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走过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张庆华;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姜玉茹

关键词:走过心绞痛,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国产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走过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治疗的走过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45例,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组38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靶血管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1年内再发心绞痛(16% vs 13%)、支架再狭窄(5% vs 3%)、心力衰竭(7% vs 8%)、支架内血栓形成(2% vs 3%)、心源性死亡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治疗走过心绞痛安全有效,与Cypher支架治疗后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实施延续性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3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出院时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对照组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时间为12个月.实验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合理膳食、健康训练、遵医用药情况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指导,时间为12个月.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习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均P < 0.01);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生活习惯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 < 0.01);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 <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学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小剂量安定致晕厥患者持续低血压状态1例

    患者男,68岁,入院前1 d发生3次晕厥.每次晕厥发生均与体位有关,由蹲位或卧位变为立位时即出现头晕、恶心,继而晕倒,平卧休息后可逐渐缓解.第3次晕厥发作后,患者觉有持续性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为进一步诊治而入科.

    作者:易绍东;向定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味黑地黄丸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及支气管病理形态改变

    目的:观察加味黑地黄丸对慢性支气管炎(CB)模型大鼠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CB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气管炎丸组、加味黑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20 d.光学显微镜观察CB大鼠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病理损害显著(P < 0.05),病鼠细、小支气管黏膜增厚,纤毛不整或消失,杯状细胞显著增多,支气管周炎细胞浸润(多为淋巴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支气管周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药物干预后加味黑地黄丸高剂量能改善大鼠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管壁病变程度(P < 0.05),病鼠支气管黏膜上皮损伤减轻,黏膜皱襞减少,纤毛粘连或脱落较轻,杯状细胞轻度增多,支气管周较少炎细胞浸润,支气管管壁轻度增厚,肺泡腔大小较一致,大部分肺泡间隔菲薄;地塞米松、气管炎丸、加味黑地黄丸低剂量能改善CB大鼠支气管黏膜病变程度(P < 0.05).结论:加味黑地黄丸能抑制CB的炎症反应,显著改善CB大鼠支气管的损伤程度,对支气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大刚;邝文彬;谭伯森;潘竞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贫血程度与肺部感染疗效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贫血程度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贫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观察贫血程度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输血前与输血后抗感染疗效.结果:中度贫血组56例,轻度贫血组34例,其中中度贫血组未输注红细胞时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3.57%,轻度贫血组未输注红细胞时治疗有效率9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中度贫血组有48例输注红细胞,输注前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52.1%,输注后治疗有效率为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贫血与抗感染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善患者贫血程度可提高抗感染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玉权;刘理想;薛祥俊;肖靖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病

    肾移植术后感染是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EB病毒感染后,不能被机体彻底清除,可引起从良性B细胞增殖到恶性淋巴瘤一系列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PTLD的发生率约1% ~ 2%,虽然不高,但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约51%,5年生存率约39%.本文就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PTLD的发生,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郝彤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腹膜巨大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66岁.腹痛、腹胀、尿频1年,腹水2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腹胀,当地就诊诊断为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腹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外伤史.

    作者:邢荣格;田亮;张荣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收集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资料,分析平诊尿常规标本漏检的原因,制定目标,提出CQI措施,每月汇报平诊尿常规标本漏检率、超过1 d迟采率及标本留取质量不符合检验要求需复检的复检率,并对改进前后标本漏检率、超过1 d迟采率及复检率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结果:实施CQI后平诊尿标本漏检率由原来1.28%降到0.80%,超过1 d迟采率由3.42%降到0.59%,复检率由2.99%降到0.02%.结论:对PICU科患儿平诊尿常规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地降低标本漏检率、复检率和迟采率.

    作者:潘婧婧;张丹如;翁月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尼古丁对成体干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毒性成分之一,其吸入并沉积体内,便会导致多组织、器官的慢性损伤,引发多种疾病.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是已分化组织中的一种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免疫调节、多项分化潜能等多种优势,在造血重建、移植免疫、基因治疗、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患者而言,体内沉积的尼古丁将影响ASCs的活性,局限其临床应用.探讨尼古丁对ASCs的增殖、凋亡、分化、黏附等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ASCs治疗吸烟所致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尼古丁对ASCs增殖、凋亡等影响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卜欠欠;曾慧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钙化的分布特点,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北京朝阳地区社区人群共1 209人,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并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检查,应用Agatston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分析IMT及CACS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入选者男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IMT,CCA-IMT)(1.09 ± 0.43 vs 0.84 ± 0.33,P = 0.016)、斑块发生率(47% vs 29%,P = 0.001)、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发生率(45% vs 31%,P = 0.004)、CACS (120 ± 82 vs 62 ± 49,P = 0.001)及ln(CACS+1)(0.63 ± 0.40 vs 0.53 ± 0.32,P = 0.001)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患者;36 ~ 45岁组、46 ~ 55岁组男女性相比较,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而> 55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无明显差别( P > 0.05);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男女两组ln(CACS + 1)及IM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 0.01).结论:北京社区人群CAC阳性率、IMT、CACS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之间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渐不明显.对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较好预测冠状动脉钙化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程度.CACS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两者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评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孙涛;程宇彤;陈顺华;王苏;阴成茜;张京梅;李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 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 < 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 < 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 < 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 < 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作者: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兔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冠心病防治寻找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体重1.5 ~ 2.5 kg的成年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来氟米特组(B组)及普伐他汀组(C组),建立AMI的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干预,作术后6 h血液学观察,4 d及4 周时分别作血液、血清、血流动力学、大体形态测量及组织学的观察.结果:B、C组与A组比较,6 h﹑4 d及4周时WBC明显下降(P < 0.05),一氧化氮(NO)术后4 d及4周时3组无明显差异(P > 0.05),丙二醛、心房钠尿肽、左室功能测定值、左室舒张末压B、C组均明显下降 (P < 0.05).术后4 d时B、C组梗死面积明显下降(P < 0.05),4周时瘢痕面积明显下降,瘢痕厚度较A组略薄(P < 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梗死区术后4 d时A组WBC浸润程度大,坏死心肌结构消失,B、C组梗死区中浸润程度显著减轻,残存少量坏死心肌结构及一定存活心肌组织.结论:AMI使用来氟米特后,兔死亡减少,心功能改善,WBC、梗死及修复后的瘢痕面积减小,仅瘢痕厚度略变薄,提示来氟米特治疗AMI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晓忠;林曙光;周志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胆囊内罕见胆泥块误诊胆囊占位性病变1例

    患者女,69岁,查体无特殊体征,外院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和中等回声团块,中等回声团块考虑胆囊内占位,CT检查未发现胆囊异常表现.来本院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见长径约31 mm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诊断为结石,另见18 × 21 mm的类圆形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后方无声影,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小范围体位改变团块未见明显改变,大幅度体位改变见中等回声团块位置改变,且受结石影响,形状发生改变呈月牙状.询问病史:15年素食.明确诊断为胆泥块.手术证实为胆泥块.

    作者:何本振;夏国园;江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江门儿童急性腹泻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基因型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儿童急性腹泻中诺如病毒(NV)感染流行趋势及病毒基因型别.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NV,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通过GenBank进行BLAST库比较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全年NV 的检出率为14.36%(52/362),35份测序标本中32株属于GⅡ-4型,其中两株与广州分离的gz01同源性达到97%;2株属于GⅡ-3型,与2005年日本发现的毒株JP(AF315815)同源性达到99%;1株与澳大利亚发现的一株重组毒株Australia(AY919139)同源性达到99%,为新型GⅡ.b NV 重组株.结论:江门儿童腹泻中全年均可检出NV,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别.病毒以GⅡ-4基因型为主,也存在GⅡ-3型基因型,检出与国外同源的重组基因病毒.

    作者:唐亚丽;戴迎春;聂军;李建栋;黄宝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肾移植后皮肤癌1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侧耳廓结节3年,于2009年9月在外院行病理活检提示鳞状细胞癌并于当年10月在该院行耳廓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侵及软骨和神经.因要求放射治疗而于2009年12月入住我科.入院查体见左耳廓缺损,耳后可触及一约2 × 3 cm的皮下包块,质硬、固定.既往患者10年前因尿毒症行过肾移植手术,之后长期服用环孢霉素抗免疫排异治疗.

    作者:陈火明;叶梅;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 ~ 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丽华;徐玉灿;董铁立;孙振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人肺炎的疗效

    目的:评价祛痰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伊诺舒)及不同剂量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观察180例老年肺炎患者分别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90、300、900 mg治疗前后的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的变化,并比较应用剂量为90 mg盐酸氨溴索与16 mg盐酸溴已新的疗效.结果:900 mg剂量组较300 mg剂量组及90 mg剂量组在临床疗效和祛痰作用等方面其治疗前后积分有明显改善(P < 0.05),900 mg剂量组与300 mg剂量组相比在痰液性质、咳嗽程度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90 mg盐酸氨溴索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6 mg盐酸溴已新组(P < 0.05),且90 mg盐酸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痰液中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盐酸溴已新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并且增加应用剂量能够增加该药对老年人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莉;刘庆君;肖广辉;杜卫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综合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

    为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卫医发[2006]244号)[1]精神,我院从2007年开始与周边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指派专人负责社区医疗工作,通过社区义诊、健康教育、专家坐诊、培训社区医生等形式,就综合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作简单介绍.

    作者:何井华;刘敏;秦慧艳;姚翠萍;邢誉;陈银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培美曲塞个体化治疗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肿瘤的治疗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个体化治疗.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指:通过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标本的某些标志物的表达,来预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毒副反应,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培美曲塞(pemetrexed)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2004年2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一线治疗.同年8月,FDA再次批准pemetrexed作为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药物[1].2008年底,pemetrexed已跻身于NSCLC的一线治疗地位.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熔解曲线分析检测临床常见5种革兰阴性菌的方法建立

    目的:构建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5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方法:选取临床常见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单胞菌作为目标检测菌种.对目标菌种设计种特异性引物.构建熔解曲线法,并进行特异性验证.检测不同拷贝浓度稀释液进行敏感性分析.检测临床分离目标菌各20株,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1)经预实验后,对Tm值差异较大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三对引物同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对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单胞菌两对引物同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2)特异性验证显示,目标菌种均有特异性的熔解曲线,各自的Tm值依次为88.37、86.32、80.86和87.56、86.32℃.(3)可检测到的拷贝浓度稀释液约为3.0 × 103 copies/mL.(4)稳定性评价的结果显示,Tm值变化范围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构建的熔解曲线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弟;胡大春;邵剑春;刘德华;周玲;秦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在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ABCD2评分,并测定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患者第7天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Hcy与患者ABCD2评分危险度分型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不同危险度分型的TIA患者其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临床转归患者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TIA患者的Hcy水平与其ABCD2危险度分型有关,并与患者不同临床转归存在一定的联系,测定患者Hcy水平,可帮助临床医师评估TIA患者的临床转归.

    作者:王坤;王文明;盛玉国;李乃选;陈刚;荆秀荣;段新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