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强;金大社;李伟林
剖官产术中难治性出血的处理一直被视为棘手的问题.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采用官腔填纱条甚至切除子宫的方法,患者创伤大,也增加感染风险.2008年以来,我院采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填纱条而感染的机会,也保留了子宫,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遗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对比分析,了解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评价NIPPV在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比分析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应.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3.8±12.5)岁,其中职业性肺疾病10例(尘肺8例,石棉肺2例),脊柱后凸畸形或严重胸膜肥厚粘连5例,支气管扩张3例;AECOPD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69.0±8.5)岁.结果:与NIPPV治疗前比较,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应用NIPPV治疗后第5天和出院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P<0.05);pH值在出院前显著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应用NIPPV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在AECOPD组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后各时间点和出院前PaCO2均显著下降(P<0.05),pH值显著改善(P<0.05);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第2天、第3天、第5天和出院前PaO2显著升高(P<0.05).结论: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和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NIPPV治疗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pH值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得更快,而氧合在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改善得更快.NIPPV可用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
作者:王金祥;张虹霞;胥振阳;李晓辉;周建群;张淑明;韩芳;林蕊艳;张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发病患者数多、分布广的虫媒病毒病.疫苗是预防登革热有效的途径,然而,迄今仍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登革热的特异性预防.根据抗原性的不同,DENV分为4个血清型(DENV 1、2、3、4).人类感染DENV后可产生型特异性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的再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罗雅艳;江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应用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每次10 min,1次/d,共4周.联合口服乙哌立松50 mg,每日2次,连服2周.对照组单独应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治疗2、3、4周后分别评估两组疼痛严重程度的变化及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头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疗效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独应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可获得很高的有效率,联合乙哌立能松使有效率明显提高,并可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王伟;任丽;卢俏丽;薛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持续期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120例确诊为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填写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记录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并进行肺功能测试,其中99例经规范治疗(90±15)d后依嘱复诊并再次填写AQLQ量表,记录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并进行肺功能测试.按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将治疗前后的患者各分为两组,FEV1%≥80%为A组,FEV1%≤79%为B组.观察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A组FEV1、FEV1%、PEF、PEF%和AQLQ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AQLQ得分与FEV1%和PEF%结果高度一致;治疗前,AQLQ得分与FEV1(r=0.84)、FEV1%(r=0.65)、PEF(r=0.63)和PEF%(r=0.44)均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AQLQ得分仍与FEV1(r=0.89)、FEV1%(r=0.77)、PEF(r=0.62)和PEF%(r=0.50)呈正相关(P<0.01).结论:哮喘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肺功能联合生存质量量表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吴月仙;邵金莲;蔡绍曦;郁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人们在动物试验中发现移植心肌梗死区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终达到修复坏死心肌,改善受损的心脏功能[1].因此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向心肌化条件分化后植入受损心肌处,可能更有利于缺血心脏病的心功能改善.近NicolaSmart等[2]使用一种名为Tβ4的蛋白质注入人为心肌受损鼠心脏内,可以增强祖细胞的活力,帮助心脏自我修复,但由于心肌祖细胞在心肌细胞所占比例极低,并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大量心肌细胞的缺失.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孙玉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患者1,女,1岁,表型正常,追踪至今无异常发现.曾于孕23周因唐氏筛查高风险行羊水染色体检查,诊断46,XX,15p+,22p+(图1).患者2系患儿母亲,28岁,46,XX,15p+,22p+(图2).母亲表型正常,先前有3次早孕期人工流产史,无自然流产、畸胎、死胎、死产及家族遗传病史.患儿父亲Y>18,表型正常,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林洁;王立芝;林杰;胡嫦君;段卡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其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全球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出现过登革热的流行,约有25亿人受到登革热感染的威胁,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至今仍无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用于临床,登革热流行的控制仍有赖于蚊媒的控制.蚊媒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成为了登革热流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国内外主要的登革热媒介控制应用技术与研究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严子锵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CT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盆腔RMS患儿的CT与MR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行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3例,增强扫描3例.结果:CT平扫均见腹盆腔内较大软组织肿物,密度欠均匀,部分有坏死区,邻近组织受压推移甚至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后病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强化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MR检查T1WI序列示腹盆腔内等低混杂信号巨大肿物,T2WI序列上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呈不均匀持续性强化.结论:儿童腹盆腔RMS是一种少见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CT与MR影像学表现能为其诊断及鉴别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冯永明;胡晓华;鲍健;钱斌;吴晶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评价非心脏手术术后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31例非心脏手术术后危重病例血清cTnI的质量浓度与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值、S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低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升高组的APACHEⅡ评分、S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升压药使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多于)正常组(P<0.01).结论:非心脏术后危重病患者血清cTnI的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短期病死率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除了APAcHEⅡ评分系统之外,cTnI在评价危重病患者的预后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静雅;黄青青;冯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苯海拉明肌肉注射治疗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急诊就诊的病因诊断明确的反复发作眩晕患者分为苯海拉明组(n=471)和常规治疗组(n=445).苯海拉明组除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肉注射外,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同.观察治疗3 h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海拉明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苯海拉明肌肉注射可明显改善急诊眩晕患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并且无不良作用.
作者:王吉文;丘宇茹;陈玉成;黄子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对农村学龄期哮喘患儿实施家庭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效果.方法:对185例农村学龄期哮喘患儿采取了连续3年的随访,建立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予以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结果:患儿和家属对哮喘防治知识增加,自我处置能力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增加,反复发作比例下降,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庭经济负担减轻.结论:本研究不仅验证了建立教育管理可提高农村学龄期儿童哮喘防治效果的观点,还为农村地区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家庭康复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管理计划、措施、评价依据.
作者:李璐;卢洪萍;金小红;王丽珍;王昕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检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人前心钠肽(proANP)水平,与人前降钙素(PCT)水平进行比较,评价proANP在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送检的血液需氧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血清4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12例健康成人血清作对照组,同时做proANP和PCT检测.结果:proANP和PCT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指标呈正相关(y=28.009+9.732x,r=0.954,P<0.001).结论:proANP对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的早期快速诊断与PCT具有相似的价值并呈正相关.
作者:胡永林;刘阳;潘娟;何应中;陈泽慧;罗显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及I型胶原(Col I)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成功的20例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Hyd)含量,并通过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Coll的表达.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Hyd舍量及Cpl I的表达逐渐下降,其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进展、颈淋巴结的转移,Hyd舍量及Col I的表达均逐渐下降,且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及Col I的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对了解喉鳞状细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手术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艳秋;李培华;李巍;张旭;刘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回顾分析150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以总结亲属间活体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规律.方法:回顾在我院进行复查并且肾功能稳定的150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资料,并按照相同染色体倍数分组,同时与同期无关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荆用量与相同染色体倍数相关,两条染色体相同者<一条染色体相同者<无染色体相同者<无关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结论:亲属阃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量较少,相应的免疫抑制剂相关的不良事件也较少,有利于受者的长期存活.
作者:杜鹏;孙建国;罗永康;黄启福;段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阑尾切除手术现在仍首选硬膜外麻醉,在行阑尾切除时存在内脏牵拉反应,由于迷走神经分布广泛较难被阻滞,常会引起疼痛、恶心、呕吐、呃逆等一系列的反应,还因为牵拉阑尾系膜时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变慢和血压下降,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着手术操作并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和生命安全.阑尾炎的硬膜外麻醉常选择在T11~12穿刺,本研究主要比较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仁洪;樊理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的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幽门螺杆菌的16S rRNA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2条内引物和2条外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后,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估,并评估检测粪便模拟标本的敏感性.结果:使用LAMP方法可以在2 h内得到检测结果,加入染料后阳性结果为绿色,电泳后有明显的阶梯状条带.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组DNA检测敏感性为12 pg,是普通PCR的10倍,对模拟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检测限为102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LAMP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检测方法.
作者:韩慧;胡子有;姚芳;曾勇;吴炳义;熊婧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泌尿外科腔镜器械设备的发展以及手术技巧日益提高.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78例中上段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梗阻解除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强;金大社;李伟林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12月入住儿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回血、护士冲管次数、家长满意度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冲管次数减少及留置时间增加;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高.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能明显降低堵管率、回血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延长留置时间,体现留置针优点,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黄雪飞;陈全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重症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每年世界上有1亿人受到DENV感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温暖化,DF疫情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黄俊琪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