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视野改变分析

王跃丽;谭小波;石晶;项广珍;张媛梅;苏畅;董微丽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视野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力及视野检查的表现.方法:530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3组,分别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检查视力和中心30度视野.结果:同组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无明显差别,但高度组术后6个月视力略有回退.低度组和中度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平均缺损(MD)正常.低度组术后不同时间MD无差别,均好于术前.中度组和高度组术后存在一个加重-好转的过程.高度组术前MD高于正常,术后3个月缺损加重,术后6个月略有好转但仍高于术前.低度组和中度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矫正缺损变异值在正常范围.高度组局部视野损害手术前后均超过正常范围.3组术后均存在视野损害加重-缓解的过程.结论:LASIK 手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视野在术后短期内具有一定损害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喉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激光喉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1999年4月至2010年8月以来多中心共1 158例喉肿瘤患者使用Diamod激光、Nd:YAG激光、CO2激光行喉部肿瘤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症提出预防及处理策略.结果:激光引起的并发症110例,占9.50%,术中呼吸道烧伤1例,占0.08%,术后声带粘连72例,占6.21%,术后出血20例,占1.72%,颈部皮下气肿及颈部瘘管7例,占0.60%,呼吸困难6例,占0.52%,局部感染伴颈前脓肿3例,占0.30%,术后吞咽困难及吸入性肺炎1例,占0.08%.结论:激光治疗喉部肿瘤并发症是相对常见的,外科医师必须非常清楚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策略.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有关,肿瘤侵犯前联合,术后并发症增加;还与术者的经验、支撑喉镜下肿瘤的暴露效果有关.

    作者:马超武;黄益灯;刘丹;罗兴华;孙广滨;夏思文;梁耕田;周水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道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使用自制的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钉道迟发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清创,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感染治愈后行Ⅱ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例患者钉道迟发性感染均获治愈.行Ⅱ期翻修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迹象.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治愈钉道迟发性感染,维持原螺钉孔道,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胡海澜;谢楚海;莫建文;杨进顺;白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肾移植后皮肤癌1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侧耳廓结节3年,于2009年9月在外院行病理活检提示鳞状细胞癌并于当年10月在该院行耳廓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侵及软骨和神经.因要求放射治疗而于2009年12月入住我科.入院查体见左耳廓缺损,耳后可触及一约2 × 3 cm的皮下包块,质硬、固定.既往患者10年前因尿毒症行过肾移植手术,之后长期服用环孢霉素抗免疫排异治疗.

    作者:陈火明;叶梅;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Ki-67、P27在GCB及non-GC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Ki-67、P27在GCB及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并制作其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对DLBCL进行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免疫表型分类,同时检测Ki-67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1)60例DLBCL中GCB类型29例(48.3%),non-GCB类型31例(51.7%).(2)Ki-67及P27蛋白的表达在DLBCL中GCB及non-GCB亚型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 0.05).(3)在DLBCL中Ki-67及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449,P < 0.05).结论:Ki-67及P27的表达可能与DLBCL免疫学分型有关,non-GCB中,Ki-67高表达,P27蛋白低表达.

    作者:宋恩霖;熊小亮;艾有生;刘繁荣;朱静;刘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髋臼加强杯结合打压植骨在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由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导致的髋臼缺损在进行全髋置换时的处理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17例(19髋)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导致髋臼缺损的患者,采用髋臼加强杯结合打压植骨的方法修复缺损,恢复髋臼窝的高度及支撑,配合全髋关节置换,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对其中15例17髋进行了1年2个月至4年1个月,平均2年9个月的随访,按 Harris 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90分以上10髋,80 ~ 89分5髋,70 ~ 79分1髋,< 70分1髋,总优良率达88.2%,疗效满意.结论:髋臼加强杯结合打压植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导致的髋臼缺损,为全髋关节置换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中远期效果满意.术中术后应注意观察及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杰;范少地;王仁;申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1例MPP伴CK-MB升高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2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抗感染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一经确诊为MPP,治疗组即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滴,每次0.2 mg/kg,1次/d,连用3 d.两组均在静滴红霉素第7 d末,复查血CK-MB等,同时记录患儿MPP症状、体征等的演变情况.结果:(1)CK-MB恢复正常例数:对照组11例,治疗组2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 4.678,P < 0.05);(2)MPP症状、体征消失例数:对照组10例,治疗组2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 4.620,P < 0.05);(3)CK-MB恢复滞后现象:对照组6例,治疗组3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 5.991,P < 0.05);(4)未发现地塞米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MPP伴CK-MB升高患儿,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能显著减少CK-MB恢复滞后现象的发生,可为肺炎支原体致心肌损害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孙雨;颜世军;童国元;潘秋莎;缪东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直肠黏膜套扎术在南海守礁官兵69例内痔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直肠黏膜套扎术在南海守礁官兵内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海守礁官兵69例Ⅰ~Ⅲ度内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 ~ 10 min,47例Ⅰ、Ⅱ度内痔,45例治愈,治愈率为95.8%;22例Ⅲ度内痔,19例治愈,治愈率为86.4%,总治愈率为92.8%,随访3 ~ 6个月,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肠黏膜套扎术疗效确切、安全、无需麻醉,无需住院,操作简单,适用于南海守礁官兵及舰艇人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辉;邹文俊;邓昌林;周淑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报道,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患者数将达到3.33亿[1].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深入研究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机制,对延缓和改善病理进程及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汤华;滕林;方明;陈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改良阴道冲洗法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0例

    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约5%发展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白带多,外阴瘙痒难忍,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我院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指导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居家采用善邦牌鼻腔冲洗器取蹲位行阴道冲洗治疗并给予个体化行为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琳;毛艳群;徐哲;廖玉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胆囊内罕见胆泥块误诊胆囊占位性病变1例

    患者女,69岁,查体无特殊体征,外院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和中等回声团块,中等回声团块考虑胆囊内占位,CT检查未发现胆囊异常表现.来本院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见长径约31 mm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诊断为结石,另见18 × 21 mm的类圆形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后方无声影,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小范围体位改变团块未见明显改变,大幅度体位改变见中等回声团块位置改变,且受结石影响,形状发生改变呈月牙状.询问病史:15年素食.明确诊断为胆泥块.手术证实为胆泥块.

    作者:何本振;夏国园;江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与托烷司琼单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与单独使用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66例,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T组)和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组(T + H组).采用随机双盲法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每位受试者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和试验用药1 mL(可能是1 mg氟哌啶醇或1 mL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PONV程度.手术结束后记录恶心、干呕、呕吐和两组止吐药物治疗的情况,同时记录有无烦躁、谵妄、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锥体外系反应.结果:术后恶心发生率T组37.6%,T + H组12.0%,T + H组明显低于T组(P < 0.05);术后呕吐或干呕的发生率T组11.3%,T + H组4.5%,T + H组明显低于T组(P < 0.05).T + H组预防PONV的疗效明显高于T组(P < 0.05),只有少数恶心患者需给予止吐药物治疗.两组手术前后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未出现烦躁、谵妄、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锥体外系反应患者.结论: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对于预防PONV的效果和时程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托烷司琼,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黎阳;王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 ~ 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丽华;徐玉灿;董铁立;孙振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熔解曲线分析检测临床常见5种革兰阴性菌的方法建立

    目的:构建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5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方法:选取临床常见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单胞菌作为目标检测菌种.对目标菌种设计种特异性引物.构建熔解曲线法,并进行特异性验证.检测不同拷贝浓度稀释液进行敏感性分析.检测临床分离目标菌各20株,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1)经预实验后,对Tm值差异较大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三对引物同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对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单胞菌两对引物同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2)特异性验证显示,目标菌种均有特异性的熔解曲线,各自的Tm值依次为88.37、86.32、80.86和87.56、86.32℃.(3)可检测到的拷贝浓度稀释液约为3.0 × 103 copies/mL.(4)稳定性评价的结果显示,Tm值变化范围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构建的熔解曲线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弟;胡大春;邵剑春;刘德华;周玲;秦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贫血程度与肺部感染疗效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贫血程度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贫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观察贫血程度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输血前与输血后抗感染疗效.结果:中度贫血组56例,轻度贫血组34例,其中中度贫血组未输注红细胞时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3.57%,轻度贫血组未输注红细胞时治疗有效率9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中度贫血组有48例输注红细胞,输注前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52.1%,输注后治疗有效率为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贫血与抗感染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善患者贫血程度可提高抗感染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玉权;刘理想;薛祥俊;肖靖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右颞叶AVM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脑病并发胶质瘤1例

    患儿男,10岁,于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晕倒,不能言语,急送入当地医院,CT示右颞叶出血,治疗1 d后好转,转入外省医院继续治疗.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考虑为隐匿性血管畸形,遂于8月22日转入广州某医院行伽玛刀治疗,8月24日好转出院.

    作者:邱莎莎;邓晓;杨庆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IL-1、MMP-1及TIMP-1在兔骨性关节炎模型滑膜、软骨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 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 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 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 组比较,B1组> A1组、B2组> A2组、B3组> A3组(均P < 0.01);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 B2组、B2组< B3组(均P < 0.01).结论:IL-1、MMP-1、TIMP-1的异常表达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干;李奇;林荔军;段鑫;张西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MCP-1的表达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趋化因子超家族是由白细胞参与分泌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一类细胞因子组成, 是一类重要的生理与病理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机能活动.一种强效的趋化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又称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剂激活因子(MCAF)或JE蛋白,已经被分离和测序, 并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炎症免疫反应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实, 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MCP-1密切相关,本文就MCP-1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文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索简单有效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组织贴块法、蛋白酶消化 + 机械刮刷法、纤支镜刷检法分离获得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结果:组织贴块法可获得纯度高、存活率高、数量多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酶消化+机械刮刷法获得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混杂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纤支镜刷检法获得的支气管上皮数量少且易老化,其中混杂大量的红细胞,影响上皮细胞的贴壁和生长.结论:组织贴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培养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可提供满意的生长条件,提高上皮细胞的纯度,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高元妹;张平;夏旸;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味黑地黄丸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及支气管病理形态改变

    目的:观察加味黑地黄丸对慢性支气管炎(CB)模型大鼠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CB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气管炎丸组、加味黑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20 d.光学显微镜观察CB大鼠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病理损害显著(P < 0.05),病鼠细、小支气管黏膜增厚,纤毛不整或消失,杯状细胞显著增多,支气管周炎细胞浸润(多为淋巴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支气管周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药物干预后加味黑地黄丸高剂量能改善大鼠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管壁病变程度(P < 0.05),病鼠支气管黏膜上皮损伤减轻,黏膜皱襞减少,纤毛粘连或脱落较轻,杯状细胞轻度增多,支气管周较少炎细胞浸润,支气管管壁轻度增厚,肺泡腔大小较一致,大部分肺泡间隔菲薄;地塞米松、气管炎丸、加味黑地黄丸低剂量能改善CB大鼠支气管黏膜病变程度(P < 0.05).结论:加味黑地黄丸能抑制CB的炎症反应,显著改善CB大鼠支气管的损伤程度,对支气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大刚;邝文彬;谭伯森;潘竞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11例

    目的:评价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例采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以及骨折部位、内固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7.5个月随访,11例中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1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新光;孙春汉;郭汉明;蔡宏华;陈民;钟浩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