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娣;刘波;田海荣
目的; 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有分叶征25例;毛刺征22例,血管集束征1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空泡征5例,空洞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15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增强扫描24例中,强化CT值增幅在40 ~ 60 Hu 21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作者:沈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60例冠心病患者(B组)、50例脑梗死患者(C组)、60例无冠心病及脑梗死病史者(D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相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尤其以A组患者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根据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防止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
作者:饶世俊;施陈刚;苏微微;王雅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隐睾症是指睾丸下降异常,使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隐睾的发病率为1.6% ~ 9.0%,先天隐睾患儿发病率则为0.9% ~ 1.8%,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隐睾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1].
作者:白晨;张茨;杜贤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活化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MC和CRC等组织中Hh 信号通路蛋白SHH、PTCH和GLI1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HH、PTCH和GLI1蛋白不表达或轻度表达.MC中,SHH呈中到重度表达,PTCH为轻度到中度表达,而GLI1不表达或轻度表达.CRC中,SHH和PTCH多呈中到重度表达,GLI1则为轻到中度表达.不同结直肠病变的SHH(P = 0.000)、PTCH(P = 0.001)和GLI1(P = 0.02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h信号通路在MC和CRC组织中存在相似不同程度的异常活化,提示MC可能是潜在的CRC癌前病变.
作者:翁子毅;子树明;杨明;杜鹏;崔龙;于恩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化率(RRIV)的特点,观察其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情况,为Shy-Drager综合征早期自主神经电生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5例正常人及12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SSR及RRIV.结果:正常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Shy-Drager综合征患者中4例(33.3%)未引出SSR;Shy-Drager综合征患者四肢波幅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潜伏期无显著意义(P > 0.05);病程与潜伏期异常相关(P < 0.05);两组RRIV各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SR 和RRIV能为Shy-Drager综合征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常虹;姚源蓉;谢炳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养阴消风散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内服养阴消风散,对照组内服开瑞坦、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瘙痒症状短期控制情况,对有效患者再继续2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疗效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短期(1疗程后)满意控制率,治疗组为40.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停药3个月后两组总疗效、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卜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黄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lprogenitor rcells,,EPCs) )生长的影响,并探讨黄芪对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体外分离培养EPC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经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 )摄取试验和荆豆凝集素(FITC-UEA-I)和体外成血管试剂matrigel l观察细胞成血管功能来鉴定EPCs,检测细胞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兔冠状动脉可见斑块或脂纹;DiI-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阳性;培养6d d的EPCs s可见血管腔样的结构;动脉粥样硬化组EPCs s的数量、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组兔骨髓EPCs s的数量的增加及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以20 0g g/L L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EPCs s的生长.
作者:李蕾;张怀勤;尹娟;范旰;陈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女,54岁.患者因胸背部疼痛50 d,双下肢无力、尿潴留5 d就诊.体格检查:胸5椎棘突区轻度肿胀,触压痛明显,自胸5感觉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减弱,腹壁反射减弱,剑突水平以下腹部感觉减弱,双下肢自主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减弱,被动活动各关节活动可,肌张力增高,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巴氏征、克尼格征均阳性.辅助检查:X线平片:胸椎以胸5椎体为中心后凸畸形,胸5椎体变扁近似横置的硬币样改变,胸5双侧椎弓根显示不清,余椎体骨质结构未见异常,椎间隙尚可,椎线连续.
作者:石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0-2010年住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10 mg/d阿托伐他汀组和40 mg/d阿托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血U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40 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具有降低UA作用.其降低UA的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沈莹;张力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 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 70岁组中CIN 42例,非CIN 241例;≥70岁组中CIN 57例,非CIN 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 vs 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 vs 51.04%)有明显差异(P < 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 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作者:刘俊;梁亚非;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M 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野百合碱(60 mg / kg)后自由摄食、饮水;V 组(缬沙坦干预组),同M 组注射野百合碱并同等条件饲养,4 周后开始用缬沙坦20 mg / (kg·d)灌胃,持续4 周达实验终点;C 组(正常对照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与实验组同等条件饲养.然后经微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计算右室肥大指数[RV/ (LV + S)];分别采用HE 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VG 染色观察肺动脉结构的改变,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评价缬沙坦对肺动脉重构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可有效降低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管壁的厚度,增大管腔面积(P < 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ngⅡ介导的增殖效应有关.
作者:文宏;李醒三;陆永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人体内药物的处置是通过吸收、转运、生物转化以及排泄四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药物的吸收和转运由药物转运蛋白完成,而药物的生物转化则需要药物代谢酶的参与.
作者:郑志伟;劳海燕;余细勇;钟诗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用0.5 × 105 Pa、1.5 × 105 Pa、2.5 × 105 Pa三种强度能量ESW干预.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bFGF、CTGF变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FGF、CTGF mRNA表达.结果:ELISA检测B组bFGF OD值为12.920 ± 1.8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B组CTGF OD值为2.451 ± 0.24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法检测B组bFGF密度值为0.637 ± 0.0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B组CTGF密度值为0.586 ± 0.045,与空白对照组和2.5 × 105 P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通过ESW适当能量的干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数量较大的软骨细胞;ESW作为机械应力在一定能量强度和频次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适当能量的ESW促进软骨细胞促增殖因子bFGF、CTGF表达.
作者:王明波;邢更彦;李志国;刘运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 = 60)和对照组(n = 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 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 d (95%可信区间 11.9 ~ 13.3 d),较对照组(16.8 d,95%可信区间16.1 ~ 17.5 d)明显缩短(P < 0.01).用药6、12 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 ± 13)%、(91 ± 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 ± 11)%、(73 ± 14)%,P < 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 < 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杨磊;任加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例1 患儿女,12岁,因发现反复乏力、纳差、厌油8个月,再发5 d于2006年7月18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在我科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无黄疸型,给予甘草酸二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查体: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 cm,肝区叩痛(+),余无特殊.
作者:胡章勇;黄赛;夏绍碧;石菡;范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水平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HLD患者37例,其中脑型18例,肝型9例,混合型10例.18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浆CCK、VIP、SS水平,B超测定脂餐前面积(BS)和餐后2 h胆囊面积(AS),计算胆囊收缩率(GCR).结果:(1)各临床分型组HLD患者CCK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肝型及混合型组VIP和S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型组.(2)肝型和混合型组BS和AS显著大于对照组和脑型组(P < 0.05),脑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HLD患者GC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HLD患者CCK、VIP和SS水平不同,并且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不同.
作者:徐磊;蔡永亮;王艳昕;侯志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5月间5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 ~ 50 min,平均40 min;出血10 ~ 100 mL,平均2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 3个月,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
作者:吴宁;李强;周群;刘海亮;石党军;吴建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得到根治或改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将3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姜志茹;王汐;刘莉;赵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对73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康复训练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ADL评分、ASIA 2000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2 ~ 385 d康复训练后颈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ADL总分有显著下降(均 P < 0.05),ASIA 2000分级有改善.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陈纯白;冯海莲;汤呈宣;胡顺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分析Root ZX根尖定位仪在隐裂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4颗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患牙平均分两组,实验组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完成根备,充填,对照组用X线片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其余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两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率分别为8.9%和13.0%,根管充填实验组适填率为89.1%,差填或超填率为10.9%,而对照组分别为90.1%、9.9%.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定隐裂牙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高,临床效果好.
作者:廖军辉;邱敏坚;余梓东;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