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娜
患者女,21岁.因喷洒百草枯除草剂后72 h,乏力48 h,恶心12 h入院.72 h前喷洒除草剂百草枯,因为处逆风环境,误吸部分除草剂,当时无明显不适,未接受处理.48 h前出现乏力,伴轻微咽痒,未就诊.
作者:方海燕;余霞;贾小丽;董金;周观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男,68岁,入院前1 d发生3次晕厥.每次晕厥发生均与体位有关,由蹲位或卧位变为立位时即出现头晕、恶心,继而晕倒,平卧休息后可逐渐缓解.第3次晕厥发作后,患者觉有持续性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为进一步诊治而入科.
作者:易绍东;向定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为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卫医发[2006]244号)[1]精神,我院从2007年开始与周边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指派专人负责社区医疗工作,通过社区义诊、健康教育、专家坐诊、培训社区医生等形式,就综合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作简单介绍.
作者:何井华;刘敏;秦慧艳;姚翠萍;邢誉;陈银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和血液稀释联合应用对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神经外科患者30例,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后随机均分两组,用130/0.4羟乙基淀粉进行急性等量血液稀释至红细胞压积A组为32%,B组为24%.术中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平均动脉压55 mmHg 80 min.测量血液稀释前后、控制性降压后80 min及控制性降压结束后60 min的Vmca及血气分析.结果:血液稀释后(T1)Vmca A组(+126%)、B组 (+158%)均较血液稀释前(T0)显著增加;与血液稀释前(T0)比,B组控制性降压后80 min(T2) (+132%)控制性降压结束后60 min(T3) (+138%)Vmca均显著增加.A组 Vmca T2、T3时较T1时明显增加(P < 0.05),T1时B组较组A明显增加(P < 0.05),但T2或T3点两组Vmca差异无显著性(P > 0.05).B组 T1时搏动指数明显增加(P < 0.05),但T2时较T1时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全麻中等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24%)时硝普钠并不减少大脑中动脉流速.
作者:于天英;孙莲美;郭晓;孙雪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疼痛的准确评估,探讨下肢动脉栓塞的疼痛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标尺法 + 脸谱法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准确评估疼痛,为医师用药提供准确临床信息,达到正确止痛的效果.结论:NRS数字疼痛评分标尺 + 脸谱法简单有效,能够起到正确表达疼痛程度,及时足量使用镇痛药,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
作者:蔡锦华;陈维雄;袁京燕;陈满锐;袁文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1例MPP伴CK-MB升高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2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抗感染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一经确诊为MPP,治疗组即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滴,每次0.2 mg/kg,1次/d,连用3 d.两组均在静滴红霉素第7 d末,复查血CK-MB等,同时记录患儿MPP症状、体征等的演变情况.结果:(1)CK-MB恢复正常例数:对照组11例,治疗组2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 4.678,P < 0.05);(2)MPP症状、体征消失例数:对照组10例,治疗组2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 4.620,P < 0.05);(3)CK-MB恢复滞后现象:对照组6例,治疗组3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 5.991,P < 0.05);(4)未发现地塞米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MPP伴CK-MB升高患儿,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能显著减少CK-MB恢复滞后现象的发生,可为肺炎支原体致心肌损害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孙雨;颜世军;童国元;潘秋莎;缪东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表现.结果:4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前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6例,诊断为宫角妊娠2例,输卵管妊娠未准确定位7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0%(36/45),未破裂型15例、流产型17例和破裂型13例.其声像图特征为:子宫不对称增大,一侧宫底部见膨出物,其内为孕囊结构或不均质包块,与宫腔不相通,围绕的肌层不完全,彩色多普勒显示妊娠囊或肿块周围血流信号较丰富,三维超声重建宫腔的形态,显示包块位于子宫角外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超声对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维超声重建宫腔形态能准确定位孕囊位置.
作者:陈燕碧;陈瑞华;肖旋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至症状消除后,用锥束CT检查髁状突表面骨质改变情况,分析RW-Splint对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症状和髁突改建的影响.结果:戴入RW-Splint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症状缓解有效,髁状突表面骨皮质改建明显,关节间隙变化明显.结论: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髁状突表面修复及患者疼痛症状改善.
作者:肖珲;刘从华;张治勇;李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职业镉接触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指标的变化,为寻找职业镉接触工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指标以及镉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电池厂接触镉的283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另选60名在本院门诊部进行体检无职业性接触镉及其他毒物的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尿镉;全定量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尿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Cr),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尿镉(11.80 ± 4.06)μmol/molCr、β2-MG (2.51 ± 1.05)μmol/molCr、mALB (4.92 ± 1.80) μmol/molCr、NAG (2.07 ± 1.01) IU/mmolCr,γ-GT (19.75 ± 8.95) IU/mmo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不同尿镉含量接触组的β2-MG、γ-GT、mALB、NAG四项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化,进行尿镉结果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γ-GT、mALB、NAG与尿镉结果有显著相关.结论:联合检测β2-MG、γ-GT、mALB、NAG,可应用于职业镉接触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指标变化及镉中毒病人的疗效观察.
作者:温贤忠;李森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oral lichen planus,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研究唾液IL-17与OLP发病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OLP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唾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OLP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样本中均未检出IL-17.结论:唾液中IL-17浓度较低,需进一步完善唾液保存方法和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来检测唾液中IL-17 表达水平.
作者:徐韶;车英林;李风华;戴耀辉;程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胃的容量感知功能及胃动力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并且获得一定疗效[1-2],近年有报道电刺激治疗FD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临床治疗FD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F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良锋;王启仪;沙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标记物并建立相关筛选模型.方法:通过SELDI-TOF-MS技术对38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和1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以鉴别乙肝肝纤维化.结果:共检测出91个峰值,12个为差异蛋白峰,其中6个在纤维化组高表达,6个在纤维化组低表达.用质荷比为M8596的差异蛋白建立的诊断模型优,其特异度为84%(32/38),灵敏度为67%(12/18),阳性预测值为0.060,阴性预测值为0.994.结论:健康组和乙肝肝纤维化组的血清蛋白表达存在着差异,SELDI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李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 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 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 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 组比较,B1组> A1组、B2组> A2组、B3组> A3组(均P < 0.01);模型组B1、B2、B3 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 B2组、B2组< B3组(均P < 0.01).结论:IL-1、MMP-1、TIMP-1的异常表达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干;李奇;林荔军;段鑫;张西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较难明确诊断的肿瘤性疾病.由于其恶性病变的发生率为13.7% ~ 49%[1],因此对临床中检查出的孤立性肺结节应该进行早期明确诊断和手术切除.我院自2006年以来利用胸腔镜辅助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了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泽;黎涛;孙强;寇卫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女,69岁,查体无特殊体征,外院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和中等回声团块,中等回声团块考虑胆囊内占位,CT检查未发现胆囊异常表现.来本院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见长径约31 mm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诊断为结石,另见18 × 21 mm的类圆形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后方无声影,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小范围体位改变团块未见明显改变,大幅度体位改变见中等回声团块位置改变,且受结石影响,形状发生改变呈月牙状.询问病史:15年素食.明确诊断为胆泥块.手术证实为胆泥块.
作者:何本振;夏国园;江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 < 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下纤支镜灌洗治疗,对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治疗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汉民;管定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体位护理加针对性健康教育法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出血情况,总结减少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186例施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96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排血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排血尿的严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排肉眼血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无发生严重鲜红色血尿及大出血情况.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采取体位护理加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利于其术后恢复,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辛月;何冬梅;王娟;黎梦晓;徐惠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方法:将65例PCOS合并IR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环丙孕酮 + 二甲双胍组(A1组)和环丙孕酮 + 吡格列酮组(A2组),两组治疗前的血激素水平、体质指数及有关糖代谢指标、IR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比较不同药物预处理后患者血激素水平、BMI及有关糖代谢、IR指标的变化以及促排卵的效果.结果:A1、A2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黄体生成素、睾酮、2 h胰岛素及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显著升高(P < 0.05);而治疗后A1、A2两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副反应:A1组患者中63.3%有明显胃肠道反应,73.3%体重明显下降,A2组患者中34.3%出现水肿,体重增加者占37.1%,仅8.6%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两组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应用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及IR,均获得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由于副作用不同,适合于不同PCOS患者而选择.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析选择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并探讨影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为游离前臂皮瓣5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50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块,游离背阔肌皮瓣1块;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为舌缺损49例,颊及口咽缺损10例,口底缺损7例,下颌骨缺损38例,上颌骨缺损12例,下颌骨和口咽复合型缺损1例,偏侧颜面萎缩1例.117块游离组织瓣成活,1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和1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游离组织瓣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5/118),抢救成功率60%.结论:合理地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周会喜;王治平;李志强;盘杰;黄元瑾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自体松皮质骨加脱钙人牙基质材料(decalcification tooth matrices,DTM)混合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髓芯减压自体松皮质骨粒加DTM混合植入、自体松皮质骨条支撑骨隧道的方法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 23例(30髋).其中按国际骨科循环学会(ARCO)分期Ⅰ期4髋,Ⅱ期23髋,Ⅲ期3髋.术后随访,行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20例获得12 ~ 21个月随访,平均18.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术前优:3髋,良:10髋,术前优良率为43.3%;术后优:8髋,良:18髋,术后优良率为86.6%.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本术式能有效地阻止股骨头塌陷,加速病灶区骨修复.
作者:赵合意;马国驹;李亚峰;胡达奇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