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必净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卢明军;任芹;张传青;叶青山;万燕杰

关键词:血必净,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稳态氧化氮产物
摘要:目的:评价血必净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etion,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20例,年龄≥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血必净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0~83岁,在术前1 d及手术切皮前(8mL/kg),术后第1、2、3天4mL/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时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前1 d术后4 d及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一个或多个认知功能缺陷被确定为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4 d及3个月,对照组有16例患者发生POCD(26.7%)和(28.30%),血必净组有5例发生POCD(8.3%)和(13.3%)较对照组低(P<0.05);与没有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比较,术后4 d发生POCD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NOX)浓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血必净,能一定程度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道肾源性腺瘤2例

    肾源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良性肿瘤.发生于尿道的肾源性腺瘤目前仅有数例报道,国内仅有一例报道[1].我们自2002-2010年诊治了2例尿道肾源性腺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58岁.排尿困难半年.膀胱镜检示:后尿道尿道外括约肌远端黏膜粗糙,呈息肉状隆起,直径0.8cm.经尿道肿瘤电切治疗.

    作者:刘坤;王勇;孟峻嵩;庄海军;徐宗源;王云炎;王功成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McCoy喉镜联合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全麻诱导后困难插管

    目的:观察Mccoy喉镜联合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经鼻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ASA Ⅰ或Ⅱ级全身麻醉诱导后McCoy喉镜窥喉不能看见声门任何部分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20):FOB经鼻插管组(对照组)和McCoy喉镜联合FOB经鼻插管组(研究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首次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和插管成功后1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统计两种方法插管一次成功率、多次成功率、插管耗时和插管并发症.结果:T0、T1、T2、T3等时点两组间SBP、DBP和HR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研究组(100%)高于对照组(75%)(P<0.05),多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耗时研究组(103±25)s较对照组(178±47)s短(P<0.05),两组间插管并发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Coy喉镜联合FOB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可作为全麻诱导后困难插管时插管方法之一.

    作者:高宏;顾正峰;姚敏;过伟;胡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亢(简称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脾亢脾切除术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丹参注射液组(n=20).分别于术后当天起连续两周每日常规输液外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 mL(丹参注射液组)和每日常规输液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0 mL(时照组),分别于手术前、给药后1、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简称RBC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后上述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注射液组患者术后1、2周上述指标明显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丹参注射液组术后1、2周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脾亢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血液粘稠状态和微循环瘀滞情况,有助于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欧希;刘吉奎;熊沛;叶建宇;尹耀新;钟立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46例急救手术的麻醉处理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需紧急手术止血以抢救患者生命,其麻醉处理也有相应的特点与要求.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共46例该类患者的麻醉经过.以总结佳处理措施与流程.

    作者:俞彩明;黄冰;陶素萍;孙建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肾功能指标在MELD模型中的应用

    自Child-Turcune-Pugh小(CTP)分级应用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寻找新的能客观反映终末期肝病惠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价系统.2002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将MELD作为美国新的器官分配评分系统,取代CTP分级,用于评定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决定肝移植的先后顺序[1].其结合反应肾功能的血肌酐指标,被认为更全面反应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特点.血清钠和肌酐被认为是肝硬化死亡率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2].

    作者:向姝;秦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进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外科一项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40年间得到不断发展,现已被世界各地所推广应用.其具有诊断确切、疗效好、创伤小、副作用少及费用低等优点.但其属于有创操作,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等.其中胰腺炎是内镜F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常见、凶险的并发症.

    作者:张骏;王亚军;李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近期研究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便有诸多学者认为MUSK-Ab(+)的MG患者(MMG)不同于MUSK-Ab(-)的患者,使我们对MG有了新的认识,MMG患者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措施.因此,本文就以上各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各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基因在正常人群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探讨两组基因多态位点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组eNOS基因启动子区第786位C等位基因频率为8.7%,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是TC或者TT纯合子携带者的2.190倍.第7外显子894位T等位基因骨质疏松症组为10.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GT或者GG纯合子携带者的2.23倍.提示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可能单独作用或和其他位点协同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产生影响,是骨质疏松症遗传危险因素.结论:eNOS上游启动子区域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

    作者:姚楚亮;李文锐;刘仁德;陈少文;杨炎鑫;黄坤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对策

    结肠癌是肠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左半结肠癌约占全部结肠癌75%以上[1],临床上以肠梗阻表现而入院的病人中,结肠癌梗阻的病人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位居第二位[2].所以在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时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还是分期手术,目前尚有争议,我院自2000年至2008年收治1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癌肿切除对端吻合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赛福丁;阿迪力;杨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60例临床分析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接受药物治疗人数的增多,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的人数亦随之增多.反复严重低血糖发作且持续时间长者,可引起不可修复的脑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应及早识别、及时防治.现将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的住院患者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都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直肠癌组织中usp2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usp2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sp22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和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的表达与直肠癌恶性程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特点.结果:在直肠癌组织中,usp22的阳性表达率以及染色强度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usp2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于直肠腺瘤中的表达率虽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sp22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周飞;宁晓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肺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计乌司他丁(UTI)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机械通气患儿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重症HFMD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UTI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5 d.比较第1天和第5天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MV)、吸气平台压(Pplat)、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AP)、气道阻力(Raw)、动态顺应性(Cyd).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教(RI)、肺泡-动脉氧分压[P(A-a)O2]、肺内分流量(Qs)与心排出量(Qt)比值(Qs/Qt).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RR)、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MV、Pplat、PIP、MAP、Raw、Cyd、pH、PaO2、PaCO2、OI、RI、P(A-a)O2、Qs/Qt、HR、CO、CVP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V、Pplat、PIP、MAP、Raw、Cyd、O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时重症HFMD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改善明显,能缩短惠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玉雯;吉训琦;陈茜茜;冯小伟;向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互关系,为COPD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治疗后缓解期患者30例和30例健康受试者.检测COPD患者治疗前及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MMP-9、1-GF-β的水平,并分析MMP-9及TGF-β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与缓解期患者血清及痰液MMP-9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1).AECOPD组血清及痰MMP-9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765,P<0.01;r=-0.821,P<0.01),AECOPD组血清及痰TGF-β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428,P<0.01;r=-0.596,P<0.01).结论: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及痰中MMP-9、TGF-β1含量不同,且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它们在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蔚;翁婷;孟文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nCPAP治疗对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孕妇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mve airway pressure,ncPCP)对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糖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nCPAP治疗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15例,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结果:12例孕妇顺利完成该研究.FBG、FINS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AHI、LSP02、HOMA-IR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AHI及LSpO2在治疗期间恢复正常,而且胰岛素敏感性改善.

    作者:施志敏;李涛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大蒜多糖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GP)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糖氧剥离的A/R损伤模型,不同剂量GP(10、30和100 mg/L)预处理24 h后,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NOS和NO含量,测定细胞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A/R模型组比较,GP预处理可增加胞内SOD活性和培养液中iNOS活力,降低NO释放量和胞内MDA含量.结论:GP预处理对A/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作者:余薇;吴基良;查文良;李璐;姚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剂量脉冲给药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Vaspin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脉冲给药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刺(Vaspin)水平的影响,阐明Vaspin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MTX治疗前后血清Vaspin水平及炎症因子,并分析了血清Vaspin水平与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RA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16)μg/L vs.0.67±0.06μg/L,P<0.01].RA组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TNF-α、IL-6、VEGF及CRP呈正相关(r=0.25~0.68,P<0.01或P<0.05).TNF-α是影响空腹血清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A组经小剂量脉冲给药MTX治疗后TNF-α、IL-6、VEGF及CRP均显著降低(JP<0.01或P<0.05),血清Vaspin水平也显著降低[(1.65±0.16)μg/L vs.(1.28±0.08)μg/L,P<0.01],且Vaspin水平的降低与TNF-α改变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小剂量脉冲给药MTX能有效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同时降低血清Vaspin水平.

    作者:胡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肾出血患者肾动脉造影术造影与CT扫描的比较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术对肾性血尿的诊断价值.方法:85肾性血尿患者,采用改良法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导管置于双侧肾动脉主干,用碘海醇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分别取正位及左、右斜位造影.术后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读肾脏超选择动脉造影图像与同期肾脏CT平扫+增强图像.两位以上认同有异常表现为肯定结果.结果:85例肾性血尿患者超选择动脉造影发现78例患者有肾动脉异常显影,7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未见异常.78例肾动脉造影异常分别:造影刑外溢7例,假性动脉瘤27例,肾内受损动脉分支中断、缺支9例,血管增粗、迂曲、染色加深35例;7例肾动脉造影未见异常患者通过随诊及详细追问病史终诊断为:运动性血尿2例,3隐匿型肾炎,2例为特发性血尿.肾动脉造影与同期肾脏CT检查发现肾性血尿患者肾脏异常影像构成比分别为:78/85、56/85,两组对比,肾动脉造影对肾性血尿的诊断优于肾脏CT检查(P<0.01).结论:肾动脉造影有助于肾性血尿的诊断,尤其对外伤和肿瘤导致的肾性血尿更优,而且对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杨明镇;蒋国军;袁莉;石荣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 vs 75.3,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显著多于心源性休克组(69.6% vs 48.4%,P<0.05).而有糖尿病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心源性休克组比心脏破裂组多见(分别为63% vs 28.3%,16.1% vs 2.2%,P<0.05).心源性休克组行急诊冠脉造影率更高(40.3% vs 21.7%,P<0.05),但PCI术后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低(40% vs 100%,P<0.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就诊时间延迟、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及陈旧心梗史、大面积梗死、无心肌再灌注可能为并发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作者:徐志勇;刘铭雅;魏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胸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35例分析

    目的:探讨血胸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时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手术治疗血胸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直接行手术治疗9例(25.7%),行闭式引流加止血的保守治疗观察过程需中转手术治疗26例(其中14例为胸部手术后并发血胸)(74-3%).结果:全组治愈,无死亡病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15.78 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566.67 mL,手术后头3 d引流量为633.89 mL.行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行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15.77 d,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1 043 mL,手术后头3 d引流量为624.04 mL.33例手术探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点或出血灶(94.3%).结论:临床上对血胸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在于对进行性血胸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指征的放宽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

    作者:黎伟健;蔡平;梁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人Foxp3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目的:构建人Foxp3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转染人CD4+CD2-T细胞,观察其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构建人Foxp3基因pEGFP-N1真核表达栽体,经酶切及双向测序鉴定基因序列的正确性.通过电穿孔法将重组栽体转入人CD4+CD25-T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细胞对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pEGFP-Nl-Foxp3重组质粒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转染的CD4+CD25-T细胞Foxp3阳性表达率为23.7%,并显著抑制了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Foxp3真核表达栽体,并使转染的CD4+CD25-T细胞具有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作者:彭克军;王秋林;张庆莲;段佳慧;郑崛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