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诊治8例

杜明国;陈志丹;陶正贵;廖晓锋

关键词:骨盆, 肠间隙脓肿, 肛周脓肿, 总结, 治愈, 患者
摘要: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虽不常见,但屡有所遇,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各类肛周脓肿564例,其中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占本组患者1.4%(8/564),全组治愈,总结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hy-Drager综合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R-R间期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化率(RRIV)的特点,观察其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情况,为Shy-Drager综合征早期自主神经电生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5例正常人及12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SSR及RRIV.结果:正常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Shy-Drager综合征患者中4例(33.3%)未引出SSR;Shy-Drager综合征患者四肢波幅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潜伏期无显著意义(P > 0.05);病程与潜伏期异常相关(P < 0.05);两组RRIV各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SR 和RRIV能为Shy-Drager综合征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常虹;姚源蓉;谢炳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心率对双源CT自动化佳期相选择的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心率组佳收缩期及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心率与D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心率为52 ~ 120次/min,平均(80.49 ± 14.99)次/min,心率与佳舒张期图像质量间呈负相关;心率> 80次/min时,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部分节段图像质量开始出现差异.结论:心率≤80次/min者,采取佳舒张期图像重建,心率> 80次/min时,结合双期图像进行重建,或者采用收缩期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优良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侠;宋云龙;弥龙;郝永;李相生;毕永民;王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疾病的预测价值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探讨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价值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分别分析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及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中共有37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阳性率为66.73%;其中儿童组占总数22.72%,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8.19%;青中年组占总数31.48%,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4.09%;老年组占总数45.80%,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4.14%.老年组与儿童组、青中年组相比较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小气道病变对儿童、青中年人哮喘的预测价值较高,对老年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明娟;许银姬;林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作者:匡忠生;傅思莹;任明能;谢宇晖;朱世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治疗患儿60例,年龄2.5 ~ 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行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C组行全身麻醉.A、B组使用局麻药0.3%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 mL/kg.比较3组患儿手术进程中3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麻醉维持异丙酚、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室气管拔管时间、停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患儿术中MBP、HR变化小,与B组相似,明显较C组平稳;A、B组麻醉维持异丙酚、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气管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相关并发症少于B、C组.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髋部手术麻醉较好的选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减少全麻药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孙可;金梅;李世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icroRNA 对药物转运蛋白和代谢酶调控的研究进展

    人体内药物的处置是通过吸收、转运、生物转化以及排泄四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药物的吸收和转运由药物转运蛋白完成,而药物的生物转化则需要药物代谢酶的参与.

    作者:郑志伟;劳海燕;余细勇;钟诗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有分叶征25例;毛刺征22例,血管集束征1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空泡征5例,空洞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15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增强扫描24例中,强化CT值增幅在40 ~ 60 Hu 21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作者:沈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诊治的59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单侧发病9例,双侧发病50例;病灶呈单发或少许散在分布的10例,多发分布的32例,弥漫广泛分布的16例.其中以胸膜下或者肺野后部为主的19例,病灶常多种影像改变并存.结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表现多样,以斑片状实变影以及磨玻璃样影为主,可伴有间质改变、胸腔积液,以胸膜下或者肺野后部好发,具有一定的特点.影像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甲型H1N1流感的肺部改变,并对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雀芦;都继成;李甫春;陈宇;敖利;胡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60例冠心病患者(B组)、50例脑梗死患者(C组)、60例无冠心病及脑梗死病史者(D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相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尤其以A组患者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根据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防止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

    作者:饶世俊;施陈刚;苏微微;王雅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30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不同程度梗死灶,19例未见梗死灶.入院急查血糖均偏低,为1.7 ~ 2.3 mmol/L.给予静推50%葡萄糖治疗,30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无死亡.结论:低血糖昏迷以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头颅CT检查无出血灶时容易误诊为急性脑梗死,对突然昏迷、偏瘫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急测血糖,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周业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3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得到根治或改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将3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姜志茹;王汐;刘莉;赵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栓塞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 例P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肺影像学、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PE的误诊率高达62.07%,易误诊为肺炎,其次为心肌梗死.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脏病、恶性肿瘤、长期制动;非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结缔组织病、手术史、DVT、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PE以右肺动脉受累多见,占受累总数的65.8%.CT肺动脉造影(CTPA)分析:急性血栓形态:以中央型为多见,38例(占65.5%),其特征性改变包括轨道征、漂浮征等;慢性血栓形态:以附壁型为多见,20例(占35.5%),血栓钙化为其特有征象.CTPA对P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85.5%),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达94.8%).结论:P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CTPA 是首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可初步鉴别急性或慢性血栓,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参与成人新生血管的形成.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患者EPCs的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在糖尿病中,高糖是影响 EPCs数量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它对EPCs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作者:焦新旭;冯世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5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PA、ChE、白蛋白(ALB)、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含量、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与ALB、TB之间无明显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血清ChE 活性与TB无明显相关,与ALB呈显著正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血清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 C级明显低于B级、A级及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血清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三级之间血清ChE活性差异也具有显著性;两项指标均呈现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其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的患者.结论: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和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彭志平;王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22例疗效分析

    乳腺脓肿是广大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脓肿形成一经确诊,必须外科脓肿切排.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痛苦,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瘢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乳腺脓肿22例,均采用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

    作者:杜正文;王玉明;高迎飞;李新秋;朱德强;师贞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品系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比较

    目的:对比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诱导分化能力,为ADSCs 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各6 只取腹股沟脂肪垫,培养扩增AD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个品系来源的ADSCs 的形态.用第4 代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别用茜素红和油红O 染色观察向成骨细胞分化后的矿化结节和向脂肪细胞分化后的脂质沉积.结果:两个品系来源的ADSCs 在细胞形态上没有显著区别,都能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结论: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腹股沟脂肪垫来源的ADSCs 诱导分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曲戎梅;姚红卫;戴景兴;陈白虹;张艳玲;林来兴妹;原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异粘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En Vinsion法检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3例NSCLC切除标本中MTDH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8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应的正常组织中均未见表达.MTDH在不同病理分级的鳞癌或腺癌中表达差异明显(P < 0.01),而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不显著(P > 0.05).随访资料分析显示,无论鳞癌抑或腺癌,高表达MTDH患者预后均较阴性表达者差.结论:MTDH在NSCLC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MTDH的激活可能与患者预后较差密切相关.

    作者:周琳;姜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56例体会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5月间5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 ~ 50 min,平均40 min;出血10 ~ 100 mL,平均2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 3个月,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

    作者:吴宁;李强;周群;刘海亮;石党军;吴建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在鼻内镜手术前后进行嗅觉功能的测试,确定其嗅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嗅觉恢复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CCCRC嗅觉测试方法对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前、术后第24周分别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将结果按其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分型分期、过敏因素、吸烟、饮酒、中隔偏曲8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型分期和过敏两个因素对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中隔偏曲对嗅觉恢复的影响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嗅觉恢复情况与病变严重程度和变应性鼻炎有关,为了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功能尽可能地恢复,在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还需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汪静波;陈晓云;陈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养阴消风散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内服养阴消风散,对照组内服开瑞坦、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瘙痒症状短期控制情况,对有效患者再继续2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疗效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短期(1疗程后)满意控制率,治疗组为40.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停药3个月后两组总疗效、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卜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