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嵌甲外科手术中激光治疗新尝试

唐棣华;邹本栋;张立波;杨永刚

关键词:嵌甲, 甲沟炎, 激光
摘要:目的:探讨嵌甲所致甲沟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2%利多卡因做神经阻滞麻醉,用11号尖刀片在患侧距甲沟约5~7mm处将患趾甲纵行切开直达甲床根部,剥离患侧趾甲,止血,用二氧化碳激光在距患处甲沟2 ~3 mm彻底破坏甲床,冲洗伤术区,用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包扎术毕,术后抗炎、定期换药.结果:用传统治疗方法共148例,复发率高达78%,有的甚至做了多次也无法彻底治愈,反复复发;治疗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共有158例,复发率只有15%,而且是由于甲床破坏不够彻底,二次甲床彻底破坏后,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彻底破坏患侧甲床,手术简便,出血量少,可以大幅度降低复发率,易于在基层医院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前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氧分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患者手术前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后对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年龄65岁以上股骨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入院后患者吸氧、抗炎、肺功能锻炼、骨折制动及消肿等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以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吸入时监测BP、HR、ECG和SpO2.分别于入院时、吸入治疗后行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硝酸甘油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前的氧分压.

    作者:顾正峰;辛莲;高宏;路通;王志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AD组(49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PAD)组(5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HbA1c)、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T2DM组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T2DM患者中PAD组25(OH)D3浓度明显低于Non-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BMI、HbA1c、CRP、LDL-C呈正相关(r=0.56=0.16,均P< 0.05),与25(OH)D3呈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25(OH)D3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β=-0.37,P<0.01).结论:血清25(OH)D3浓度与T2DM患者PAD发生有关.

    作者:刘金霞;张才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LPFP、DHS与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理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86例62~9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钢板(LPFP)、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Ⅲ型(PFNA)微创内固定方法治疗,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获愈合,无死亡病例.LPFP、DHS、PFNA各种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充分评估并治疗术前痰病,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采用微创理念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云;陈爱琴;梁明娟;黄广昌;陈华荣;徐荣华;杨志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脱钙骨关节诱导关节软骨再生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在脱钙骨关节及软骨诱导关节软骨再生的过程中宿主所产生的特异性蛋白,探讨关节软骨再生的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Ⅰ、Ⅱ组为实验组,分别对其关节软骨面进行破坏,并在关节腔内植入脱钙骨关节或软骨,Ⅲ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8、第12、第16周抽取各组关节液,进行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个实验组中分别出现了分子量为15313.8与11 337.7的两种未命名的差异蛋白.结论:在植入脱钙骨关节以及软骨的宿主关节滑液中产生了与关节软骨再生可能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文雄;李斯明;孟庆奇;陈玉书;王敏;唐盛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状腺手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对于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必要性.方法:将2007年1月到2009年8月我院实施的甲状腺手术1 252例纳入非解剖组,手术时不解剖喉返神经,2009年9月到2012年5月我院实施的甲状腺手术1 303例纳入解剖组,在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记录手术方式,手术总时间,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剖组手术总时间比非解剖组长(P< 0.001),解剖组中位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为7分钟.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解剖组与非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解剖组0.9%,非解剖组1.1%,x2=0.535,P=0.464),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非解剖组低(解剖组0.9%,非解剖组2.7%,x2=4.877,P=0.027).结论: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是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方法,在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作者:阴英;王毅;姚远;吴泽宇;胡世雄;赵刚;彭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透明帽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中的作用

    当前Barrett食管(B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氩气凝固、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而不损伤深层组织,终结果是使其不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PC)广泛应用于BE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的是直接胃镜下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缺点,如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连续(术后容易残留)、手术视野暴露不清、反复进退镜身导致焦痂脱落出血等.针对上述缺点我中心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8例BE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下的AP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保证良好的一次性切除率,对传统治疗方法予以改进.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何俊堂;吕黄勇;肖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1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按重症疾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试验组在口腔护理完成后,使用PTA膏剂于口咽部进行涂擦,定期采集患者声门下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口咽部定植菌清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使用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后,在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明显减少(P<0.01),V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可以有效清除部分口咽部定植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安全运用.

    作者:李建伟;李斌;梁宏开;张怀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PC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展望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柔红霉素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22例及右丙亚胺组20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一周期(T1)开始前及第三周期(T3)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A′,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柔红霉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开始前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EF及E/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EF、E/A、E′/A′及Tei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提高患者对柔红霉素毒性的耐受性;TDI技术、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锐;邱少东;陈菲;庞缨;柳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作者:孙红;兰丽梅;隋洪;欧永芳;张莉红;杨芳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用透明质酸锌治疗面部Ⅱ度烧伤

    面部烧伤十分常见且部位特殊,其解剖层次复杂,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危险性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治疗不当,将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而局部用药又是面部烧伤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60例面部Ⅱ度烧伤患者,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锌与单纯油纱包扎治疗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裕董;苏淑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内镜鼻窦开放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两种不同吸氧方法在雾化吸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在超声雾化吸入时采用面罩吸氧以及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面罩吸氧,B组给予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观察两组在雾化吸入前与雾化时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在雾化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组与面罩吸氧组比较,SpO2、RR、胸闷、气促、呛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和单鼻塞联合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缓解不适症状,使痰液稀薄,适合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应用.

    作者:陈亚静;马小彬;段立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007-2011年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SAU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SAU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67株SAU广泛分布于全院各科室,分离率高为ICU占16.17%,其次为儿科病区和心内病区分离率分别为10.78%和10.18%;167株SAU中,70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1.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普遍耐药,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9.10%,利福平的耐药 率< 15.00%,未分离到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MRS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P< 0.01).结论:血流感染的SAU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没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MRSA耐药性比MSSA严重,医院应大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力度,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积极做好各项防治措施,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

    作者:陈柳勤;孙诚;陈晓丽;凌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LU基因干扰肾癌786-O细胞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CLU基因干扰前后肾癌细胞株786-O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肾细胞癌与CLU基因相关基因及传导通路.方法:CLU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及空病毒载体转染肾癌786-O细胞样本与RocheNimbleGen表达谱芯片杂交,比较干扰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并行GO分析及Pathway分析.结果:六份样本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731个,其中共同上调基因1 154个,共同下调基因57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生物进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方面均以下调为主.通路分析显示29条通路上调,如细胞黏附、异体排斥、吞噬体.31条通路下调,如mTOR、MAPK、非小细胞肺癌.结论: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CLU基因干扰后肾癌786-O基因表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为以CLU基因为靶点的肾癌基因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石华;邓军洪;郑少斌;王铸;曹开源;周亮;万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环吡酮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RVVC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环吡酮胺软膏阴道给药,5 g/d,连用7d;对照组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200 mg/d,连用7d.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用药24h内症状缓解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27%(26/37)和44.12%(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停药后1周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在停药后的1、3、6个月有显著降低复发率,分别为0%、0%、5.71%,而对照组停药后的1、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7.85%、25.00%、4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P< 0.01).结论: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RVVC的疗效明显,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优于传统治疗药物硝酸咪康唑栓.

    作者:何叶;曾定元;李晶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HGF、c-Met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在不同期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5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3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的HGF、c-Met表达.分析不同分型的鼻内翻性乳头瘤的HGF、c-Met的表达变化.结果: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均为恶性组织高于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低.鼻内翻性乳头瘤的T1期HGF表达明显低于T3期(P<0.05),T4期(P<0.01),c-Met表达T1期明显低于T3、T4期(P<0.01).结论: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与其不同分期有关,HGF、c-Met可能促进鼻内翻性乳头的恶变.

    作者:段晓辉;于艳芳;张艳丽;王延臣;裴志萍;康震;乔国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Nup88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核孔蛋白复合体蛋白88 (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及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up8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01);乳腺癌组织学分化越低、临床TNM分期越晚、淋巴结有转移,Nup88 mRNA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Nup88 mRNA表达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up88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擘;李芳;田延锋;赵增仁;江建军;王园园;贺新奇;张丽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2例

    病例1,女,64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年,口齿不清伴左侧面部阵发性针刺样疼痛2个月于2011年7月29日入院.查体:口齿含糊,右侧鼻唇沟稍浅,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右侧Babinski征(+),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其他查体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正常,HIV与TPHA均阴性.脑脊液(CSF)检查:外观微黄,蛋白:1.03 g/L,其他均正常.脑电图:广泛不正常.头颅MRI显示中脑、桥脑、延髓、小脑蚓部、小脑半球表面可见典型的线状短T2低信号影环绕(图1),双侧脑室旁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图2).左侧额颞顶枕部硬膜积液.DSA: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轻至中度狭窄.予以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稍改善出院.诊断:(1)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2)左侧三叉神经痛,(3)脑白质脱髓鞘病变,(4)左侧颈内动脉狭窄.

    作者:项正兵;张昆南;屈新辉;曹文锋;高幼奇;吴晓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长激素缺乏儿童心理行为研究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心理行为的状况,探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GH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62例GHD儿童均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1IU/(kg·d),睡前皮下注射,疗程均达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测试并观察他们的身高变化,并与5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1)GHD儿童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增长明显;(2)CBCL测试:GHD儿童治疗前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孩主要表现为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方面,女孩主要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违纪方面.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后12个月测试,男、女治疗组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生长激素缺乏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重视;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GHD儿童不良的心理行为.

    作者:谢理玲;李守明;杨玉;郑淑华;杨利;周斌;吴限;邹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