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 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基因点突变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 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 < 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 < 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 < 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 < 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胃的容量感知功能及胃动力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并且获得一定疗效[1-2],近年有报道电刺激治疗FD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临床治疗FD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F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良锋;王启仪;沙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形觉剥夺性弱视14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216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216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中,先天性白内障69例(117眼),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1眼),角膜病等其他疾病共18例(18眼).平均随访24个月,基本治愈36眼(16.67%),好转127 眼(58.80%),无效53 眼(24.54% ),有效率为75.46%.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年龄、单眼或是双眼发病、治疗依从性有关,其中手术年龄小、双眼发病、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疗效好,而手术年龄大、单眼发病、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不好,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取决于手术年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单眼或是双眼发病.

    作者:彭小维;殷小龙;杨洋;邓燕;于春红;廖瑜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百草枯急性中毒死亡1例

    患者女,21岁.因喷洒百草枯除草剂后72 h,乏力48 h,恶心12 h入院.72 h前喷洒除草剂百草枯,因为处逆风环境,误吸部分除草剂,当时无明显不适,未接受处理.48 h前出现乏力,伴轻微咽痒,未就诊.

    作者:方海燕;余霞;贾小丽;董金;周观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髓芯减压自体松皮质骨加脱钙人牙基质材料混合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自体松皮质骨加脱钙人牙基质材料(decalcification tooth matrices,DTM)混合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髓芯减压自体松皮质骨粒加DTM混合植入、自体松皮质骨条支撑骨隧道的方法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 23例(30髋).其中按国际骨科循环学会(ARCO)分期Ⅰ期4髋,Ⅱ期23髋,Ⅲ期3髋.术后随访,行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20例获得12 ~ 21个月随访,平均18.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术前优:3髋,良:10髋,术前优良率为43.3%;术后优:8髋,良:18髋,术后优良率为86.6%.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本术式能有效地阻止股骨头塌陷,加速病灶区骨修复.

    作者:赵合意;马国驹;李亚峰;胡达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脑卒中后髋部骨折误诊为脑卒中再发5例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髋部骨折误诊为脑卒中再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卒中后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有脑率中病史,因一侧下肢无力及活动不利就诊.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新鲜脑出血或梗死病灶.患髋X线检查示髋部骨折.从初诊到确诊历时4 ~ 9 d,平均(6.6 ± 1.9)d.确诊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脑卒中后髋部骨折容易误诊为脑卒中再发.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或活动不利,应对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行患髋X线检查,以防漏诊.

    作者:边振宇;李茂强;何齐芳;朱六龙;朱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至症状消除后,用锥束CT检查髁状突表面骨质改变情况,分析RW-Splint对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症状和髁突改建的影响.结果:戴入RW-Splint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症状缓解有效,髁状突表面骨皮质改建明显,关节间隙变化明显.结论: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髁状突表面修复及患者疼痛症状改善.

    作者:肖珲;刘从华;张治勇;李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IL-1、MMP-1及TIMP-1在兔骨性关节炎模型滑膜、软骨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 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 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 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 组比较,B1组> A1组、B2组> A2组、B3组> A3组(均P < 0.01);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 B2组、B2组< B3组(均P < 0.01).结论:IL-1、MMP-1、TIMP-1的异常表达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干;李奇;林荔军;段鑫;张西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人肺炎的疗效

    目的:评价祛痰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伊诺舒)及不同剂量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观察180例老年肺炎患者分别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90、300、900 mg治疗前后的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的变化,并比较应用剂量为90 mg盐酸氨溴索与16 mg盐酸溴已新的疗效.结果:900 mg剂量组较300 mg剂量组及90 mg剂量组在临床疗效和祛痰作用等方面其治疗前后积分有明显改善(P < 0.05),900 mg剂量组与300 mg剂量组相比在痰液性质、咳嗽程度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90 mg盐酸氨溴索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6 mg盐酸溴已新组(P < 0.05),且90 mg盐酸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痰液中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盐酸溴已新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并且增加应用剂量能够增加该药对老年人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莉;刘庆君;肖广辉;杜卫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尼古丁对成体干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毒性成分之一,其吸入并沉积体内,便会导致多组织、器官的慢性损伤,引发多种疾病.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是已分化组织中的一种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免疫调节、多项分化潜能等多种优势,在造血重建、移植免疫、基因治疗、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患者而言,体内沉积的尼古丁将影响ASCs的活性,局限其临床应用.探讨尼古丁对ASCs的增殖、凋亡、分化、黏附等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ASCs治疗吸烟所致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尼古丁对ASCs增殖、凋亡等影响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卜欠欠;曾慧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大肠癌及其肝转移种植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国内和发达国家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1]、第3位[2],5年生存率为66% ~ 69%[2].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大问题就是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常见的是肝脏转移.因此,对大肠癌发生及肝转移的机制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研究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干预措施效果等,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夏志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病

    肾移植术后感染是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EB病毒感染后,不能被机体彻底清除,可引起从良性B细胞增殖到恶性淋巴瘤一系列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PTLD的发生率约1% ~ 2%,虽然不高,但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约51%,5年生存率约39%.本文就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PTLD的发生,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郝彤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抗磷脂综合征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 55例A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47例,男女比例1∶5.9,确诊时年龄为15 ~ 71岁,中位年龄34岁.原发性APS(PAPS)35例,继发性APS(SAPS)20例.55例患者中,30例(54.5%)发生血栓事件,血栓事件以下肢深静脉血栓(27.3%)和脑梗死(14.5%)常见.18例(32.7%)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患者发生恶性APS.24例(43.6%)女性患者出现病态妊娠.所有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均为阳性.结论:APS以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为主要特点,其免疫学特征主要是高滴度ACL阳性,由于血栓可以累及多个部位,首发症状多样化,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谭立夫;邱茜;梁柳琴;叶玉津;陈冬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新式中药灌肠在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插管深度10 ~ 15 cm);观察组30例,采用新式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插管深度25 cm).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字2 = 5.0,P <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79.67 ± 15.44)g/L vs (71.64 ± 19.24)g/L]、肌酐[(299.88 ± 27.36)μmol/L vs (368.78 ± 46.57)μmol/L]、尿素氮[(9.13 ± 2.14)mmol/L vs (10.93 ± 3.90)mmol/L]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 < 0.05).结论: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党小宁;付宇;袁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骨保护素及配体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于建模后3、14、28、56 d处死相同例数动物(n = 6),然后收集下颌骨缺损处的骨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技术检测OPG、OPGL、COX-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兔下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OPG、OPGL、COX-2蛋白和mRNA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高表达(P < 0.05),但各指标峰值出现的时间点不同(P < 0.01).OPG,OPGL,COX-2峰值分别出现在建模后3、28、14 d.结论: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 OPG、OPGL、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

    作者:翁春辉;赖晓宇;詹春华;戴丽冰;钟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用6%羟乙基淀粉AHH 联合TA静脉注射,B组单用AHH.分别于AHH前(T0)、AHH完成即刻(T1)、AHH后1 h(T2)、术毕(T3)记录 MAP、CVP、HR、SpO2 及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A、B两组CVP在T1、T2高于T0(P < 0.05);两组各时点pH、PaO2、PaCO2、BE无明显改变;两组K+ 、Ca2+在T1和T2均低于T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a+、Cl-在T1和T2均高于T0(P < 0.05或0.01),但T3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6%羟乙基淀粉 AHH联合TA静注,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无明显不良影响,电解质变化轻微.

    作者:骆喜宝;刘志贵;林高翔;梁萌;翟庶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冷沉淀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中的应用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临床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55%[1].有医生认为,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对患者输注冷沉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达到控制术后出血及减少患者术后用血的目的.本文拟探讨冷沉淀在婴幼儿TOF外科根治术中的实际作用.

    作者:黄敏;王艳;刘晓峰;钟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侵袭性烟曲霉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目的:建立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大鼠模型,并对模型研究价值进行相关分析,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动态观察大鼠血常规变化,建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自制气管插管接种烟曲霉菌孢子悬液引起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分别于接种后1、3、5、7 d处死大鼠后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及组织匀浆培养.结果:分次不同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及分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不能分类.病理切片可见免疫抑制大鼠感染烟曲霉菌后随着时间延长肺组织病变逐渐加重.肺组织出血、纤维素渗出;烟曲霉菌孢子聚集并长出菌丝,引起肺泡结构破坏、弥漫性肺水肿.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为研究免疫抑制宿主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药物疗效提供参照.

    作者:张常然;邢艳利;崔卫玲;牛媛媛;林建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采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及排痰机排痰,B组采用排痰机排痰,C组采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期间观察3组每日痰量、症状、胸部体征、呼吸(RR)、心率(HR),定期复查动脉血气.结果:3组治疗后PaO2、PaCO2、HR、RR改善情况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A组临床有效率为93.8%,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B、C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0%、6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AECOPD效果显著,优于二者的单一应用.

    作者:别柏林;刘鑫;程瑞瑞;张国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江门儿童急性腹泻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基因型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儿童急性腹泻中诺如病毒(NV)感染流行趋势及病毒基因型别.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NV,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通过GenBank进行BLAST库比较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全年NV 的检出率为14.36%(52/362),35份测序标本中32株属于GⅡ-4型,其中两株与广州分离的gz01同源性达到97%;2株属于GⅡ-3型,与2005年日本发现的毒株JP(AF315815)同源性达到99%;1株与澳大利亚发现的一株重组毒株Australia(AY919139)同源性达到99%,为新型GⅡ.b NV 重组株.结论:江门儿童腹泻中全年均可检出NV,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别.病毒以GⅡ-4基因型为主,也存在GⅡ-3型基因型,检出与国外同源的重组基因病毒.

    作者:唐亚丽;戴迎春;聂军;李建栋;黄宝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在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ABCD2评分,并测定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患者第7天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Hcy与患者ABCD2评分危险度分型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不同危险度分型的TIA患者其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临床转归患者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TIA患者的Hcy水平与其ABCD2危险度分型有关,并与患者不同临床转归存在一定的联系,测定患者Hcy水平,可帮助临床医师评估TIA患者的临床转归.

    作者:王坤;王文明;盛玉国;李乃选;陈刚;荆秀荣;段新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