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浅黄华丽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常玉玲;王秀芹;牟春芳

关键词:
摘要:1 病例介绍患者,男,27岁,1997年12月26日因车祸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昏迷3h伴呕吐,于当日行硬膜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病人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有时烦躁,伤口有较多渗液流出.CT检查为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于1998年1月5日行枕部及后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平稳.但1月13日病人体温升高,神志不清、烦躁,临床考虑颅内感染所致,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体温仍波动在39℃以上,1月17日又行左颞部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抽出脑脊液做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治疗脑梗塞32例的临床分析

    我科从1999年以来,对收住院的脑梗塞病人,应用小剂量纳络酮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用常规治疗组做对照组,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一;张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艾灸治疗寻常疣53例临床观察

    寻常疣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疾病,多发于手指、手背及脚趾、肢背、足缘、甲下部位.我科自1999~2002年运用艾叶灸治疗手指、手背、足缘等部位的寻常疣53例,有效率达88.7%,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桂芳;刘印;李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颅内感染救治体会

    颅内感染是颅脑损伤及颅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血脑屏障作用,仅静脉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我科于1997年1月~2002年1月间共治疗颅内感染117例,占同期住院患者3.3%,在全身用药的同时,给予鞘内或脑室内注入抗生素、腰穿放脑脊液、脑脊液置换等综合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文国;龙连圣;韩瑞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浅述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片的切制,都有严格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2002年版,都有明确的规定.饮片切制质量好与差,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煎出量和临床治疗的效果.所以,中药饮片切制质量如何至关重要.笔者做中药调剂工作多年,看到仍有部分中药饮片在切制规格标准、质量上存在着问题.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2002年版中药饮片切制规格为标准,列举分述几个中药饮片品种存在的问题,以表1表示如下.

    作者:秦元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输自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2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6天采血,采血量每次400ml,采后置入4℃~6℃储血冰箱内保存,待术中回输患者.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回输贮存血满足了术中用血需求,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既避免了异体输血引起的传染病和不良反应,又节约了血液资源,值得推广.

    作者:白晓兵;马芙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护理特色问题.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护理特点.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护理与手术的成败密不可分.结论对术中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特色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肿瘤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岳爱萍;秦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诱发癫痫大发作1例的护理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农民,系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因尿毒症行血液透析半年.透析方法:应用金宝AK90血透机,碳酸氢钠盐透析液,透析用水为反渗水,二醋酸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1.2m2,动静脉内瘘血管通道,每周血液透析1次,每次5h,血流量250~280ml/min,超滤在3~5kg左右.2003年2月18日和3月4日两次透析中,当透析至3h左右,患者突感恶心呕吐,随即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停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血压180/90mmHg,心电监护心率153次/min,律齐,神志不清,抽搐状态,口唇紫绀,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追问病史,既往有癫痫病史30余年,近期在家中有发作史,考虑为癫痫大发作.给安定10mg静脉推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4L/min.心电监护,肢体制动,保护穿刺处,减慢透析流量,约8min后意识转清,心率逐渐减慢,继续透析至结束.

    作者:俞爱儿;戴铭珠;周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髓母细胞瘤35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收治的35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及放疗、化疗等.结果随访3年以上31例,三年生存率为80%;随访5年以上25例,五年生存率为71.4%.术中肿瘤全切或次全切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大部分切除者(P<0.05).术后及早行足量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和全身化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结论手术治疗应尽量分切肿瘤,术后早期行足量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全身化疗将会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兆全;张桂栋;楚功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射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射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机制,验证其疗效.方法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心肌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高、低剂量射心通胶囊与消心痛对模型进行干预,同时设正常组和模型组.观察各组给药+造模前后心电图∑ST段、心肌组织乳酸(LD)含量和心肌细胞ATP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心电图∑ST段明显高于正常组,显示造模成功,LD含量显著提高(P<0.01),心肌细胞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对照组和射心通胶囊组则显示出明显的对抗∑ST段升高的作用(P<0.01),同时降低心肌组织的LD含量(P<0.01),并提高心肌细胞ATP酶的活性(P<0.05,0.01).结论射心通胶囊可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保护缺血的心肌.

    作者:郑琼莉;张介眉;喻荣辉;柯于鹤;潘克英;孙江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垂体后叶素、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8例

    消化道出血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预后较差,多数病例当出现消化道出血后,随之诱发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其它并发症,导致连锁反应使原发病更趋于恶化,终死亡.近3年来我们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垂体后叶素、凝血酶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共28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咏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13例分析

    近2年来,我院有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3h内进行溶栓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唐时;陈香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浅黄华丽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7岁,1997年12月26日因车祸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昏迷3h伴呕吐,于当日行硬膜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病人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有时烦躁,伤口有较多渗液流出.CT检查为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于1998年1月5日行枕部及后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平稳.但1月13日病人体温升高,神志不清、烦躁,临床考虑颅内感染所致,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体温仍波动在39℃以上,1月17日又行左颞部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抽出脑脊液做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

    作者:常玉玲;王秀芹;牟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分析35例ADEM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部位、重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ADEM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起病较急,病程多缓解与复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麻疹、风疹、水痘、流腮、猩红热为主要诱因,脑脊液显示免疫活性增高,脊髓、小脑、大脑白质、脑干受累多见,电生理、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综合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临床确诊率.

    作者:王征军;孙立秋;王航雁;衣京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随着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之一,愈来愈受到关注.藻酸双酯钠作为降脂药物,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刚;刘炜;王灵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状况的临床调查

    饮食治疗作为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饮食控制就没有完好的糖尿病治疗.我们对98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作者:乔冬珍;王万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性状与功用关系

    中药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入药部位不一,仅植物药就有根类、根茎类、花类、叶类、皮类、果实类、种子类、全草类等,动物类药物亦有以骨、甲、角、皮入药之不同,形态各异.

    作者:张斌;高秀清;孟晓君;闫兴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浅谈医院科主任所必备条件与工作特点

    科室是构成医院的基层组织和功能单位.现代医院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科室组成.科室工作在医院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直接体现医院对社会的服务,科室水平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因此,科主任作为科室的主要领导,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脂肪瘤2例

    1 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50岁,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内侧蛋黄大小肿物就诊.查体:右大腿中部内侧可触及3.0cm×3.0cm大小肿物,质稍软,无压痛,边界清,活动性好.超声所见:右大腿中段内侧肌层内探及一5.9cm×4.0cm×2.0cm偏强回声光团(如图1),形态规则,纵切面呈卵圆形,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回声,其内部回声均匀一致,加压检查时轻度变扁.CDFI示内部无血流信息.

    作者:潘丽;邓云玖;陈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三个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的缺陷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三个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成员的缺陷机制.方法检测PT、APTT、Fg、FⅡ、FV、FⅦ、FⅨ、FⅩ等出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检测FⅦ:Ag、FⅦ:C、FⅦ:a以鉴别缺陷类型;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外显子及其侧翼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利用蛋白质分子模型模拟软件对基因突变的生物结构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成员的APTT、Fg、FV:C、FⅦ:C、FⅨ:C、FⅩ:C均位于正常值范围内,患者的PT极度延长;FⅦ:C、FⅦ:Ag、FⅦa均显著下降.家系其它成员的PT延长或正常,FⅦ:C、FⅦ:Ag和FⅦa可降低或正常.FⅦ:C、FⅦ:Ag、FⅦa均成比例改变.在3个家系中发现三种基因突变,分别为双杂合子Trp40Cys/Arg353Gln、双杂合子His348Gln/Thr359Met、纯合子Thr359Met.结论 3个遗传性FⅦ缺乏症患者均为CRM-型,分别为Trp40Cys/Arg353Gln、His348Gln/Thr359Met双杂合及Thr359Met纯合突变,后两者通过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从而使FⅦ蛋白分泌异常.

    作者:璩斌;储海燕;王鸿利;王学锋;郭雪梅;康文英;段宝华;尹俊;王振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与体会

    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产后出血按其原因可分为: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类.本病例系产后宫缩乏力所致,且与产后情绪不佳密切相关.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蓉;杜玲;曹萍;贺瑞宁;李亚娥;景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