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定位标记

田力;魏畅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股动脉穿刺,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皱褶, 股骨头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理想定位标记.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度收治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0例以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100例以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50例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标记穿刺股动脉,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出血、更换穿刺血管、拔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了解各定位标记的使用情况.结果: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仍然是临床介入医生常使用的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体表定位标记,而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应用却很少;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较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定位标记的穿刺有明显减少的并发症,但出血的发生率相仿.结论: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血管入路的理想标记,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杂食管异物的薄层CT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食管异物的薄层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5例复杂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行薄层CT扫描,再将CT征象与手术及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5例复杂食管异物均为CT所显示,呈大小、形态不一的稍高或高密度影,单纯食管异物无并发症12例,其中并发颈部皮下气肿1例、脓肿1例、食管周围炎1例.结论:复杂食管异物在薄层CT扫描上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胜,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

    作者:郭志强;杨运俊;贾明辉;陈建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初进高原创伤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初进高原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乳酸林格液(LR)组输注1.5倍失血量LR,HSH4组输注HSH4 mL/kg,HSH6组输注HSH 6 mL/kg,每组10只.HSH4和HSH6组一次(5 min内)静脉输注复苏液总量;LR组在20min内榆注LR总量.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血压、血气指标的变化和动物存活情况.结果:3组复苏液均能改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的部分指标,维持时间超过2 h,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但HSH4和HSH6组的效果较LR组佳,且HSH6组效果好.结论:HSH 4、6 mL/kg输注对初进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有较好的早期救治作用,剂量以6 mL/kg较为合适.

    作者:路建;耿智隆;朱玉霖;罗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

    患者男,76岁,反复肉眼血尿2个月余.B超:膀胱充盈好,后壁增厚,增厚处约0.7 cm,右后壁探及一偏强回声团,大小约1.4 cm×1.0 cm,向膀胱腔内隆起,边界清.CT:膀胱右后壁见一圆形中等密度影,表面光滑.膀胱镜下于膀胱右侧壁见一1.4 cm×1.0 cm带蒂肿块,表面光滑,灶性区域有污秽出血.浸润至浅肌层.巨检:膀胱镜活检标本:碎组织一堆共2 cm×2 cm×0.6 cm.灰白灰红色息肉状.镜检: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成实性片状或成团状排列,部分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CK、CK19、CD138、Ki67及P53均阳性;Vim、HMB45、LCA均阴性.

    作者:陆宁;温晓伟;张燕萍;邬万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区近6年来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60岁以上)与中青年组(60岁以下)结肠息肉的特点,分析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5 29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结肠息肉1 570例,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占37.5%,有大便习惯改变者51.7%,有腹痛者21.3%.老年组结肠息肉的患病率(37.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2.7%),P<0.05,两组中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P<0.01),而且老年组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65.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2.8%),P<0.01.两组左半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1).结论:老年人结肠息肉患者78.4%伴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大便习惯改变及腹痛等临床表现.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且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发,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

    作者:张凯军;吴斌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开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3例开胸术后发生ARDS的43例病例资料.结果:开胸术后ARDS患者大多数手术较为复杂,时间偏长,术中输血较多,高龄患者占多数.术后33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对于手术时间偏长、术中输血较多、高龄的患者,术后发生ARDS的风险较大,而手术创伤、肺部感染是发生ARDS的直接诱因.重视和加强ARDS高风险人群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创伤有助于开胸术后ARDS的防治.

    作者:张梁;姜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发热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恙虫病1例

    患者男,54岁,农民,因咳嗽,咳痰,胸闷10 d入院.发病前曾有野外作业史,伴有活动后轻气促,乏力,咳白色黏痰,大便秘结,纳差,发病后无发热,咯血,腹痛,头痛,胸痛等,当地卫生站多次就诊后疗效欠佳而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古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安非他酮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世界上排名第4位导致残疾的原因,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将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负担,占中国疾病负担的15.5%,而抑郁症占所有神经精神疾病负担的45%.近数十年来,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开辟了一片美好的前景,然而如何在众多的抗抑郁药物中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呢?安非他酮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安非他酮属氨基酮类化合物,于1989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和戒烟的治疗.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杨惠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对性信息支持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针时性信息支持对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行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A组)和对照组50例(B组).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实验组除接受和对照组相同处理外.还接受针对性镇痛信息支持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视觉评分量表(VAS法)、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镇痛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针对性信息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PCIA的镇痛质量和提高患者对PCIA的满意度.

    作者:朱琼芳;赵飞英;陈旭素;张翠梅;周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控制痛风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两年内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40例,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并发痛风急性发作可能的危险因子与疗效关系.按合并的危险因素分层,低危组(3~5个危险因素组)26例,高危组(6~10个危险因素组)14例.结果:低危组治愈率84.6%,高危组治愈率42.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急性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

    作者:曾玮;苏清芳;吴广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二氧化碳激光结合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本院从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耳廓假性囊肿91例(91耳),均为单耳发病,2005年3月以前病例采用传统的穿刺并加压包扎治疗,以后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结合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后者疗效更加满意.现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黄中官;张宵宵;胡定国;杨作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研究异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ASA 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异氟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B组).两组均使平均动脉压较术前下降30%,并维持30 min.分别于降压前、达到目标血压0 min(T0)、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30 min(T7)时,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心率(HR).结果:两组患者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A组慢于B组(P<0.05).停止降压到恢复正常血压时间A组快于B组(P<0.05).与降压前比较,两组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各时点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时CO、CI、SVR降低(P<0.05),A组HR增快(P<0.05),B组HR减慢(P<0.05).A组SV降低(P<0.05).B组SV无明显变化(P>0.05).停止降压30 min(T7)时两组HR、CO、CI、SVR和SV与降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降压效果确切,可控性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用于开颅手术更安全.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关于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的专业化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腔内后装放疗配合体外放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放疗前评估、准备、阴道冲洗、放疗后指导、放疗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论: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835,P<0.001).87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为87.4%.97例HBeAg阳性患者HBV-LP阳性率92.8%,98例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68.4%.肝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LP阳性率为95.8%,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的63.3%.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和肝细胞的破坏,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郝建华;张然蓉;张健华;张庆侠;冯静霞;谢世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26例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食管狭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麻醉组),另一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扩张前、中及扩张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变化和不适反应、并发症、扩张成功率及3个月后扩张总有效率等.结果:麻醉组与对照组扩张前、后的MAP、Sp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张中MAP、H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HR升高,spO2下降较麻醉组明显.两组并发症、扩张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反应、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食管穿孔发生,扩张成功者梗阻基本解除,吞咽困难明显改善.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是治疗食管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何朝文;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傅晓莹;邓海鸥;杨华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anumycin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Manumycin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Manumycin(0、0.5、1、2、4、8 μmol/L)掺入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1~8 μmol/L组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8μmol/L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1).RT-PCR结果显示1~8 μmol/L组细胞的survivin mRN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Manumycin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汪茗;戚之琳;谢向荣;毕富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黄斑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r thickness)对其进行扫描,比较性别、眼别之间的厚度差异,分析年龄与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右眼内环鼻倒男性的厚度大于女性外(P<0.05),其余象限性别之间均无差异;右眼内环鼻侧、外环颞侧厚度大于左眼(P<0.05),其余各象限眼别之间均无差异;年龄与各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老年人,性别之间、眼别之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是有差异的.

    作者:韩云飞;郭海科;张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