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
目的:探讨瘦素是否与老年患者包括临床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类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等指标相关联.方法:选择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T2DM组),IGT患者30例(IGT组),IFG患者30例(IFG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循环瘦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指标,用稳态模式(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T2DM组、IGT组和IFG组瘦素水平(*9滋g)分别为4.27 ± 1.82、4.15 ± 1.96、4.19 ± 1.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43 ± 0.31;HOMA-IR数值分别为3.48 ± 0.84、3.01 ± 0.67、3.24 ± 0.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 ± 0.42;FINs、FPG、C-肽、HbA1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T2DM组、IGT组和IFG组在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细胞功能分别为178 ± 49、165 ± 59、170 ± 52,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46 ± 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C-肽、HbA1c、瘦素水平是影响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循环瘦素水平的升高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9茁细胞功能缺陷的危险因素.
作者:康雪冰;李元梅;刘月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自Bonnet等[1]于1997年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离获得白血病干细胞后,人们又相继在多种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肝癌、结肠癌等)中发现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 肿瘤干细胞学说越来越受到肿瘤学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支持.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提出了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少量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亚群,该类细胞是肿瘤形成的起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高侵袭转移能力以及抗化疗、抗辐射等特点,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复发等过程有着密切关系[1-2].
作者:岳黎敏;张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在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时,在抽出允许量的胸腔积液后,再用预热后的0.9%生理盐水推注入胸腔后再等量抽出,反复冲洗胸腔,其他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效率分别为94.7%、69.6%,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另外,对照组中引起胸膜增厚3例,胸膜粘连2例,实验组中仅有轻度胸膜增厚1例.结论:采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胸水吸收、缩短病程及防止胸膜肥厚、粘连.
作者:李海军;葛丽萍;白美玲;张林西;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年龄相关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痴呆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识别痴呆并对其进行干预将可延缓痴呆的发生.由于痴呆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CI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礼;秦琴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为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确定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图书馆(网络版1990-2010年)、PubMed(2000-2010年)、万方数据库(2000-2010年12月)检索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证据结果及患者的意愿为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共检出与不同问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25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53篇.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意愿,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期目标:完全切除肿块,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经过半年的随访证实该方案适合患者.结论:采用循证治疗的方法,为初诊中年男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确定了合理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控制了患者的症状,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谭小平;董卫国;吕晓光;吴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疼痛是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种类的不快或痛苦知觉事件的综合,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虽然目前有效的阿片类药物是好的镇痛剂,然而仍有30%左右的疼痛患者,尽管给予了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仍然经受着剧烈疼痛的折磨.此外,鸦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亦限制了其应用.与此同时,钠通道阻滞药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用于治疗疼痛的良好辅助效果则日益受到关注.
作者:罗兴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靶向hTERT基因的微小RNA(miRNA),构建4个重组表达质粒并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48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靶向hTERT的4个重组质粒转染组的hTERT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 0.01).结论:靶向hTERT基因的特异性m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下调GBC-SD细胞中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吴斌全;邹敏;刘会春;鲁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网瘾青年颈椎X线平片资料,为社区网瘾青年颈椎病提供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社区167名网瘾青年到我院行颈椎X线平片检查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网瘾青年中5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X线平片改变,其中曲度改变39例(66.1%)、颈椎失稳21例(35.6%)、椎小关节退变12例(20.3%)、韧带钙化8例(13.6%)、椎间孔改变6例(10.2%)、椎体退变5例(8.5%),部分青年已经产生临床症状.结论:网瘾青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盯视电脑屏幕,缺少必要运动和休息,易产生颈椎病,当其X线平片上有曲度变直、反张、侧弯、椎体旋转不良(双边征)、椎体滑移等特征性征象时,应结合临床表现,早期做出诊断.
作者:黎坤境;黄勇;蓝健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总T3 (TT3)、总T4 (TT4)、游离T3 (FT3)、游离T4 (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RF.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病情各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组FT4升高(P < 0.01),中度组TT3、FT4升高(P < 0.01,P < 0.05),重度组TT3、FT3、TSH降低(P < 0.01),重型组TT3、TT4、FT3、TSH降低(P < 0.01),肝硬化组TT3、TT4、FT3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各分组血清RF水平都增高(P < 0.01).结论:随着病情变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甲状腺功能及血清RF水平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联合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RF对评估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忠城;朱远航;罗敏琪;陈敬杭;尹小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HELLP综合征是Weinstein[1]于1982年首先报道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该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36例行剖宫产手术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成功实施了麻醉,无一例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周树保;彭道珍;钟钦文;郭锐;王力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本院近2年老年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信息.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K-B法鉴定,药敏数据分析用 WHONET5.4 软件.结果: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2 849株细菌和念珠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11.4%)、鲍曼不动杆菌(9.7%)、铜绿假单胞菌(9.6%)、肺炎克雷伯菌(7.3%)、金黄色葡萄球菌(6.8%)、白色念珠菌(5.3%).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ESBLs和耐甲氧西林细菌的分离率以及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吴奎海;芮勇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4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rAd-p53瘤内注射 + 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行同步放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以及0.5、1、2年的生存率,2年的原发灶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rAd-p53的药物副反应主要是发热.两组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在中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增效作用,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行更长时间的进一步观察.rAd-p53瘤内注射并未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作者:兰桂萍;苏纪平;司勇锋;何承诚;黄波;张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人体下丘脑合成的一种由九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其在渗透压调节、心血管功能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自被成功分离及合成以来,AVP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成功用于血管扩张性休克、心肺脑复苏、尿崩症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就AVP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胡益民;纪木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多见的传染病,是以口腔炎、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现将我科2010年收治的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董显燕;黄郁波;廖林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具有发病急、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母婴均具有极大的危害,易造成胎儿窘迫、死胎、流产,孕妇甚至并发DIC危及生命.现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孝艳;乔玉环;郭瑞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应用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32例偏头痛患者,每天照射1次,每次30 min,7 ~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 ~ 3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SP含量变化.并设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剂量为10 mg/d,7 ~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 ~ 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2例,有效率93.8%.对照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9例,有效率71.9%.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血浆SP的变化:治疗前(26.48 ± 4.22)pg/mL,治疗后(13.26 ± 3.76)p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血浆SP降低.结论: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并可以降低患者血浆SP.
作者:黄应杰;陈加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直肠肛管测压技术,以研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肛管直肠测压装置对2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FC组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C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FC组直肠初始感觉压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直肠初始便意感压力、排便窘迫压力、大耐受压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该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可准确、重复地测量成人的肛管直肠压力.
作者:周立平;郭丽;何敏静;刘瑶;王丽;蔡文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两对引物,同时扩增IE和LA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2株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D2、D3),经多重PCR同时扩增出209 bp(IE)和401 bp(LA)目的片段.结论:多重PCR可以作为病毒分离后,基础研究中鉴定HCMV临床病毒株的一种方法.
作者:丁俊彩;苏海浩;胡兢晶;郭媛媛;谢斌华;王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Tiam1对大肠癌LoVo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应用RNAi技术将Tiam1的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处理LoVo细胞,采用Real time-RT PCR方法检测Tiam1表达水平和沉默前后LoVo细胞E-cadherin、Vimentin、RhoA、RhoC、Rac1的表达水平;扫描电镜、透射电镜,HE染色观察细胞结构及形态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NAi组的Tia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NAi组的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NAi组Vimentin、RhoA、RhoC、Rac1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全部P > 0.05);扫描电镜显示RNAi组细胞胞体比对照组变圆、细胞突起明显变短或消失,丝状微绒毛减少,变为扁平盘状突起;透射电镜显示RNAi组细胞表面丝状微绒毛比对照组有较明显减少;HE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散在生长,呈细长梭形,RNAi组细胞生长较集中,呈圆形或类圆形;RNAi组细胞质中丝网状的骨架蛋白结构及点状肌动蛋白小体比对照组减少.结论:沉默Tiam1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已发生EMT的大肠癌细胞出现上皮表型及降低其迁移运动能力,对EMT有一定程度的逆转作用,推测Tiam1通过诱导EMT来促进大肠癌侵袭、转移,至于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共发;胡洁;王雅娟;赵海燕;何楠;韩慧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HPS检测唾液中的尿素酶,同时行14C-UBT及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胃黏膜组织学检查(改良Giemsa染色) 及细菌培养联合检测来判断胃黏膜Hp感染情况,并比较HPS与14C-UBT诊断Hp感染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60例患者行Hp联合检测检出阳性患者102例,阳性率为63.75%,其中HPS检出76例,阳性率47.50%,14C-UBT检出94例,阳性率58.75%.HPS、14C-UBT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72.55%、80.39 %;特异性分别为96.55%、79.31%;准确性分别为81.25 %、8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 %、87.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69.70%.对以上结果进行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S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及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与14C-UBT相近,且此法快速、简便,价格低廉,不需要任何其他仪器,是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的一种新的非侵入性Hp感染诊断方法.
作者:楼晓军;王彩花;朱永良;温晓伟;马德发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