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新药凯美纳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刘洋;许新华

关键词:新药,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活性, growth factor, 激酶抑制剂, 发生与发展, 显示, 细胞凋亡, 受体结构, 靶向抑制, 抗癌药, 鼻咽癌, 肿瘤, 学者, 坏死, 干扰
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lor,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重要受体结构,众多研究显示该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学者通过RNA干扰靶向抑制EGFR的研究显示,可诱导鼻咽癌[1]等细胞凋亡及坏死.因而,靶向ECFR的酪氦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 inhibitor,EGFR-TKI)也成为目前抗癌药研究的热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心脏超声对1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检查,同时检测血iPTH、Lp-a并作相关分析.结果:(1)随着肾功能下降,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值增加,心室射血分数(EF)下降;同时iPTH、Lp-a水平逐渐升高.(2)CKD各期iPTH水平与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CKD各期Lp-a水平与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3)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iPTH与Lp-a呈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可能与iPTH、Lp-a水平有关,控制iPTH、Lp-a水平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文清;邢艳芳;黄丽;钱捷;梁敏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动态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未发生脑卒中的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两组24 h、48 h、72 h、7 d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1)脑梗死组的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随时间的延长,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递减趋势,不同时间点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不同脑梗死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s=-0.887,P=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表达降低,其水平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0 d,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日记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顺应性(B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大压容量(MCBC)分别为(40.1±11.4)mL/cmH2O、(186±73)mL、(316±104)mL,较对照组[BC(54.9±16.9)mL/cmH2O、FDV(154±48)mL、MCBC(268±92)mL]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OABSS、PPBC及QOL评分分别为(5.12±1.46)分、(1.74±0.79)分、(1.43±1.02)分,较对照组治疗后[OABSS(7.49±1.92)分、PPBC(2.86±0.87)分及QOL(2.91±0.90)分]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观察组24 h尿急次数(1.5±0.7)次较对照组(2.3±1.7)次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有效地改善尿急等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广涛;包振虎;张连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I/R组、溶剂(1%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 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40min后,实验组较I/R组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L/R组的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I/R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黄连解毒汤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R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作者:付晓春;陈建军;王舰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不同结核病患者群血清蛋白质谱分析与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菌阳肺结核与菌阴肺结核、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从蛋白质组学层面了解不同结核病患者群血清蛋白质谱的特征,为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系统,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对54例菌阳肺结核、45例菌阴肺结核、18例肺外结核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应用ClinProTools分析软件依据各蛋白质的质谱峰面积计算相对强度表示该血清蛋白质的丰度,采用t检验(对Anderson-Darling检验P>0.05的正态分布者)或Wilcoxon检验(对Anderson-Darling检验P<0.05的非正态分布者)分析比较茵阳肺结核与茵阴肺结核、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各血清蛋白质的平均丰度.结果:(1)在3种不同结核病患者人群中均捕获到102种相对分子质量在1 011.41~9 435.07的不同血清蛋白质,经Anderson-Dading检验,在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患者人群中分别有31、23和29种血清蛋白质呈正态分布.(2)正态分布的血清蛋白质在不同结核病患者人群间其水平未见显著差异.(3)非正态分布的血清蛋白质:在菌阳肺结核与菌阴肺结核患者人群间其水平未见显著差异;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人群间发现1个差异血清蛋白质(P=0.025 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 753.76,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人群血清中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5.42±4.86和28.29±14.08.结论:不同结核病患者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具有同质性,为普遍适用性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黄业伦;刘玉美;谭守勇;刘健雄;李昕洁;罗强生;曹翌明;刘志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分子标记物预测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研究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Ki-67、PgR等分子标记物预测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可能性.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1月,对243例原发肿瘤大径≤5 cm、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SLN活检,以SLN转移作为因变量,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标记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把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0例(28.81%)患者有SLN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原发肿瘤Ki-67>14%时,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OR=2.66,P=0.013);而原发肿瘤PgR中度阳性(++)较PgR阴性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亦明显增加(OR=3.167,P=0.009).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乳腺原发肿瘤的分子标记Ki-67、PgR表达能预测腋窝SLN转移,但仍需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作者:李学瑞;廖宁;张国淳;王坤;祖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碘对比剂重度渗漏患者1例护理体会

    对比剂渗漏在增强CT扫描中并不少见,但是一般病例仅为局部肿胀近日,我院收治1例渗漏局部肿胀伴大量水泡形成的病例,经过处理,患者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结肠癌术后半年在我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护士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增强扫描设置流速为2mL/s,总量为70 mL,压力设置为300Psi以内,检查前预注射盐水20 mL,局部无肿胀,注射过程顺利,后再注射碘比乐对比剂(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预注射20 mL后离开扫描间,在控制室进行观察.

    作者:李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金标法与ELISA在检测脐血HBsAg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标法和ELISA在检测脐血HBsA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脐血血清同时应用金标法和ELISA(一步法)测定HBsA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Kappa分析,两种测定方法具有一致性,但一致性不是很强.用ELISA两步法对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复核,经判读都为阳性(有1例为污染,两步法仍为阴性).结论:建议脐血测定HBsAg应用ELISA两步法.

    作者:葛高霞;张晓洁;邱胜丰;黎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0例

    目的:总结单一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上尿路结石均采用单通道PCNL结合不同碎石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者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大小1.0 cm×0.8cm~3.5 cm×6.2 cm,平均1.7 cm×4.1 cm.结果:90例均一期碎石、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出血量30 mL(10~100 mL),结石清除率为93.3%(84/90);6例残余结石均为鹿角形结石,主要集中于与通道平行的肾后组盏,少部分位于肾中盏,于术后1~2周行二期碎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0 min,结石总清除率为95.6%(86/90).4例术后仍有少量结石残留,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石清除2例.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刘士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柬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胡亚伟;杨冬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肾炎重复肾活检1例

    患者男,48岁,因纳差3个月,肾功能异常2 d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纳差恶心,未予以重视.2 d前患者纳差症状加重,遂在当地医院查血肌酐(Scr)693μmol/L,尿素氮(BUN)24.07 mmol/L.患者近1个月出现夜尿次数增多,3次/夜.患者1年前曾行健康体检:尿常规和肾功能无异常.近1年外出务工,密切接触碳酸化硅.体检:血压148/80 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全身未见皮疹,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肾区无叩痛.

    作者:张丹凤;郝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综合医院心理科集体心理治疗模式实践与研究

    目的: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的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更安全、更有效地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心理科门诊就诊并依据有关标准分别诊断为抑郁痘、焦虑症和强迫症的患者各60例,分别按病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配合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观察组使用同种药物治疗配合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评定,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焦虑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强迫痘使用耶鲁布朗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焦虑症患者仅在治疗8周之后,HAMA评分才比对照组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02).观察组的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耶鲁布朗量表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观察组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以及焦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强迫症疗效并不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冯冬梅;梁颂游;代娟;郑会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5例患者,其中12例1年以上未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针.结果:12例患者中平均(3.89±1.76)年未用促红素针(1~7年).Hb平均水平(13.8±1.84)g/dL,铁蛋白(86.2±84.1)ng/mL,甲状旁腺素(479±476)pg/mL,血清白蛋白水平、Kt/V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8.6±7.15)mg/L.血清促红素水平正常.肿廇标记物检查示3例患者CA125、1例患者TPSA、1例患者CEA轻度上升.9例非多囊肾患者仅4例超声检查见肾脏多发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5年后诊断肾癌.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1年后诊断肝癌.结论:极少数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促红细胞生成素针也可维持Hb>11 g/dL,其病因以肾囊肿性病变和肿瘤多见.

    作者:王文荣;李秋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原位肾穿刺活检826例分析与体会

    肾脏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肾穿术是用肾穿针经背部皮肤,选定穿刺点刺入肾下极取材的活体组织检查手段,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对肾病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因肾脏穿刺有一定风险,目前有些基层医院肾内科开展此项目不多.我院肾内科从2003年4月至2012年6月共行肾穿刺活检术826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分析如下.

    作者:何敏尔;朱声宏;孔仕波;张燕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羊栖菜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羊栖菜多糖(SFPS)对离体小鼠脾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10、30、100mg/L浓度的SFPS分别作用离体培养的小鼠脾细胞24、48和72 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所分泌IL-2、TNF-α和IFN-γ量.结果:SFPS可显著升高小鼠脾细胞IL-2、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这些作用与时间、浓度相关.其中,各浓度组均使IL-2的分泌量明显升高,100 mg/L浓度组效应为显著,作用24、48、72 h后分别使IL-2的分泌量达到7.08、39.04、20.30 pg/mL;TNF-α的分泌的高值则是由100 mg/L SFPS作用48 h引起;SFPS对IFN-γ分泌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不同时间组的差异不显著.结论:SFPS能明显增强离体小鼠脾细胞的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

    作者:况炜;陈慧玲;章皓;鲍建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25例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应用手术去势,17例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比卡鲁胺(康士德).放疗采用3D-CRT技术,2.0 Gy/次,5次/周,肿瘤量(DT)66~72 Gy,平均70 Gy.放疗后继续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至0.2 ng/mL以下,并稳定3个月后,停止药物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超过4.0 ng/mL,则重新开始药物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柬后25例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A下降明显,由35.83 ng/mL降至1.94 ng/mL.1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6个月(12~72个月),完全缓解6例(24.0%),部分缓解8例(32.0%),稳定6例(24.0%),1年局部控制率为88.0%,3年生存率为96.0%.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毅彬;单玉喜;范秋虹;薛波新;阳东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参附注射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参附注射液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参附注射液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A组)和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麻醉中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1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切皮后1 min(T4)、手术探查(T5)、手术结束(T6)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G)和IL-6水平.结果:B组T2、T3和T5点平均动脉压低于A组(P<0.05).血浆Cor、BG变化,B组T4和T5时点显著高于A组(P<0.05).血清IL-6变化,B组T5时点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杨威;黄玫洁;许德奖;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在特发性矮小患儿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儿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rowth hormone binding protein,GHBP)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矮小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矮小症儿童320例.根据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GH峰值>10 ng/mL,筛选出ISS患儿200例为ISS组,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对其中34例ISS患儿用GH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GHBP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GHBP水平,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SS组血清GHBP水平高于对照组[(242.74±203.75)pmol/L vs(102.45±16.24)pmol/L,P<0.05].血清GHBP水平与GH峰值无明显相关性.34例ISS患儿用GH治疗3、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GHB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GHBP水平升高可能与ISS的发生相关,ISS患儿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GHB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GHBP可为ISS临床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卡;杨玉;杨利;谢理玲;柯江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总疗程8周,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Cr、BUN、MAP、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Cr、BUN、MAP、FBG均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比仅用替米沙坦效果好,可明显改善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振宇;王冬梅;刘孝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的流行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蛋白相应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受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80.12%,其中高度不耐受者占19.28%,食物不耐受发生频率的前三位依次为蛋清/蛋黄(37.50%)、牛奶/羊奶(25.00%)、蟹(15.00%),男性及26~40岁以下患者蛋清/蛋黄IgG水平较女性及其他年龄段患者高,食物不耐受阳性患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且与性别、年龄、C反应蛋白相关,提示护理人员针对本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协助患者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作者:麻新灵;魏力;韩洪秋;王春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