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秦勤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 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 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 mL/min增至600 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 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崔莉;钟小芬;李亦瑾;尹良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1-2].临床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可引起耳廓增厚及变形等后遗症[3-5].我科自2004-2010年问采用切除囊肿前壁软骨的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臣;朱雅维;陈琦;肖大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生成的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线粒体受损能够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eies,ROS)或者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可以造成细胞的损伤或者促使细胞凋亡[1-3].因此,及时清除这些受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与数量对细胞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调控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的降解、维持线粒体的代谢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作者:王建东;张红;刘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即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n=30)、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n=30)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n=30).行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3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问、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闻和术后腹痛情况以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D组、F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丙泊酚总用量以及术中的体动反应也明显少于P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D组、F组明显高于P组(P<0.05),但术后镇痛效果比较D组优于F组、P组(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两种方法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刘荣;肖金辉;桂新星;王敏华;徐桂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切除术围术期并混合性阴道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1)A组(硝呋尔太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组)共33例;(2)B组(甲硝唑+制霉菌素组):共39例.观察两组术前准备时间、疗效及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A组及B组治疗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时间分别为(2.51±0.49)d及(5.86±0.73)d(P<0.001),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2.25±0.63)d及(4.93±0.46)d(P<0.001):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及94.87%(P>0.05);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分别为6.06%及7.69%(P>0.05).结论:与传统阴道用药比较,硝呋尔太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用于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疗效肯定.术前准备时间及治疗时间缩短明显,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立仙;庞雯;王东红;张振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弥漫性的肺泡炎,后期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进行性异常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1].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约30%,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手段.
作者:胡丽;何振华;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剂量To放疗后内耳的损伤及Caspase3的表达.方法:白化豚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对照组5只(10耳)为未进行放疗的正常豚鼠,放疗组50只,右耳为照射耳,于放疗后1、4、7、14、30 d处死(每个时问点10只).做耳蜗中轴切片HE染色及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耳蜗做基底膜的扫描电镜.结果:放疗可引起内耳损伤.放疗组不同时间点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放疗后第4、7天Corti器中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14、30天血管纹中的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可引起内耳的损伤,Caspase3在内耳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谢利红;唐安洲;尹时华;谭颂华;谢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对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CdR处理前后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食管癌细胞EC1和EC109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westem blot检测CDH1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H13基因在EC1中呈半甲基化,在EC109中呈完全甲基化.5-Aza-CdR可逆转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蛋白的表达.结论: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食管癌中失活的重要方式,应用5-Aza-CdR可逆转甲基化状态.并恢复CDH13表达.
作者:景钊;邹长林;邓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的佳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布托啡诺5μg/kg组(B5组),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 μg/kg组(B15组),每组30例.B组各组术前3 min静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4组均以芬太尼0.5μg/kg+阿托品5μg/kg+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术中出现体动时静注异丙酚直至体动消失.记录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10组围术期呼吸循环较N、B5、B15组稳定;N组、B5组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均大于B10、B15组;B5、B10组较N组、B15组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布托啡诺10μg/k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镇痛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剂量.
作者:蔡诚毅;马武华;王勇;陈爱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研究组)及3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各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OPN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结果:OPN在增殖晚期开始表达,整合素ανβ3则在分泌中期开始出现并表现为强表达,两者在分泌中、晚期的表达水平均较其余各期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研究组种植窗期内膜的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结论: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协调表达且呈现明显周期依赖性,参与子宫内膜客受性的建立;两者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可能是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海燕;倪吴花;余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临床上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极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微小RNA(mieroRNA,miRNA)在胃癌等肿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miRNA的生物学性状与功能,mi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miRNA失调与胃癌的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兴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择期剖腹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腰麻组和硬膜外组两组.穿刺成功后,对腰麻组患者,蛛网膜下腔推注0.75%布比卡因7.5 mg+10%葡萄糖+芬太尼20 μg 3 mL(各1 mL),对硬膜外组患者,蛛网膜下腔推注生理盐水3 mL;两组患者均放置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注入试验剂量后,于硬膜外腔推注0.75%布比卡因+50 μg芬太尼,腰麻组推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平面不再上升时阻滞平面为腰麻阻滞高平面,用VAS表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下肢运动功能通过改良Bromage法评价.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术后用静脉镇痛泵镇痛.结果:腰麻组患者的阻滞时间为(2.93±1.40)min,较硬膜外组的阻滞时间(8.20±2.61)min短(P<0.05);腰麻与硬膜外组的患者麻醉效果(Ⅰ/Ⅱ/Ⅲ/Ⅳ/Ⅳ)分别为20/17/3/0例和10/21/9/0例,明显优于硬膜外组(P<0.05).腰麻组患者使用双氯酚酸镇痛药的例数19/21例较硬膜外组患者的例数31/9例少(P<0.05).腰麻组患者在术后12 h静止时vAS评分(2.30±1.32),比较硬膜外组患者的VAS评分(3.78±2.01)较低(P<0.05).术后3、6、12 h患者咳嗽时,腰麻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1.73±1.22,3.38±1.63,4.85±1.67.硬膜外组评分分别为2.63±1.44,5.03±1.76,6.23±2.02,腰麻组的患者镇痛效果较好(P<0.05).腰麻组患者在术后3 h、6 h运动功能(Ⅰ/Ⅱ/Ⅲ/Ⅳ)例数分别为32/8/0/0和39/1/0/0,硬膜外组患者术后3 h、6 h运动功能Ⅰ/Ⅱ/Ⅲ/Ⅳ例数分别为(21/17/1/1和32/6/1/1),腰麻组患者恢复较好(P<0.05).结论:剖腹产手术,使用芬太尼腰麻不仅可以比硬膜外麻醉有较好术中麻醉效果,同时还能有较好术后镇痛及较早术后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张宙新;徐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和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时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预计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以及一期结石取尽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10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均采用单一通道,无穿刺失败,无胸膜、腹腔脏器、肾蒂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所有病例均未输血.大通道PCNL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MPCNL组,但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一期清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相当,但小通道出血较少.
作者:纳宁;胡成;司徒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治疗与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165.5±38.8)mmHg vs(138.3 4-30.9)mmHg]与脉压[(69.9±24.7)mmHg vs(56.3±20.3)mmHg]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较Ⅰ型患病平均年龄高[(65.2±7.7)岁 vs(53.4 ±10.6)岁,P<0.05],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收缩压较Ⅰ、Ⅱ型高[分别为(167.3±35.7)mmHg vs(141.2±32.4)mmHg,(167.3±35.7)mmHg vs(132.5±26.4)mmHg,P<0.05],舒张压较Ⅰ型高[(96.4 ±19.8)mmHg vs (83.5±20.2)mmHg,P<0.05],而住院期间死亡率较Ⅰ、Ⅱ型低(分别为5.13% vs 41.17%,5.13% vs 33.33%,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预后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并积极控制血压,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旱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选择素)、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s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定量检测32例严重烧伤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的水平.结果: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均有表达,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升高,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全身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关,血小板可能在烧伤后机体凝血功能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唐喜军;陈松;郑水华;田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条件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34例正常脊椎(颈椎13个,腰椎21个)实施常规剂量条件扫描(140 kV/300 mAs)和低剂量条件扫描(90 kv/50 mAs、120 kv/50 mAs、140 kV/50 mAs),分析断层图像质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然后对17例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常规剂量和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和后处理VR,3D-MIP图像.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相比,140 kv/50mAs剂量扫描在骨窗时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5),在软组织窗时图像质量有差异,但达到良好和可接受水平,VR和3D-MIP图像良好率分别达76.47%,82.35%;其他几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在各方面差异都存在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式获得的图像以及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以应用于脊柱创伤检查.
作者:刘晓东;翟荣存;李年春;谢文霞;姚孝平;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分析60钴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放疗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早起效时间为放疗第2天,患者疼痛症状就开始逐步减轻,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在放疗开始的第1周后,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或疼痛减轻的60例(约占84.5%).结论:60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见效快、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基本能完成治疗.
作者:赵志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尿RBP4、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I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糖尿病组),对照组155例.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RBP4,尿mALB和尿RBP4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RBP4、尿mALB和尿RBP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多指标联用后以Cys C+尿mALB检出率高,为30.3%,其次为尿mALB+尿RBP4,为28.4%,三指标联用(Cys C+血RBP4+尿mALB、血RBP4+尿mALB+尿RBP4)检出率都是32.3%,与两指标检测没有明显差异,但多指标联用较单指标检出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选择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作者:刘琰;郝潇蕾;吴悦;常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记录心尖部四腔、两腔、左室长轴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纵向(LS)、径向(RS)及圆周(CS)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各节段LS、RS、CS均减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中,前间隔及前壁应变值减小尤为明显.下壁心肌梗死组中,下壁及后壁应变值减少尤为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今后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马兰;吴卫华;陆静;魏松霞;黄艳;谢晓奕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