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波;沃金善;马江伟;杨芹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大麻素2受体(CB2)表达,探讨电针镇痛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10);CCI对照组(n=10);CCI假电针组(n=10);CCI电针组(n=10).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9、11、13、15、16d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各组大鼠于术后第16d,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受体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假电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一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P<0.05);CCI电针组与CCI假电针组和CCI对照组比较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的表达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CI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是本研究结果未能提示其镇痛机制有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的参与.
作者:李红英;马薇涛;于卫;符永恒;林根;黄觉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并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采集脑电信号,直至患者无痛或出院.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各频段的相对功率百分比.结果:疼痛可引起脑电的显著改变:大多数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左额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两额及左顶、枕区的α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以及左顶、颞区β波活动增加(P<0.05).结论:疼痛引起了脑电的显著改变,为QPEEG用于疼痛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苏珍;蔡伟;戴体俊;李金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冷束缚应激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浓度的影响,探讨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B组(模型对照)、C组(模型+生理盐水皮下注射)、D组(模型+rhITF皮下注射).治疗7d后取大鼠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EGF、DAO、内毒素浓度.结果:应激大鼠经rhITF皮下注射治疗后,食量、体重显著增加,肠组织学评分、血清DAO、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血清EGF浓度显著升高.结论: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完整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志刚;贺文成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面部烧伤十分常见且部位特殊,其解剖层次复杂,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危险性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治疗不当,将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而局部用药又是面部烧伤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60例面部Ⅱ度烧伤患者,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锌与单纯油纱包扎治疗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裕董;苏淑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在不同期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5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3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的HGF、c-Met表达.分析不同分型的鼻内翻性乳头瘤的HGF、c-Met的表达变化.结果: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均为恶性组织高于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低.鼻内翻性乳头瘤的T1期HGF表达明显低于T3期(P<0.05),T4期(P<0.01),c-Met表达T1期明显低于T3、T4期(P<0.01).结论: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与其不同分期有关,HGF、c-Met可能促进鼻内翻性乳头的恶变.
作者:段晓辉;于艳芳;张艳丽;王延臣;裴志萍;康震;乔国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方法:将98例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8例行常规护理,护理组50例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缓解情况.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得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护理组SAS分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且护理组护理前后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护理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极大改善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毛;黎春常;蓝惠兰;李冬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结直肠腺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结直肠癌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临床诊断方面,传统的检查方法有非入侵的光学检查和入侵性的形态学检查,有排泄物潜血检查(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FOBT)、排泄物免疫学检查(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钡剂双重对照检查(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DCBE)、弹性乙状结肠镜检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FSIG)和结肠镜检查[1].
作者:邢荣春;郑军;刘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观察技巧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资料,通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掌握本病的重要特征在痰液中出现条索状管型痰栓,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出现窒息的先兆症状,可能为管型脱落,要配合医师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支气管镜检取出管型的准备.注意观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10例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抢救窒息是关键.
作者:彭湘粤;赵斯君;周娟;李曦;黄敏;黎晓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CLU基因干扰前后肾癌细胞株786-O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肾细胞癌与CLU基因相关基因及传导通路.方法:CLU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及空病毒载体转染肾癌786-O细胞样本与RocheNimbleGen表达谱芯片杂交,比较干扰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并行GO分析及Pathway分析.结果:六份样本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731个,其中共同上调基因1 154个,共同下调基因57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生物进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方面均以下调为主.通路分析显示29条通路上调,如细胞黏附、异体排斥、吞噬体.31条通路下调,如mTOR、MAPK、非小细胞肺癌.结论: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CLU基因干扰后肾癌786-O基因表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为以CLU基因为靶点的肾癌基因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石华;邓军洪;郑少斌;王铸;曹开源;周亮;万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心理行为的状况,探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GH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62例GHD儿童均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1IU/(kg·d),睡前皮下注射,疗程均达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测试并观察他们的身高变化,并与5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1)GHD儿童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增长明显;(2)CBCL测试:GHD儿童治疗前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孩主要表现为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方面,女孩主要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违纪方面.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后12个月测试,男、女治疗组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生长激素缺乏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重视;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GHD儿童不良的心理行为.
作者:谢理玲;李守明;杨玉;郑淑华;杨利;周斌;吴限;邹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手指脱套离断伤,又称环形撕脱离断伤,手指皮肤撕脱而骨关节、肌腱常完整,其治疗是创伤领域的难题[1-8].多数文献报告带蒂皮瓣[1-2]、游离皮瓣或足趾甲皮瓣[3-4]覆盖,但难以替代手指特有组织结构,常有臃肿、僵硬等外观与功能障碍,疗效不甚理想.再植被认为是恢复功能和外观的优办法[6-8],但近年来报道甚少.我们自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对5例6指完全脱套伤在显微镜下对血管进行清创后行再植,4指获成功,并较好地恢复了手指的功能和外观.
作者:王迅;张平;朱春平;丁永斌;徐克孝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ANA)和他莫昔芬(TAM)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血脂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ANA)和对照组(TAM).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服药不同时间段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rG).结果:A组服药后12个月时TC升高明显,但是各时间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服药前后TG、HDL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6、12个月TC、LDLC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对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血脂的影响优于ANA,故对于长期使用ANA患者应监测血脂变化,并TAM可能是临床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乳腺癌患者的更佳选择.
作者:谢瑞莲;王茂源;赖政洪;管晓翔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一种简易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按体重调整剂量与按经验调整剂量在控制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者随机分为“0.1组”和“经验组”.0.1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 U/(kg·d),调整剂量方案为每天增加0.1 U/kg;经验组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及调整剂量方案依据内分泌专业高级职称医师个人经验而定.FBG的目标值定为≤7.0 mmol/L.结果:0.1组与经验组FBG达标时FBG水平(5.9±0.9 vs 6.0±0.9) mmol/L、达标时间(3.3±1.4 vs 3.2±1.3)d、甘精胰岛素日剂量(0.43±0.14vs 0.48±0.17)U/(kg·d)及低血糖发生率(3/35 vs 5/36)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控制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按体重调整甘精胰岛素剂量的方案简单易学,安全有效.
作者:李小维;麦坤仪;李万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的杂合性缺失(LOH)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56例HCC患者的临床手术组织样本,对位于Mfn2附近的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LOH分析.结果:所有样本中4个微卫星位点发生LOH的总频率为39.3%(22/56),在D1S2667,D1S2740,D1S434和D1S228位点发生LOH的频率分别为34.1%(14/41),31%(9/29),37.1%(13/35),37%(17/46).对LOH的发生率和乙肝病毒(HBV)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BV阴性者在D1S434,D1S228位点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V阳性者(P< 0.05);AFP阳性者在D1S2667位点的LOH频率显著高于AFP阴性者(P<0.05).LOH频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HCV感染,有无癌栓,肝内是否多发,有无肝硬化,肿瘤的大小,有无包膜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C患者的Mfn2基因易发生LOH,LOH的发生率与HBV感染,血清AFP值的高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Mfn2的LOH可能在HBV阴性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济业;张晶晶;王金发;吴宗杨;应立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在超声雾化吸入时采用面罩吸氧以及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面罩吸氧,B组给予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观察两组在雾化吸入前与雾化时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在雾化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组与面罩吸氧组比较,SpO2、RR、胸闷、气促、呛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和单鼻塞联合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缓解不适症状,使痰液稀薄,适合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应用.
作者:陈亚静;马小彬;段立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新生儿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较高,但临床工作中,很多家属不愿意暂停母乳,医从性相对差,同时母乳性黄疸为一排除性诊断,有一部分初诊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后来被诊断为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1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按重症疾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试验组在口腔护理完成后,使用PTA膏剂于口咽部进行涂擦,定期采集患者声门下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口咽部定植菌清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使用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后,在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明显减少(P<0.01),V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可以有效清除部分口咽部定植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安全运用.
作者:李建伟;李斌;梁宏开;张怀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手术指征、方式以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3年8月至2011年5月间16例手术治疗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患儿,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4个月(13 d~17岁),中位体重为5 kg(3.6~50 kg).其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15例,大多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卵圆孔未闭,左肺动脉起源异常合并法乐四联症1例,手术同期矫治.手术方式多为异常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接吻合,2例年龄偏大的患儿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术前进行肺活检手术,根据肺活检估计肺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复查均未提示有肺高压表现,1例合并肺动脉残余梗阻,术后3个月后肺动脉压差明显降低至30 mmHg,余病例无明显吻合口狭窄,2例大龄患儿手术效果符合肺活检结果.结论:16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年龄小患儿一般手术效果好,年龄大的患儿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行肺活检评估有无手术指征,简单有效.
作者:滕云;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许刚;温树生;庄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在脱钙骨关节及软骨诱导关节软骨再生的过程中宿主所产生的特异性蛋白,探讨关节软骨再生的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Ⅰ、Ⅱ组为实验组,分别对其关节软骨面进行破坏,并在关节腔内植入脱钙骨关节或软骨,Ⅲ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8、第12、第16周抽取各组关节液,进行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个实验组中分别出现了分子量为15313.8与11 337.7的两种未命名的差异蛋白.结论:在植入脱钙骨关节以及软骨的宿主关节滑液中产生了与关节软骨再生可能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文雄;李斯明;孟庆奇;陈玉书;王敏;唐盛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