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绮霞;卢燕;姚业兴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41%危重症PTE患者会发生心搏骤停,其中65% ~ 95%会终死亡[1].现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ICU 19例疑似PTE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胡建;熊娇燕;斯一夫;李伟;姜建平;徐静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网瘾青年颈椎X线平片资料,为社区网瘾青年颈椎病提供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社区167名网瘾青年到我院行颈椎X线平片检查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网瘾青年中5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X线平片改变,其中曲度改变39例(66.1%)、颈椎失稳21例(35.6%)、椎小关节退变12例(20.3%)、韧带钙化8例(13.6%)、椎间孔改变6例(10.2%)、椎体退变5例(8.5%),部分青年已经产生临床症状.结论:网瘾青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盯视电脑屏幕,缺少必要运动和休息,易产生颈椎病,当其X线平片上有曲度变直、反张、侧弯、椎体旋转不良(双边征)、椎体滑移等特征性征象时,应结合临床表现,早期做出诊断.
作者:黎坤境;黄勇;蓝健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对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空洞壁厚度大于3 mm) CT 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后经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显示上皮样肉芽肿或抗酸染色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结果:1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8 ~ 66岁,平均50.6岁;病程0.5 ~ 18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肺结核患者中发热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6例,胸腔积液5 例,心包积液3 例;胸部CT示空洞直径2 ~ 4 cm、空洞壁厚度5 ~ 15 mm.11例空洞外缘呈分叶征、毛刺征;7例空洞内缘不光滑;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胸廓骨质破坏.结论:对病程短、发热及淋巴结大、CT表现为单发厚壁空洞的患者应排除肺结核.
作者: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靶向抗原递呈细胞激活表达gB的重组DNA疫苗对树突状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gB与靶向BAK siRNA共表达的重组质粒载体pgB-U6BAK,将重组质粒pgB-U6BAK及pgB分别转染经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后树突状细胞BAK和gB基因表达变化,MTT法检测转染后树突状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成功构建含gB和靶向BAK siRNA共表达的重组质粒载体pgB-U6BAK.重组质粒pgB-U6BAK转染树突状细胞后在gB稳定表达的同时,其BA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重组质粒pgB-U6BAK转染后树突状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重组DNA疫苗pgB-U6BA能够在稳定表达gB的同时通过抑制凋亡基因BAK而抑制树突状细胞发生凋亡,有望成为较为有效的抗巨细胞病毒疫苗.
作者:刘继晓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患者女,60岁.因左下肢疼痛5 d,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 d于2009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5 d前活动后出现左下肢疼痛,继之出现双下肢无力,尚能行走.期间注射后1次狂犬疫苗,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并出现大小便困难,发热,体温波动在37.8 ~ 39.7℃.无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双上肢无力.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
作者:尚芙蓉;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多见的传染病,是以口腔炎、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现将我科2010年收治的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董显燕;黄郁波;廖林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单纯牵引组和综合康复组,单纯牵引组予单纯牵引治疗,综合康复组在牵引基础上加用调制中频电、推拿手法、运动疗法、微波治疗等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JOA颈椎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并作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3.12,P < 0.05).治愈率单纯牵引组24%,综合康复组70%,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牵引组、综合康复组治疗后运动能力、感觉能力、膀胱功能及JOA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 < 0.05),以上各项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牵引组、综合康复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 < 0.05),Barthel指数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牵引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在牵引疗法基础上加用调制中频电、推拿手法、运动疗法、微波治疗等措施,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可提高治愈率,更好地全面改善患者颈椎各项功能,更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作者:乔君;宛远君;傅声波;胡韬;吴罡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靶向hTERT基因的微小RNA(miRNA),构建4个重组表达质粒并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48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靶向hTERT的4个重组质粒转染组的hTERT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 0.01).结论:靶向hTERT基因的特异性m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下调GBC-SD细胞中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吴斌全;邹敏;刘会春;鲁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本院近2年老年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信息.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K-B法鉴定,药敏数据分析用 WHONET5.4 软件.结果: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2 849株细菌和念珠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11.4%)、鲍曼不动杆菌(9.7%)、铜绿假单胞菌(9.6%)、肺炎克雷伯菌(7.3%)、金黄色葡萄球菌(6.8%)、白色念珠菌(5.3%).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ESBLs和耐甲氧西林细菌的分离率以及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吴奎海;芮勇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10月进行宫腔镜下手术77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服务的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组的患者在血压、心率、情绪、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情况与接受传统护理组比较效果较满意.结论: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是降低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舒适度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剑群;朱红心;黄金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艾司洛尔(简称艾洛)、瑞芬太尼(简称瑞芬)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全麻插管期MAP、HR和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全组75例,ASAⅡ级,年龄60 ~ 75岁.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艾洛组(A组)和瑞芬组(R组);A组麻醉诱导前静注艾洛0.3 mg/kg后连续输注艾洛100 μg/(kg·min);R组麻醉诱导前静注瑞芬0.5 μg/kg后连续输注瑞芬0.1 μg/(kg·min); C组接受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给予艾洛、瑞芬和盐水前的ECG、MAP和HR (T0),以及给予艾洛、瑞芬或盐水后2 min(T1)、给予芬太尼和丙泊酚后1 min(T2)、万可松后3 min(插管前T3)和插管后30 s(T4)、2 min(T5)以及4 min(T6)的数值.结果:A组和R组MAP在T4 ~ T6各时间段分别与(T0)比、T4 ~ T5各时间段分别与C组比均较低,分别P < 0.05 ~ P < 0.01;HR在各时间段与 T0比均明显下降,分别P < 0.05 ~ P < 0.01; T4、T5和T6比C组明显减慢,分别P < 0.05 ~ P < 0.01.C组MAP和HR在插管后与T3比均增加,P < 0.01.3组间QTc间期基础值相似.A组和R组QTc间期在T4、T5和T6分别短于C组(A组388.8 ± 15.9、388.6 ± 16.2、388.5 ± 15.7和R组389.6 ± 22.4、387.4 ± 19.8、386.2 ± 19.3比C组 405.2 ± 19.2、402.5 ± 18.1、401.3 ± 17.8),P < 0.05 ~ 0.01.C组QTc间期在T4、T5和T6与T0比显著延长,分别P < 0.01.C组因气管插管伴随的QTc间期≥440 ms的病例数显著多于A组和R组(P < 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气管插管期QTc是延长的;静注艾洛或瑞芬可缩短与插管有关的QTc的延长,同时可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应激反应.
作者:张兆平;顾美蓉;房宁宁;孙国华;高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4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rAd-p53瘤内注射 + 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行同步放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以及0.5、1、2年的生存率,2年的原发灶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rAd-p53的药物副反应主要是发热.两组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在中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增效作用,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行更长时间的进一步观察.rAd-p53瘤内注射并未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作者:兰桂萍;苏纪平;司勇锋;何承诚;黄波;张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瘦素是否与老年患者包括临床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类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等指标相关联.方法:选择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T2DM组),IGT患者30例(IGT组),IFG患者30例(IFG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循环瘦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指标,用稳态模式(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T2DM组、IGT组和IFG组瘦素水平(*9滋g)分别为4.27 ± 1.82、4.15 ± 1.96、4.19 ± 1.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43 ± 0.31;HOMA-IR数值分别为3.48 ± 0.84、3.01 ± 0.67、3.24 ± 0.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 ± 0.42;FINs、FPG、C-肽、HbA1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T2DM组、IGT组和IFG组在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细胞功能分别为178 ± 49、165 ± 59、170 ± 52,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46 ± 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C-肽、HbA1c、瘦素水平是影响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循环瘦素水平的升高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9茁细胞功能缺陷的危险因素.
作者:康雪冰;李元梅;刘月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成团泛菌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lipopolysaccharide,LPSp)对两种狂犬病疫苗产生抗体的影响,了解LPSp作为狂犬病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p对照组、纯蛋白疫苗组、铝佐剂疫苗组、LPSp + 纯蛋白疫苗组、LPSp + 铝佐剂疫苗组6组,背部皮下免疫4次.免疫后第7、14、21、30、45、60天分别经小鼠眼内眦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毒IgG滴度.结果:免疫4次后,LPSp能明显增强纯蛋白疫苗产生抗体的能力(P < 0.05);对铝佐剂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不大(P > 0.05).结论:LPSp对纯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产生抗体具有较强促进作用,对铝佐剂疫苗产生抗体无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启辉;申继清;叶洁梅;王健;冷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患者男,16岁,学生,2010年11月9日因高烧,腋下有少许出血点,头痛乏力,反应欠佳,有脑膜刺激症状从下面县级医院转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体查:T 39.5℃,BP 115/65 mmHg, P 86次/min,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WBC 17.78 × 109/L,其中N 0.91,L 0.05,M 0.04.脑脊液生化:蛋白定量2.05 g/L,糖定量2.59 mmol/L,氯定量128.32 mmol/L.脑脊液直接涂片可见白细胞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作者: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行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1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行修补术,观察并记录放疗结束后1 h、放疗后6个月及行修补术后1 h双侧颈内动脉(ICA )、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值.结果:行放疗术的575例鼻咽癌患者,经统计有11例(1.91%)为脑脊液鼻漏.1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 3年,取材部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嗅觉减退及鼻腔干燥病例,鼻腔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其中一次性修复成功者10例,二次修复成功者1例.结论:脑脊液鼻漏在鼻咽癌并发症中并不多见,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直视下操作,准确定位,损伤小,不损伤脑组织,避免开颅手术易致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裕茂;张乃崇;赖廷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行钻孔减压并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1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并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观察,分析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21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术中无菌技术管理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郭月友;毕晔;李立茵;叶少珊;邵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沙门菌毒力岛基因invA在不同血清型的基因变异和耐环丙沙星菌株中基因突变情况,及环丙沙星对沙门菌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6个血清型的40株沙门菌的环丙沙星MIC;采用多阶段筛选法对敏感菌株诱导环丙沙星耐药株;对inv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其基因变异和突变情况;测定诱导前后沙门菌的生长曲线.结果: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其invA基因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属于沉默突变;环丙沙星耐药株未发现invA基因突变或缺失;环丙沙星诱导后沙门菌的生长能力明显减弱(P < 0.001).结论:invA基因在不同血清型的变异,说明沙门菌的毒力仍在进化中;环丙沙星未引起invA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但可使沙门菌的生长能力下降.
作者:王玉平;李俊萍;陈亚;吴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在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时,在抽出允许量的胸腔积液后,再用预热后的0.9%生理盐水推注入胸腔后再等量抽出,反复冲洗胸腔,其他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效率分别为94.7%、69.6%,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另外,对照组中引起胸膜增厚3例,胸膜粘连2例,实验组中仅有轻度胸膜增厚1例.结论:采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胸水吸收、缩短病程及防止胸膜肥厚、粘连.
作者:李海军;葛丽萍;白美玲;张林西;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诊治的炎症性肠病患儿28例,对其临床资料、内镜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发病年龄在6 ~ 13岁之间,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占91%以上)及排便时腹下区痉挛性疼痛(65%)为主,少数有肛裂、直肠脱垂和肛周脓肿.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厌食、贫血,病重者可合并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克罗恩病(CD)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症状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与炎症的程度,以腹痛为常见症状(占93%),70%患儿有腹泻及排便规律改变.少数可表现为急腹症,突发呕血、便血、腹胀、肠穿孔、肠梗阻、失血性休克等.体重减轻(约占72%)和生长迟缓(占40 %)是CD常见也是突出的症状.肠外表现关节痛、关节炎、结节型红斑、杵状指、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结肠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87.5%)、血管网模糊(75%)、浅表溃疡(73%)为主,病变多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及结肠;病理检查: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呈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的临床过程.结论:持续的随访,定期的复查及有效的护理指导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变,有助患儿的康复.
作者:陈宝心;耿岚岚;袁鹏英;何婉儿;许朝晖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