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李志云;黄丽玲;林文璇

关键词:抚触, 游泳,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摘要: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足月新生儿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从出生24 h后进行游泳和抚触,住院期间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定期随访,以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对照组90例,按常规护理.并在第2、20、30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42 d进行体格发育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游泳及抚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是值得推广的保健与健康活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5例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表现.结果:4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前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6例,诊断为宫角妊娠2例,输卵管妊娠未准确定位7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0%(36/45),未破裂型15例、流产型17例和破裂型13例.其声像图特征为:子宫不对称增大,一侧宫底部见膨出物,其内为孕囊结构或不均质包块,与宫腔不相通,围绕的肌层不完全,彩色多普勒显示妊娠囊或肿块周围血流信号较丰富,三维超声重建宫腔的形态,显示包块位于子宫角外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超声对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维超声重建宫腔形态能准确定位孕囊位置.

    作者:陈燕碧;陈瑞华;肖旋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11例

    目的:评价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例采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以及骨折部位、内固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7.5个月随访,11例中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1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新光;孙春汉;郭汉明;蔡宏华;陈民;钟浩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早期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 < 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治疗,对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治疗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汉民;管定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海南黎族人肺结核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人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针对海南黎族人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发生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分析海南黎族人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的敏感性.结果:海南黎族人的耐药率为52.3%,多耐药的菌株显著多于单耐药的菌株(P < 0.05).结论:海南黎族人的结核耐药较为严重,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所以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是我们工作的紧迫任务.

    作者:林容;郭禹标;陈海;朱中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职业性镉接触工人早期肾脏损害指标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职业镉接触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指标的变化,为寻找职业镉接触工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指标以及镉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电池厂接触镉的283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另选60名在本院门诊部进行体检无职业性接触镉及其他毒物的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尿镉;全定量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尿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Cr),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尿镉(11.80 ± 4.06)μmol/molCr、β2-MG (2.51 ± 1.05)μmol/molCr、mALB (4.92 ± 1.80) μmol/molCr、NAG (2.07 ± 1.01) IU/mmolCr,γ-GT (19.75 ± 8.95) IU/mmo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不同尿镉含量接触组的β2-MG、γ-GT、mALB、NAG四项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化,进行尿镉结果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γ-GT、mALB、NAG与尿镉结果有显著相关.结论:联合检测β2-MG、γ-GT、mALB、NAG,可应用于职业镉接触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指标变化及镉中毒病人的疗效观察.

    作者:温贤忠;李森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兔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冠心病防治寻找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体重1.5 ~ 2.5 kg的成年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来氟米特组(B组)及普伐他汀组(C组),建立AMI的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干预,作术后6 h血液学观察,4 d及4 周时分别作血液、血清、血流动力学、大体形态测量及组织学的观察.结果:B、C组与A组比较,6 h﹑4 d及4周时WBC明显下降(P < 0.05),一氧化氮(NO)术后4 d及4周时3组无明显差异(P > 0.05),丙二醛、心房钠尿肽、左室功能测定值、左室舒张末压B、C组均明显下降 (P < 0.05).术后4 d时B、C组梗死面积明显下降(P < 0.05),4周时瘢痕面积明显下降,瘢痕厚度较A组略薄(P < 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梗死区术后4 d时A组WBC浸润程度大,坏死心肌结构消失,B、C组梗死区中浸润程度显著减轻,残存少量坏死心肌结构及一定存活心肌组织.结论:AMI使用来氟米特后,兔死亡减少,心功能改善,WBC、梗死及修复后的瘢痕面积减小,仅瘢痕厚度略变薄,提示来氟米特治疗AMI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晓忠;林曙光;周志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鸡尾酒配方PCA泵关节腔镇痛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这一新的镇痛方法的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3-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术后予配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留置管护理、疼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并配合护理治疗,在术后18、26、34 h显示出镇痛优势,术后膝关节活动在第3天有较好恢复.结论:护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鸡尾酒配方PCA泵膝关节腔镇痛这一新的治疗方法中能够起到预防感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等作用,特别是能够加快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陈红云;傅秀珍;陈丽宜;刘美芬;贾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间充质干细胞对睾丸辐射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睾丸辐射损伤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放射性睾丸损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接受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行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不接受照射.治疗组大鼠接受辐射24 h后尾静脉输注MSCs 3 × 106 /只;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 mL;共3周.当模型组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睾酮水平、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染色法)制作大鼠的睾丸病理切片,观察辐射对睾丸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少,嗜睡,毛发变黄;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反应灵敏.治疗组大鼠血清SOD明显高于模型组,而MDA水平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但较正常组低.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生精小管横切面见精原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组成多种形态的完整生精上皮图像;模型组生精上皮变薄,生精层数减少,各级生精细胞明显减少,部分曲细精管内仅剩支持细胞和少量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消失,显示辐射对大鼠睾丸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外形较规则,各级生精细胞有序排列,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数量增多,精子发生良好,形态结构接近于对照组.结论:MSCs对睾丸的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能够改善睾丸的生殖功能.

    作者:郭洪波;蒋玲;孟伟;郭坤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 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 < 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 < 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 < 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 < 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作者: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27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3例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男12例,女1例,年龄22 ~ 65岁,平均(37 ± 5.4)岁;14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男12例,女2例,年龄24 ~ 68岁,平均(39 ± 3.7)岁.对两组患者多项指标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4 ~ 26个月,平均13.2个月.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切口长度、肩部疼痛发生率及总住院天数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 < 0.05);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肩关节外展角度及总治疗费用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按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组发生术后内固定松动失效1例.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与锁骨钩钢板总体相当,但术中应对锁骨及喙突钻孔位置准确定位,防止内固定松动失效.

    作者:王斌;高益;赵洪;彭立波;郑冲;徐建达;瞿玉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药物预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方法:将65例PCOS合并IR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环丙孕酮 + 二甲双胍组(A1组)和环丙孕酮 + 吡格列酮组(A2组),两组治疗前的血激素水平、体质指数及有关糖代谢指标、IR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比较不同药物预处理后患者血激素水平、BMI及有关糖代谢、IR指标的变化以及促排卵的效果.结果:A1、A2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黄体生成素、睾酮、2 h胰岛素及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显著升高(P < 0.05);而治疗后A1、A2两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副反应:A1组患者中63.3%有明显胃肠道反应,73.3%体重明显下降,A2组患者中34.3%出现水肿,体重增加者占37.1%,仅8.6%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两组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应用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及IR,均获得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由于副作用不同,适合于不同PCOS患者而选择.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老年ERCP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 = 30):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加瑞芬组B组,异丙酚加地佐辛组C组.A组以异丙酚诱导及维持;B组以异丙酚诱导,异丙酚加瑞芬维持;C组以地佐辛加异丙酚诱导,异丙酚维持.观察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苏醒等不同时间点的HR、MAP、RR、SpO2及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记录术中控制BIS评分在55左右的丙泊酚维持剂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顺利完成ERCP手术操作,3组患者在诱导后收缩压明显低于诱导前(P < 0.01),组间比较:B组和C组收缩压、呼吸频率在诱导后、进镜前后、术毕时点显著低于A组(P < 0.05); A组和B组、A组和C组平均清醒时间、异丙酚维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 < 0.05),而B组和C组平均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均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容易苏醒,是老年患者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梁礼权;胡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变化,并术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断流术后选择组FPP较非选择组FPP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均减少,选择组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肝动脉血流量均增加,选择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选择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8%,非选择组为27.5%(P < 0.05).选择组50例完成6 ~ 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16.0%,3年生存率88%;非选择组42例完成6 ~ 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30.2%,3年生存率78.6%.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作者:赵辉;李宝金;龙宏刚;姜海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尼古丁对成体干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毒性成分之一,其吸入并沉积体内,便会导致多组织、器官的慢性损伤,引发多种疾病.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是已分化组织中的一种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免疫调节、多项分化潜能等多种优势,在造血重建、移植免疫、基因治疗、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患者而言,体内沉积的尼古丁将影响ASCs的活性,局限其临床应用.探讨尼古丁对ASCs的增殖、凋亡、分化、黏附等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ASCs治疗吸烟所致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尼古丁对ASCs增殖、凋亡等影响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卜欠欠;曾慧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冷沉淀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中的应用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临床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55%[1].有医生认为,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对患者输注冷沉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达到控制术后出血及减少患者术后用血的目的.本文拟探讨冷沉淀在婴幼儿TOF外科根治术中的实际作用.

    作者:黄敏;王艳;刘晓峰;钟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环索奈德气雾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环索奈德气雾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盲、平行、阳性药(布地奈德)对照试验,治疗12周,以晨间PEF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辅以夜间PEF值、FEV1值、ACQ评分、哮喘症状评分、缓解症状所需的万托林剂量等评价环索奈德的有效性;通过心电图、口咽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不良事件数据评价环索奈德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晨间PEF值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夜间PEF、FEV1和ACQ数据有明显改善,所需万托林的剂量显著减少,哮喘症状评分明显好转,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13.8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证实环索奈德气雾剂1次/d,2喷/次(200 μg)治疗成人哮喘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张颖;何桦;赵子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和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有7例患者确诊为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第1次手术在笔者单位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另1例为外院手术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瓣环,第1次手术至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的间隔时间为0 ~ 65 d(中位数30 d),出现溶血至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 ~ 40 d(中位数19 d).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有二尖瓣残余返流,返流面积3.6 ~ 20.88 cm2.内科保守治疗1例,再次外科手术治疗6例.再次手术均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出血,另外4例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至3年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后期死亡病例.结论:人工瓣环植入并有残余返流是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发病基础,重症患者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再次瓣膜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肖学钧;谢斌;庄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胆囊内罕见胆泥块误诊胆囊占位性病变1例

    患者女,69岁,查体无特殊体征,外院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和中等回声团块,中等回声团块考虑胆囊内占位,CT检查未发现胆囊异常表现.来本院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见长径约31 mm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诊断为结石,另见18 × 21 mm的类圆形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后方无声影,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小范围体位改变团块未见明显改变,大幅度体位改变见中等回声团块位置改变,且受结石影响,形状发生改变呈月牙状.询问病史:15年素食.明确诊断为胆泥块.手术证实为胆泥块.

    作者:何本振;夏国园;江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水飞蓟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联素和抵抗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中脂联素及抵抗素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水飞蓟宾防治NAFL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6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采用水飞蓟宾进行干预,与已知有疗效的罗格列酮比较,用ELISA及Realtime-PCR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脏、脂肪组织以及骨骼肌中脂联素和抵抗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干预后大鼠血清、肝脏、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 < 0.05).水飞蓟宾对血清及脂肪组织脂联素的表达促进作用优于罗格列酮,对于肝脏脂联素表达的促进作用逊于罗格列酮(P < 0.05).骨骼肌中脂联素及抵抗素表达水平极低,高脂饮食以及药物干预对其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水飞蓟宾有效地促进脂联素表达,抑制抵抗素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姚嘉茵;郅敏;鲁义;李初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IL-1、MMP-1及TIMP-1在兔骨性关节炎模型滑膜、软骨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 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 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 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 组比较,B1组> A1组、B2组> A2组、B3组> A3组(均P < 0.01);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 B2组、B2组< B3组(均P < 0.01).结论:IL-1、MMP-1、TIMP-1的异常表达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干;李奇;林荔军;段鑫;张西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