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陈鹏;陈惠仁;何学鹏;楼金星;刘晓东;杨凯;郭智

关键词:CAG方案, 治疗, 诱导失败, 急性髓系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 患者, 标准方案, 阿糖胞苷, 蒽环类, AML, 疗效
摘要:在过去的20年中.阿糖胞苷(Arac)联合蒽环类组成的标准方案的应用使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CR达到60%一80%[1].但仍有20%~40%的患者无法得到CR.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AML患者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破裂的临床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破裂的有效抢救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抢救的3例颈动脉破裂患者,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我们采用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的方法,3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破裂虽然危险,但只要抢救及时、方法妥当,是可以抢救成功的.

    作者:李卫;刘金伟;陈启康;黄继辉;林绍仪;蔡厚洪;李春雨;何藻鹏;陈应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例

    患者女,55岁,以左眼反复发生一过性视物不见半年,加重3 d于2010年8月1日收入院治疗.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视物不清,2 min左右缓解,无眼红眼痛,未就诊.此后半个月内反复发作2~3次,遂至我院眼科就诊.经检查发现左眼视力0.5,眼压:右眼13.4 mmHg,左眼10.5mmHg,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检查:左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略呈灰白色,有少许浅层出血.查视野:左眼生理盲点扩大,OCT检查:视乳头水肿,头颅MR:未见异常.

    作者: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切除囊肿前壁软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1-2].临床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可引起耳廓增厚及变形等后遗症[3-5].我科自2004-2010年问采用切除囊肿前壁软骨的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臣;朱雅维;陈琦;肖大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CyclinA及CyclinA mRNA在皮肤瘢痕及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A及其mRNA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性皮肤瘢痕(皮肤瘢痕组)、皮肤瘢痕癌组织(瘢痕癌组)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皮肤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IinA蛋白,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CyclinA mRNA,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测3组被检组织中所检指标的表达: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yclinA、CyclinA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病理性皮肤瘢痕上皮中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在皮肤瘢痕癌中,CyclinA与CyclinAmRnNA(r=0.766,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CyclinA及其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有关.(2)瘢痕癌中CyclinA同时存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异常表达.

    作者:陈世玖;郭瑞珍;周开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诊治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 2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资料,时因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表现和治疗转归.结果: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37例(3.0%),无死亡病例.结论:鱼精蛋白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临床应当警惕,通过及时诊断、干预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莉;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探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31例)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治疗(25例)的重度OSAS患者采用SAQLI和ESS问卷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患者治疗后SAQLI、ESS评分和AHI都较前改善.在sAQLI总分(不包括E组)、症状及日常生活维度,nCPAP组改善程度高于手术组(P<0.05).ncPAP组在症状、日常活动维度及总分(不包括E组)达到明显改善:手术组在症状及日常生活维度能达到有改善.结论:重度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对长期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UPPP手术治疗;在对OSAS患者评估疗效时应该从客观生理指标和主观生存质量两方面综合评价.

    作者:陈晓军;黄华兴;陈飞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外源性移植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40只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移植组(Y组)、康复训练组(K组)和康复训练联合细胞移植组(L组)、对照组(C组),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将培养并标记好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到Y、L组中.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3、7 d及2、3、4、5、6周对所有动物进行BBB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分化的情况.结果:BBB评分显示.细胞移植2周后,L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组动物的神经干细胞存活率较Y组好.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更高.结论: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脊髓中的存活并能促进其分化.有益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治来;陈银海;闵少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理门诊来访者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采访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并接受MMPI测试的995例来访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I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人格特征以Pt、Hs、Pd、Sc的T分尤为突出.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并以神经症性症状为主,其人格特征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晓清;何夏君;刘武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4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误诊原因及误诊防范.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误诊病例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异位妊娠6例,卵巢肿瘤3例,胎盘残留3例,不全流产2例.终确诊为绒癌8例.侵蚀性葡萄胎3例,异位绒癌2例,异住侵蚀性葡萄胎1例.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很重要.对于难以诊断的患者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以明确诊断.

    作者:岑慧;柯珮琪;费慧;舒珊荣;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ly lipoprotein,sLDL)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7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是否有主要冠状动脉或(和)其主要分支直径狭窄≥50%的情况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痛组,计算所有受试者的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积分(censini 积分),并测定其血浆中sLDL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中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冠心病组血浆s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DL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23,P<0.01).结论:sLDL是冠心痛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薛明;秦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超声检测及意义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解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痛之间关系.方法:采用高频探头对临床已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36例(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痛对照者100例(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包括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0.6%νs 12.0%(P<0.01),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单只病变组,为87.5%νs 46.4%(P<0.01).结论: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痛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下肢动脉硬化对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作者:司华鹏;唐靖;王继青;寻志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协助自体肝移植5例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布加综合征MRI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序列特征分析

    布加综合征(BCS)是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所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的一组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阻塞的部位可在肝静脉或肝静脉开口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1-3].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是一种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信噪比高等特点,本文分析11例BCS患者的MRI资料,研究LAVA技术的表现及特征.

    作者:吴文娟;王成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和冠脉介入术等治疗冠心病.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痛,在此基础上,吡格列酮组(4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50例)不接受吡格列酮.随访12个月,用EH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PAI-1和P-选择素均有显著性下降[(7.9±1.4 vs 4.2±0.5)ng/mL,(16.6±6.8 vs 12.4±3.6)ng/mL].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0.4%.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22.0%和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粱茜;杨希立;梅百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在ICU正常肾功能及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8例无尿接受CVVH治疗患者及6例正常肾功能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300 mg静脉匀速滴注60 min.CVVH组在末次给药后0、10、20、30、45 min、1、2、4、8、12、14、20、24 h采血,正常肾功能组在末次给药后0、0.75、2、4、8、10、12、14 h采血,两组样本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左氧氟沙星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氧氟沙星在CVVH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消除半衰期t1/2(β)(24.79±3.45)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69±0.026)L/kg,清除率(CL)(0.027±0.004)L/(h·kg),AUC(0-1)(110.179±2.899)mg/(L·h);正常肾功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5.807±0.572)h,Vd(0.457±0.029)L/kg,CL(0.099±0.007)L/(h·kg),AUC(0-1)(52.155±2.307)mg/(L·h).结论:与正常肾功能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CVVH期间无尿患者半衰期均延长、清除率减低,提示接受CVVH治疗的无尿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作者:何国鑫;叶可人;罗文朝;胡国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主动脉夹层62例患者的血压特征及临床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治疗与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165.5±38.8)mmHg vs(138.3 4-30.9)mmHg]与脉压[(69.9±24.7)mmHg vs(56.3±20.3)mmHg]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较Ⅰ型患病平均年龄高[(65.2±7.7)岁 vs(53.4 ±10.6)岁,P<0.05],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收缩压较Ⅰ、Ⅱ型高[分别为(167.3±35.7)mmHg vs(141.2±32.4)mmHg,(167.3±35.7)mmHg vs(132.5±26.4)mmHg,P<0.05],舒张压较Ⅰ型高[(96.4 ±19.8)mmHg vs (83.5±20.2)mmHg,P<0.05],而住院期间死亡率较Ⅰ、Ⅱ型低(分别为5.13% vs 41.17%,5.13% vs 33.33%,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预后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并积极控制血压,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麻醉诱导、苏醒期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中超前应用时时麻醉诱导、苏醒期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时照组(F组)和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P组),两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其中P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和术毕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毕前20 min静注芬太尼0.1μg/kg.观察诱导前1 min(T0)、插管后1 min(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拔管前1 min(TT0)、拔管后1 min(TT1)、拔管后3 min(TT2)、拔管后5 min(T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长、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时开始计时)、呼之睁眼的时间及对应的异丙酚血浆效应室浓度.记录术后4、6、8、12、24 h的镇痛效果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P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卒明显低于F组,P组患者的诱导入睡、睁眼及自主呼吸恢复时的血浆效应室浓度高于F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于术前用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诱导期及苏醒期平稳迅速,术后安全无呼吸抑制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李佳静;屠伟峰;胡渤;施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8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 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作者:罗晓丽;邓仁生;申源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低场MRI表现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7例经临床证实的非酒精性中毒Wemicke脑病的低场M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显示双侧丘脑、第三、四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广泛对称性异常信号;3例显示乳头体异常信号;2例显示视交叉异常信号.上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DWI序列呈高信号.结论:非酒精性中毒Wemieke脑病具有典型的低场MRI表现,MRI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剂量60Co放疗后内耳形态学改变及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剂量To放疗后内耳的损伤及Caspase3的表达.方法:白化豚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对照组5只(10耳)为未进行放疗的正常豚鼠,放疗组50只,右耳为照射耳,于放疗后1、4、7、14、30 d处死(每个时问点10只).做耳蜗中轴切片HE染色及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耳蜗做基底膜的扫描电镜.结果:放疗可引起内耳损伤.放疗组不同时间点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放疗后第4、7天Corti器中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14、30天血管纹中的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可引起内耳的损伤,Caspase3在内耳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谢利红;唐安洲;尹时华;谭颂华;谢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