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川;李政文;尧登华;何俊堂;吕黄勇;肖萧
面部烧伤十分常见且部位特殊,其解剖层次复杂,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危险性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治疗不当,将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而局部用药又是面部烧伤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60例面部Ⅱ度烧伤患者,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锌与单纯油纱包扎治疗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裕董;苏淑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循环而引起的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综合征,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绀、出血和昏迷.少数患者在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后1h内,不经心肺功能衰竭及肺水肿阶段直接进入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大量阴道出血或伤口渗血阶段,为迟发型羊水栓塞(delayed amniotic fluid embolism,DAFE)[2].DArE因缺乏急性AFE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11年来诊断的DArE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杨新民;潘明香;吴京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在不同期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5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3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的HGF、c-Met表达.分析不同分型的鼻内翻性乳头瘤的HGF、c-Met的表达变化.结果: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均为恶性组织高于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低.鼻内翻性乳头瘤的T1期HGF表达明显低于T3期(P<0.05),T4期(P<0.01),c-Met表达T1期明显低于T3、T4期(P<0.01).结论: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与其不同分期有关,HGF、c-Met可能促进鼻内翻性乳头的恶变.
作者:段晓辉;于艳芳;张艳丽;王延臣;裴志萍;康震;乔国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研究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腋路神经组织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56岁,体重55 ~ 75 kg,男32例,女28例,无麻醉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商品名卡路利,批号:20070232)+2%盐酸利多卡因10 mL+ 0.9%氯化钠10 mL,B组0.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瑞典Astra Zeneca AB商品名耐乐品批号IA1562)+2%盐酸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10 mL.
作者:康志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勉某,女,28岁,回族,以人流术后17 d要求取环为主诉入院.患者于3月1日在社区服务站行放环术(当时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与3月4日出现阴道流血如月经量未予重视,之后1个月月经未来潮,查尿孕试阳性,再次去原社区服务站行人流加取环术,但取环不顺利.与3月26日来我院要求取环.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无异常体征.妇查示: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见少量暗红色血迹,宫颈:肥大,I度糜烂,触血阳性,子宫:后位稍大质软,活动度好,无压痛,无包块,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腹部B超示:子宫6.9 cm×4.5 cm×4.9 cm大小,外形规整,宫腔内回声均质,未见节育器反射,子宫后方见少量液型暗区.
作者:宋金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价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拟在腰麻联合硬外麻下行割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患者30例,入手术室后万汶500 mL扩容.选择L2-3间隙行椎管内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外针置入腰麻针,向头端注射0.5%罗哌卡因2.2 mL(0.1 mL/s),记录麻醉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记录麻醉平面、肌松效果、舒适程度、并发症、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30例麻醉效果均为优,肌松均为1级,产妇舒适度评分为3分的有26例.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发生低血压4例,恶心3例,寒战2例.结论:0.5%罗哌卡因2.2 mL腰麻联合硬外麻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麻醉效果满意,肌松条件好,并发症较少.
作者:田京灵;李飞;靳三庆;赵阳;陈郡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早于1946年由Pryce提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大约占肺部先天性疾病的0.15%~ 6.00%.本文分析我院2006-2011年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6-2011年我院呼吸科及胸外科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所见病变特点、术后病理特点,以及随访结果.
作者:陈亮;孟自力;洪永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作者:孙红;兰丽梅;隋洪;欧永芳;张莉红;杨芳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本研究以RAW264.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烧伤血清刺激建立烧伤细胞模型,在体外研究HSF1的抗炎症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烧伤血清刺激前后RAW264.7细胞中HSF1与NF-κB表达,凝胶阻滞法(EMSA)检测HSF1与炎症因子HMGB1和抗炎症因子IL-10基因启动子区相互作用,同时检测NF-κB是否参与上述的相互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AW264.7细胞几乎不表达HSF1,少量表达NF-κB,加入烧伤血清刺激后大量表达HSF1和NF-κB.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的启动子区HSE有相互作用.NF-κB不参与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HSE的结合.结论:HSF1与HMGB1和IL-10的启动子区HSE结合,抑制HMGB1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HMGB1和IL-10的表达不直接受NF-κB的调节.
作者:艾云智;陈丹;罗文福;张先安;罗成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应用GnRH-a预防复发以及小剂量雌激素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6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的Ⅲ~Ⅳ期EM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一用药组为术后单独给予GnRH-a(达菲林)治疗患者68例,联合用药组为术后给予GnRH-a(达菲林)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制剂(利维爱)治疗患者6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变化、副反应及严重程度(以改良Kupperman评分表示)和复发率.结果:用药3个月后,单一用药组血清E2:(40.6±18.9)pmol/L,联合用药组血清E2:(80.8±21.8)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表现为潮热出汗、性生活障碍等,其中单一用药组发生潮热出汗症状患者60例(88.2%),联合用药组发生22例(3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分别为(14.2±3.1)分和(6.6±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3%(7/68)和8.8 %(6/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住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达菲林和小剂量利维爱作为反向添加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清E2水平、改善达菲林的副反应,并且不增加复发的风险.
作者:纪霞;张松灵;于美玲;张晓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本研究将国产婴儿型膜式氧合器应用于婴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并与进口膜式氧合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体重5~8kg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使用希健婴儿型膜式氧合器,B组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观察项目:(1)总预充量、余血量、残血量;(2)血气分析,于CPB前(T1)、CPB开始后15 min (T2)、CPB停机前(T3)及术毕(T4)抽取动脉血进行检测;(3)两组CPB中变温效果;(4)预充、CPB及手术全程血制品用量;(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1)实际总预充量A组>B组(P<0.005);残血量A组>B组(P=0.002).(2)在气血流量比及吸氧分数设置相同的前提下,CPB 15 min及CPB停机前A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B组(P< 0.05);CPB停机前A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值<B组(P<0.05).(3)改变单位鼻咽温度的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预充血浆(FFP)量A组>B组(P=0.025);CPB总用血量、手术总用血量、术前及术毕红细胞压积(HCT)均无统计学差异.(5)术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术中未见血红蛋白尿,升主动脉开放后均自动复跳,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国产婴儿型膜式氧合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稍大体重婴儿的开心手术中,各项性能接近子进口膜式氧合器.由于总预充量、残血量稍大,不建议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开心手术中.
作者:张力;陈萍;孟擎擎;章晓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十二指肠是结肠肝曲癌易受侵器官,原来普遍认为结肠肝曲癌侵润十二指肠即失去根治机会,因而多给予姑息处理.通过对结肠肝曲癌浸润十二指肠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仍能达到根治效果,预后良好.现就2003年8月至2011年7月21例住院手术的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赫永金;余国庆;王建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时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ICU后365 d为观察终点,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39例,存活22例,死亡率为63.94%.平均生存时间179 d,SE 20 d,中位生存时间124 d,SE 64d.死亡组平均年龄(71.09±9.21)岁,死于COPD急性加重28例(71.79%),脑血管意外3例(7.69%),肺炎3例(7.69%),心血管事件3例(7.69%),其他2例(5.13%).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主要死亡原因是COPD急性加重,COPD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姚建华;汪正光;程金霞;郑绍鹏;张牧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新生儿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较高,但临床工作中,很多家属不愿意暂停母乳,医从性相对差,同时母乳性黄疸为一排除性诊断,有一部分初诊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后来被诊断为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当前Barrett食管(B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氩气凝固、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而不损伤深层组织,终结果是使其不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PC)广泛应用于BE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的是直接胃镜下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缺点,如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连续(术后容易残留)、手术视野暴露不清、反复进退镜身导致焦痂脱落出血等.针对上述缺点我中心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8例BE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下的AP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保证良好的一次性切除率,对传统治疗方法予以改进.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何俊堂;吕黄勇;肖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并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采集脑电信号,直至患者无痛或出院.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各频段的相对功率百分比.结果:疼痛可引起脑电的显著改变:大多数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左额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两额及左顶、枕区的α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以及左顶、颞区β波活动增加(P<0.05).结论:疼痛引起了脑电的显著改变,为QPEEG用于疼痛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苏珍;蔡伟;戴体俊;李金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以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祖细胞(progenitor)紊乱为中心,主要特点是形态学上髓系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异常,致无效造血,外周血中包括红系、髓系、巨核系在内的单系或多系细胞减少,并且有向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风险[1].关于MDS发病机制的研究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各种理论的存在,包括因苯、放射线和抗肿瘤药等各种理化因素的致病机制研究.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更多学者不再满足于外界致病因素的研究,开始深入探索MDS基因层面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与MDS发病有关的几种基因、染色体研究作出综述.
作者:刘晨曦;赖梅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学改变并观察疏肝健脾方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N)组、糖尿病模型(M)组、疏肝健脾方(C)组,每组各15只.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T3、T4、FT3、FT4、TSH水平,并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M组、C组的T3、T4、FT3、FT4均显著低于N组(P<0.01);C组的T4较M组高(P<0.05);各组TS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组织显示M组、C组均符合甲减的病理特点,C组介于N组与M组之间.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疏肝健脾方能提高糖尿病大鼠的甲状腺功能,可能对HPT轴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雷永华;李红;徐蓉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