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邹嘹南;何军明;谭志健;蔡炳勤;陈志强

关键词: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西医结合, 中医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13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1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结果: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重痘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卵巢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妊娠合并卵巢癌极为罕见.卵巢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当其合并妊娠时,常因妊娠掩盖症状,而延误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从而导致不良结局.本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妊娠合并卵巢癌2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周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傅晓莹;邓海鸥;杨华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咽癌侵犯双侧咽旁、咽后淋巴结疗效分析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 2MO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作者: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左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虽仍为诊断该类疾病的佳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具有0.05%~0.3%的并发症或死亡危险[1].经颅多普勒(TCD)和CT血管造影(CTA)为目前常用的两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对临床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51例患者应用16排CTA检查,评价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皖生;徐小辉;陈华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组(Ⅰ组)和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气管内插管组(Ⅱ组).Ⅰ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控制性降压,Ⅱ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1),插管后即刻(T2),术中控制性降压(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少(P<0.05),达到有效控制性降压的目的.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作者:张和峰;王建中;周志华;楼铁余;黄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3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甘嘉亮;何承建;左昌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半定量检测了138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COX-2蛋白表达,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改良Giemsa染色法对胃黏膜标本Hp感染状态进行判定.结果:COX-2在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胃癌中COX-2表达率(69.5%)显著高于其在浅表性胃炎(10.0%)、癌前病变(37.6%)中的表达率(P均<0.01),癌前病变中COX-2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其在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率(P<0.01).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表达与月Hp感染状态显著相关,Hp阳性组COX-2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Hp阴性组(P<0.001~0.01).结论:COX-2在胃癌、癌前病变中高表达,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p感染诱导胃癌前病变COX-2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也可能是Hp致癌机制之一.

    作者:钱铖;刘明东;邹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复杂食管异物的薄层CT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食管异物的薄层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5例复杂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行薄层CT扫描,再将CT征象与手术及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5例复杂食管异物均为CT所显示,呈大小、形态不一的稍高或高密度影,单纯食管异物无并发症12例,其中并发颈部皮下气肿1例、脓肿1例、食管周围炎1例.结论:复杂食管异物在薄层CT扫描上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胜,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

    作者:郭志强;杨运俊;贾明辉;陈建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合并输尿管梗阻病变结石67例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合并输尿管梗阻病变结石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经治的532例568侧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发现有67例合并有输尿管梗阻病变(狭窄、肉芽、息肉、输尿管囊肿等),使用钬激光处理输尿管合并病变然后同期碎石;留置双J管2~3个月.结果:67例患者单次腔内手术成功率83.5%(56/67),中转开放手术2例,9例因不能到达结石部位碎石而置双J管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原位结石粉碎率92.5%(52/56),4例大块结石(直径>5 mm)漂移至肾盂改ESWL治疗;结石排净率术后7 d内59.6%(31/52)30 d内78.9%(41/52),90 d内92.3%(48/52),并发输尿管穿孔3例,2例改开放手术,术后发热(T≥38℃)6例.结论:对于处理合并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结石,钬激光具有安全性高、单次腔内手术成功率高、原位结石粉碎率、排净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该类复杂输尿管结石治疗首选方法之一;拔除双J管后定期复查患侧肾积水情况是防治术后再梗阻的关键.

    作者:范永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反复脑梗死1例

    患者女,37岁,主因言语不流利、左侧肢体活动不自如5 d,于2008年1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头MRI显示右侧额叶梗死.后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中药2个月症状好转自行停药.2008年9月患者出现言语不流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头NRI显永右侧顶叶梗死;头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影,左侧大脑中动脉显影纤细.

    作者:马洪颖;李永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下肢动脉疾病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将66例老年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下肢动脉疾病组25例,B组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41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随着ABI值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发展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早期预测下肢动脉疾病,适当升高ABI,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减缓老年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妍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失血性休克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临床救治中,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或缺血性结肠炎,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实际上,绝大多数失血性休克可造成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i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

    作者:罗声政;王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即:A组(血糖4.4~6.1 mmol/L,n=41),B组(血糖6.1~8.3 mmol/L,n=42)和C组(血糖10~11.1 mmol/L,n=39),对3组患者的预后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28 d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8.3 mmol/L有助于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赵洁;徐建国;徐子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在HepG-2细胞的稳定表达及活性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NS5B)在肝癌细胞株HepG-2的稳定表达与活性.方法:Sca I酶切合有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5B,线性化的pcDNA-5B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转染细胞.阳性细胞经基因组PCR、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体外RNA聚合酶试验和荧光素酶试验鉴定稳定表达NS5B蛋白的RNA聚合酶活性.结果:NS5B基因可整合到转染的HepG-2细胞的染色体上,并能有效转录和表达.体外RNA聚合酶试验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稳定表达的NS5B在体外和细胞内均具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结论:肝细胞HepG-2可以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NS5B,且具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

    作者:熊舒珺;吴晓玉;孔令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佳方法,以及放置股动脉远端灌注导管在降低下肢缺血坏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8年6月行ECMO支持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方法分为经皮穿刺置管组(A组)、切开置管组(B组)、切开置管并放置远端灌注导管组(C组),对比分析经皮穿刺置管(A组)与血管切开置管(B、C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切口出血的差异.并比较C组与A、B组在下肢缺血、坏死发生的差异.结果: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置管置管成功率54.3%,血管切开置管置管成功率100%(P<0.01),两者置管时间、切口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比A、B组下肢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行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应直接行血管切开术,同时行远端股动脉灌注能有效预防下肢缺血.

    作者:吴桂深;宁晔;袁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26例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食管狭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麻醉组),另一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扩张前、中及扩张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变化和不适反应、并发症、扩张成功率及3个月后扩张总有效率等.结果:麻醉组与对照组扩张前、后的MAP、Sp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张中MAP、H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HR升高,spO2下降较麻醉组明显.两组并发症、扩张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反应、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食管穿孔发生,扩张成功者梗阻基本解除,吞咽困难明显改善.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是治疗食管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何朝文;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48%(63/9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6.67%(29/30),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76.67%(23/30),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结论:检测抗CCP抗体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作者:崔琢;李季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甘草酸镁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C)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gIG小剂量治疗组、MgIG大剂量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每天予0.4 mL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予56°白酒16 mL/(kg·d)连续灌胃10d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灌胃前30 min予0.25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MgIG小剂量治疗组和MgIG大剂量治疗组灌胃前预防性给予MgIG[剂量分别为15、45mL/(kg·d)].第10天处死小鼠,通过检测死亡率、死亡时间、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MgIC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MgIG能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动物存活时间,降低模型对照组、MgIG小剂量治疗组、MgIG大剂量治疗组小鼠血清中AST及ALT的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结论:MgIG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议凤;刘建国;刘庆;何远桥;郝华;王金良;王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