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PC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展望

王雪梅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血管内皮细胞, progenitor cell, 血管内皮祖细胞, 损伤, 门静脉压力, 肝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改变, 组织形态学, 有毒物质, 血管生成, 细胞数量, 前体细胞, 凝血因子, 内皮修复, 恶性进展, 定向分化, 病理改变, 病程进展, 高压带
摘要: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透明帽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中的作用

    当前Barrett食管(B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氩气凝固、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而不损伤深层组织,终结果是使其不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PC)广泛应用于BE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的是直接胃镜下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缺点,如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连续(术后容易残留)、手术视野暴露不清、反复进退镜身导致焦痂脱落出血等.针对上述缺点我中心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8例BE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下的AP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保证良好的一次性切除率,对传统治疗方法予以改进.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何俊堂;吕黄勇;肖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2例

    病例1,女,64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年,口齿不清伴左侧面部阵发性针刺样疼痛2个月于2011年7月29日入院.查体:口齿含糊,右侧鼻唇沟稍浅,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右侧Babinski征(+),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其他查体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正常,HIV与TPHA均阴性.脑脊液(CSF)检查:外观微黄,蛋白:1.03 g/L,其他均正常.脑电图:广泛不正常.头颅MRI显示中脑、桥脑、延髓、小脑蚓部、小脑半球表面可见典型的线状短T2低信号影环绕(图1),双侧脑室旁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图2).左侧额颞顶枕部硬膜积液.DSA: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轻至中度狭窄.予以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稍改善出院.诊断:(1)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2)左侧三叉神经痛,(3)脑白质脱髓鞘病变,(4)左侧颈内动脉狭窄.

    作者:项正兵;张昆南;屈新辉;曹文锋;高幼奇;吴晓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HSF1与HMGB1和IL-10作用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以RAW264.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烧伤血清刺激建立烧伤细胞模型,在体外研究HSF1的抗炎症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烧伤血清刺激前后RAW264.7细胞中HSF1与NF-κB表达,凝胶阻滞法(EMSA)检测HSF1与炎症因子HMGB1和抗炎症因子IL-10基因启动子区相互作用,同时检测NF-κB是否参与上述的相互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AW264.7细胞几乎不表达HSF1,少量表达NF-κB,加入烧伤血清刺激后大量表达HSF1和NF-κB.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的启动子区HSE有相互作用.NF-κB不参与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HSE的结合.结论:HSF1与HMGB1和IL-10的启动子区HSE结合,抑制HMGB1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HMGB1和IL-10的表达不直接受NF-κB的调节.

    作者:艾云智;陈丹;罗文福;张先安;罗成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对应激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冷束缚应激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浓度的影响,探讨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B组(模型对照)、C组(模型+生理盐水皮下注射)、D组(模型+rhITF皮下注射).治疗7d后取大鼠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EGF、DAO、内毒素浓度.结果:应激大鼠经rhITF皮下注射治疗后,食量、体重显著增加,肠组织学评分、血清DAO、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血清EGF浓度显著升高.结论: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完整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志刚;贺文成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1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按重症疾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试验组在口腔护理完成后,使用PTA膏剂于口咽部进行涂擦,定期采集患者声门下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口咽部定植菌清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使用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后,在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明显减少(P<0.01),V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可以有效清除部分口咽部定植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安全运用.

    作者:李建伟;李斌;梁宏开;张怀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补偿医学在小儿哮喘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补偿医学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新确诊哮喘的患儿中愿意接受为期6个月的包括健康教育、心-身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在内的补偿医学治疗的患儿67例为研究组,在不愿意接受的患儿中选取病情及年龄等一般情况相仿数量的患儿67例为对照组.除补偿医学治疗外,所有患儿均按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后儿科哮喘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及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在症状(62.7±23.1 vs.54.3±20.5,t=2.2263,P<0.05)、活动(23.4±8.2 vs.20.1±6.9,t=2.5205,P<0.05)、情感(47.6±15.9 vs.40.8±12.7,t=2.7352,P< 0.01)三个维度及总得分(133.8±40.1vs.115.2±37.4,t=2.7765,P<0.01)上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FEV1(2.4±0.7比2.1±0.6,t=2.6201,P<0.05)、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91.8±28.4 vs.82.1±26.6,t=2.0405,P< 0.05)也较对照组高.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补偿医学对患儿进行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陈双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状腺手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对于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必要性.方法:将2007年1月到2009年8月我院实施的甲状腺手术1 252例纳入非解剖组,手术时不解剖喉返神经,2009年9月到2012年5月我院实施的甲状腺手术1 303例纳入解剖组,在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记录手术方式,手术总时间,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剖组手术总时间比非解剖组长(P< 0.001),解剖组中位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为7分钟.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解剖组与非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解剖组0.9%,非解剖组1.1%,x2=0.535,P=0.464),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非解剖组低(解剖组0.9%,非解剖组2.7%,x2=4.877,P=0.027).结论: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是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方法,在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作者:阴英;王毅;姚远;吴泽宇;胡世雄;赵刚;彭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肺隔离症24例临床分析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早于1946年由Pryce提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大约占肺部先天性疾病的0.15%~ 6.00%.本文分析我院2006-2011年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6-2011年我院呼吸科及胸外科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所见病变特点、术后病理特点,以及随访结果.

    作者:陈亮;孟自力;洪永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Nup88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核孔蛋白复合体蛋白88 (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及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up8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01);乳腺癌组织学分化越低、临床TNM分期越晚、淋巴结有转移,Nup88 mRNA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Nup88 mRNA表达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up88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擘;李芳;田延锋;赵增仁;江建军;王园园;贺新奇;张丽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内镜鼻窦开放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AD组(49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PAD)组(5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HbA1c)、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T2DM组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T2DM患者中PAD组25(OH)D3浓度明显低于Non-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BMI、HbA1c、CRP、LDL-C呈正相关(r=0.56=0.16,均P< 0.05),与25(OH)D3呈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25(OH)D3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β=-0.37,P<0.01).结论:血清25(OH)D3浓度与T2DM患者PAD发生有关.

    作者:刘金霞;张才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两种不同吸氧方法在雾化吸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在超声雾化吸入时采用面罩吸氧以及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面罩吸氧,B组给予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观察两组在雾化吸入前与雾化时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在雾化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组与面罩吸氧组比较,SpO2、RR、胸闷、气促、呛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和单鼻塞联合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缓解不适症状,使痰液稀薄,适合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应用.

    作者:陈亚静;马小彬;段立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HGF、c-Met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在不同期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5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3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的HGF、c-Met表达.分析不同分型的鼻内翻性乳头瘤的HGF、c-Met的表达变化.结果: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均为恶性组织高于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低.鼻内翻性乳头瘤的T1期HGF表达明显低于T3期(P<0.05),T4期(P<0.01),c-Met表达T1期明显低于T3、T4期(P<0.01).结论: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与其不同分期有关,HGF、c-Met可能促进鼻内翻性乳头的恶变.

    作者:段晓辉;于艳芳;张艳丽;王延臣;裴志萍;康震;乔国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LU基因干扰肾癌786-O细胞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CLU基因干扰前后肾癌细胞株786-O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肾细胞癌与CLU基因相关基因及传导通路.方法:CLU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及空病毒载体转染肾癌786-O细胞样本与RocheNimbleGen表达谱芯片杂交,比较干扰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并行GO分析及Pathway分析.结果:六份样本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731个,其中共同上调基因1 154个,共同下调基因57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生物进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方面均以下调为主.通路分析显示29条通路上调,如细胞黏附、异体排斥、吞噬体.31条通路下调,如mTOR、MAPK、非小细胞肺癌.结论: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CLU基因干扰后肾癌786-O基因表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为以CLU基因为靶点的肾癌基因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石华;邓军洪;郑少斌;王铸;曹开源;周亮;万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34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6.94%(44/634);其好发高危因素包括: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史、前次分娩有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2)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组子宫切除率为31.82%(14/44),未植入组子宫切除率为1.19%(7/590),有显著性差异(x2=119.97,P<0.005).其中剖宫产史、子宫颈部位膨大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3)保守治疗采取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成功率达100%.结论:(1)有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或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术前评估及准备充分;有利于减少母儿危害.(2)子宫下段环形连续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填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而对有割宫产史,术中发现子宫颈部位膨大者,如有短时间无法控制的出血,应果断地采取子宫切除手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凌芝;郑九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调查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更好地认识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征,并为早期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对临沂市人民医院2012年上半年收治的400例手足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该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仍以1-3岁为主,发病高峰以5、6月份为主,病情严重程度较以往减轻.农村散居儿童较多,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发热为主症,以口腔疱疹居多,且单纯口腔疱疹与手足口均有疱疹患儿比较其发热程度明显增高(P<0.0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者较多,CK及CKMB升高者较多见.病原学检测以COXA16为主.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发热和皮疹常见,且发热多与皮疹同时出现者较多,单纯口腔疱疹者较手足口均有疱疹者病情严重;心肌损伤者较多,应加强心肌损伤的预防;根据历年的病原学结果分析临沂市下半年手足口患儿EV71病毒可能会增多,症状和病情有加重趋势.

    作者:杨朝晖;王成宝;王新丽;秦承志;李喜栋;徐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PC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展望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鲍曼不动杆菌1433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对1 43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自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 433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Vitek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碳青霉烯类包括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两种药物,用Whonet5.5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1年版判读药敏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2008-2011年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7.5%,32.5%,37.0%和38.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9%,32.4%,37.2%和38.6%;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32.7%,36.9%和37.8%.2011年494株鲍曼不动杆菌有4株表现为对亚胺培南耐药,美洛培南敏感,占当年总株数的0.01%.结论:2008-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用透明质酸锌治疗面部Ⅱ度烧伤

    面部烧伤十分常见且部位特殊,其解剖层次复杂,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危险性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治疗不当,将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而局部用药又是面部烧伤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60例面部Ⅱ度烧伤患者,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锌与单纯油纱包扎治疗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裕董;苏淑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疏肝健脾方对糖尿病大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

    目的:观察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学改变并观察疏肝健脾方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N)组、糖尿病模型(M)组、疏肝健脾方(C)组,每组各15只.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T3、T4、FT3、FT4、TSH水平,并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M组、C组的T3、T4、FT3、FT4均显著低于N组(P<0.01);C组的T4较M组高(P<0.05);各组TS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组织显示M组、C组均符合甲减的病理特点,C组介于N组与M组之间.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疏肝健脾方能提高糖尿病大鼠的甲状腺功能,可能对HPT轴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雷永华;李红;徐蓉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