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顾殿华;王绍闯;陆军;常新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采访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并接受MMPI测试的995例来访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I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人格特征以Pt、Hs、Pd、Sc的T分尤为突出.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并以神经症性症状为主,其人格特征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晓清;何夏君;刘武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茵的易感因素、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下呼吸道感染惠者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为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为常见.86.7%(26/30)的患者曾使用过广谱抗生素,56.7%(17/30)的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药敏试验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高度耐药,仅复方磺胺甲噁唑及米诺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0%、100%,临床经验性治疗多数效果不佳.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下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茵之一,常发生于住院周期长、免疫功能低下、有慢性基础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广谱抗茵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颇为困难,临床经验性用药可首先考虑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或米诺环素.亦可选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作者:林海;渠宁;赵仁国;叶瑞海;张鸣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和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时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预计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以及一期结石取尽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10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均采用单一通道,无穿刺失败,无胸膜、腹腔脏器、肾蒂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所有病例均未输血.大通道PCNL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MPCNL组,但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一期清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MPCNL和大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相当,但小通道出血较少.
作者:纳宁;胡成;司徒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急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行HRRT治疗的117例急危重患者,观察其行HRRT治疗后的病情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经HRRT治疗后患者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22例患者中16例患者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117例患者经HRRT治疗,10例患者死亡,治愈好转率为91.5%,病死率为8.5%.结论:HRRT可能是治疗急危重患者的一种有效措施,且因HRRT不需要专门的CRRT机.不必专人床旁护理,无需人工配置换液,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且治疗效果显著.在HRRT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整个治疗的直接操作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好血管通路的护理.防止血液透析通路凝血,保障血液透析机的正常运转是顺利完成HRRT治疗的关键.
作者:朱晓华;莫继安;胡艳芳;陈艳霞;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ed19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探讨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已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ed19蛋白的沉默效果.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侧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和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以慢病毒空载体感染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所构建的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Med19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62%,Med19基因沉默组较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慢(t值分别为4.843、6.291、5-317,均p<0.01),肿瘤终体积分别为(620.08±263.07)mm3和(1 406.77±351.14)mill3,终重量分别为(0.20±0.18)g和(0.67±0.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9、3.615,均P<0.01).结论:Med19基因沉默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裸鼠成瘤和移植瘤生长,表明 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王晓艳;华东;李莉华;高琪;郭子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弥漫性的肺泡炎,后期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进行性异常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1].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约30%,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手段.
作者:胡丽;何振华;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yclinA及其mRNA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性皮肤瘢痕(皮肤瘢痕组)、皮肤瘢痕癌组织(瘢痕癌组)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皮肤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IinA蛋白,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CyclinA mRNA,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测3组被检组织中所检指标的表达: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yclinA、CyclinA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病理性皮肤瘢痕上皮中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在皮肤瘢痕癌中,CyclinA与CyclinAmRnNA(r=0.766,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CyclinA及其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有关.(2)瘢痕癌中CyclinA同时存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异常表达.
作者:陈世玖;郭瑞珍;周开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进展期乳腺癌术中手术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胸大肌及腋窝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药后白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切口引流液的量.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皮下积液,局部溃疡及有无淋巴漏的发生率以及切口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第l天血白细胞计数、ALT、胆红素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覃怀成;孔勇;钟先荣;汪祖来;陈希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主要表现,还包括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自知力和社会融合能力的减退.理想的全麻药要求术后能完全恢复至术前生理状态,但有数据报道POCD的发病率较高,老年人更常见,甚至出现长期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1].POCD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全麻药、手术、术前疾病等.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全麻药是否引起POCD一直受到关注.全麻药对发育大脑和老年脑的神经毒性已经在体内和体外各种细胞、灵长动物以及啮齿类动物证实[2-3],并且对大脑的影响可能比想像的更长期[4],但因为至今没有一项与手术无关的人体麻醉药实验,所以全麻药引起POCD及其机制仍在争议之中.
作者:黄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1-2].临床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可引起耳廓增厚及变形等后遗症[3-5].我科自2004-2010年问采用切除囊肿前壁软骨的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臣;朱雅维;陈琦;肖大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破裂的有效抢救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抢救的3例颈动脉破裂患者,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我们采用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的方法,3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破裂虽然危险,但只要抢救及时、方法妥当,是可以抢救成功的.
作者:李卫;刘金伟;陈启康;黄继辉;林绍仪;蔡厚洪;李春雨;何藻鹏;陈应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陈伟玲;李纬明;单彩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病毒感染妊娠结局及对孕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妊娠期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了解孕期麻疹病毒感染的预后.结果:26例妊娠期麻疹患者中,早期妊娠4例,中期妊娠18例,晚期妊娠4例;其中发生自然流产5例,死胎1例,早产2例,新生儿麻疹l例;孕妇并发肝损害15例,支气管肺炎12例,心肌炎2例.结论:妊娠期感染麻疹病毒对母儿危害大,易发生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麻疹等,孕妇病情严重、并发症多.要重视人口密集地区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人群的管理,降低孕期麻疹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张素英;陈蓉;王凤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住院确诊为HSP2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临床类型、M、B、SD、PLT、PDW、CER、PTA、PTR、INR、APTT-R、AG、TP、ALB、GGT、LDH、TG、CHOL、CREA、Ig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ALB、LDH在肾脏损害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P=0.007、P=0.005、P=0.04).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ALB、LDH是HSP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HSP患儿更应加强观察.
作者:刘静;陆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 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 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 mL/min增至600 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 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崔莉;钟小芬;李亦瑾;尹良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W(FⅦ)缺陷症患者进行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其FⅦ促凝活性(FⅦ:C)、FⅦ抗原(FⅦ:舨)等进行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结果:患者的PT、FⅦ:C和FⅦ:Ag明显异常,分别为26.5 s、6.0%和2.1%.患者FⅦ基因外显子la存在27delCT杂合突变,引起读码框移位,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产生截短蛋白.结论:27delCT突变是影响该患者表型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鹏飞;金艳慧;郑芳秀;王明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caveolin-1在卵巢上皮性腺癌(以下简称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20例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和38例卵巢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卵巢组织,caveolin-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0 1),且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1),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caveolin-l表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降低与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aveolin-1的表达异常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琼;遇桂芳;左艳;李玉英;杨静;叶延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中超前应用时时麻醉诱导、苏醒期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时照组(F组)和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P组),两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其中P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和术毕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毕前20 min静注芬太尼0.1μg/kg.观察诱导前1 min(T0)、插管后1 min(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拔管前1 min(TT0)、拔管后1 min(TT1)、拔管后3 min(TT2)、拔管后5 min(T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长、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时开始计时)、呼之睁眼的时间及对应的异丙酚血浆效应室浓度.记录术后4、6、8、12、24 h的镇痛效果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P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卒明显低于F组,P组患者的诱导入睡、睁眼及自主呼吸恢复时的血浆效应室浓度高于F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于术前用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诱导期及苏醒期平稳迅速,术后安全无呼吸抑制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李佳静;屠伟峰;胡渤;施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7例经临床证实的非酒精性中毒Wemicke脑病的低场M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显示双侧丘脑、第三、四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广泛对称性异常信号;3例显示乳头体异常信号;2例显示视交叉异常信号.上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DWI序列呈高信号.结论:非酒精性中毒Wemieke脑病具有典型的低场MRI表现,MRI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例1患者女,40岁,2005年经淋巴结活体病理检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方法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型),先后经VDP、去甲氧柔红霉素加长春新碱、VDLP方案各1个疗程治疗达完全缓解后行Allo-HSCT.选择患者胞妹为供者,供受者HLA配型均相合,ABO血型均为B型,Rh血型均为CCDee,MN血型患者为NN型,供者为MN型.在Allo-HSCT后的第22、46、90、120和180天分别对患者的MN血型进行了检测,临床及实验室均未见溶血.
作者:李彩丽;刘润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