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汪海岩;张德芳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化疗
摘要: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过全自动快速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BACTEC-MGIT960)检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株30株,耐药株30株,针对其gyrA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后进行测序.结果:在这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0株敏感株均未在QRDR检出有义突变,30株耐药株中有19株QRDR存在有义突变,主要突变位点为90、91和94.gyrA基因突变占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63.3%(19/30).结论:gyrA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密切相关.

    作者:杨辉;张国良;张明霞;吴爱武;陈建波;陈心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伽玛刀放疗序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体部伽玛刀放疗序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 ~ 77岁,中性年龄63.5岁.治疗组6例先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解除气管狭窄,3 ~7d后再进行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总剂量45 ~ 70 Gy,分10~ 14次完成,1次/d;对照组7例仅接受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结果:共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13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即刻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提升到自然呼吸时90%~ 95%.治疗组6例病灶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3.3%.发生放射性食管损伤1例.常规随访6个月,治疗组支架狭窄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能有效解决气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联合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能够进一步控制肿瘤病灶发展,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

    作者:魏宁;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冯守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重硅油Oxane HD填充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第三代重硅油Oxane HD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玻璃体填充物,用于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运用Oxane HD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3例,并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3例(24眼),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主诉和病史,以及眼底检查发现广泛或局限性视网膜下膜增殖和视网膜活动度差.

    作者:吴敏;肖丽波;薛黎萍;李云琴;任玉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回顾3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水平,观察其与临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20例根据血清NSE水平分为4组,A组35例血清NSE含量正常(<16 μg/L),B组74例血清NSE含量轻度升高(16 ~ 32μg/L),C组146例血清NSE含量中度升高(32 ~ 64 μg/L),D组65例血清NSE含量明显升高(> 64 μg/L);分别观察每组患儿的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恢复期脑脊液细胞数阴转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4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4.29%、31.08%、63.01%、87.69%,脑脊髓磁共振异常率分别为2.86%、27.03%、57.53%、84.62%,恢复期(病程14d)脑脊液细胞数阴转率分别为100.00%、82.43%、76.03%、56.36%,住院时间分别为(11.11±1.53)d,(13.32±1.49)d,(15.64±1.71)d,(18.91±1.62)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脑脊液NSE只有D组5例异常.结论:血清NSE浓度反映了重症手足口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尤其血清NSE含量显著升高(>64 μg/L)提示脑电图及脑脊髓磁共振异常可能性大,常规时间复查脑脊液阴转率低,并且住院时间长.而脑脊液NSE阳性率低,但异常者提示神经系统受损严重.

    作者:胡静;石小华;田野;谢国锦;叶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以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疫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进行舌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24例尘螨过敏为主的AR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SLIT 2.5年.观察指标为鼻部症状评分、体征评分、药物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年症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前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分别为7.41±2.09、1.78±0.69、7.52±1.97,治疗后2年三指标分别为4.19±1.88、1.52±0.45、5.23±1.78、2.18±0.51,治疗前、治疗后2年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5、2.77、7.42,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分别为7.18±2.37、1.86±0 49、7.23±2.25,治疗后2年三指标分别为6.97±2.61、1.79±0.61、7.12±2.57、0.78±0.60,治疗前、治疗后2年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7、0.55、0.20,均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2年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药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5、2.69、4.62、20.7,均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AR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此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宏伟;兰金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与Wnt/β-连接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凋亡调控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Wnt/β-连接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与吲哚美辛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200 μmol/L的吲哚美辛干预SGC7901细胞24 h,并设不加吲哚美辛的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涂片中胃癌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SGC7901细胞在50 μmol/L的吲哚美辛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92.71±4.81)%,100和200 μmol/L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则明显降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为0,吲哚美辛干预后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对照组β-Catenin和Bcl-2蛋白表达高而Caspase-3表达低.吲哚美辛干预后β-Catenin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吲哚美辛引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下游调控蛋白Bcl-2、Caspase-3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李赟;吴晓滨;林义佳;陈泓磊;宋虎;向军;彭俊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蛋白尿情况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G-Ccr)等临床指标.结果:从正常白蛋白尿期至微量白蛋白尿期再到大量白蛋白尿期,Cys C、mAlb、Scr均逐渐升高(P<0.05),但Cys C、mAlb比Scr升高较早;CG-Ccr则逐渐降低(P<0.05).采用ACR为参照,取ACR 30 mg/g、ACR 300 mg/g为切点,作血清胱抑素C的ROC曲线并求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P< 0.01)、0.781(P<0.01),进一步说明其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Cys C比Scr能更敏感地评估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

    作者:苏永;娄丽芳;王丽敏;代丹娇;赵志刚;孔桂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作者:汪海岩;张德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在唇裂定量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在唇裂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18例单侧唇裂患儿在术前使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获取面部三维数据,在计算机中重建面部三维图像并进行定点测量.术中对相同标志点进行直接测量.两组测量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各测量指标准确性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误差的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扫描测量的可靠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绝对差别(MAD)为0.07 mm,相对误差大小(REM)为1.1%.结论:三维扫描测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有效性,又不接触患者,是唇裂手术前后对照研究及颌面部畸形形态学研究的有前景的新方法.

    作者:余乔立;王洪涛;崔颖秋;邓利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扑热息痛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指在用药过程中药物与肝脏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肝脏所产生的毒害作用.其发生与年龄、性别、肥胖、饮酒、自身营养状况等有关,尤其合并有肝脏基础疾病时会增加用药风险.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PAP),又名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产物,为常用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作者:陈军宝;徐智;覃小艳;龚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48例Ⅲ~Ⅳa期鼻咽癌采取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同期放疗采用常规连续分割放疗,鼻咽部DT 70~78 Gy/7 ~8周,颈部DT 60~70 Gy/6~7周;化疗分为: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350mg/m2于放疗期间第1、8、15、29、36、43天静脉注射,放疗结束后改为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15天,每4周重复,共两疗程;顺铂组:顺铂80 mg/m2于放疗期间的第1、22、43天静脉注射,放疗结束后改为顺铂8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800 mg/m2 d第1~5天,每4周重复,共两疗程.放疗后巩固化疗分别于第4、5、6周后进行并分为3组:4周后组、5周后组和6周后组.结果:48例患者中,吉西他滨组总有效率(CR+PR)为95.7%,顺铂组为9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其他毒副作用均较轻,可耐受.结论:使用低剂量吉西他滨同期放化疗,然后足量吉西他滨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是一较好方案,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史建军;邵汛帆;邓敬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

    目的:探讨顺铂热化疗对人胃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MTT法检测42℃时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46例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2℃热疗可显著增强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细胞凋亡率.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有效率为69.6%(32/46),不良反应轻微.血清CEA治疗后显著下降,且与疗效相关.结论:热疗能显著增强胃癌细胞顺铂毒性作用,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是晚期老年胃癌腹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自森;薛长年;张剑;张红巧;巴楠;夏兴洲;吴敏;樊青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代谢紊乱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代谢紊乱(IG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的影响,从而探讨EH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血清Hcy的关系.方法:对46例单纯EH患者,平均年龄(77.0±9.6)岁与33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EH患者平均年龄(78.2±7.7)岁的血糖代谢、血脂代谢、体质指数(BMI)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并分析合并DM的EH患者的血清Hcy与血糖、血脂及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合并DM的EH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血清Hcy均显著增高;在合并DM的EH患者中,血清Hcy水平分别与BMI(r=0.688,P< 0.01)、FBG(r =0.667,P< 0.01)、HbAlc(r=0.692,P< 0.01)、LDL-C(r=0.906,P<0.01)及apo-B(r=0.774,P< 0.01)显著正相关.结论:合并糖代谢异常增加EH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而这与血糖代谢异常及血脂紊乱的程度密切相关,改善血糖代谢及调脂治疗可减轻EH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进展.

    作者:王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为护理干预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3个月后随访复查比较2组依从性(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以及治疗效果(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变化).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护理干预组患儿药物、饮食、运动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干预组血糖正常、血脂正常、血压正常、体重正常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的依从性,并可提高1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张耀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全麻后不做处理,B组全麻后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两组术中全麻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时VAS及躁动评分.结果:B组术中麻醉用药明显少于A组,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时VAS及躁动评分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操作简便、安全,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作者:吴川;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浓度吗啡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Bcl-2、 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吗啡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药物作用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Bcl-2表达情况:未处理组强.单独应用吗啡时,250 μmol/L及1 250 μmol/L引起Bcl-2表达减弱.单独应用500 μmol/L 5-Fu时Bcl-2表达减弱.与5-Fu联合应用,随其中吗啡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且均具有协同作用.Bax表达情况:未处理组弱.单独应用吗啡时,250μmol/L及1 250 μmol/L引起Bax表达增强.单独应用500 μmol/L 5-Fu时Bax表达增强.与5-Fu联合应用,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Bax表达逐渐增强,且均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吗啡、5-Fu及联合应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48 h能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且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志学;孙立新;李汝泓;雷燕;闫彩云;郝振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两种预防再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的136例宫腔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前口服戊酸雌二醇,术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8例,A组宫腔注入玻璃酸钠+宫内节育器(IUD),B组宫腔注入玻璃酸钠+Foley球囊导尿管+IUD,术后观察宫腔形态,月经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A组再粘连率32.3%,月经改善有效率79.4%,妊娠率45.6%;B组再粘连率5.8%,月经改善有效率95.5%,妊娠率71.6%,两组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用Foley球囊导尿管+玻璃酸钠+IUD可有效降低再粘连的发生,提高月经改善有效率及妊娠率.

    作者:吕冉冉;李巧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清miRNA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目前临床癌症患者的确诊阶段大都到了中晚期,已经错过了佳治愈时间,治愈率比较低.虽然一些新的肿瘤标记物的发现,为肿瘤的个性化治疗、乃至佳治疗提供了可能性[1],但是由于这些诊断方法大都是有创检查,而且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目前肿瘤标记物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2].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无创的肿瘤标记物,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作者:王喜悦;曾思恩;肖胜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47例

    目的:探讨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的原因.方法:收集47例我院2008-2010年非内分泌专科门诊首诊为Graves病的患者病例资料及回访记录,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7例无痛性甲状腺炎均诊断为Graves病,并经1~3个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9例(19.15%)成为永久性甲减,用L-T4替代治疗.结论:非内分泌专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及辅助检查不全,从而造成该病的误诊误治.

    作者:毛绍蓉;唐小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应用ALM-ASA法检测PCSK9基因F216L、D374Y多态性

    目的:研究PCSK9基因F216L、D374Y、N425S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09-2011年冠心病(CAD)患者血液标本288例,健康人血液标本300例;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于适配器连接介导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M-ASA),检测PCSK9基因F216L、D374Y和N425S位点的多态性,并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血清TC、TG、HDL-C、LDL-C水平采用酶法测定.结果:广东地区CAD患者和健康人群基因中尚未发现N425S多态性位点;F216L、D374Y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TC、LDL-C、HDL-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患者组中,FF与FL基因型、DD与DY基因型之间,TC、TG、LDL-C、HDL-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与FL基因型、DD与DY基因型之间的冠脉病变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人群的基因尚未发现N425S多态性位点,尚未发现PCSK9基因F216L、D374Y多态性与TC、TG、LDL-C、HDL-C水平及冠心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忠民;孟艳辉;高飞;喻辉;李凤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