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研究

覃怀成;孔勇;钟先荣;汪祖来;陈希纲

关键词:乳腺肿瘤, 氟尿嘧啶植入剂
摘要:目的:探索进展期乳腺癌术中手术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胸大肌及腋窝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药后白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切口引流液的量.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的发生率以及切口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第l天血白细胞计数、ALT、胆红素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抵抗素、脂联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抵抗素、脂联素(Ad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ST段抬高ACS的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9例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37例;另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及健康对照组35例.所有入选患者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高密度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及hs-CRP检测,并测定Adp及抵抗素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UA组及NSTEMI组抵抗素水平增高,Adp减低(P<0.05).NSTEMI组hs-CRP水平较健康时照组及SAP组明显增高(P<0.05).非ST段抬高ACS患者中,高危险组hs-CRP及抵抗素水平增高,Adp减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p与抵抗素呈负相关(r=-0.829,P<0.001),抵抗素与HDL呈负相关(r=-0.312,P=0.047),Adp与HDL呈正相关(r=0.304,P=0.053).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hs-CRP、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低危险组,而Adp水平显著低于中低危险组;hs-CRP、抵抗素、Adp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

    作者:李潞;赵红丽;张晓丹;王帅;李纯;谭力力;周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沉默Medl9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ed19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探讨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已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ed19蛋白的沉默效果.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侧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和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以慢病毒空载体感染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所构建的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Med19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62%,Med19基因沉默组较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慢(t值分别为4.843、6.291、5-317,均p<0.01),肿瘤终体积分别为(620.08±263.07)mm3和(1 406.77±351.14)mill3,终重量分别为(0.20±0.18)g和(0.67±0.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9、3.615,均P<0.01).结论:Med19基因沉默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裸鼠成瘤和移植瘤生长,表明 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王晓艳;华东;李莉华;高琪;郭子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住院确诊为HSP2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临床类型、M、B、SD、PLT、PDW、CER、PTA、PTR、INR、APTT-R、AG、TP、ALB、GGT、LDH、TG、CHOL、CREA、Ig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ALB、LDH在肾脏损害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P=0.007、P=0.005、P=0.04).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ALB、LDH是HSP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HSP患儿更应加强观察.

    作者:刘静;陆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νβ3表达与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研究组)及3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各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OPN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结果:OPN在增殖晚期开始表达,整合素ανβ3则在分泌中期开始出现并表现为强表达,两者在分泌中、晚期的表达水平均较其余各期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研究组种植窗期内膜的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结论: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协调表达且呈现明显周期依赖性,参与子宫内膜客受性的建立;两者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可能是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海燕;倪吴花;余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透析液流量配合药物治疗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 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 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 mL/min增至600 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 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崔莉;钟小芬;李亦瑾;尹良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外源性移植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40只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移植组(Y组)、康复训练组(K组)和康复训练联合细胞移植组(L组)、对照组(C组),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将培养并标记好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到Y、L组中.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3、7 d及2、3、4、5、6周对所有动物进行BBB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分化的情况.结果:BBB评分显示.细胞移植2周后,L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组动物的神经干细胞存活率较Y组好.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更高.结论: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脊髓中的存活并能促进其分化.有益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治来;陈银海;闵少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Habib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胸膜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胸膜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对16例胸膜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成功完成16例胸膜恶性肿瘤手术,其中胸腔镜手术11例.开胸手术5例.肿瘤完整切除5例,11例达到肿瘤胸腔根治.平均手术时间(60±35)min,平均出血量(135±95)mL,术后仅1名患者进入ICU,且所有患者均无术后胸腔出血、肺感染、刀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d.结论:在胸膜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可使肿瘤及边缘部分组织脱水凝固坏死,闭合局部血管,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胸膜恶性肿瘤切除过程更安全、快捷.

    作者:曹守强;张凯;李吉尧;赵桂彬;刘成;韩敬泉;崔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左侧阴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包块1年余于2010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一包块,自觉无发热,无疼痛,排尿顺畅,无尿频、尿急、尿痛,不伴腰痛、无畏寒发热.

    作者:肖海;李伟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MMP-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并发肺动脉高压(PH)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9例CHD.VSD病例,按照Heath-Edwards PH分级法分组(PH 0、Ⅰ、Ⅱ、Ⅲ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测定肺组织MMP-1、TIMP-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MP-1蛋白和mRNA PH Ⅰ、Ⅱ、Ⅲ组明显高于PHO组,PHⅢ组明显高于PHI、Ⅱ组(P<0.05或P<0.01);TIMP-1蛋白和mRNA PH Ⅱ、Ⅲ组高于PHO组(P<0.05或P<0.01);TIMP-1/MMP-1 PH Ⅰ、Ⅱ、Ⅲ组均明显高于PHO组(均P<0.05);MMP-1与TIMP-1蛋白明显正相关(r=0.572,P<0.01),MMP-1 mRNA与TIMP-1 mRNA明显正相关(r=0.892.P<0.01).MMP-1、TIMP-1、MMP-1 mRNA、TIMP-1 mRNA、TIMP-1/MMP-1与Heath-Edwards病理分级明显正相关(r=0.835,P<0.01;r=0.562,P<0.01;r=0.872,P<0.01;r=0.843,P<0.01;r=0.424,P<0.05).结论:MMP-1、TIMP-1表达增高和MMP-1、TIMP-1比例失衡与CHD-VSD并发PH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可能是PH患者肺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赵文;覃家锦;冼磊;冯旭;苏乃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ly lipoprotein,sLDL)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7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是否有主要冠状动脉或(和)其主要分支直径狭窄≥50%的情况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痛组,计算所有受试者的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积分(censini 积分),并测定其血浆中sLDL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中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冠心病组血浆s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DL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23,P<0.01).结论:sLDL是冠心痛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薛明;秦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肾囊肿壁内肾癌1例

    患者女,46岁,5年前体检B超发现左肾约2.0 cm×2.5 cm大小囊肿,无不适.2年前患者复查B超见囊肿增大至2.3 cm×3.8 cm,无不适.5个月前,患者反复出现左侧腰部胀痛,余无特殊不适,患者既往无肾脏病病史及肾脏病家族史.查体无阳性发现,B超发现左肾上极约5.3 cm×6.8 cm无回声区,内壁探及乳头状稍增强回声突起,约2.0 cm×2.0 cm大小.

    作者:张家模;张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条件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34例正常脊椎(颈椎13个,腰椎21个)实施常规剂量条件扫描(140 kV/300 mAs)和低剂量条件扫描(90 kv/50 mAs、120 kv/50 mAs、140 kV/50 mAs),分析断层图像质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然后对17例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常规剂量和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和后处理VR,3D-MIP图像.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相比,140 kv/50mAs剂量扫描在骨窗时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5),在软组织窗时图像质量有差异,但达到良好和可接受水平,VR和3D-MIP图像良好率分别达76.47%,82.35%;其他几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在各方面差异都存在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式获得的图像以及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以应用于脊柱创伤检查.

    作者:刘晓东;翟荣存;李年春;谢文霞;姚孝平;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60钴放射治疗骨转移癌71例止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60钴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放疗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早起效时间为放疗第2天,患者疼痛症状就开始逐步减轻,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在放疗开始的第1周后,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或疼痛减轻的60例(约占84.5%).结论:60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见效快、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基本能完成治疗.

    作者:赵志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微小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临床上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极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微小RNA(mieroRNA,miRNA)在胃癌等肿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miRNA的生物学性状与功能,mi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miRNA失调与胃癌的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兴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麻醉诱导、苏醒期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中超前应用时时麻醉诱导、苏醒期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时照组(F组)和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P组),两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其中P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和术毕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毕前20 min静注芬太尼0.1μg/kg.观察诱导前1 min(T0)、插管后1 min(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拔管前1 min(TT0)、拔管后1 min(TT1)、拔管后3 min(TT2)、拔管后5 min(T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长、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时开始计时)、呼之睁眼的时间及对应的异丙酚血浆效应室浓度.记录术后4、6、8、12、24 h的镇痛效果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P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卒明显低于F组,P组患者的诱导入睡、睁眼及自主呼吸恢复时的血浆效应室浓度高于F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于术前用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诱导期及苏醒期平稳迅速,术后安全无呼吸抑制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李佳静;屠伟峰;胡渤;施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培关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6.67%,对照组3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相当,血液学毒性较低.

    作者:陈传军;陈育生;吕亚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索进展期乳腺癌术中手术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胸大肌及腋窝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药后白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切口引流液的量.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的发生率以及切口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第l天血白细胞计数、ALT、胆红素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覃怀成;孔勇;钟先荣;汪祖来;陈希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超声心动图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透析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变化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与对照组及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5例CRF患者,分别于血液透析前、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另随机选取2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指标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及有无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PCE)等,比较CRF患者与对照组及CRF患者自身透析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F患者左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LAD、IVSd、LVMI、LVPWd、LVDd均显著增大,且超过50%CRF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心包积液.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减低.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CRF患者LAD、LVDd减小,但Ⅳsd、LVMI、LVPWd无显著变化.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提高业已受损的CRF患者左心功能并无助益.UC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能实时监测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明;李国英;邱少东;陈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肠型白塞病2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陈伟玲;李纬明;单彩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切除囊肿前壁软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1-2].临床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可引起耳廓增厚及变形等后遗症[3-5].我科自2004-2010年问采用切除囊肿前壁软骨的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臣;朱雅维;陈琦;肖大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