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峰;王建中;周志华;楼铁余;黄华君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即:A组(血糖4.4~6.1 mmol/L,n=41),B组(血糖6.1~8.3 mmol/L,n=42)和C组(血糖10~11.1 mmol/L,n=39),对3组患者的预后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28 d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8.3 mmol/L有助于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赵洁;徐建国;徐子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将66例老年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下肢动脉疾病组25例,B组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41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随着ABI值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发展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早期预测下肢动脉疾病,适当升高ABI,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减缓老年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妍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虽然手术+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复发率却超过85%.复发性卵巢癌容易产生化疗药物耐药性,而新的化疗药对这些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一项Ⅲ期试验显示,脂质体阿霉素和托泊替康在铂类敏感患者中有明显应答反应,而对于铂类耐药患者,这两种药物的应答率只有12.3%和6.5%[1].显然,我们需要新的治疗途径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清除耐药肿瘤细胞,个体化的靶向治疗便愈显重要.近年来卵巢癌靶向治疗方法飞速发展,靶向药物种类繁多,下面分类作以综述.
作者:崔晓娟;喇端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以往认为宫颈癌属于化疗不敏感性肿瘤,因此手术及放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仅作为晚期、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直至1983年Friedlander指出宫颈癌是化疗敏感性肿瘤,首次提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概念,至此,NAC作为宫颈癌术前或放疗前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成荣杰;付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初进高原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乳酸林格液(LR)组输注1.5倍失血量LR,HSH4组输注HSH4 mL/kg,HSH6组输注HSH 6 mL/kg,每组10只.HSH4和HSH6组一次(5 min内)静脉输注复苏液总量;LR组在20min内榆注LR总量.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血压、血气指标的变化和动物存活情况.结果:3组复苏液均能改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的部分指标,维持时间超过2 h,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但HSH4和HSH6组的效果较LR组佳,且HSH6组效果好.结论:HSH 4、6 mL/kg输注对初进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有较好的早期救治作用,剂量以6 mL/kg较为合适.
作者:路建;耿智隆;朱玉霖;罗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广东省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中山市12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合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经巢式PCR扩增HBV DNA阳性率92.1%(117/127);经酶切鉴定B基因型67例,占总感染者的52.7%,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基因型50例,占总感染者的39.4%,其中C1亚型41例.C2亚型9例;在HBeAg阳性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该群体的55.2%(48/87),而C基因型则占41.4%(36/87),C1亚型占34.5%(30/87),C2亚型占6.9%(6/87);在HBeAg阴性样品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该群体的47.5%(19/40).而C基因型则占35.0%(14/40),C1亚型占27.5%(11/40),C2亚型占7.5%(3/40);不同E抗原状态其基因型分布有差异(χ2=7.460,P=0.024),而基因亚型分布则无差异(χ2=7.605,P=0.055).结论: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以Ba亚型为主,C基因型则以C1亚型为主.
作者:黎清波;郭炜;张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 μg/mL 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 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作者:单铁英;关华;苏安英;唐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个突出椎间盘,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靶点,注射60 μg/mL臭氧3~5 mL,CT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情况,激光进行椎间盘内多点烧灼,再次向椎间盘内注射60μg/mL 臭氧10~15 mL,退针至椎间孔处注射40μg/mL 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VAS评分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能够优势互补,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治疗效果大化,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特点.方法:对51例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凶杀对象、作案目的、作案过程的保护性、作案后的表现、作案与精神症状关系及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凶杀案件女性精神病患者以居住在农村、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下文化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为主,凶杀时象多为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或近亲属.结论:应加强对农村精神病患者、尤其加强对其中非住院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中青年女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和监护的指导,以减少精神病患者凶杀案件的发生.
作者:孙连军;赵丰文;赵丰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反应[1-3].重症药疹一般是指重症多形红斑犁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症紫癜型药疹等.重症药疹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全身症状和皮损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4].重症药疹在儿童中比较少见,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护理直接相关,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
作者:陈伟萍;王玲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外,定期电话访谈及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1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家长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诊率远高于对照组(P<0.005).1年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疾病护理知识和技巧,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伟;吴小君;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76岁,反复肉眼血尿2个月余.B超:膀胱充盈好,后壁增厚,增厚处约0.7 cm,右后壁探及一偏强回声团,大小约1.4 cm×1.0 cm,向膀胱腔内隆起,边界清.CT:膀胱右后壁见一圆形中等密度影,表面光滑.膀胱镜下于膀胱右侧壁见一1.4 cm×1.0 cm带蒂肿块,表面光滑,灶性区域有污秽出血.浸润至浅肌层.巨检:膀胱镜活检标本:碎组织一堆共2 cm×2 cm×0.6 cm.灰白灰红色息肉状.镜检: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成实性片状或成团状排列,部分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CK、CK19、CD138、Ki67及P53均阳性;Vim、HMB45、LCA均阴性.
作者:陆宁;温晓伟;张燕萍;邬万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的疗效.方法:对35例(3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和缝合虹膜裂伤.术后发现虹膜炎33眼(94.3%),前房积血6眼(17.1%),玻璃体积血3眼(8.6%),高眼压9眼(25.7%),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眼内炎2眼(5.7%),1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20.0%)人工晶状体稍偏位.术前视力HM/眼前~0.06,术后除1眼并发眼内炎者无改善外,其他均优于术前,1周时在0.15~0.3之间,随访终在0.2~0.5之间,其中佳矫正视力≥0.3者20眼(57.1%).术后瞳孔圆或基本圆者30眼(85.7%),直径2.0~4.0 mm.结论: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美观.
作者:王宇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中的营养支持效果及对血氨、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消化科住院进食少或军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胃肠外营养治疗10 d.治疗组氮源采用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氮源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结果: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1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相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肠外营养治疗后,前者血浆氨水平明显下降,血浆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笨丙氨酸及酪氨酸下降,BCAA/AAA值上升.结论: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营养支持效果相当;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具有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氨水平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并降低血浆芳香族氨基酸的作用,提高BCAA/AAA值.
作者:刘海燕;陈军贤;徐平珍;罗灵和;夏亮;赵秋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茵(C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低抑茵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陈英姿;张伟红;李焕庭;杨银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理想定位标记.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度收治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0例以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100例以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50例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标记穿刺股动脉,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出血、更换穿刺血管、拔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了解各定位标记的使用情况.结果: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仍然是临床介入医生常使用的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体表定位标记,而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应用却很少;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较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定位标记的穿刺有明显减少的并发症,但出血的发生率相仿.结论: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血管入路的理想标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力;魏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生长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10例既往无糖尿病史,18岁以上的重度烧伤患者,以表格随机法分成A1、A2、A0 3组,每组70例,分别使用生长激素的剂量为0.15、0.2 IU/(kg·d)及安慰剂,并观察血糖变化及胰岛素控制的用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临床护理意义作初步探讨.结果:3组患者210例入组的患者共计188例完成实验,各组之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4周内3组完成实验的结果显示各组血糖实际控制的平均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没有使用生长激素A0组患者血糖超过10 mmol/L 18例明显少于有使用的A1(25例)、A2(32例)组,使用生长激素后比没有使用、使用0.2 IU/(kg·d)剂量的组别比使用0.15 IU/(kg·d)需要胰岛素控制的例数多,而且对控制血糖的胰岛素需求总量均较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没有使用生长激素的A0组外,其他两组停用生长激素后血糖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之内(不需要胰岛素控制)的时间各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对血糖影响跟其使用的剂量相关,提示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根据使用生长激素的剂量来选择血糖的监测方案,实时调整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措施,这结果对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作者:郑一双;陈炯;苏国良;施剑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调查左右双臂间本质上是否存在血压差异及其程度,寻找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方法:参加健康体检人群及本院职工共464例,采用双臂同步自动血压测量仪(欧姆龙-752型)记录血压.实验室检查均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获得一系列生化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得患者信息.并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右侧偏高.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血压差异分别为(1.62±7.404)mmHg、(1.18±5.629)mmHg.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相对差异与各研究因素均无关,舒张压相时差异可能与脉压(P<0.001)、胆固醇有关(P<0.05).收缩压绝对差异与年龄、脉压、心率有关;舒张压绝对差异与年龄有关(P<0.001).结论:双臂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血压差异可能与年龄、脉压、胆固醇有关.因此,单侧的血压测量可能掩盖、延误了高血压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为此,应推荐使用双臂同步测量血压,取其高一侧的数值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同时对于脉压的变化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胡雪珍;杨鹏麟;王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