF-15联合hs-CRP检测可增加对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胡晖;程震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与Wnt/β-连接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凋亡调控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Wnt/β-连接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与吲哚美辛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200 μmol/L的吲哚美辛干预SGC7901细胞24 h,并设不加吲哚美辛的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涂片中胃癌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SGC7901细胞在50 μmol/L的吲哚美辛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92.71±4.81)%,100和200 μmol/L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则明显降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为0,吲哚美辛干预后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对照组β-Catenin和Bcl-2蛋白表达高而Caspase-3表达低.吲哚美辛干预后β-Catenin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吲哚美辛引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下游调控蛋白Bcl-2、Caspase-3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李赟;吴晓滨;林义佳;陈泓磊;宋虎;向军;彭俊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作者:汪海岩;张德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的途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曾发生骨折分组,采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缺乏阳光照射的人数及女性比例高于无骨折组,L2BMD、股骨大转子BMD、转子间BMD及总髋部的BMD低于无骨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是否有骨折史为应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年龄、缺乏阳光照射、总髋部BMD是骨折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定期监测总髋部BMD、适量增加阳光照射有利于降低骨折风险.

    作者:楼慧玲;彭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浓度吗啡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Bcl-2、 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吗啡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药物作用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Bcl-2表达情况:未处理组强.单独应用吗啡时,250 μmol/L及1 250 μmol/L引起Bcl-2表达减弱.单独应用500 μmol/L 5-Fu时Bcl-2表达减弱.与5-Fu联合应用,随其中吗啡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且均具有协同作用.Bax表达情况:未处理组弱.单独应用吗啡时,250μmol/L及1 250 μmol/L引起Bax表达增强.单独应用500 μmol/L 5-Fu时Bax表达增强.与5-Fu联合应用,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Bax表达逐渐增强,且均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吗啡、5-Fu及联合应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48 h能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且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志学;孙立新;李汝泓;雷燕;闫彩云;郝振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Body Drain治疗仪用于预防乳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为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但术中过度破坏淋巴组织,又可造成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0% ~ 30%[1].目前淋巴水肿在临床上还没有—个彻底根治的方法,因此如何预防淋巴水肿尤为重要.我科自去年引进西北第一台德国生产的Body Drain淋巴治疗仪用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治疗,取得良好的收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惠云;柴晓亮;孙亚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过全自动快速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BACTEC-MGIT960)检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株30株,耐药株30株,针对其gyrA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后进行测序.结果:在这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0株敏感株均未在QRDR检出有义突变,30株耐药株中有19株QRDR存在有义突变,主要突变位点为90、91和94.gyrA基因突变占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63.3%(19/30).结论:gyrA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密切相关.

    作者:杨辉;张国良;张明霞;吴爱武;陈建波;陈心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变化对其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的变化及其在OSAHS患者并发冠心病(CHD)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4例、OSAHS患者45例、0SAHS并CHD患者45例,检测比较3组间血清G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睡眠呼吸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OSAHS组及OSAHS并CHD组血清GGT水平依次升高,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SAHS组及OSAHS并CHD组患者血清GGT水平与AHI、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百分比正相关(P<0.05),与低SaO2及平均低SaO2负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SAHS患者血清GGT水平升高,而OSAHS并CHD患者血清GGT升高更加显著,其升高幅度与OSAH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OSAHS患者并发CHD的预测指标.

    作者:杨运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伽玛刀放疗序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体部伽玛刀放疗序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 ~ 77岁,中性年龄63.5岁.治疗组6例先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解除气管狭窄,3 ~7d后再进行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总剂量45 ~ 70 Gy,分10~ 14次完成,1次/d;对照组7例仅接受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结果:共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13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即刻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提升到自然呼吸时90%~ 95%.治疗组6例病灶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3.3%.发生放射性食管损伤1例.常规随访6个月,治疗组支架狭窄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能有效解决气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联合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能够进一步控制肿瘤病灶发展,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

    作者:魏宁;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冯守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

    目的:探讨顺铂热化疗对人胃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MTT法检测42℃时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46例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2℃热疗可显著增强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细胞凋亡率.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有效率为69.6%(32/46),不良反应轻微.血清CEA治疗后显著下降,且与疗效相关.结论:热疗能显著增强胃癌细胞顺铂毒性作用,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是晚期老年胃癌腹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自森;薛长年;张剑;张红巧;巴楠;夏兴洲;吴敏;樊青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研究进展

    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也称樱井武雄手术[1],是在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的基础上,实施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手术.该手术在术后乳房重建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2].近年来,该术式在国内已开始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本文就对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浩;杨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人群代谢特征比较

    目的:从预测代谢性疾病的角度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下限从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的合理性.方法:比较正常糖代谢组(NGT,FPG< 5.6 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1(IFG1,5.6 mmol/L≤FPG< 6.1 mmol/L)和空腹血糖受损组2(IFG2,6.1 mmol/L≤FPG< 7.0 mmol/L)之间代谢指标及发生代谢性疾病风险的差异.结果:与NGT组相比,IFG两组人群的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IFG1组相比,IFG2组仅部分代谢指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GT组相比,IFG1与IFG2组发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均升高(P<0.05),而IFG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疾病早期防控的角度出发,将IFG诊断下限下调为5.6 mmol/L是合理的,应加强对人群空腹血糖的筛查.

    作者:张宇翔;董晶;韩书婧;郭青青;刘岩;刘芬;罗艳侠;何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