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丘洪添;尹高权;张超;蔡秋云

关键词:双尖牙, 玻璃纤维桩, 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 修复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颗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根分又较大双根前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39颗)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B组,40颗)制作桩核,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所有患者修复后经过3、6、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37颗(94.9%),2例失败;B组治疗成功36颗(90.0%),4例失败.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玻璃纤维桩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性肺损伤的检测与防治进展

    放疗已在胸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放射性肺损伤日益受到关注.肺是辐射中度敏感器官,放射治疗可使邻近肿瘤的肺组织因受到的剂量超过其引发生物效应的阈值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故肺损伤已经成为制约胸部肿瘤放疗剂量的重要因素.使放疗效果大大降低[1].由于严重的放射性肺损伤往往不可逆转,其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2],因此,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研究的焦点.

    作者:蓝柳;杨春旭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左侧阴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包块1年余于2010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一包块,自觉无发热,无疼痛,排尿顺畅,无尿频、尿急、尿痛,不伴腰痛、无畏寒发热.

    作者:肖海;李伟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破裂的临床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破裂的有效抢救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抢救的3例颈动脉破裂患者,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我们采用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的方法,3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破裂虽然危险,但只要抢救及时、方法妥当,是可以抢救成功的.

    作者:李卫;刘金伟;陈启康;黄继辉;林绍仪;蔡厚洪;李春雨;何藻鹏;陈应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ly lipoprotein,sLDL)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7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是否有主要冠状动脉或(和)其主要分支直径狭窄≥50%的情况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痛组,计算所有受试者的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积分(censini 积分),并测定其血浆中sLDL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中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冠心病组血浆s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DL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23,P<0.01).结论:sLDL是冠心痛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薛明;秦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CyclinA及CyclinA mRNA在皮肤瘢痕及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A及其mRNA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性皮肤瘢痕(皮肤瘢痕组)、皮肤瘢痕癌组织(瘢痕癌组)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皮肤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IinA蛋白,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CyclinA mRNA,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测3组被检组织中所检指标的表达: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yclinA、CyclinA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病理性皮肤瘢痕上皮中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在皮肤瘢痕癌中,CyclinA与CyclinAmRnNA(r=0.766,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CyclinA及其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有关.(2)瘢痕癌中CyclinA同时存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异常表达.

    作者:陈世玖;郭瑞珍;周开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微创经皮肾镜和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和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时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预计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以及一期结石取尽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10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均采用单一通道,无穿刺失败,无胸膜、腹腔脏器、肾蒂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所有病例均未输血.大通道PCNL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MPCNL组,但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一期清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相当,但小通道出血较少.

    作者:纳宁;胡成;司徒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索进展期乳腺癌术中手术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胸大肌及腋窝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药后白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切口引流液的量.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的发生率以及切口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第l天血白细胞计数、ALT、胆红素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覃怀成;孔勇;钟先荣;汪祖来;陈希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诊治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 2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资料,时因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表现和治疗转归.结果: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37例(3.0%),无死亡病例.结论:鱼精蛋白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临床应当警惕,通过及时诊断、干预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莉;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W(FⅦ)缺陷症患者进行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其FⅦ促凝活性(FⅦ:C)、FⅦ抗原(FⅦ:舨)等进行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结果:患者的PT、FⅦ:C和FⅦ:Ag明显异常,分别为26.5 s、6.0%和2.1%.患者FⅦ基因外显子la存在27delCT杂合突变,引起读码框移位,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产生截短蛋白.结论:27delCT突变是影响该患者表型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鹏飞;金艳慧;郑芳秀;王明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

    目的:探讨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方法:选择78例6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的AMI患者作为病例组.检测入院即刻和术后6、24、48、72 h的血清EPO、IL-6、hs-CRP,并检测入院即刻和术后6、12、24、48、72 h的三联水平.另外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仅检测体检当天的EPO、IL-6、hs-CRP和三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术前EPO、IL-6、hs-CRP、三联均高于NC组(P<0.05),Mb、eTnI、CKMB、IL-6、hs-CRP分别于术后6、12、12、24、48 h达到峰值,EPO于术后24 h降到低;术前和术后24 h AMI组EPO与IL-6、hs-CRP、三联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内源性EPO在AMI介入前后存在应激性升高,具有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的心肌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

    作者:张胜叶;黄晏;张锦;牛欢;赵乾;李一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即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n=30)、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n=30)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n=30).行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3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问、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闻和术后腹痛情况以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D组、F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丙泊酚总用量以及术中的体动反应也明显少于P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D组、F组明显高于P组(P<0.05),但术后镇痛效果比较D组优于F组、P组(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两种方法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刘荣;肖金辉;桂新星;王敏华;徐桂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高频电凝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岛型Barrett食管的疗效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岛型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选择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岛型Barrett食管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经胃镜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用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所有病例于半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半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93.55%及100%,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0及38.24%.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频电凝联合雷贝拉唑及铝碳酸镁治疗岛型Barrett食管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钟永锋;范利好;刘金秀;刘翠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沉默Medl9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ed19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探讨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已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ed19蛋白的沉默效果.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侧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和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以慢病毒空载体感染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所构建的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Med19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62%,Med19基因沉默组较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慢(t值分别为4.843、6.291、5-317,均p<0.01),肿瘤终体积分别为(620.08±263.07)mm3和(1 406.77±351.14)mill3,终重量分别为(0.20±0.18)g和(0.67±0.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9、3.615,均P<0.01).结论:Med19基因沉默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裸鼠成瘤和移植瘤生长,表明 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王晓艳;华东;李莉华;高琪;郭子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例

    患者女,55岁,以左眼反复发生一过性视物不见半年,加重3 d于2010年8月1日收入院治疗.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视物不清,2 min左右缓解,无眼红眼痛,未就诊.此后半个月内反复发作2~3次,遂至我院眼科就诊.经检查发现左眼视力0.5,眼压:右眼13.4 mmHg,左眼10.5mmHg,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检查:左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略呈灰白色,有少许浅层出血.查视野:左眼生理盲点扩大,OCT检查:视乳头水肿,头颅MR:未见异常.

    作者: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颗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根分又较大双根前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39颗)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B组,40颗)制作桩核,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所有患者修复后经过3、6、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37颗(94.9%),2例失败;B组治疗成功36颗(90.0%),4例失败.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玻璃纤维桩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丘洪添;尹高权;张超;蔡秋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压的中枢调节通路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的高度紧张应激是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明确神经中枢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机制,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季淑梅;刘鹏;李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佳剂量的研究

    目的:探索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的佳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布托啡诺5μg/kg组(B5组),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 μg/kg组(B15组),每组30例.B组各组术前3 min静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4组均以芬太尼0.5μg/kg+阿托品5μg/kg+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术中出现体动时静注异丙酚直至体动消失.记录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10组围术期呼吸循环较N、B5、B15组稳定;N组、B5组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均大于B10、B15组;B5、B10组较N组、B15组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布托啡诺10μg/k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镇痛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剂量.

    作者:蔡诚毅;马武华;王勇;陈爱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肾囊肿壁内肾癌1例

    患者女,46岁,5年前体检B超发现左肾约2.0 cm×2.5 cm大小囊肿,无不适.2年前患者复查B超见囊肿增大至2.3 cm×3.8 cm,无不适.5个月前,患者反复出现左侧腰部胀痛,余无特殊不适,患者既往无肾脏病病史及肾脏病家族史.查体无阳性发现,B超发现左肾上极约5.3 cm×6.8 cm无回声区,内壁探及乳头状稍增强回声突起,约2.0 cm×2.0 cm大小.

    作者:张家模;张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MMP-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并发肺动脉高压(PH)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9例CHD.VSD病例,按照Heath-Edwards PH分级法分组(PH 0、Ⅰ、Ⅱ、Ⅲ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测定肺组织MMP-1、TIMP-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MP-1蛋白和mRNA PH Ⅰ、Ⅱ、Ⅲ组明显高于PHO组,PHⅢ组明显高于PHI、Ⅱ组(P<0.05或P<0.01);TIMP-1蛋白和mRNA PH Ⅱ、Ⅲ组高于PHO组(P<0.05或P<0.01);TIMP-1/MMP-1 PH Ⅰ、Ⅱ、Ⅲ组均明显高于PHO组(均P<0.05);MMP-1与TIMP-1蛋白明显正相关(r=0.572,P<0.01),MMP-1 mRNA与TIMP-1 mRNA明显正相关(r=0.892.P<0.01).MMP-1、TIMP-1、MMP-1 mRNA、TIMP-1 mRNA、TIMP-1/MMP-1与Heath-Edwards病理分级明显正相关(r=0.835,P<0.01;r=0.562,P<0.01;r=0.872,P<0.01;r=0.843,P<0.01;r=0.424,P<0.05).结论:MMP-1、TIMP-1表达增高和MMP-1、TIMP-1比例失衡与CHD-VSD并发PH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可能是PH患者肺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赵文;覃家锦;冼磊;冯旭;苏乃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8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 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作者:罗晓丽;邓仁生;申源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