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郭守俊;康昭洵;曾红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替吉奥, 奥沙利铂, 化疗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年龄≥65岁)口服替吉奥40~60 mg/次,每天2次,第1~14天;奥沙利铂1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42例患者有效率为45.2%,临床受益率81.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分析

    目的: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aed papilloma,NIP)及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探讨PTEN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鼻黏膜、30例NIP、20例NIP伴不典型增生及36例NIP癌变组织中F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IP、NIP伴不典型增生及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蛋白在NIP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从正常鼻黏膜组织、NIP伴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逐渐增加,NIP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降低导致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升高.PTEN蛋白异常表达及细胞周期调控障碍可能在NIP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再兴;戴秀华;孙静涛;付兴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丙泊酚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0、60、120μg/mL)的丙泊酚处理HepG2细胞,分为P30、P60组及P120组,同时设对照组及溶剂脂肪乳组.48 h后,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流式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结果:TUNEL法显示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AI)为:对照组(1.80±0.23)%;脂肪乳组(1.90±0.20)%;P30组(2.02±0.31)%;P60组(2.10±0.28)%;P120组(2.30±0.36)%.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AI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图显示各组HepG2细胞的AI为:对照组0.22%,脂肪乳组0.61%,P30组2.15%,P60组2.12%,P120组1.91%.与对照组比较,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的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图示: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细胞在G1、G2/M、S期的分布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120 μg/mL的丙泊酚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无影响.

    作者:周桥灵;古妙宁;杨承祥;梁桦;刘洪珍;王汉兵;刘毅;赖晓红;陈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羊栖菜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羊栖菜多糖(SFPS)对离体小鼠脾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10、30、100mg/L浓度的SFPS分别作用离体培养的小鼠脾细胞24、48和72 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所分泌IL-2、TNF-α和IFN-γ量.结果:SFPS可显著升高小鼠脾细胞IL-2、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这些作用与时间、浓度相关.其中,各浓度组均使IL-2的分泌量明显升高,100 mg/L浓度组效应为显著,作用24、48、72 h后分别使IL-2的分泌量达到7.08、39.04、20.30 pg/mL;TNF-α的分泌的高值则是由100 mg/L SFPS作用48 h引起;SFPS对IFN-γ分泌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不同时间组的差异不显著.结论:SFPS能明显增强离体小鼠脾细胞的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

    作者:况炜;陈慧玲;章皓;鲍建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金标法与ELISA在检测脐血HBsAg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标法和ELISA在检测脐血HBsA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脐血血清同时应用金标法和ELISA(一步法)测定HBsA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Kappa分析,两种测定方法具有一致性,但一致性不是很强.用ELISA两步法对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复核,经判读都为阳性(有1例为污染,两步法仍为阴性).结论:建议脐血测定HBsAg应用ELISA两步法.

    作者:葛高霞;张晓洁;邱胜丰;黎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原位肾穿刺活检826例分析与体会

    肾脏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肾穿术是用肾穿针经背部皮肤,选定穿刺点刺入肾下极取材的活体组织检查手段,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对肾病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因肾脏穿刺有一定风险,目前有些基层医院肾内科开展此项目不多.我院肾内科从2003年4月至2012年6月共行肾穿刺活检术826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分析如下.

    作者:何敏尔;朱声宏;孔仕波;张燕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CALU(rs2307040)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CALU(rs2307040)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307040)位点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住基因频率;比较其中176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结果: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307040)位点基因型AA、AG和GG分别有0、40和186例,各占0%、17.7%和82.3%,A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8%和91.2%;17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华法林达稳定状态,AA型未检出,AG组与GG组比较,华法林日维持剂量、INR值和PT值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ALU(rs23070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寅强;杨百晖;夏健明;张学玉;张桂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 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P组和N组采用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组在术前1 d至手术后9 d使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N组在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9天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S组和M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第3、5、7、9天测定各组50%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手术后第10天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脊髓GFAP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P组和N组50%缩足阈值升高,同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降低(M组:0.623 7±0.049 03,P组:0.461 6±0.038 90,N组:0.521 5±0.026 9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可以减轻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

    作者:刘红;万朝权;田可耘;梅莉;崔灿;张晓晨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总疗程8周,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Cr、BUN、MAP、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Cr、BUN、MAP、FBG均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比仅用替米沙坦效果好,可明显改善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振宇;王冬梅;刘孝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5例患者,其中12例1年以上未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针.结果:12例患者中平均(3.89±1.76)年未用促红素针(1~7年).Hb平均水平(13.8±1.84)g/dL,铁蛋白(86.2±84.1)ng/mL,甲状旁腺素(479±476)pg/mL,血清白蛋白水平、Kt/V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8.6±7.15)mg/L.血清促红素水平正常.肿廇标记物检查示3例患者CA125、1例患者TPSA、1例患者CEA轻度上升.9例非多囊肾患者仅4例超声检查见肾脏多发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5年后诊断肾癌.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1年后诊断肝癌.结论:极少数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促红细胞生成素针也可维持Hb>11 g/dL,其病因以肾囊肿性病变和肿瘤多见.

    作者:王文荣;李秋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皮下置管与开放换药法治疗切口感染的效果比较

    长期以来,切口感染后伤口愈合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手术科室.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应用皮下置管法及开放换药法有选择性地对45例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比较发现:皮下置管法换药较开放换药有疗程短、痛苦小、预后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贤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通过非降脂作用起到稳定动脉斑块、抗肿瘤、促进缺血性疾病血管生成、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虽然进一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这些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或抑制血管形成来实现的,但其调节血管生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对他汀类药物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对血管形成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法斌;李京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不同结核病患者群血清蛋白质谱分析与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菌阳肺结核与菌阴肺结核、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从蛋白质组学层面了解不同结核病患者群血清蛋白质谱的特征,为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系统,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对54例菌阳肺结核、45例菌阴肺结核、18例肺外结核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应用ClinProTools分析软件依据各蛋白质的质谱峰面积计算相对强度表示该血清蛋白质的丰度,采用t检验(对Anderson-Darling检验P>0.05的正态分布者)或Wilcoxon检验(对Anderson-Darling检验P<0.05的非正态分布者)分析比较茵阳肺结核与茵阴肺结核、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各血清蛋白质的平均丰度.结果:(1)在3种不同结核病患者人群中均捕获到102种相对分子质量在1 011.41~9 435.07的不同血清蛋白质,经Anderson-Dading检验,在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患者人群中分别有31、23和29种血清蛋白质呈正态分布.(2)正态分布的血清蛋白质在不同结核病患者人群间其水平未见显著差异.(3)非正态分布的血清蛋白质:在菌阳肺结核与菌阴肺结核患者人群间其水平未见显著差异;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人群间发现1个差异血清蛋白质(P=0.025 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 753.76,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人群血清中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5.42±4.86和28.29±14.08.结论:不同结核病患者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具有同质性,为普遍适用性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黄业伦;刘玉美;谭守勇;刘健雄;李昕洁;罗强生;曹翌明;刘志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左上颌第二磨牙区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1例

    患者男,59岁.左上颌第二磨牙因龋缺失5年.患者要求行种植修复.临床检查:27缺牙区牙槽嵴较为丰满,牙龈情况良好,曲面断层显示27部位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经过测量校准为4.8 mm(图1),CT片显示27种植区牙槽嵴宽度约为11 mm,27种植处上颌窦外侧壁约2.5 mm,左侧上颌窦无分隔(图2).手术拟行27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术.

    作者:董伟;陈洪伟;廖囡囡;戚孟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胸腔镜联合胃镜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56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行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56例(实验组),术前行超声胃镜了解瘤体的来源,术中胃镜行瘤体定位及检查食管黏膜有无破损.选取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接受剖胸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的7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实验组60~150 min,平均95 min,对照组95~180 min,平均110min,P<0.05;术中出血实验组10~60mL,平均28mL,对照组80~150mL,平均106mL,P<0.05;术后停留胸管时间实验组2~4 d,平均2.3 d,对照组2~4 d,平均2.6 d,P=0.334;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3~9 d,平均5.5 d.对照组4~9 d,平均6.3 d,P=0.110.结论: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叶雄;陈刚;周海榆;贲晓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0例

    目的:总结单一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上尿路结石均采用单通道PCNL结合不同碎石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者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大小1.0 cm×0.8cm~3.5 cm×6.2 cm,平均1.7 cm×4.1 cm.结果:90例均一期碎石、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出血量30 mL(10~100 mL),结石清除率为93.3%(84/90);6例残余结石均为鹿角形结石,主要集中于与通道平行的肾后组盏,少部分位于肾中盏,于术后1~2周行二期碎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0 min,结石总清除率为95.6%(86/90).4例术后仍有少量结石残留,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石清除2例.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刘士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I/R组、溶剂(1%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 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40min后,实验组较I/R组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L/R组的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I/R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黄连解毒汤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R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作者:付晓春;陈建军;王舰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综合医院心理科集体心理治疗模式实践与研究

    目的: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的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更安全、更有效地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心理科门诊就诊并依据有关标准分别诊断为抑郁痘、焦虑症和强迫症的患者各60例,分别按病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配合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观察组使用同种药物治疗配合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评定,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焦虑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强迫痘使用耶鲁布朗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焦虑症患者仅在治疗8周之后,HAMA评分才比对照组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02).观察组的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耶鲁布朗量表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观察组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以及焦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强迫症疗效并不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冯冬梅;梁颂游;代娟;郑会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针形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干切除对足多汗的影响

    目的:探讨增加胸5节段交感干切断能否提高胸3-4交感切除术对足多汗的缓解率.方法:回顾分析比较本单位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间,行针形胸腔镜下胸3-4交感干切除术(T3-4)和胸3-4交感干切除+胸5切断术(T3-4/5)的手足多汗症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共计239例患者符合条件,A组(T3-4)155例,B组(T3-4/5)84例,B组失访2例.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手多汗均得到缓解.137例(57.8%)患者术后足汗消失或得到缓解,其中B组55例(67.1%),A组82例(5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患者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40.0%(A组)和36.6%(B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增加T5切断可以提高(T3-4)交感切除术对足多汗的缓解率而不增加并发症率,(T3-4/5)交感切除术尤其适合手足多汗症患者.

    作者:黄邵洪;覃杰;廖洪映;李昀;张健;蔡松旺;陈惠国;王翠苹;吴伟彬;谷力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张业强;陈娟;高小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影响男性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肺结核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166例男性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个病例选取1名与患者同性别、年龄相近(≤3岁)的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排除结核病)作为对照.由经培训的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数据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首先采用配对x2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3个变量与男性肺结核发病有关联,经多因素分析得出9个变量与男性肺结核发病有关联.其中低收入、承担家庭经济主要责任、吸烟、过量饮酒、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消极应对是肺结核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4.506(1.949~10.415)、21.449(4.693~98.030)、2.553(1.223~5.331)、4.633(0.958~22.413)、1.023(0.996~1.052)、1.115(1.031~1.205),而居室通风、婚姻和客观支持是肺结核保护因素,其OR和95%CI分别为0.062(0.017~0.233)、0.157(0.065~0.380)、0.892(0.786~1.012).结论:个人低收入、在家庭经济中承担主要责任、吸烟、过量饮酒、生活事件刺激量大和消极应对是男性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家居通风、婚姻和客观支持可降低男性发生肺结核的风险.

    作者:何志青;胡贵方;资青兰;唐惠红;龚芳;罗强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