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东;项文坤;吴新开
目的:观察在线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及降低透析中低血容量症状发生率的临床应用.方法:监测30例受试者在常规透析、普通调整透析及BVM调整透析不同阶段的相对血容量变化、低血容量症状的发生率、透后血管再充盈情况.结果:常规透析、普通调整干体重、生物反馈BVM调整透析阶段干体重分别为(58.90±7.72)、(54.63±6.78)、(53.91±7.9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阶段的低血容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7.33%、34.85%和22.89%,BVM调节透析阶段的发生率较前两者低(P<0.05);三阶段的停止超滤后10 min的相对血容量变化分别为1.68±1.13、1.57±1.20和1.25±1.38,BVM调整透析阶段较常规透析阶段更低(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率、脱水率与透后血管再充盈呈正相关.结论:BVM调整透析有助于正确评估干体重,降低透析中低血容量症状的发生率.监测透后再充盈情况有利于干体重的评估.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心血管代偿能力.
作者:黎晓磊;陈红;孔耀中;黄英伟;邵咏红;肖观清;林敏娃;黄雪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及NK细胞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重症组惠儿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P<0.05).重症组患儿IL-12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虽然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而经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12和NK细胞水平随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而发生变化,观察外周血IL-12和NK细胞的变化在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维春;张克昌;周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通过非降脂作用起到稳定动脉斑块、抗肿瘤、促进缺血性疾病血管生成、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虽然进一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这些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或抑制血管形成来实现的,但其调节血管生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对他汀类药物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对血管形成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法斌;李京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患者男,59岁.左上颌第二磨牙因龋缺失5年.患者要求行种植修复.临床检查:27缺牙区牙槽嵴较为丰满,牙龈情况良好,曲面断层显示27部位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经过测量校准为4.8 mm(图1),CT片显示27种植区牙槽嵴宽度约为11 mm,27种植处上颌窦外侧壁约2.5 mm,左侧上颌窦无分隔(图2).手术拟行27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术.
作者:董伟;陈洪伟;廖囡囡;戚孟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肾脏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肾穿术是用肾穿针经背部皮肤,选定穿刺点刺入肾下极取材的活体组织检查手段,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对肾病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因肾脏穿刺有一定风险,目前有些基层医院肾内科开展此项目不多.我院肾内科从2003年4月至2012年6月共行肾穿刺活检术826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分析如下.
作者:何敏尔;朱声宏;孔仕波;张燕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年龄≥65岁)口服替吉奥40~60 mg/次,每天2次,第1~14天;奥沙利铂1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42例患者有效率为45.2%,临床受益率81.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郭守俊;康昭洵;曾红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收住我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测定入院时(0 h)及入院后6、12、24和72 h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血氧分压,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和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6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28 d病死率为67.2%.死亡组患者0、6、12、24和72 h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所有患者入院时乳酸与APACHE 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血氧分压无相关性(P>0.05).46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2.5mmol/L,随着12 h血乳酸清除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降低(P<0.05),存活组6、12、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1,P<0.05).6 h乳酸清除率≥20.0%者,其病死率较<20.0%的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血乳酸值、6 h乳酸清除率及12 h乳酸清除率均为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之一.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持续高乳酸血症提示预后不良,24 h血乳酸值、6 h乳酸清除率及12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祝小梅;冯辉斌;邵碧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癌胚抗原(CEA)联合血清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入选病例85例,分为肺癌组及良性病变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以及血清CEA、CYFRA21-1、NSE的含量.结果:肺癌组中检测的各项肿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肺腺癌组中血清CEA、NSE与肺泡灌洗液CEA等指标水平要显著高于肺鳞癌组(均P<0.05),而肺鳞癌组中血清CYFRA21-1水平则要高于肺腺癌组(P<0.001).在单项指标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联合4项肿瘤标志物可继续提高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联合血清CEA、CYFRA21-1、NSE的检测有助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血清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高少勇;林其昌;陈公平;林晓;赵建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YM155,4,9-二氢-1-(2-甲氧基乙基)-2-甲基-4,9-二氧代-3-(2-吡嗪甲基)-1H-萘并[2,3-d]咪唑鎓溴化物,分子式为C20H19N4O3.Br,分子量443.30,由Astellas制药公司合成,水溶性,体内外均可有效抑制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研究[1]表明当其浓度仅为0.54 nmol/L时就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水平,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而鉴于survivrin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survivin靶向抑制措施在抗肿瘤治疗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现作为一线survivin特异抑制剂的YM155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近几年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作者:肖建华;曾文;游艳;董自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Ki-67、PgR等分子标记物预测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可能性.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1月,对243例原发肿瘤大径≤5 cm、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SLN活检,以SLN转移作为因变量,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标记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把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0例(28.81%)患者有SLN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原发肿瘤Ki-67>14%时,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OR=2.66,P=0.013);而原发肿瘤PgR中度阳性(++)较PgR阴性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亦明显增加(OR=3.167,P=0.009).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乳腺原发肿瘤的分子标记Ki-67、PgR表达能预测腋窝SLN转移,但仍需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作者:李学瑞;廖宁;张国淳;王坤;祖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左心功能和结构改变的长期影响.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周内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根据造影剂充盈强度分为灌注正常(14例)、灌注稀疏(18例)、灌注缺损(11例)组.随访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LVEF、LVIDD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时,灌注缺损组LVEF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LVIDD 3组间无明显差异;而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灌注缺损组LVIDD明显大于另外两组(P<0.05).与术后1周比较,灌注缺损组LVEF术后1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LVIDD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时,其左心收缩功能减弱、左室内径变大;早期行MCE检测有利于对其长期左心收缩功能改变及左室重构的评估.
作者:汤裕华;钱建芬;林银康;周霖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mRNA转录情况,进而探讨其在MM骨病中的作用.结果:U266及MBD患者中,RANKL、MIP-1α及大部分NSE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骨损害程度基本呈正相关,MM中OPG的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骨髓瘤骨病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作者:高维;李晓进;张学美;谭琳;聂波;李惠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 g/(kg·d)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7 d.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研究组IgA(2.9±0.5)g/L、IgG(12.5±2.7)g/L、IgM(1.5±0.4)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44.2±5.3)%和CD4/CD8值1.99±0.85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分别为2.3±0.9、10.2±2.4、1.0±0.6、39.4±6.7、1.53±0.23,P<0.05).L/M比值0.062 2±0.009 4明显低于对照组(0.085 9±0.012 7,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通透性,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赵艳茹;周钰;刘波;刘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尿液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肾积水患儿诊断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50例单侧UPJO患儿,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或磁共振水成像(MRU)等检查证实,并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列为研究组;选取40例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患儿,列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均在术前留取膀胱尿液标本.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ET-1,同时测定尿肌酐(Cr).结果:研究组尿ET-1/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T-1 845pg/mmol Cr为诊断界值,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总准确率为82.5%.结论:尿液ET-1作为一个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敏感、特异、方便、非侵入性等优点,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的尿生物学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伏雯;夏慧敏;刘国昌;温英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G-AECA)与IgA肾病蛋白尿、血尿的关系.方法:69例IgA肾病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4组,分析每组患者血清IgG-AECA的表达变化;将69例患者分为IgG-AECA阳性组、阴性组,分析两组蛋白尿、血尿的差异;将IgG-AECA阳性患者根据其滴度不同分组,分析IgG-AECA滴度与蛋白尿、血尿的关系.结果:在系膜增生型、局灶增生型、局灶增生硬化型和硬化型IgA肾病中,系膜增生型、局灶增生型患者血清IgG-AECA阳性率高(P<0.05);IgG-AECA阳性导致IgA肾病患者蛋白尿显著增加(P<0.05),IgG-AECA与患者血尿无明显相关性(P>0.05);IgG-AECA的滴度与IgA肾病患者蛋白尿、血尿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gG-AECA在系膜增生型、局灶增生型IgA肾病中高表达,并且可导致患者尿蛋白增加.
作者:翟英;李向东;李毅;赵明;沈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40例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AECOPD组)进行研究,测定其入院时和治疗后外周血Th1、Th2细胞及Treg细胞计数,并与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比较.测定入院时降钙素原(PCT)值,计算入院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40例AECOPD组患者入院时Th1、Th2细胞计数明显升高,Treg细胞计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出现PIC窗较早的患者,Th1、Th2细胞计数下降,Treg细胞计数上升.与入院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在病程第7天时测定的Th1、Th2细胞计数和Treg细胞计数与入院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h1、Th2细胞计数与PCT值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Treg细胞计数与PCT值及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AECOPD患者感染早期存在细胞免疫异常,外周血Th1、Th2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将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刘颖;刘汉;周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9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糖尿病与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支架直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再狭窄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房春;张春晓;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3例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高压氧、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800 mg,每日1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CK-MB、cTnI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施卫东;项文坤;吴新开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lor,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重要受体结构,众多研究显示该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学者通过RNA干扰靶向抑制EGFR的研究显示,可诱导鼻咽癌[1]等细胞凋亡及坏死.因而,靶向ECFR的酪氦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 inhibitor,EGFR-TKI)也成为目前抗癌药研究的热点.
作者:刘洋;许新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5例患者,其中12例1年以上未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针.结果:12例患者中平均(3.89±1.76)年未用促红素针(1~7年).Hb平均水平(13.8±1.84)g/dL,铁蛋白(86.2±84.1)ng/mL,甲状旁腺素(479±476)pg/mL,血清白蛋白水平、Kt/V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8.6±7.15)mg/L.血清促红素水平正常.肿廇标记物检查示3例患者CA125、1例患者TPSA、1例患者CEA轻度上升.9例非多囊肾患者仅4例超声检查见肾脏多发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5年后诊断肾癌.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1年后诊断肝癌.结论:极少数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促红细胞生成素针也可维持Hb>11 g/dL,其病因以肾囊肿性病变和肿瘤多见.
作者:王文荣;李秋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