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声政;王瑞兰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r thickness)对其进行扫描,比较性别、眼别之间的厚度差异,分析年龄与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右眼内环鼻倒男性的厚度大于女性外(P<0.05),其余象限性别之间均无差异;右眼内环鼻侧、外环颞侧厚度大于左眼(P<0.05),其余各象限眼别之间均无差异;年龄与各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老年人,性别之间、眼别之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是有差异的.
作者:韩云飞;郭海科;张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血管扩张性疾病和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等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对血管移植、血管缝合与修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吻合技术,直接关系到血管远端的组织器官能否存活,在血管外科及显微外科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有良好的即时通畅率,还要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和抗牵拉张力等.本文拟就血管吻合的传统缝合方法和非缝合方法等做一综述.
作者:宋庆伟;杨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理想定位标记.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度收治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0例以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100例以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50例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标记穿刺股动脉,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出血、更换穿刺血管、拔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了解各定位标记的使用情况.结果: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仍然是临床介入医生常使用的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体表定位标记,而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应用却很少;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较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定位标记的穿刺有明显减少的并发症,但出血的发生率相仿.结论: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血管入路的理想标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力;魏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转归预后的影响,通过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来评估规范化治疗的疗效和疾病的转归情况,进一步证实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范化治疗的重型SLE 50例.评估每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3、6和12个月时的SLEDAI评分,比较各阶段SLEDA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规范化治疗的疗效.结果:SLEDAI评分在规范化治疗的半年内进行性下降,以第1个月为显著,6个月后下降不明显.治疗后第1个月较治疗前下降8.54[(9.28±4.853)vs.(17.82±4.989),P=0.000],第2个月较第1个月下降2.56(P=0.008),第3个月较第2个月下降1.44(P=0.027),治疗后第6个月较第3个月下降2.08(P=0.004).第6个月与第12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SLEDAI评分(X)与治疗后第12个月SLEDAI评分(Y)有直线相关关系(r=0.402,P=0.004),直线方程为Y=-2.086+0.232X(R2=0.162,P=0.004).结论:(1)规范化治疗能使重型SLE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病情;(2)SLEDAI评分能够比较好的评价病情,在规范化治疗的半年内进行性下降,以治疗后第1个月下降为显著,在第6个月后变化不明显;(3)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SLEDAI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作者:朱丽花;周毅;杨学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外,定期电话访谈及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1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家长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诊率远高于对照组(P<0.005).1年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疾病护理知识和技巧,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伟;吴小君;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以往认为宫颈癌属于化疗不敏感性肿瘤,因此手术及放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仅作为晚期、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直至1983年Friedlander指出宫颈癌是化疗敏感性肿瘤,首次提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概念,至此,NAC作为宫颈癌术前或放疗前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成荣杰;付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茵(C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低抑茵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陈英姿;张伟红;李焕庭;杨银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食管狭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麻醉组),另一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胃镜下探条扩张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扩张前、中及扩张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变化和不适反应、并发症、扩张成功率及3个月后扩张总有效率等.结果:麻醉组与对照组扩张前、后的MAP、Sp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张中MAP、H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HR升高,spO2下降较麻醉组明显.两组并发症、扩张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反应、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食管穿孔发生,扩张成功者梗阻基本解除,吞咽困难明显改善.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运用于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是治疗食管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何朝文;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广东省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中山市12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合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经巢式PCR扩增HBV DNA阳性率92.1%(117/127);经酶切鉴定B基因型67例,占总感染者的52.7%,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基因型50例,占总感染者的39.4%,其中C1亚型41例.C2亚型9例;在HBeAg阳性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该群体的55.2%(48/87),而C基因型则占41.4%(36/87),C1亚型占34.5%(30/87),C2亚型占6.9%(6/87);在HBeAg阴性样品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该群体的47.5%(19/40).而C基因型则占35.0%(14/40),C1亚型占27.5%(11/40),C2亚型占7.5%(3/40);不同E抗原状态其基因型分布有差异(χ2=7.460,P=0.024),而基因亚型分布则无差异(χ2=7.605,P=0.055).结论: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以Ba亚型为主,C基因型则以C1亚型为主.
作者:黎清波;郭炜;张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特点.方法:对51例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凶杀对象、作案目的、作案过程的保护性、作案后的表现、作案与精神症状关系及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凶杀案件女性精神病患者以居住在农村、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下文化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为主,凶杀时象多为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或近亲属.结论:应加强对农村精神病患者、尤其加强对其中非住院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中青年女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和监护的指导,以减少精神病患者凶杀案件的发生.
作者:孙连军;赵丰文;赵丰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半定量检测了138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COX-2蛋白表达,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改良Giemsa染色法对胃黏膜标本Hp感染状态进行判定.结果:COX-2在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胃癌中COX-2表达率(69.5%)显著高于其在浅表性胃炎(10.0%)、癌前病变(37.6%)中的表达率(P均<0.01),癌前病变中COX-2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其在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率(P<0.01).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表达与月Hp感染状态显著相关,Hp阳性组COX-2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Hp阴性组(P<0.001~0.01).结论:COX-2在胃癌、癌前病变中高表达,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p感染诱导胃癌前病变COX-2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也可能是Hp致癌机制之一.
作者:钱铖;刘明东;邹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腔内后装放疗配合体外放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放疗前评估、准备、阴道冲洗、放疗后指导、放疗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论: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13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1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结果: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重痘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邹嘹南;何军明;谭志健;蔡炳勤;陈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惠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作者:钟敏泉;钟劲;余宇晖;梁穗新;邝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区近6年来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60岁以上)与中青年组(60岁以下)结肠息肉的特点,分析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5 29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结肠息肉1 570例,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占37.5%,有大便习惯改变者51.7%,有腹痛者21.3%.老年组结肠息肉的患病率(37.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2.7%),P<0.05,两组中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P<0.01),而且老年组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65.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2.8%),P<0.01.两组左半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1).结论:老年人结肠息肉患者78.4%伴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大便习惯改变及腹痛等临床表现.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且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发,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
作者:张凯军;吴斌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对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影响.方法:新鲜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10具作为ACL完整组,在200、400、600、800 N载荷下,测量膝关节0、30、60、90°位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测量完毕后再将10具标本的ACL完全切断作为ACL全断组进行测量.结果:(1)ACL完整时的外侧半月板移位分布在0.5~2.7 mm.(2)在相同的载荷和膝关节屈曲角度下,ACL全断组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明显大于ACL完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外侧半月板生理性移位范围为0.5~2.7 mm.(2)ACL完全断裂后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明显增大.
作者:李国军;李康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调查左右双臂间本质上是否存在血压差异及其程度,寻找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方法:参加健康体检人群及本院职工共464例,采用双臂同步自动血压测量仪(欧姆龙-752型)记录血压.实验室检查均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获得一系列生化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得患者信息.并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右侧偏高.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血压差异分别为(1.62±7.404)mmHg、(1.18±5.629)mmHg.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相对差异与各研究因素均无关,舒张压相时差异可能与脉压(P<0.001)、胆固醇有关(P<0.05).收缩压绝对差异与年龄、脉压、心率有关;舒张压绝对差异与年龄有关(P<0.001).结论:双臂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血压差异可能与年龄、脉压、胆固醇有关.因此,单侧的血压测量可能掩盖、延误了高血压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为此,应推荐使用双臂同步测量血压,取其高一侧的数值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同时对于脉压的变化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胡雪珍;杨鹏麟;王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Manumycin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Manumycin(0、0.5、1、2、4、8 μmol/L)掺入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1~8 μmol/L组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8μmol/L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1).RT-PCR结果显示1~8 μmol/L组细胞的survivin mRN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Manumycin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汪茗;戚之琳;谢向荣;毕富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