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平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临床救治中,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或缺血性结肠炎,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实际上,绝大多数失血性休克可造成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i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
作者:罗声政;王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54岁,农民,因咳嗽,咳痰,胸闷10 d入院.发病前曾有野外作业史,伴有活动后轻气促,乏力,咳白色黏痰,大便秘结,纳差,发病后无发热,咯血,腹痛,头痛,胸痛等,当地卫生站多次就诊后疗效欠佳而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古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家族的重要成员,FGFRs和其配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共同作用,调控一大类细胞发育的进程,包括细胞凋亡、增殖、移行和血管生成.由于突变或者配体-受体过度表达所引起的FGFR信号激活失调控会使这些酪氨酸激酶受体活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展.FGF/FGFR信号通路的失调控已经被证实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中[1],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或直接刺激肿瘤生长而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目前已知的FGFR共有4个成员:FGFR1、FGFR2、FGFR3、FGFR4,其中FGFR4在胚胎组织、成人微小血管壁等正常细胞中存在高表达,大量研究已经证实FGFR4在乳腺癌、胰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中亦有高表达.
作者:刘佳骅;倪醒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转归预后的影响,通过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来评估规范化治疗的疗效和疾病的转归情况,进一步证实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范化治疗的重型SLE 50例.评估每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3、6和12个月时的SLEDAI评分,比较各阶段SLEDA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规范化治疗的疗效.结果:SLEDAI评分在规范化治疗的半年内进行性下降,以第1个月为显著,6个月后下降不明显.治疗后第1个月较治疗前下降8.54[(9.28±4.853)vs.(17.82±4.989),P=0.000],第2个月较第1个月下降2.56(P=0.008),第3个月较第2个月下降1.44(P=0.027),治疗后第6个月较第3个月下降2.08(P=0.004).第6个月与第12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SLEDAI评分(X)与治疗后第12个月SLEDAI评分(Y)有直线相关关系(r=0.402,P=0.004),直线方程为Y=-2.086+0.232X(R2=0.162,P=0.004).结论:(1)规范化治疗能使重型SLE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病情;(2)SLEDAI评分能够比较好的评价病情,在规范化治疗的半年内进行性下降,以治疗后第1个月下降为显著,在第6个月后变化不明显;(3)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SLEDAI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作者:朱丽花;周毅;杨学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左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虽仍为诊断该类疾病的佳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具有0.05%~0.3%的并发症或死亡危险[1].经颅多普勒(TCD)和CT血管造影(CTA)为目前常用的两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对临床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51例患者应用16排CTA检查,评价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皖生;徐小辉;陈华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广东省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中山市12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合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经巢式PCR扩增HBV DNA阳性率92.1%(117/127);经酶切鉴定B基因型67例,占总感染者的52.7%,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基因型50例,占总感染者的39.4%,其中C1亚型41例.C2亚型9例;在HBeAg阳性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该群体的55.2%(48/87),而C基因型则占41.4%(36/87),C1亚型占34.5%(30/87),C2亚型占6.9%(6/87);在HBeAg阴性样品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该群体的47.5%(19/40).而C基因型则占35.0%(14/40),C1亚型占27.5%(11/40),C2亚型占7.5%(3/40);不同E抗原状态其基因型分布有差异(χ2=7.460,P=0.024),而基因亚型分布则无差异(χ2=7.605,P=0.055).结论: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以Ba亚型为主,C基因型则以C1亚型为主.
作者:黎清波;郭炜;张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中的营养支持效果及对血氨、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消化科住院进食少或军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胃肠外营养治疗10 d.治疗组氮源采用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氮源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结果: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1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相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肠外营养治疗后,前者血浆氨水平明显下降,血浆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笨丙氨酸及酪氨酸下降,BCAA/AAA值上升.结论: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营养支持效果相当;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具有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氨水平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并降低血浆芳香族氨基酸的作用,提高BCAA/AAA值.
作者:刘海燕;陈军贤;徐平珍;罗灵和;夏亮;赵秋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13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1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结果: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重痘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邹嘹南;何军明;谭志健;蔡炳勤;陈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 2MO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作者: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个突出椎间盘,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靶点,注射60 μg/mL臭氧3~5 mL,CT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情况,激光进行椎间盘内多点烧灼,再次向椎间盘内注射60μg/mL 臭氧10~15 mL,退针至椎间孔处注射40μg/mL 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VAS评分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能够优势互补,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治疗效果大化,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国肿瘤的发病牢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局部或全身的放疗及化疗等方法均末能使其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原癌基凶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细胞凋亡基因的缺失是许多肿瘤的发生机制.FHL2是一种适应蛋白,能与其他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基因表达,维持细胞结构,介导细胞黏附、细胞运动和信号传导等[1-2].目前认为.FHL2在肿瘤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在肿瘤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均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HL2基因与肿瘤的父系作综述如下.
作者:杨洲;严文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是较为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19%[1].近年来随着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关于此类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在1996-2009年共收治了3例成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女件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特报告如下.
作者:林锋;肖家荣;冉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JNK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其海马神经元JNK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为跳台试验反应时间长,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记忆成绩为跳台试验潜伏时间短,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P<0.05).海马的J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元免疫组化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减退与JNK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王雪笠;吕佩源;冯连元;张笋;甄宁;黄通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严重的是过敏反应.本组11例(占9.1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应.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做出有效的判断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有效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选青;陈妙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反应[1-3].重症药疹一般是指重症多形红斑犁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症紫癜型药疹等.重症药疹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全身症状和皮损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4].重症药疹在儿童中比较少见,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护理直接相关,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
作者:陈伟萍;王玲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调查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疼痛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了解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萍乡市属新岭煤矿所属矿区在册职工8 630人进行调查研究.统计腰背疼痛的发病率,与其他非煤矿人群的发病率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索影响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相关因素.结果:煤矿工人腰背疼痛发病率为62.9%:井下工的发病率为:67.6%,井上工的发病率为:40.22%,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潮湿、通风道风量和外伤是影响井下工人总体腰背痛的主要因素,β值分别为1.302、0.615和0.674,尤其对回采工明显,β值分别为2.107、1.257和0.399. 结论:年龄、井下工龄、外伤史、吸烟、饮酒、潮湿、噪音、进风道的进风量、寒冷、震动等可能是煤矿井下工人诱发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其中潮湿、进风道风量和外伤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工作服装的保暖和防潮性能是煤矿工人腰背痛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建萍;鲁世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腋路法臂丛麻醉临床常用,传统实施以局麻药瞅鞘内一针式注射,但总体疗效差异明显,而神经定位器介导下的麻醉方式虽疗效显著,但由于受物件及操作时限影响,临床尚未形成普及.对此,我们分析局解特征,在实施腋路臂丛麻醉时应用双针法鞘内注射替代传统一针法,结果疗效提升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虽然手术+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复发率却超过85%.复发性卵巢癌容易产生化疗药物耐药性,而新的化疗药对这些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一项Ⅲ期试验显示,脂质体阿霉素和托泊替康在铂类敏感患者中有明显应答反应,而对于铂类耐药患者,这两种药物的应答率只有12.3%和6.5%[1].显然,我们需要新的治疗途径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清除耐药肿瘤细胞,个体化的靶向治疗便愈显重要.近年来卵巢癌靶向治疗方法飞速发展,靶向药物种类繁多,下面分类作以综述.
作者:崔晓娟;喇端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 μg/mL 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 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作者:单铁英;关华;苏安英;唐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啤酒花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从而寻求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以改善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切除成年SD大鼠双侧卵巢使卵巢去势,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去卵巢组,另设假手术组10只进行手术,但不切除卵巢.制备啤酒花水提取液,实验组连续灌胃,以体重、第7周末取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雌激素(E2),雄激素(T)水平及子宫增重水平为指标,观察该提取物时大鼠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和去卵巢组大鼠体重增加,FFA含量升高,E和T水平下降.口服啤酒花水提取液后的实验组与去卵巢组大鼠比较体重增加减少,FFA含量降低,子宫重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清雌激素水平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啤酒花水提取液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肥胖,对动物体内雌激素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可用于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辛晓玲;李玉泽;汪江碧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