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对应激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郑志刚;贺文成

关键词:应激, 肠屏障功能障碍, 肠三叶因子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冷束缚应激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浓度的影响,探讨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B组(模型对照)、C组(模型+生理盐水皮下注射)、D组(模型+rhITF皮下注射).治疗7d后取大鼠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EGF、DAO、内毒素浓度.结果:应激大鼠经rhITF皮下注射治疗后,食量、体重显著增加,肠组织学评分、血清DAO、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血清EGF浓度显著升高.结论: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完整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向添加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应用GnRH-a预防复发以及小剂量雌激素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6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的Ⅲ~Ⅳ期EM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一用药组为术后单独给予GnRH-a(达菲林)治疗患者68例,联合用药组为术后给予GnRH-a(达菲林)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制剂(利维爱)治疗患者6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变化、副反应及严重程度(以改良Kupperman评分表示)和复发率.结果:用药3个月后,单一用药组血清E2:(40.6±18.9)pmol/L,联合用药组血清E2:(80.8±21.8)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表现为潮热出汗、性生活障碍等,其中单一用药组发生潮热出汗症状患者60例(88.2%),联合用药组发生22例(3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分别为(14.2±3.1)分和(6.6±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3%(7/68)和8.8 %(6/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住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达菲林和小剂量利维爱作为反向添加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清E2水平、改善达菲林的副反应,并且不增加复发的风险.

    作者:纪霞;张松灵;于美玲;张晓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ANA)和他莫昔芬(TAM)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血脂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ANA)和对照组(TAM).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服药不同时间段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rG).结果:A组服药后12个月时TC升高明显,但是各时间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服药前后TG、HDL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6、12个月TC、LDLC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对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血脂的影响优于ANA,故对于长期使用ANA患者应监测血脂变化,并TAM可能是临床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乳腺癌患者的更佳选择.

    作者:谢瑞莲;王茂源;赖政洪;管晓翔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手术处理

    十二指肠是结肠肝曲癌易受侵器官,原来普遍认为结肠肝曲癌侵润十二指肠即失去根治机会,因而多给予姑息处理.通过对结肠肝曲癌浸润十二指肠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仍能达到根治效果,预后良好.现就2003年8月至2011年7月21例住院手术的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赫永金;余国庆;王建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鲍曼不动杆菌1433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对1 43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自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 433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Vitek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碳青霉烯类包括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两种药物,用Whonet5.5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1年版判读药敏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2008-2011年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7.5%,32.5%,37.0%和38.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9%,32.4%,37.2%和38.6%;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32.7%,36.9%和37.8%.2011年494株鲍曼不动杆菌有4株表现为对亚胺培南耐药,美洛培南敏感,占当年总株数的0.01%.结论:2008-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调查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更好地认识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征,并为早期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对临沂市人民医院2012年上半年收治的400例手足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该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仍以1-3岁为主,发病高峰以5、6月份为主,病情严重程度较以往减轻.农村散居儿童较多,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发热为主症,以口腔疱疹居多,且单纯口腔疱疹与手足口均有疱疹患儿比较其发热程度明显增高(P<0.0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者较多,CK及CKMB升高者较多见.病原学检测以COXA16为主.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发热和皮疹常见,且发热多与皮疹同时出现者较多,单纯口腔疱疹者较手足口均有疱疹者病情严重;心肌损伤者较多,应加强心肌损伤的预防;根据历年的病原学结果分析临沂市下半年手足口患儿EV71病毒可能会增多,症状和病情有加重趋势.

    作者:杨朝晖;王成宝;王新丽;秦承志;李喜栋;徐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连接蛋白43、Vimentin联合检测与乳腺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43 (CX43)、波形蛋白(Viment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乳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X43、Vimentin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1)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组织中CX4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6.7%和40.2%,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0.0%和72.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X43与Vimentin的表达差异成负相关性(x2=17.014,P=0.000< 0.05,r=-0.226,P=0.017< 0.05).(2) CX43(-)/Vimentin(+)组与CX43 (+)/Vimentin(-)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率较高(x2=9.391,P=0.002< 0.05).(3) CX43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转移成负相关(P<0.05),而Vimentin的表达与三者成正相关(P<0.05).Western Blot:CX43、Vimentin在正常、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CX43的表达量低而Vimentin的表达量高.结论:CX43表达量的降低与Vimentin表达量的升高可能与乳腺癌转移有关,CX43、Vimentin联合检测可能对筛选乳腺癌高转移患者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立英;周风华;李文通;冯洁;吕世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环吡酮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RVVC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环吡酮胺软膏阴道给药,5 g/d,连用7d;对照组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200 mg/d,连用7d.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用药24h内症状缓解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27%(26/37)和44.12%(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停药后1周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在停药后的1、3、6个月有显著降低复发率,分别为0%、0%、5.71%,而对照组停药后的1、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7.85%、25.00%、4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P< 0.01).结论: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RVVC的疗效明显,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优于传统治疗药物硝酸咪康唑栓.

    作者:何叶;曾定元;李晶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电针镇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大麻素2受体表达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大麻素2受体(CB2)表达,探讨电针镇痛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10);CCI对照组(n=10);CCI假电针组(n=10);CCI电针组(n=10).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9、11、13、15、16d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各组大鼠于术后第16d,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受体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假电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一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P<0.05);CCI电针组与CCI假电针组和CCI对照组比较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的表达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CI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是本研究结果未能提示其镇痛机制有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CB2的参与.

    作者:李红英;马薇涛;于卫;符永恒;林根;黄觉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药湿敷治疗糖尿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是常见的关节炎.其发病率和受累关节的种类、程度与年龄、生活方式、职业和遗传等因素有关[1].本文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糖尿病性关节炎患者272例,男158例,女114例,年龄55 ~ 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6例.

    作者:于建红;刘海霞;刘晓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肺隔离症24例临床分析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早于1946年由Pryce提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大约占肺部先天性疾病的0.15%~ 6.00%.本文分析我院2006-2011年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6-2011年我院呼吸科及胸外科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所见病变特点、术后病理特点,以及随访结果.

    作者:陈亮;孟自力;洪永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内镜鼻窦开放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手术指征、方式以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3年8月至2011年5月间16例手术治疗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患儿,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4个月(13 d~17岁),中位体重为5 kg(3.6~50 kg).其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15例,大多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卵圆孔未闭,左肺动脉起源异常合并法乐四联症1例,手术同期矫治.手术方式多为异常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接吻合,2例年龄偏大的患儿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术前进行肺活检手术,根据肺活检估计肺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复查均未提示有肺高压表现,1例合并肺动脉残余梗阻,术后3个月后肺动脉压差明显降低至30 mmHg,余病例无明显吻合口狭窄,2例大龄患儿手术效果符合肺活检结果.结论:16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年龄小患儿一般手术效果好,年龄大的患儿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行肺活检评估有无手术指征,简单有效.

    作者:滕云;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许刚;温树生;庄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评估及其与Q角的相关分析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对Q角与VL/VMO肌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VL、VMP时域指标ZCR、RMS、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L较VMO高.Q角与VL/VMO肌电比值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149(P> 0.05).结论:PFPS患者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股四头肌失衡程度与Q角大小无明显相关.

    作者:缪萍;王楚怀;潘翠环;于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PC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展望

    肝硬化形成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从不同层面造成了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这种高压状态必然损伤血管内皮.肝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数量及功能良好,尚能修复这些损伤,延缓门脉高压的发展;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肝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大量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均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损害,继而无法有效代偿门静脉高压带来的损伤,终导致了门脉高压的恶性进展.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EPC能够迁移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所继发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EPCs,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中p7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并分析p7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73与p53的相关性以及p73和细胞抗原表达的相关性,从而分析p73在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组和对照组BMMNC p73与p53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L BMMNC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检测,分析p73与细胞抗原的相关性.结果:AL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低于ALL-CR组和对照组(P<0.05),AM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ML-CR组和对照组(P<0.05).30例AML初诊组中p73与p53、CD2呈正相关,与MPO(髓过氧化物酶)呈负相关(r=0.481,P<0.01;r=0.447,P<0.05;r=-0.492,P<0.01).20例ALL初诊组中,p73与p53无相关性(P>0.05),p73与细胞抗原表达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73在AL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潘少君;王俊和;张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注射液对胃肠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1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香菇多糖注射液+全身化疗,对照组仅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问卷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香菇多糖组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指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疲乏、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可改善胃肠癌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达;潘春球;韩述岭;余壁湘;曾灿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HSF1与HMGB1和IL-10作用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以RAW264.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烧伤血清刺激建立烧伤细胞模型,在体外研究HSF1的抗炎症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烧伤血清刺激前后RAW264.7细胞中HSF1与NF-κB表达,凝胶阻滞法(EMSA)检测HSF1与炎症因子HMGB1和抗炎症因子IL-10基因启动子区相互作用,同时检测NF-κB是否参与上述的相互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AW264.7细胞几乎不表达HSF1,少量表达NF-κB,加入烧伤血清刺激后大量表达HSF1和NF-κB.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的启动子区HSE有相互作用.NF-κB不参与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HSE的结合.结论:HSF1与HMGB1和IL-10的启动子区HSE结合,抑制HMGB1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HMGB1和IL-10的表达不直接受NF-κB的调节.

    作者:艾云智;陈丹;罗文福;张先安;罗成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作者:孙红;兰丽梅;隋洪;欧永芳;张莉红;杨芳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磺酸罗派卡因和盐酸罗派卡因在臂丛腋入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研究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腋路神经组织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56岁,体重55 ~ 75 kg,男32例,女28例,无麻醉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商品名卡路利,批号:20070232)+2%盐酸利多卡因10 mL+ 0.9%氯化钠10 mL,B组0.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瑞典Astra Zeneca AB商品名耐乐品批号IA1562)+2%盐酸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10 mL.

    作者:康志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对应激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冷束缚应激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浓度的影响,探讨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B组(模型对照)、C组(模型+生理盐水皮下注射)、D组(模型+rhITF皮下注射).治疗7d后取大鼠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EGF、DAO、内毒素浓度.结果:应激大鼠经rhITF皮下注射治疗后,食量、体重显著增加,肠组织学评分、血清DAO、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血清EGF浓度显著升高.结论: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完整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志刚;贺文成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