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凯平;吴威;宁邵东;符慧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多见的传染病,是以口腔炎、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现将我科2010年收治的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董显燕;黄郁波;廖林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借助超声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图像的特点,探讨小儿下肢止血带适宜充气压力.方法:将100例行下肢手术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超声图像指导下向止血带气囊内充气,以腘动脉搏动消失、血流阻断为标准;对照组以缚扎止血带处患肢周径的0.7作为气囊充气压力值.比较两组止血带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结果:两组止血带效果均满意,实验组气囊充气压力低于对照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技术用于小儿下肢气囊止血带适充气压力的判断,方法科学,效果满意,副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唐芳;尤慧;董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并初步探讨两者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原代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观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标记,MTT及Western检测两者之间生物学性状差异.结果:分离得到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两者均高表达Vimentin低表达cytokeratin,且两者在形态及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差异.结论:与配对成纤维细胞相比,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α-SMA,且增殖能力增强.
作者:陈平波;墨青青;王蓓蓓;翁丹卉;吴鹏;陈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5例住院患者的心脏CT、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冠心病史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脉钙化总积分(TCS)是否异常分组,比较两组间的HCY、血脂、冠心病史等指标的差异;并对TCS可能的影响因素做回归分析.结果:TCS异常组的HCY、甘油三酯、冠心病史显著高于TCS正常组,TCS异常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TCS正常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回归分析提示HCY、冠心病史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降低HCY水平可能为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带来获益.
作者:彭程;楼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患者男,16岁,学生,2010年11月9日因高烧,腋下有少许出血点,头痛乏力,反应欠佳,有脑膜刺激症状从下面县级医院转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体查:T 39.5℃,BP 115/65 mmHg, P 86次/min,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WBC 17.78 × 109/L,其中N 0.91,L 0.05,M 0.04.脑脊液生化:蛋白定量2.05 g/L,糖定量2.59 mmol/L,氯定量128.32 mmol/L.脑脊液直接涂片可见白细胞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作者: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多次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对大鼠未成熟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非竞争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不同脑区的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单剂量氯胺酮(25、50和75 mg/kg)神经元凋亡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以90 min为间隔多次注射氯胺酮(25 mg/kg)达9 h在大脑的10个脑区中有7个脑区的神经元的凋亡显著性增加.结论:氯胺酮给药时间的增加与大鼠未成熟脑组织的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倪锦;古妙宁;钟志勇;孙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行钻孔减压并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1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并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观察,分析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21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术中无菌技术管理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郭月友;毕晔;李立茵;叶少珊;邵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应用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32例偏头痛患者,每天照射1次,每次30 min,7 ~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 ~ 3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SP含量变化.并设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剂量为10 mg/d,7 ~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 ~ 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2例,有效率93.8%.对照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9例,有效率71.9%.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血浆SP的变化:治疗前(26.48 ± 4.22)pg/mL,治疗后(13.26 ± 3.76)p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血浆SP降低.结论: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并可以降低患者血浆SP.
作者:黄应杰;陈加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住院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中段尿培养997份.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用天地人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分离的纯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了敏感试验.结果:尿培养中分离出排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磷霉素、美洛培南、呋喃妥因较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屎肠球菌,以往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已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准确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沈红;王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769例BPH患者行TURP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TURP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方法.结果:769例患者TURP术后出现谵妄10例,均为60岁以上患者,其中60 ~ 70岁3例,70 ~ 80岁5例,80岁以上2例,发生率分别为0.76%、1.90%和7.14%.1例伴有睡眠障碍的轻症患者给予安定肌注治愈,其余9例给予氟哌啶醇5 mg肌肉注射,谵妄症状分别在用药后8 ~ 24 h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高龄是TURP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TURP术后谵妄发生率升高,老年BPH患者TURP术后谵妄药物治疗首选氟哌啶醇.
作者:苏宇;周兴;陈志光;邓振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本院近2年老年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信息.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K-B法鉴定,药敏数据分析用 WHONET5.4 软件.结果: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2 849株细菌和念珠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11.4%)、鲍曼不动杆菌(9.7%)、铜绿假单胞菌(9.6%)、肺炎克雷伯菌(7.3%)、金黄色葡萄球菌(6.8%)、白色念珠菌(5.3%).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ESBLs和耐甲氧西林细菌的分离率以及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吴奎海;芮勇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膀胱血块填塞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急症,是泌尿外科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镜检、膀胱手术等常见并发症,少数患者甚至是在膀胱腔内药物灌注化疗、肾穿刺活检术后及产后出现膀胱出血.常因血块填塞而致排尿梗阻,血块刺激膀胱收缩出现剧烈腹痛.
作者:张鑫圣;张颖;郑建萍;刘世雄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寻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行的811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及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结石位置以及大小、是否嵌顿和所用碎石方法等.分析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86.3%(700例)的患者手术成功.结石未完全清除,或需要其他碎石方法为5.55%(45例).66例(8.14%)出现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中结石嵌顿 (P < 0.001)、用气压弹道碎石 (P = 0.03)和病程大于3个月 (P = 0.047)是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与手术失败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输尿管结石嵌顿和用气压弹道碎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2和1.59.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结石嵌顿以及用气压弹道碎石是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
作者:章璟;赵玉隆;王国增;贺伟;石泉;姜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并比较其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共43个椎体.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s角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侧弯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2个椎体(4.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有2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结论:PKP能有效缓解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和纠正侧弯畸形.PKP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彭伟雄;梁洁红;张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产生腹水者较少见,同时可因合并心、肾功能减低[1-2],容易误诊和误治.笔者对近期收治的2例甲减合并大量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如下.
作者:李书良;周永宁;郭庆红;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结肠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30例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用放射免疫法分析CEA含量,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 含量并用Beckman 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结肠癌组患者VEGF、CEA和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良性病变组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CRP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肠癌组VEGF和CEA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 < 0.05).血清VEGF、CEA和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6%、66.8%和93.2%.结论:血清VEGF、CEA和CRP联合检测可提高结肠癌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为结肠癌患者术前临床诊治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伍尚标;陈戎;苏榕;李志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及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20例胃肠道手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确诊后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处理,治愈17例,死亡3例;其中7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6例需再次开腹手术探查进行腹腔减压.结论:胃肠道术后常规监测腹腔内压,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且能协助指导早期治疗.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治侧重于及时做出诊断,采取积极的以腹腔减压为主的综合措施,必要时可再次手术探查.
作者:刘振邦;胡石奇;曹杰;梁立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年龄相关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痴呆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识别痴呆并对其进行干预将可延缓痴呆的发生.由于痴呆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CI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礼;秦琴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所致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82例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炎,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清除脓液、坏死物、窦道、脓腔壁及肿大淋巴结,术后应用3个月的雷米封及利福平超短程抗结核治疗.结果:82例结核性淋巴结炎中,增殖型26例,干酪坏死型56例(16例脓液抗酸杆菌涂片阳性);78例切口甲级愈合,无窦道发生,痊愈出院;4例伤口未愈,换药1 ~ 2周伤口愈合出院.随访0.5 ~ 3年,无复发;发生药物性肝炎1例,停药后即改善.结论:手术切除加用3个月的雷米封及利福平的超短程抗结核治疗,对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许俊;倪正义;周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Tiam1对大肠癌LoVo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应用RNAi技术将Tiam1的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处理LoVo细胞,采用Real time-RT PCR方法检测Tiam1表达水平和沉默前后LoVo细胞E-cadherin、Vimentin、RhoA、RhoC、Rac1的表达水平;扫描电镜、透射电镜,HE染色观察细胞结构及形态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NAi组的Tia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NAi组的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NAi组Vimentin、RhoA、RhoC、Rac1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全部P > 0.05);扫描电镜显示RNAi组细胞胞体比对照组变圆、细胞突起明显变短或消失,丝状微绒毛减少,变为扁平盘状突起;透射电镜显示RNAi组细胞表面丝状微绒毛比对照组有较明显减少;HE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散在生长,呈细长梭形,RNAi组细胞生长较集中,呈圆形或类圆形;RNAi组细胞质中丝网状的骨架蛋白结构及点状肌动蛋白小体比对照组减少.结论:沉默Tiam1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已发生EMT的大肠癌细胞出现上皮表型及降低其迁移运动能力,对EMT有一定程度的逆转作用,推测Tiam1通过诱导EMT来促进大肠癌侵袭、转移,至于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共发;胡洁;王雅娟;赵海燕;何楠;韩慧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