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6例诊治体会

张孝艳;乔玉环;郭瑞霞

关键词:妊娠合并, 急性胰腺炎, 症状不典型, 危及生命, 胎儿窘迫, 合并症, 病死率, 并发症, 总结, 资料, 孕妇, 危害, 特点, 死胎, 母婴, 流产, 临床, 患者, 分析, 发病
摘要: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具有发病急、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母婴均具有极大的危害,易造成胎儿窘迫、死胎、流产,孕妇甚至并发DIC危及生命.现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131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多见的传染病,是以口腔炎、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现将我科2010年收治的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董显燕;黄郁波;廖林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瘦素与老年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瘦素是否与老年患者包括临床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类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等指标相关联.方法:选择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T2DM组),IGT患者30例(IGT组),IFG患者30例(IFG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循环瘦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指标,用稳态模式(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T2DM组、IGT组和IFG组瘦素水平(*9滋g)分别为4.27 ± 1.82、4.15 ± 1.96、4.19 ± 1.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43 ± 0.31;HOMA-IR数值分别为3.48 ± 0.84、3.01 ± 0.67、3.24 ± 0.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 ± 0.42;FINs、FPG、C-肽、HbA1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T2DM组、IGT组和IFG组在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细胞功能分别为178 ± 49、165 ± 59、170 ± 52,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46 ± 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C-肽、HbA1c、瘦素水平是影响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循环瘦素水平的升高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9茁细胞功能缺陷的危险因素.

    作者:康雪冰;李元梅;刘月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术前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前和术后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意义.方法:161例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比较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NSCLC患者5年生存率,采用Log rank单因素分析比较生存率,预后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13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术前血清CRP平均水平为(13.8 ± 4.3) mg/L,健康对照组为(3.3 ± 1.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32,P = 0.005);术后61例患者血清CRP水平恢复至正常,CRP平均浓度为(7.3 ± 3.1) mg/L,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461,P = 0.028).以CRP浓度7.3 mg/L为界,分别将术前和术后CRP分为高浓度CRP组和低浓度CRP组.单因素χ2分析显示术前CRP和术后CRP水平与性别、ECOG评分、T分期、N分期、吸烟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 < 0.05),而与年龄、病理分型和手术类型无关(P > 0.05).术前低CRP组和高CRP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54/61)和67.6%(50/7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162,P = 0.033);术后低CRP组和高CRP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4/80)和72.7%(40/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14,P = 0.044).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男性、ECOG评分、T分期、N分期、吸烟、肿瘤大小和术前CRP水平为预后的不良因素(P < 0.05).结论:术前而非术后血清CRP水平对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推测术后血清CR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可能与术前CRP 浓度有关.

    作者:寇凯平;吴威;宁邵东;符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nerve stimulator)用于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 Ⅰ~Ⅱ级需长时间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盲探异感法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采用腋动脉穿透法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 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Ⅱ组为实验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4G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留置,然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 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中根据麻醉时间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间断追加0.375%罗哌卡因10 ~ 15 mL/次.术中持续监测SBP、DBP、MAP、ECG、SpO2,并观察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Ⅰ组短(P < 0.05),Ⅰ组和Ⅱ组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0%和92% (P < 0.05),改为全麻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定位明确,可以作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之一.

    作者:罗中兵;张燕辉;宋晓阳;肖维民;杨俊哲;胡明;陶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型肺结核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空洞壁厚度大于3 mm) CT 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后经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显示上皮样肉芽肿或抗酸染色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结果:1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8 ~ 66岁,平均50.6岁;病程0.5 ~ 18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肺结核患者中发热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6例,胸腔积液5 例,心包积液3 例;胸部CT示空洞直径2 ~ 4 cm、空洞壁厚度5 ~ 15 mm.11例空洞外缘呈分叶征、毛刺征;7例空洞内缘不光滑;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胸廓骨质破坏.结论:对病程短、发热及淋巴结大、CT表现为单发厚壁空洞的患者应排除肺结核.

    作者: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麻醉处理的回顾性分析

    HELLP综合征是Weinstein[1]于1982年首先报道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该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36例行剖宫产手术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成功实施了麻醉,无一例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周树保;彭道珍;钟钦文;郭锐;王力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硫酸镁与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镁与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住院总费用是否有差别.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硫酸镁组与尼莫地平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硫酸镁组使用25%硫酸镁1.5 mL/h持续微泵泵入,尼莫地平组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24 h持续微泵泵入.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基本相同,但住院总费用比尼莫地平明显低.

    作者:但德胜;薛敬明;程礼丽;陈煜礼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食管鳞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自Bonnet等[1]于1997年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离获得白血病干细胞后,人们又相继在多种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肝癌、结肠癌等)中发现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 肿瘤干细胞学说越来越受到肿瘤学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支持.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提出了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少量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亚群,该类细胞是肿瘤形成的起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高侵袭转移能力以及抗化疗、抗辐射等特点,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复发等过程有着密切关系[1-2].

    作者:岳黎敏;张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mA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MIF及mA1b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38例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分型,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肾病但无明确冠心病依据的患者,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观察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IF及mA1b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MIF水平(32.61 ± 5.1)μg/L及mA1b水平(63.00 ± 15.2)mg/L高于无明确冠心病的患者MIF(14.32 ± 3.20)μg/L及mA1b(21.00 ± 10.0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MIF及mA1b水平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F(6.37 ± 1.2)μg/L及mA1b(13.75 ± 5.75)mg/L.结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 MIF 及mA1b,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作者:吴碧红;孔耀中;肖观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膀胱血块填塞急诊处理方法的改进

    膀胱血块填塞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急症,是泌尿外科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镜检、膀胱手术等常见并发症,少数患者甚至是在膀胱腔内药物灌注化疗、肾穿刺活检术后及产后出现膀胱出血.常因血块填塞而致排尿梗阻,血块刺激膀胱收缩出现剧烈腹痛.

    作者:张鑫圣;张颖;郑建萍;刘世雄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所致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82例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炎,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清除脓液、坏死物、窦道、脓腔壁及肿大淋巴结,术后应用3个月的雷米封及利福平超短程抗结核治疗.结果:82例结核性淋巴结炎中,增殖型26例,干酪坏死型56例(16例脓液抗酸杆菌涂片阳性);78例切口甲级愈合,无窦道发生,痊愈出院;4例伤口未愈,换药1 ~ 2周伤口愈合出院.随访0.5 ~ 3年,无复发;发生药物性肝炎1例,停药后即改善.结论:手术切除加用3个月的雷米封及利福平的超短程抗结核治疗,对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许俊;倪正义;周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谵妄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769例BPH患者行TURP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TURP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方法.结果:769例患者TURP术后出现谵妄10例,均为60岁以上患者,其中60 ~ 70岁3例,70 ~ 80岁5例,80岁以上2例,发生率分别为0.76%、1.90%和7.14%.1例伴有睡眠障碍的轻症患者给予安定肌注治愈,其余9例给予氟哌啶醇5 mg肌肉注射,谵妄症状分别在用药后8 ~ 24 h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高龄是TURP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TURP术后谵妄发生率升高,老年BPH患者TURP术后谵妄药物治疗首选氟哌啶醇.

    作者:苏宇;周兴;陈志光;邓振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超声技术用于判断小儿下肢气囊止血带适充气压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借助超声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图像的特点,探讨小儿下肢止血带适宜充气压力.方法:将100例行下肢手术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超声图像指导下向止血带气囊内充气,以腘动脉搏动消失、血流阻断为标准;对照组以缚扎止血带处患肢周径的0.7作为气囊充气压力值.比较两组止血带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结果:两组止血带效果均满意,实验组气囊充气压力低于对照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技术用于小儿下肢气囊止血带适充气压力的判断,方法科学,效果满意,副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唐芳;尤慧;董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10月进行宫腔镜下手术77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服务的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组的患者在血压、心率、情绪、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情况与接受传统护理组比较效果较满意.结论: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是降低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舒适度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剑群;朱红心;黄金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回结型肠套叠空气整复后回盲瓣X线征象分析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机制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造成肠壁折叠,肠腔阻塞,肠系膜血管压迫,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哭闹,腹部包块及便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常见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2],临床常用的处理方式为X线监视下或B超监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或手术,本文对其行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整复脱套后回盲瓣的影像征象作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急性肠套叠后回盲瓣的X线征象认识.

    作者:黄善强;刘春娥;樊树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精氨酸加压素的临床应用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人体下丘脑合成的一种由九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其在渗透压调节、心血管功能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自被成功分离及合成以来,AVP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成功用于血管扩张性休克、心肺脑复苏、尿崩症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就AVP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胡益民;纪木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成团泛菌脂多糖对两种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成团泛菌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lipopolysaccharide,LPSp)对两种狂犬病疫苗产生抗体的影响,了解LPSp作为狂犬病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p对照组、纯蛋白疫苗组、铝佐剂疫苗组、LPSp + 纯蛋白疫苗组、LPSp + 铝佐剂疫苗组6组,背部皮下免疫4次.免疫后第7、14、21、30、45、60天分别经小鼠眼内眦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毒IgG滴度.结果:免疫4次后,LPSp能明显增强纯蛋白疫苗产生抗体的能力(P < 0.05);对铝佐剂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不大(P > 0.05).结论:LPSp对纯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产生抗体具有较强促进作用,对铝佐剂疫苗产生抗体无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启辉;申继清;叶洁梅;王健;冷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6-二磷酸果糖对脑白质损害大鼠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白质损害(WMD)大鼠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ion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日龄新生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FDP组(13只)、生理盐水组(12只)及WMD组(13只),后3组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6%的氮氧混合气,制作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进行相应的实验干预.损伤后第7天和14天时将大鼠处死,取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s方法检测皮质GAP-43的表达,损伤后30 d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FDP组感觉运动功能较WMD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明显改善(P < 0.01或P < 0.05).WMD组、生理盐水组和FDP组皮质GAP-43的表达在干预后7 d时高于对照组,在14 d时FDP组高于WMD组、生理盐组和对照组(P < 0.01).结论:FDP可以上调WMD大鼠皮质GAP-43表达,改善WMD大鼠的脑功能.

    作者:张征宇;袁宝莉;邓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胃肠道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及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20例胃肠道手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确诊后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处理,治愈17例,死亡3例;其中7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6例需再次开腹手术探查进行腹腔减压.结论:胃肠道术后常规监测腹腔内压,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且能协助指导早期治疗.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治侧重于及时做出诊断,采取积极的以腹腔减压为主的综合措施,必要时可再次手术探查.

    作者:刘振邦;胡石奇;曹杰;梁立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诊治的炎症性肠病患儿28例,对其临床资料、内镜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发病年龄在6 ~ 13岁之间,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占91%以上)及排便时腹下区痉挛性疼痛(65%)为主,少数有肛裂、直肠脱垂和肛周脓肿.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厌食、贫血,病重者可合并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克罗恩病(CD)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症状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与炎症的程度,以腹痛为常见症状(占93%),70%患儿有腹泻及排便规律改变.少数可表现为急腹症,突发呕血、便血、腹胀、肠穿孔、肠梗阻、失血性休克等.体重减轻(约占72%)和生长迟缓(占40 %)是CD常见也是突出的症状.肠外表现关节痛、关节炎、结节型红斑、杵状指、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结肠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87.5%)、血管网模糊(75%)、浅表溃疡(73%)为主,病变多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及结肠;病理检查: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呈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的临床过程.结论:持续的随访,定期的复查及有效的护理指导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变,有助患儿的康复.

    作者:陈宝心;耿岚岚;袁鹏英;何婉儿;许朝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