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风病的饮食调理

曾梓珊;江淜

关键词:
摘要: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失调而造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痛风病与饮食营养休戚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控制痛风发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25例痛风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结合临床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关节红、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酸指标也较治疗前降低.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为治疗组,18例慢性HCV感染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每日600mg或400mg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9例中血清HCV-RNA转阴4例(44.4%),对照组18例中血清HCV-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每个月末血清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苦参素有抑制HCV增殖的作用,有望成为抗HCV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梁红岩;顾伟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8例良性结节(28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15例恶性结节(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彩色血流丰富程度、Vmax、RI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俐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超声测量流行性出血热胆囊壁厚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在流行性出血热中,胆囊壁增厚(GBWT)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共42例(男30例,女12例),在急性期做B超检查,测量胆囊壁的厚度,分为胆囊壁增厚组与无胆囊壁增厚组,观察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其它指标与这两组之间关系.结果有18例胆囊壁增厚(42.9%),其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及血浆白蛋白平均值明显低于无胆囊壁增厚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乳酸脱氢酶平均值明显高于无胆囊壁增厚组.此外,腹腔积液、胸腹膜渗出和由肾衰所致血液透析出现比率明显高于无胆囊壁增厚组.有3例患者死亡,这3例患者均为胆囊壁增厚者.结论结果表明超声测量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期胆囊壁厚度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多慧;屈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选择性臂丛加颈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锁骨骨折内固定是骨科的常见手术,该手术的麻醉方式已被广泛探讨,各有优缺点[1].我们根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手外科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进行选择性臂丛阻滞加颈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简志刚;王立勋;李建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补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

    钙与维生素D不仅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要素,而且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手足抽搐、骨质疏松症等.目前我国有6千多万人口患有骨质疏松,有1亿多人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补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是常见的药物.

    作者:丁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大剂量异搏定静滴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应用大剂量异搏定静滴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7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怀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康复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病人的早期活动和早期出院是近年的新趋势.为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我科1年来对32例心肌梗死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家庭护理的必要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郝兵;赵秀文;张金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胎儿监护仪诊断胎儿宫内窘迫12例分析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胎儿宫内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及早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促进了优生,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已成为提高产科质量必备监测手段.本文就一年来用胎儿监护仪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祝兆宏;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免疫复合体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因肾功能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而死亡.患者常因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大,同时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就我科收治的6例SLE并发狼疮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绸;邱小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压力疗法阻抑烧伤愈合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的研究

    目的研究压力疗法对阻抑烧伤愈合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可行性.方法深Ⅱ度以上创面愈合后即刻进行弹力绷带或弹力套连续加压治疗3985例;并以未加压组895例愈合的创面进行对照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压力治疗的烧伤愈合创面瘢痕增生发生率低,软化时间早,瘢痕薄而平坦,功能恢复满意.而未用加压治疗组创面不同程度出现凹凸不平瘢痕、瘢痕发生早、厚而硬、软化时间明显延长、功能恢复差.结论持续压力疗法用于烧伤刚愈合之创面,对阻抑成纤维细胞增生疗效显著.

    作者:沈光裕;郭振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牵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0例报告

    老年股骨颈骨折多因继发骨折不愈合,和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多主张行股骨头置换治疗,本人从1990~2000年在家庭病床行水平皮牵引及骨牵引治疗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观察

    为了避免人工流产患者的痛苦,预防人流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怀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P27KI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27kip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在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瘤和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p27蛋白在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瘤中均有表达,前者着色明显高于后者,在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为30/36例,合并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标本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无组织浸润的甲状腺癌.结论 p27kip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转移及肿瘤浸润显著相关.

    作者:陈湘;唐杰荣;高明亮;杨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典型表现是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颅神经及周围疾病,是一种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为其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冯益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治疗小儿腹泻药物的选择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腹泻的药物很多,但其中有些药物对于机体发育尚不完善的小儿来说则不宜服用.

    作者:常伟芳;郑美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膀胱平滑肌瘤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1岁,孕3产1.因停经9+个月,不规律腹痛2+个小时,于2003年6月25日1:40am入院.患者以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02年9月20日.预产期2003年6月27日.孕4+个月觉胎动至今,未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往孕期经过顺利,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不适.

    作者:郭瑞宝;石文双;王业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夹板固定使用不当引起并发症11例探析及预防

    四肢骨折治疗方法逐日增多,内固定器材的改变,外固定器械的更新,都不能超越小夹板普遍应用及其特有的功能.多数四肢骨折适合采用小夹板固定,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某些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治疗上的困难.笔者在临床工作遇到固错误使用小夹板治疗四肢骨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的患者共11例,为引以鉴戒,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钢;马占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前尿道结石1例报告

    小儿尿道结石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用非手术疗法成功取出尿道结石,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儿,男,1岁.因排尿时哭闹、手抓阴茎、尿呈滴状1天就诊.查体:包皮覆盖尿道口,不能上翻,沿尿道距尿道口约6cm处可扪及尿道内有一包块,质硬,触之患儿哭闹加剧.B超提示:前尿道内有一大小约0.8cm×0.5cm之结石.诊断:(1)包茎.(2)前尿道结石.

    作者:程波;钟银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痛风病的饮食调理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失调而造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痛风病与饮食营养休戚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控制痛风发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25例痛风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结合临床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关节红、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酸指标也较治疗前降低.

    作者:曾梓珊;江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痰阻胞宫型不孕治验2例

    1 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35岁,1999年6月25日初诊.主诉:婚后10年不孕.患者于1989年结婚,婚后夫妻同居至今未孕,曾前往本地外地多家医院诊治,服用多种中、西药均无疗效.现睡眠梦多,乏力,动则易出汗,白带量多而质清稀,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少量血块.

    作者:郝子鑫;于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