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彬;单玉喜;范秋虹;薛波新;阳东荣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年单侧主观性耳鸣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甲钴胺1个月,每日3次,每次0.5 mg;试验组口服甲钴胺同期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4 d,治疗4~6次;应用焦虑自测量表和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分别为(58.42±3.56)和(40.32±2.8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10例(21%),总体有效36例(75%).对照组治愈0例,总体有效12例(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主观性耳鸣安全有效.
作者:李娟红;李长青;程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柬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胡亚伟;杨冬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所承受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149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有轻度照顾负担(ZBI为34.48±14.76),其所承受的负担与社会支持和能否承受医疗费用呈负相关、与照顾者的年龄成正相关(P<0.01).此外,照顾者负担还与照顾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与患者的关系和有无躯体疾病相关(P<0.05).结论:应重视精神病对照顾者造成的负担,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家属照顾者的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赵春阳;周英;林建葵;潘胜茂;任雅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5浓度.采用二维改良Simpson's法测量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UA组和AMI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低于SA组.与对照组相比,SA组和AMI组LVEF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IL-35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黄瑛;施莹;林英忠;罗程;陆政德;刘伶;王小燕;林盛源;吉庆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aed papilloma,NIP)及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探讨PTEN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鼻黏膜、30例NIP、20例NIP伴不典型增生及36例NIP癌变组织中F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IP、NIP伴不典型增生及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蛋白在NIP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从正常鼻黏膜组织、NIP伴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逐渐增加,NIP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降低导致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升高.PTEN蛋白异常表达及细胞周期调控障碍可能在NIP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再兴;戴秀华;孙静涛;付兴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Ki-67、PgR等分子标记物预测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可能性.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1月,对243例原发肿瘤大径≤5 cm、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SLN活检,以SLN转移作为因变量,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标记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把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0例(28.81%)患者有SLN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原发肿瘤Ki-67>14%时,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OR=2.66,P=0.013);而原发肿瘤PgR中度阳性(++)较PgR阴性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亦明显增加(OR=3.167,P=0.009).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乳腺原发肿瘤的分子标记Ki-67、PgR表达能预测腋窝SLN转移,但仍需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作者:李学瑞;廖宁;张国淳;王坤;祖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动态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未发生脑卒中的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两组24 h、48 h、72 h、7 d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1)脑梗死组的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随时间的延长,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递减趋势,不同时间点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不同脑梗死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s=-0.887,P=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表达降低,其水平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暴露困难病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暴露困难患者,在电子喉镜辅助下完成切除声带病变,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48例声带暴露困难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声音恢复良好.结论:电子喉镜是治疗支撑喉镜下声带暴露困难较好的选择.
作者:容庆丰;张国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儿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rowth hormone binding protein,GHBP)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矮小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矮小症儿童320例.根据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GH峰值>10 ng/mL,筛选出ISS患儿200例为ISS组,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对其中34例ISS患儿用GH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GHBP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GHBP水平,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SS组血清GHBP水平高于对照组[(242.74±203.75)pmol/L vs(102.45±16.24)pmol/L,P<0.05].血清GHBP水平与GH峰值无明显相关性.34例ISS患儿用GH治疗3、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GHB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GHBP水平升高可能与ISS的发生相关,ISS患儿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GHB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GHBP可为ISS临床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卡;杨玉;杨利;谢理玲;柯江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基因rs11556218T/G、rs4072111C/T、rs4778889T/C 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41例HCC患者(HCC组)与142例健康个体(对照组)的IL-16基因的3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rs11556218T/G和rs4072111C/T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HCC组和对照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778889T/C位点的TC基因型在HCC组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T基因型相比,TC基因型患HCC风险显著降低至0.50倍.GTC单倍型在HC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有差异(P<0.05).结论:IL-16 rs4778889T/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作者:邓燕;李若林;黄霞梅;陈志坚;黄珊;李山;秦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调查研究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8例,观察8周.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共72例患者完成随访,帕利哌酮组35例,利培酮组37例.治疗4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时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2.9%.利培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6.5%,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时两组PSP值有不同程度提高,帕利哌酮组提高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无明显差异,但起效快,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周怀忠;王朔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9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糖尿病与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支架直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再狭窄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房春;张春晓;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单一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上尿路结石均采用单通道PCNL结合不同碎石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者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大小1.0 cm×0.8cm~3.5 cm×6.2 cm,平均1.7 cm×4.1 cm.结果:90例均一期碎石、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出血量30 mL(10~100 mL),结石清除率为93.3%(84/90);6例残余结石均为鹿角形结石,主要集中于与通道平行的肾后组盏,少部分位于肾中盏,于术后1~2周行二期碎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0 min,结石总清除率为95.6%(86/90).4例术后仍有少量结石残留,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石清除2例.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刘士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3例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高压氧、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800 mg,每日1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CK-MB、cTnI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施卫东;项文坤;吴新开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张业强;陈娟;高小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 g/(kg·d)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7 d.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研究组IgA(2.9±0.5)g/L、IgG(12.5±2.7)g/L、IgM(1.5±0.4)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44.2±5.3)%和CD4/CD8值1.99±0.85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分别为2.3±0.9、10.2±2.4、1.0±0.6、39.4±6.7、1.53±0.23,P<0.05).L/M比值0.062 2±0.009 4明显低于对照组(0.085 9±0.012 7,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通透性,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赵艳茹;周钰;刘波;刘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及NK细胞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重症组惠儿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P<0.05).重症组患儿IL-12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虽然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而经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12和NK细胞水平随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而发生变化,观察外周血IL-12和NK细胞的变化在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维春;张克昌;周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的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更安全、更有效地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心理科门诊就诊并依据有关标准分别诊断为抑郁痘、焦虑症和强迫症的患者各60例,分别按病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配合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观察组使用同种药物治疗配合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评定,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焦虑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强迫痘使用耶鲁布朗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焦虑症患者仅在治疗8周之后,HAMA评分才比对照组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02).观察组的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耶鲁布朗量表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观察组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以及焦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强迫症疗效并不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冯冬梅;梁颂游;代娟;郑会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患者男,59岁.左上颌第二磨牙因龋缺失5年.患者要求行种植修复.临床检查:27缺牙区牙槽嵴较为丰满,牙龈情况良好,曲面断层显示27部位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经过测量校准为4.8 mm(图1),CT片显示27种植区牙槽嵴宽度约为11 mm,27种植处上颌窦外侧壁约2.5 mm,左侧上颌窦无分隔(图2).手术拟行27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术.
作者:董伟;陈洪伟;廖囡囡;戚孟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ALU(rs2307040)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307040)位点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住基因频率;比较其中176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结果: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307040)位点基因型AA、AG和GG分别有0、40和186例,各占0%、17.7%和82.3%,A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8%和91.2%;17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华法林达稳定状态,AA型未检出,AG组与GG组比较,华法林日维持剂量、INR值和PT值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ALU(rs23070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寅强;杨百晖;夏健明;张学玉;张桂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