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目的:探索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的佳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布托啡诺5μg/kg组(B5组),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 μg/kg组(B15组),每组30例.B组各组术前3 min静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4组均以芬太尼0.5μg/kg+阿托品5μg/kg+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术中出现体动时静注异丙酚直至体动消失.记录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10组围术期呼吸循环较N、B5、B15组稳定;N组、B5组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均大于B10、B15组;B5、B10组较N组、B15组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布托啡诺10μg/k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镇痛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剂量.
作者:蔡诚毅;马武华;王勇;陈爱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yclinA及其mRNA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性皮肤瘢痕(皮肤瘢痕组)、皮肤瘢痕癌组织(瘢痕癌组)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皮肤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IinA蛋白,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CyclinA mRNA,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测3组被检组织中所检指标的表达: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yclinA、CyclinA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病理性皮肤瘢痕上皮中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在皮肤瘢痕癌中,CyclinA与CyclinAmRnNA(r=0.766,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CyclinA及其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有关.(2)瘢痕癌中CyclinA同时存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异常表达.
作者:陈世玖;郭瑞珍;周开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31例)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治疗(25例)的重度OSAS患者采用SAQLI和ESS问卷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患者治疗后SAQLI、ESS评分和AHI都较前改善.在sAQLI总分(不包括E组)、症状及日常生活维度,nCPAP组改善程度高于手术组(P<0.05).ncPAP组在症状、日常活动维度及总分(不包括E组)达到明显改善:手术组在症状及日常生活维度能达到有改善.结论:重度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对长期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UPPP手术治疗;在对OSAS患者评估疗效时应该从客观生理指标和主观生存质量两方面综合评价.
作者:陈晓军;黄华兴;陈飞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女,55岁,以左眼反复发生一过性视物不见半年,加重3 d于2010年8月1日收入院治疗.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视物不清,2 min左右缓解,无眼红眼痛,未就诊.此后半个月内反复发作2~3次,遂至我院眼科就诊.经检查发现左眼视力0.5,眼压:右眼13.4 mmHg,左眼10.5mmHg,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检查:左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略呈灰白色,有少许浅层出血.查视野:左眼生理盲点扩大,OCT检查:视乳头水肿,头颅MR:未见异常.
作者: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方法:选择78例6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的AMI患者作为病例组.检测入院即刻和术后6、24、48、72 h的血清EPO、IL-6、hs-CRP,并检测入院即刻和术后6、12、24、48、72 h的三联水平.另外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仅检测体检当天的EPO、IL-6、hs-CRP和三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术前EPO、IL-6、hs-CRP、三联均高于NC组(P<0.05),Mb、eTnI、CKMB、IL-6、hs-CRP分别于术后6、12、12、24、48 h达到峰值,EPO于术后24 h降到低;术前和术后24 h AMI组EPO与IL-6、hs-CRP、三联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内源性EPO在AMI介入前后存在应激性升高,具有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的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
作者:张胜叶;黄晏;张锦;牛欢;赵乾;李一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研究组)及3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各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OPN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结果:OPN在增殖晚期开始表达,整合素ανβ3则在分泌中期开始出现并表现为强表达,两者在分泌中、晚期的表达水平均较其余各期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研究组种植窗期内膜的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结论: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协调表达且呈现明显周期依赖性,参与子宫内膜客受性的建立;两者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可能是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海燕;倪吴花;余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的高度紧张应激是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明确神经中枢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机制,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季淑梅;刘鹏;李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弥漫性的肺泡炎,后期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进行性异常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1].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约30%,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手段.
作者:胡丽;何振华;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在过去的20年中.阿糖胞苷(Arac)联合蒽环类组成的标准方案的应用使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CR达到60%一80%[1].但仍有20%~40%的患者无法得到CR.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AML患者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鹏;陈惠仁;何学鹏;楼金星;刘晓东;杨凯;郭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临床上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极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微小RNA(mieroRNA,miRNA)在胃癌等肿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miRNA的生物学性状与功能,mi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miRNA失调与胃癌的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兴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切除术围术期并混合性阴道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1)A组(硝呋尔太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组)共33例;(2)B组(甲硝唑+制霉菌素组):共39例.观察两组术前准备时间、疗效及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A组及B组治疗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时间分别为(2.51±0.49)d及(5.86±0.73)d(P<0.001),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2.25±0.63)d及(4.93±0.46)d(P<0.001):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及94.87%(P>0.05);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分别为6.06%及7.69%(P>0.05).结论:与传统阴道用药比较,硝呋尔太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用于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疗效肯定.术前准备时间及治疗时间缩短明显,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立仙;庞雯;王东红;张振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治疗与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165.5±38.8)mmHg vs(138.3 4-30.9)mmHg]与脉压[(69.9±24.7)mmHg vs(56.3±20.3)mmHg]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较Ⅰ型患病平均年龄高[(65.2±7.7)岁 vs(53.4 ±10.6)岁,P<0.05],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收缩压较Ⅰ、Ⅱ型高[分别为(167.3±35.7)mmHg vs(141.2±32.4)mmHg,(167.3±35.7)mmHg vs(132.5±26.4)mmHg,P<0.05],舒张压较Ⅰ型高[(96.4 ±19.8)mmHg vs (83.5±20.2)mmHg,P<0.05],而住院期间死亡率较Ⅰ、Ⅱ型低(分别为5.13% vs 41.17%,5.13% vs 33.33%,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预后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并积极控制血压,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培关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6.67%,对照组3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相当,血液学毒性较低.
作者:陈传军;陈育生;吕亚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足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研究,为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用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判断营养不足状况.结果:NRS 2002的适用率为100%,营养风险(NRS≥3分)的发生率为71.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19%: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83.33%,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19.44%:留置胃管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5.71%.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42.86%.结论: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以血清白蛋白水平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有其局限性,应以血清前白蛋白的连续监测作为临床营养不足和营养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
作者:邱晓佳;刘刚;周杰;池响峰;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岛型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选择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岛型Barrett食管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经胃镜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用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所有病例于半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半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93.55%及100%,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0及38.24%.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频电凝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岛型Barrett食管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钟永锋;范利好;刘金秀;刘翠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例1患者女,40岁,2005年经淋巴结活体病理检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方法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型),先后经VDP、去甲氧柔红霉素加长春新碱、VDLP方案各1个疗程治疗达完全缓解后行Allo-HSCT.选择患者胞妹为供者,供受者HLA配型均相合,ABO血型均为B型,Rh血型均为CCDee,MN血型患者为NN型,供者为MN型.在Allo-HSCT后的第22、46、90、120和180天分别对患者的MN血型进行了检测,临床及实验室均未见溶血.
作者:李彩丽;刘润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EMIC(EMIC组)和4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方面.EMIC组低于LC组: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方面,EMIC组与LC组差异无显著性.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保证手术彻底性的前提下,EMIC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作者:刘玲;顾殿华;王绍闯;陆军;常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包块1年余于2010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一包块,自觉无发热,无疼痛,排尿顺畅,无尿频、尿急、尿痛,不伴腰痛、无畏寒发热.
作者:肖海;李伟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陈伟玲;李纬明;单彩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