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何国鑫;叶可人;罗文朝;胡国新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在ICU正常肾功能及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8例无尿接受CVVH治疗患者及6例正常肾功能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300 mg静脉匀速滴注60 min.CVVH组在末次给药后0、10、20、30、45 min、1、2、4、8、12、14、20、24 h采血,正常肾功能组在末次给药后0、0.75、2、4、8、10、12、14 h采血,两组样本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左氧氟沙星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氧氟沙星在CVVH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消除半衰期t1/2(β)(24.79±3.45)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69±0.026)L/kg,清除率(CL)(0.027±0.004)L/(h·kg),AUC(0-1)(110.179±2.899)mg/(L·h);正常肾功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5.807±0.572)h,Vd(0.457±0.029)L/kg,CL(0.099±0.007)L/(h·kg),AUC(0-1)(52.155±2.307)mg/(L·h).结论:与正常肾功能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CVVH期间无尿患者半衰期均延长、清除率减低,提示接受CVVH治疗的无尿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生成的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线粒体受损能够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eies,ROS)或者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可以造成细胞的损伤或者促使细胞凋亡[1-3].因此,及时清除这些受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与数量对细胞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调控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的降解、维持线粒体的代谢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作者:王建东;张红;刘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和冠脉介入术等治疗冠心病.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痛,在此基础上,吡格列酮组(4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50例)不接受吡格列酮.随访12个月,用EH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PAI-1和P-选择素均有显著性下降[(7.9±1.4 vs 4.2±0.5)ng/mL,(16.6±6.8 vs 12.4±3.6)ng/mL].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0.4%.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22.0%和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粱茜;杨希立;梅百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研究及临床治疗对策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茵的易感因素、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下呼吸道感染惠者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为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为常见.86.7%(26/30)的患者曾使用过广谱抗生素,56.7%(17/30)的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药敏试验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高度耐药,仅复方磺胺甲噁唑及米诺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0%、100%,临床经验性治疗多数效果不佳.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下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茵之一,常发生于住院周期长、免疫功能低下、有慢性基础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广谱抗茵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颇为困难,临床经验性用药可首先考虑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或米诺环素.亦可选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作者:林海;渠宁;赵仁国;叶瑞海;张鸣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在ICU正常肾功能及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8例无尿接受CVVH治疗患者及6例正常肾功能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300 mg静脉匀速滴注60 min.CVVH组在末次给药后0、10、20、30、45 min、1、2、4、8、12、14、20、24 h采血,正常肾功能组在末次给药后0、0.75、2、4、8、10、12、14 h采血,两组样本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左氧氟沙星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氧氟沙星在CVVH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消除半衰期t1/2(β)(24.79±3.45)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69±0.026)L/kg,清除率(CL)(0.027±0.004)L/(h·kg),AUC(0-1)(110.179±2.899)mg/(L·h);正常肾功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5.807±0.572)h,Vd(0.457±0.029)L/kg,CL(0.099±0.007)L/(h·kg),AUC(0-1)(52.155±2.307)mg/(L·h).结论:与正常肾功能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CVVH期间无尿患者半衰期均延长、清除率减低,提示接受CVVH治疗的无尿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作者:何国鑫;叶可人;罗文朝;胡国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单纯餐后高血糖对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餐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24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糖,依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正常组、单纯餐后高血糖组、非单纯餐后高血糖组.在发病2周后,复查头颅CT,计算梗死灶体积,并随访3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3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单纯餐后高血糖组、非单纯餐后高血糖组的梗死灶体积分别是(4.083±2.641)cm3、(5.942±2.923)cm3、(6.052±2.583)cm3;3组间入院时及6个月后的NIHSS评分分别是:8.742±2.474、5.892±1.961;10.321 ±2.193、7.104 ±2.351:10.533 ±2.962、7.243 ±2.174.3组间比较,后2组比血糖正常组脑梗死灶大,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高,预后差(P<0.05).而单纯餐后高血糖组与非单纯性餐后高血糖组相比,梗死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餐后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梗死灶大,临床预后差.

    作者:黄艺洪;庞伟冰;骆焕洪;由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颗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根分又较大双根前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39颗)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B组,40颗)制作桩核,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所有患者修复后经过3、6、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37颗(94.9%),2例失败;B组治疗成功36颗(90.0%),4例失败.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玻璃纤维桩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丘洪添;尹高权;张超;蔡秋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切除囊肿前壁软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1-2].临床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可引起耳廓增厚及变形等后遗症[3-5].我科自2004-2010年问采用切除囊肿前壁软骨的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臣;朱雅维;陈琦;肖大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运动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记录心尖部四腔、两腔、左室长轴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纵向(LS)、径向(RS)及圆周(CS)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各节段LS、RS、CS均减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中,前间隔及前壁应变值减小尤为明显.下壁心肌梗死组中,下壁及后壁应变值减少尤为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今后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马兰;吴卫华;陆静;魏松霞;黄艳;谢晓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培关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6.67%,对照组3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相当,血液学毒性较低.

    作者:陈传军;陈育生;吕亚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8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 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作者:罗晓丽;邓仁生;申源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妊娠期麻疹26例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病毒感染妊娠结局及对孕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妊娠期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了解孕期麻疹病毒感染的预后.结果:26例妊娠期麻疹患者中,早期妊娠4例,中期妊娠18例,晚期妊娠4例;其中发生自然流产5例,死胎1例,早产2例,新生儿麻疹l例;孕妇并发肝损害15例,支气管肺炎12例,心肌炎2例.结论:妊娠期感染麻疹病毒对母儿危害大,易发生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麻疹等,孕妇病情严重、并发症多.要重视人口密集地区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人群的管理,降低孕期麻疹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张素英;陈蓉;王凤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Caveolin-1在卵巢上皮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caveolin-1在卵巢上皮性腺癌(以下简称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20例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和38例卵巢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卵巢组织,caveolin-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0 1),且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1),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caveolin-l表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降低与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aveolin-1的表达异常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琼;遇桂芳;左艳;李玉英;杨静;叶延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压的中枢调节通路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的高度紧张应激是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明确神经中枢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机制,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季淑梅;刘鹏;李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脾酪氨酸激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袁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惠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v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胃癌组织中syk及EC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Syk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X2=24.69,P<0.01);EGFR蛋白在胃癌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X2=12.06,P<0.01),Syk及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Syk和EGFR均参与了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廖玲;刘泓基;彭艳;薄晓通;王宏伟;吉艳荣;葛文泓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透析液流量配合药物治疗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 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 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 mL/min增至600 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 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崔莉;钟小芬;李亦瑾;尹良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微创经皮肾镜和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和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时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预计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以及一期结石取尽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10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均采用单一通道,无穿刺失败,无胸膜、腹腔脏器、肾蒂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所有病例均未输血.大通道PCNL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MPCNL组,但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一期清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相当,但小通道出血较少.

    作者:纳宁;胡成;司徒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60钴放射治疗骨转移癌71例止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60钴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放疗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早起效时间为放疗第2天,患者疼痛症状就开始逐步减轻,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在放疗开始的第1周后,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或疼痛减轻的60例(约占84.5%).结论:60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见效快、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基本能完成治疗.

    作者:赵志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索进展期乳腺癌术中手术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胸大肌及腋窝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药后白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切口引流液的量.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的发生率以及切口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第l天血白细胞计数、ALT、胆红素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覃怀成;孔勇;钟先荣;汪祖来;陈希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协助自体肝移植5例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主动脉夹层62例患者的血压特征及临床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治疗与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165.5±38.8)mmHg vs(138.3 4-30.9)mmHg]与脉压[(69.9±24.7)mmHg vs(56.3±20.3)mmHg]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较Ⅰ型患病平均年龄高[(65.2±7.7)岁 vs(53.4 ±10.6)岁,P<0.05],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收缩压较Ⅰ、Ⅱ型高[分别为(167.3±35.7)mmHg vs(141.2±32.4)mmHg,(167.3±35.7)mmHg vs(132.5±26.4)mmHg,P<0.05],舒张压较Ⅰ型高[(96.4 ±19.8)mmHg vs (83.5±20.2)mmHg,P<0.05],而住院期间死亡率较Ⅰ、Ⅱ型低(分别为5.13% vs 41.17%,5.13% vs 33.33%,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预后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并积极控制血压,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