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李志云;黄丽玲;林文璇

关键词:抚触, 游泳,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摘要: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足月新生儿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从出生24 h后进行游泳和抚触,住院期间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定期随访,以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对照组90例,按常规护理.并在第2、20、30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42 d进行体格发育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游泳及抚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是值得推广的保健与健康活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治的体会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较难明确诊断的肿瘤性疾病.由于其恶性病变的发生率为13.7% ~ 49%[1],因此对临床中检查出的孤立性肺结节应该进行早期明确诊断和手术切除.我院自2006年以来利用胸腔镜辅助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了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泽;黎涛;孙强;寇卫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大肠癌及其肝转移种植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国内和发达国家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1]、第3位[2],5年生存率为66% ~ 69%[2].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大问题就是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常见的是肝脏转移.因此,对大肠癌发生及肝转移的机制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研究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干预措施效果等,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夏志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电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胃的容量感知功能及胃动力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并且获得一定疗效[1-2],近年有报道电刺激治疗FD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临床治疗FD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F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良锋;王启仪;沙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环索奈德气雾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环索奈德气雾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盲、平行、阳性药(布地奈德)对照试验,治疗12周,以晨间PEF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辅以夜间PEF值、FEV1值、ACQ评分、哮喘症状评分、缓解症状所需的万托林剂量等评价环索奈德的有效性;通过心电图、口咽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不良事件数据评价环索奈德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晨间PEF值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夜间PEF、FEV1和ACQ数据有明显改善,所需万托林的剂量显著减少,哮喘症状评分明显好转,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13.8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证实环索奈德气雾剂1次/d,2喷/次(200 μg)治疗成人哮喘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张颖;何桦;赵子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5年多来收治的35例HLAP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与同期9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AB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ABP患者比较,HLAP患者在病史及病程上明显延长(P < 0.05),合并糖尿病及脂肪肝的比率明显升高(P < 0.01);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淀粉酶低于ABP患者(P < 0.05);在衡量胰腺炎的临床病变程度上,两者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重视HLAP的早期诊断,熟悉其有别于ABP的一般临床特点;治疗上,关注胰岛素和(或)肝素的应用,以及必要的外科干预.

    作者:王甘露;侍立志;林建山;陈晖;黄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疼痛的准确评估,探讨下肢动脉栓塞的疼痛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标尺法 + 脸谱法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准确评估疼痛,为医师用药提供准确临床信息,达到正确止痛的效果.结论:NRS数字疼痛评分标尺 + 脸谱法简单有效,能够起到正确表达疼痛程度,及时足量使用镇痛药,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

    作者:蔡锦华;陈维雄;袁京燕;陈满锐;袁文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11例

    目的:评价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例采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以及骨折部位、内固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7.5个月随访,11例中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1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新光;孙春汉;郭汉明;蔡宏华;陈民;钟浩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腹膜巨大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66岁.腹痛、腹胀、尿频1年,腹水2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腹胀,当地就诊诊断为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腹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外伤史.

    作者:邢荣格;田亮;张荣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钙化的分布特点,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北京朝阳地区社区人群共1 209人,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并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检查,应用Agatston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分析IMT及CACS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入选者男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IMT,CCA-IMT)(1.09 ± 0.43 vs 0.84 ± 0.33,P = 0.016)、斑块发生率(47% vs 29%,P = 0.001)、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发生率(45% vs 31%,P = 0.004)、CACS (120 ± 82 vs 62 ± 49,P = 0.001)及ln(CACS+1)(0.63 ± 0.40 vs 0.53 ± 0.32,P = 0.001)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患者;36 ~ 45岁组、46 ~ 55岁组男女性相比较,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而> 55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无明显差别( P > 0.05);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男女两组ln(CACS + 1)及IM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 0.01).结论:北京社区人群CAC阳性率、IMT、CACS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之间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渐不明显.对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较好预测冠状动脉钙化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程度.CACS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两者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评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孙涛;程宇彤;陈顺华;王苏;阴成茜;张京梅;李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的初步研究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标记物并建立相关筛选模型.方法:通过SELDI-TOF-MS技术对38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和1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以鉴别乙肝肝纤维化.结果:共检测出91个峰值,12个为差异蛋白峰,其中6个在纤维化组高表达,6个在纤维化组低表达.用质荷比为M8596的差异蛋白建立的诊断模型优,其特异度为84%(32/38),灵敏度为67%(12/18),阳性预测值为0.060,阴性预测值为0.994.结论:健康组和乙肝肝纤维化组的血清蛋白表达存在着差异,SELDI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李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瘢痕疙瘩45例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和术中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35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手术切口拆线后1 ~ 3 d内行放射治疗,每周照射3次,每次3 Gy,总剂量21 Gy.10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术中在手术切口局部皮下注射A 型肉毒素,5 U/点,间隔1 cm,总量不超过100 U/人.通过临床观察和定期随访记录治疗疗效、毒性反应.结果:35例患者行术后放射治疗后,治愈25例,治愈率为71.4%;有效7例,有效率为20.0%;无效3例,复发率为8.6%.总有效率为91.4%.放疗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皮肤红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10例患者行术后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后,治愈7例,治愈率为70.0%;有效2例,有效率为20.0%;无效1例,复发率为10%.术后无感染,无延期愈合,无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结论: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毒性反应轻,术中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安全,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温传阳;张毅;程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改良阴道冲洗法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0例

    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约5%发展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白带多,外阴瘙痒难忍,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我院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指导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居家采用善邦牌鼻腔冲洗器取蹲位行阴道冲洗治疗并给予个体化行为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琳;毛艳群;徐哲;廖玉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与托烷司琼单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与单独使用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66例,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T组)和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组(T + H组).采用随机双盲法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每位受试者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和试验用药1 mL(可能是1 mg氟哌啶醇或1 mL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PONV程度.手术结束后记录恶心、干呕、呕吐和两组止吐药物治疗的情况,同时记录有无烦躁、谵妄、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锥体外系反应.结果:术后恶心发生率T组37.6%,T + H组12.0%,T + H组明显低于T组(P < 0.05);术后呕吐或干呕的发生率T组11.3%,T + H组4.5%,T + H组明显低于T组(P < 0.05).T + H组预防PONV的疗效明显高于T组(P < 0.05),只有少数恶心患者需给予止吐药物治疗.两组手术前后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未出现烦躁、谵妄、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锥体外系反应患者.结论: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对于预防PONV的效果和时程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托烷司琼,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黎阳;王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病

    肾移植术后感染是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EB病毒感染后,不能被机体彻底清除,可引起从良性B细胞增殖到恶性淋巴瘤一系列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PTLD的发生率约1% ~ 2%,虽然不高,但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约51%,5年生存率约39%.本文就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PTLD的发生,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郝彤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长期存活8例分析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接受APBSCT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8例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7例淋巴瘤患者中,2例无病生存5年,4例无病生存6年,1例无病生存12年;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患者无病生存6年.结论:APBSCT是恶性血液病获得长期存活的治疗方法,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时机、移植后免疫治疗等是APBSCT后长期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作者:吴巨峰;王华;黄昭前;王谷云;姚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道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使用自制的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钉道迟发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清创,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感染治愈后行Ⅱ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例患者钉道迟发性感染均获治愈.行Ⅱ期翻修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迹象.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治愈钉道迟发性感染,维持原螺钉孔道,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胡海澜;谢楚海;莫建文;杨进顺;白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IL-1、MMP-1及TIMP-1在兔骨性关节炎模型滑膜、软骨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 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 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 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 组比较,B1组> A1组、B2组> A2组、B3组> A3组(均P < 0.01);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 B2组、B2组< B3组(均P < 0.01).结论:IL-1、MMP-1、TIMP-1的异常表达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干;李奇;林荔军;段鑫;张西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裂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比较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裂术(TUD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采用TUDP与 PKRP两种手术方式治疗BPH患者61例,其中TUDP组26例,PKRP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元)、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有无逆行射精(RE)、有无增加勃起功能障碍(ED).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RUV等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RUV等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KRP组均优于TUDP组.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术后R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E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KRP在改善I-PSS、QOL、QmaX、RUV方面明显优于TUDP,是BPH患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但是TUDP术在某些方面对PKRP术仍是有益补充,如年老体弱、合并心肺并发症耐受力低下的患者可选择TUDP术;对于相对年轻、避免RE的患者也可选择TUDP术;对于偏远的经济欠发达没有电切及激光设备地区,TUDP术也是可选择的方法;没有足够资金行经尿道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也可选择此种手术.

    作者:张国飞;吴越;王玉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侵袭性烟曲霉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目的:建立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大鼠模型,并对模型研究价值进行相关分析,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动态观察大鼠血常规变化,建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自制气管插管接种烟曲霉菌孢子悬液引起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分别于接种后1、3、5、7 d处死大鼠后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及组织匀浆培养.结果:分次不同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及分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不能分类.病理切片可见免疫抑制大鼠感染烟曲霉菌后随着时间延长肺组织病变逐渐加重.肺组织出血、纤维素渗出;烟曲霉菌孢子聚集并长出菌丝,引起肺泡结构破坏、弥漫性肺水肿.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为研究免疫抑制宿主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药物疗效提供参照.

    作者:张常然;邢艳利;崔卫玲;牛媛媛;林建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MCP-1的表达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趋化因子超家族是由白细胞参与分泌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一类细胞因子组成, 是一类重要的生理与病理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机能活动.一种强效的趋化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又称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剂激活因子(MCAF)或JE蛋白,已经被分离和测序, 并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炎症免疫反应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实, 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MCP-1密切相关,本文就MCP-1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文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