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目的:检测并分析p7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73与p53的相关性以及p73和细胞抗原表达的相关性,从而分析p73在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组和对照组BMMNC p73与p53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L BMMNC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检测,分析p73与细胞抗原的相关性.结果:AL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低于ALL-CR组和对照组(P<0.05),AM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ML-CR组和对照组(P<0.05).30例AML初诊组中p73与p53、CD2呈正相关,与MPO(髓过氧化物酶)呈负相关(r=0.481,P<0.01;r=0.447,P<0.05;r=-0.492,P<0.01).20例ALL初诊组中,p73与p53无相关性(P>0.05),p73与细胞抗原表达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73在AL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潘少君;王俊和;张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柔红霉素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22例及右丙亚胺组20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一周期(T1)开始前及第三周期(T3)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A′,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柔红霉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开始前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EF及E/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EF、E/A、E′/A′及Tei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提高患者对柔红霉素毒性的耐受性;TDI技术、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锐;邱少东;陈菲;庞缨;柳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价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拟在腰麻联合硬外麻下行割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患者30例,入手术室后万汶500 mL扩容.选择L2-3间隙行椎管内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外针置入腰麻针,向头端注射0.5%罗哌卡因2.2 mL(0.1 mL/s),记录麻醉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记录麻醉平面、肌松效果、舒适程度、并发症、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30例麻醉效果均为优,肌松均为1级,产妇舒适度评分为3分的有26例.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发生低血压4例,恶心3例,寒战2例.结论:0.5%罗哌卡因2.2 mL腰麻联合硬外麻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麻醉效果满意,肌松条件好,并发症较少.
作者:田京灵;李飞;靳三庆;赵阳;陈郡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当前Barrett食管(B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氩气凝固、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而不损伤深层组织,终结果是使其不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PC)广泛应用于BE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的是直接胃镜下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缺点,如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连续(术后容易残留)、手术视野暴露不清、反复进退镜身导致焦痂脱落出血等.针对上述缺点我中心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8例BE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下的AP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保证良好的一次性切除率,对传统治疗方法予以改进.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何俊堂;吕黄勇;肖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嵌甲所致甲沟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2%利多卡因做神经阻滞麻醉,用11号尖刀片在患侧距甲沟约5~7mm处将患趾甲纵行切开直达甲床根部,剥离患侧趾甲,止血,用二氧化碳激光在距患处甲沟2 ~3 mm彻底破坏甲床,冲洗伤术区,用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包扎术毕,术后抗炎、定期换药.结果:用传统治疗方法共148例,复发率高达78%,有的甚至做了多次也无法彻底治愈,反复复发;治疗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共有158例,复发率只有15%,而且是由于甲床破坏不够彻底,二次甲床彻底破坏后,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彻底破坏患侧甲床,手术简便,出血量少,可以大幅度降低复发率,易于在基层医院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作者:唐棣华;邹本栋;张立波;杨永刚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CLU基因干扰前后肾癌细胞株786-O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肾细胞癌与CLU基因相关基因及传导通路.方法:CLU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及空病毒载体转染肾癌786-O细胞样本与RocheNimbleGen表达谱芯片杂交,比较干扰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并行GO分析及Pathway分析.结果:六份样本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731个,其中共同上调基因1 154个,共同下调基因57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生物进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方面均以下调为主.通路分析显示29条通路上调,如细胞黏附、异体排斥、吞噬体.31条通路下调,如mTOR、MAPK、非小细胞肺癌.结论: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CLU基因干扰后肾癌786-O基因表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为以CLU基因为靶点的肾癌基因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石华;邓军洪;郑少斌;王铸;曹开源;周亮;万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EGCG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又分为造模后8、12、24h(各6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50 μg/kg),7次,建立小鼠AP型.治疗组在造模后1、3、6h腹腔注射EGCG(25 mg/kg).造模成功后8、12、24 h处死小鼠,切取胰腺,测定血清中AMY、TNF-α、IL-6、MDA的含量,测定胰腺组织NF-κB水平及胰腺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IL-6、TNF-α、MDA、胰腺组织NF-κB表达、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结果,模型组相应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应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相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EGCG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TNF-a、IL6表达和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实验室小鼠胰腺炎胰腺组织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杨卫振;脱红芳;彭彦辉;张万星;暴雷;杨月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患者手术前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后对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年龄65岁以上股骨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入院后患者吸氧、抗炎、肺功能锻炼、骨折制动及消肿等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以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吸入时监测BP、HR、ECG和SpO2.分别于入院时、吸入治疗后行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硝酸甘油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前的氧分压.
作者:顾正峰;辛莲;高宏;路通;王志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大麻素2受体(CB2)表达,探讨电针镇痛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10);CCI对照组(n=10);CCI假电针组(n=10);CCI电针组(n=10).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9、11、13、15、16d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各组大鼠于术后第16d,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受体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假电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一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P<0.05);CCI电针组与CCI假电针组和CCI对照组比较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的表达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CI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是本研究结果未能提示其镇痛机制有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的参与.
作者:李红英;马薇涛;于卫;符永恒;林根;黄觉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观察技巧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资料,通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掌握本病的重要特征在痰液中出现条索状管型痰栓,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出现窒息的先兆症状,可能为管型脱落,要配合医师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支气管镜检取出管型的准备.注意观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10例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抢救窒息是关键.
作者:彭湘粤;赵斯君;周娟;李曦;黄敏;黎晓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1].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作者:付楠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并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采集脑电信号,直至患者无痛或出院.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各频段的相对功率百分比.结果:疼痛可引起脑电的显著改变:大多数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左额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两额及左顶、枕区的α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以及左顶、颞区β波活动增加(P<0.05).结论:疼痛引起了脑电的显著改变,为QPEEG用于疼痛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苏珍;蔡伟;戴体俊;李金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作者:孙红;兰丽梅;隋洪;欧永芳;张莉红;杨芳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对Q角与VL/VMO肌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VL、VMP时域指标ZCR、RMS、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L较VMO高.Q角与VL/VMO肌电比值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149(P> 0.05).结论:PFPS患者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股四头肌失衡程度与Q角大小无明显相关.
作者:缪萍;王楚怀;潘翠环;于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核孔蛋白复合体蛋白88 (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及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up8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01);乳腺癌组织学分化越低、临床TNM分期越晚、淋巴结有转移,Nup88 mRNA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Nup88 mRNA表达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up88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擘;李芳;田延锋;赵增仁;江建军;王园园;贺新奇;张丽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房颤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时,其血浆脂联素(APN)与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肺心病伴房颤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组:心功能1级组(对照组)、心功能2级组、心功能3级组、心功能4级组.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BNP和APN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LVEF值.结果:肺心病房颤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时其APN、NT-proBNP及LVEF均有显著差异.与心功能1级组比较,心功能不全2级、3级、4级组血浆APN、NT-proBNP均显著升高(P<0.05),并随NYHA分级增加而逐级显著升高(P<0.05);而LVEF明显降低(P<0.05),随NYHA分级增加而逐级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51,P< 0.05),与LVEF负相关(r=-0.42,P<0.05),NT-proBNP与LVEF负相关(r=-0.38,P<0.05).结论:肺心病房颤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浆APN升高可能对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静;李洁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1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按重症疾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试验组在口腔护理完成后,使用PTA膏剂于口咽部进行涂擦,定期采集患者声门下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口咽部定植菌清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使用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后,在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明显减少(P<0.01),V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可以有效清除部分口咽部定植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安全运用.
作者:李建伟;李斌;梁宏开;张怀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十二指肠是结肠肝曲癌易受侵器官,原来普遍认为结肠肝曲癌侵润十二指肠即失去根治机会,因而多给予姑息处理.通过对结肠肝曲癌浸润十二指肠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仍能达到根治效果,预后良好.现就2003年8月至2011年7月21例住院手术的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赫永金;余国庆;王建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