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君;洪建和;李杏荪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甘嘉亮;何承建;左昌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含量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225例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3组:低体重组18例,正常体重组184例,超体重组23例.在日本东芝TOSHIBA 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中RBP、PA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Alb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体重组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RBP、PA、Alb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孕母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RBP、PA含量与出生体重直接相关,是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作者:龙辉;班清媚;肖淑君;崔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腋路法臂丛麻醉临床常用,传统实施以局麻药瞅鞘内一针式注射,但总体疗效差异明显,而神经定位器介导下的麻醉方式虽疗效显著,但由于受物件及操作时限影响,临床尚未形成普及.对此,我们分析局解特征,在实施腋路臂丛麻醉时应用双针法鞘内注射替代传统一针法,结果疗效提升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以往认为宫颈癌属于化疗不敏感性肿瘤,因此手术及放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仅作为晚期、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直至1983年Friedlander指出宫颈癌是化疗敏感性肿瘤,首次提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概念,至此,NAC作为宫颈癌术前或放疗前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成荣杰;付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Manumycin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Manumycin(0、0.5、1、2、4、8 μmol/L)掺入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1~8 μmol/L组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8μmol/L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1).RT-PCR结果显示1~8 μmol/L组细胞的survivin mRN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Manumycin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汪茗;戚之琳;谢向荣;毕富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组(Ⅰ组)和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气管内插管组(Ⅱ组).Ⅰ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控制性降压,Ⅱ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1),插管后即刻(T2),术中控制性降压(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少(P<0.05),达到有效控制性降压的目的.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作者:张和峰;王建中;周志华;楼铁余;黄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严重的是过敏反应.本组11例(占9.1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应.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做出有效的判断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有效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选青;陈妙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特点.方法:对51例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凶杀对象、作案目的、作案过程的保护性、作案后的表现、作案与精神症状关系及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凶杀案件女性精神病患者以居住在农村、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下文化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为主,凶杀时象多为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或近亲属.结论:应加强对农村精神病患者、尤其加强对其中非住院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中青年女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和监护的指导,以减少精神病患者凶杀案件的发生.
作者:孙连军;赵丰文;赵丰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反应[1-3].重症药疹一般是指重症多形红斑犁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症紫癜型药疹等.重症药疹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全身症状和皮损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4].重症药疹在儿童中比较少见,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护理直接相关,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
作者:陈伟萍;王玲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调查左右双臂间本质上是否存在血压差异及其程度,寻找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方法:参加健康体检人群及本院职工共464例,采用双臂同步自动血压测量仪(欧姆龙-752型)记录血压.实验室检查均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获得一系列生化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得患者信息.并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右侧偏高.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血压差异分别为(1.62±7.404)mmHg、(1.18±5.629)mmHg.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相对差异与各研究因素均无关,舒张压相时差异可能与脉压(P<0.001)、胆固醇有关(P<0.05).收缩压绝对差异与年龄、脉压、心率有关;舒张压绝对差异与年龄有关(P<0.001).结论:双臂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血压差异可能与年龄、脉压、胆固醇有关.因此,单侧的血压测量可能掩盖、延误了高血压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为此,应推荐使用双臂同步测量血压,取其高一侧的数值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同时对于脉压的变化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胡雪珍;杨鹏麟;王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C)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gIG小剂量治疗组、MgIG大剂量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每天予0.4 mL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予56°白酒16 mL/(kg·d)连续灌胃10d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灌胃前30 min予0.25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MgIG小剂量治疗组和MgIG大剂量治疗组灌胃前预防性给予MgIG[剂量分别为15、45mL/(kg·d)].第10天处死小鼠,通过检测死亡率、死亡时间、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MgIC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MgIG能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动物存活时间,降低模型对照组、MgIG小剂量治疗组、MgIG大剂量治疗组小鼠血清中AST及ALT的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结论:MgIG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议凤;刘建国;刘庆;何远桥;郝华;王金良;王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傅晓莹;邓海鸥;杨华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虽然手术+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复发率却超过85%.复发性卵巢癌容易产生化疗药物耐药性,而新的化疗药对这些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一项Ⅲ期试验显示,脂质体阿霉素和托泊替康在铂类敏感患者中有明显应答反应,而对于铂类耐药患者,这两种药物的应答率只有12.3%和6.5%[1].显然,我们需要新的治疗途径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清除耐药肿瘤细胞,个体化的靶向治疗便愈显重要.近年来卵巢癌靶向治疗方法飞速发展,靶向药物种类繁多,下面分类作以综述.
作者:崔晓娟;喇端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IL-12水平和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轻中度PI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用药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比较两组母儿结局,并检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IFN-γ及IL-12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P、24 h尿蛋白量以及HCT降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和IL-12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PIH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IH患者的病情,达到改善母儿结局的目的.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外周血IL-12的分泌,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
作者: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惠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作者:钟敏泉;钟劲;余宇晖;梁穗新;邝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BNP水平的变化.方法:研究入选了88例稳定性CAD,均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收集临床、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资料.所有入选者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测定静脉BNP浓度.其中29例在DES植入后进行了CAG复查和BNP测定.结果:BN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123.51±18.50)pg/mL,2支病变组(148.32±34.97)pg/mL,3支病变(166.11±28.53)pg/mL,组间BN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93 3).Gensini 积分≤33组BNP水平为(118.94±16.47)pg/mL;Gensini积分>33组为(180.59±27.35)pg/mL,P=0.046 8.DES植入8个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230.43±48.81)pg/mLvs(149.33±17.49)pg/mL,P=0.038 2].结论:冠脉痛变越重,BNP水平越高;稳定性CAD患者DES植入8个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殷兆芳;方唯一;吴士尧;严毓勤;任义荣;解玉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腔内后装放疗配合体外放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放疗前评估、准备、阴道冲洗、放疗后指导、放疗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论: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76岁,反复肉眼血尿2个月余.B超:膀胱充盈好,后壁增厚,增厚处约0.7 cm,右后壁探及一偏强回声团,大小约1.4 cm×1.0 cm,向膀胱腔内隆起,边界清.CT:膀胱右后壁见一圆形中等密度影,表面光滑.膀胱镜下于膀胱右侧壁见一1.4 cm×1.0 cm带蒂肿块,表面光滑,灶性区域有污秽出血.浸润至浅肌层.巨检:膀胱镜活检标本:碎组织一堆共2 cm×2 cm×0.6 cm.灰白灰红色息肉状.镜检: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成实性片状或成团状排列,部分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CK、CK19、CD138、Ki67及P53均阳性;Vim、HMB45、LCA均阴性.
作者:陆宁;温晓伟;张燕萍;邬万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 2MO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作者: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中的营养支持效果及对血氨、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消化科住院进食少或军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胃肠外营养治疗10 d.治疗组氮源采用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氮源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结果: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1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相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肠外营养治疗后,前者血浆氨水平明显下降,血浆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笨丙氨酸及酪氨酸下降,BCAA/AAA值上升.结论: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营养支持效果相当;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具有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氨水平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并降低血浆芳香族氨基酸的作用,提高BCAA/AAA值.
作者:刘海燕;陈军贤;徐平珍;罗灵和;夏亮;赵秋枫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