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军;吴斌文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女,7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 d.查体: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8cm×10 cm包块,质硬,无压痛.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检查:平扫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达7个肋单元,其内密度不均,见不规则大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为30~65Hu;增强示脾脏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血管瘤.全麻下行睥切除术后送病检.
作者:韩义明;蒋春樊;梁晋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合并输尿管梗阻病变结石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经治的532例568侧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发现有67例合并有输尿管梗阻病变(狭窄、肉芽、息肉、输尿管囊肿等),使用钬激光处理输尿管合并病变然后同期碎石;留置双J管2~3个月.结果:67例患者单次腔内手术成功率83.5%(56/67),中转开放手术2例,9例因不能到达结石部位碎石而置双J管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原位结石粉碎率92.5%(52/56),4例大块结石(直径>5 mm)漂移至肾盂改ESWL治疗;结石排净率术后7 d内59.6%(31/52)30 d内78.9%(41/52),90 d内92.3%(48/52),并发输尿管穿孔3例,2例改开放手术,术后发热(T≥38℃)6例.结论:对于处理合并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结石,钬激光具有安全性高、单次腔内手术成功率高、原位结石粉碎率、排净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该类复杂输尿管结石治疗首选方法之一;拔除双J管后定期复查患侧肾积水情况是防治术后再梗阻的关键.
作者:范永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惠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作者:钟敏泉;钟劲;余宇晖;梁穗新;邝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氨力农短期应用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袁竭患者46例,分为氨力农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观察治疗5~7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P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氨力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LVEF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氨力农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氨力农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提示氨力农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作者:殷少军;吕中伟;董福轮;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中的营养支持效果及对血氨、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消化科住院进食少或军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胃肠外营养治疗10 d.治疗组氮源采用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氮源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结果: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1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相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肠外营养治疗后,前者血浆氨水平明显下降,血浆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笨丙氨酸及酪氨酸下降,BCAA/AAA值上升.结论: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的肝硬化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营养支持效果相当;富含BCAA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具有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氨水平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并降低血浆芳香族氨基酸的作用,提高BCAA/AAA值.
作者:刘海燕;陈军贤;徐平珍;罗灵和;夏亮;赵秋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 2MO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作者: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组(Ⅰ组)和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气管内插管组(Ⅱ组).Ⅰ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控制性降压,Ⅱ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1),插管后即刻(T2),术中控制性降压(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少(P<0.05),达到有效控制性降压的目的.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作者:张和峰;王建中;周志华;楼铁余;黄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傀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及血压,用ELISA法测定缺血前及再灌注2、24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再灌注72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2 h和24 h,IPC组和IR组的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缺血前基础值(P<0.05):组间比较,再灌注后IPC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值明显增高(P<0.05).经TTC染色测心肌梗死的面积,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IPC组为(10.89±2.02)%,IR组为(23.26±3.13)%,IP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孙海梅;郭涛;喻卓;许汪斌;窦兴葵;孟照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异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ASA 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异氟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B组).两组均使平均动脉压较术前下降30%,并维持30 min.分别于降压前、达到目标血压0 min(T0)、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30 min(T7)时,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心率(HR).结果:两组患者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A组慢于B组(P<0.05).停止降压到恢复正常血压时间A组快于B组(P<0.05).与降压前比较,两组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各时点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时CO、CI、SVR降低(P<0.05),A组HR增快(P<0.05),B组HR减慢(P<0.05).A组SV降低(P<0.05).B组SV无明显变化(P>0.05).停止降压30 min(T7)时两组HR、CO、CI、SVR和SV与降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降压效果确切,可控性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用于开颅手术更安全.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 μg/mL 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 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作者:单铁英;关华;苏安英;唐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是较为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19%[1].近年来随着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关于此类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在1996-2009年共收治了3例成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女件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特报告如下.
作者:林锋;肖家荣;冉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对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影响.方法:新鲜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10具作为ACL完整组,在200、400、600、800 N载荷下,测量膝关节0、30、60、90°位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测量完毕后再将10具标本的ACL完全切断作为ACL全断组进行测量.结果:(1)ACL完整时的外侧半月板移位分布在0.5~2.7 mm.(2)在相同的载荷和膝关节屈曲角度下,ACL全断组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明显大于ACL完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外侧半月板生理性移位范围为0.5~2.7 mm.(2)ACL完全断裂后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明显增大.
作者:李国军;李康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区近6年来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60岁以上)与中青年组(60岁以下)结肠息肉的特点,分析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5 29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结肠息肉1 570例,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占37.5%,有大便习惯改变者51.7%,有腹痛者21.3%.老年组结肠息肉的患病率(37.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2.7%),P<0.05,两组中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P<0.01),而且老年组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65.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2.8%),P<0.01.两组左半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1).结论:老年人结肠息肉患者78.4%伴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大便习惯改变及腹痛等临床表现.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且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发,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
作者:张凯军;吴斌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的疗效.方法:对35例(3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和缝合虹膜裂伤.术后发现虹膜炎33眼(94.3%),前房积血6眼(17.1%),玻璃体积血3眼(8.6%),高眼压9眼(25.7%),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眼内炎2眼(5.7%),1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20.0%)人工晶状体稍偏位.术前视力HM/眼前~0.06,术后除1眼并发眼内炎者无改善外,其他均优于术前,1周时在0.15~0.3之间,随访终在0.2~0.5之间,其中佳矫正视力≥0.3者20眼(57.1%).术后瞳孔圆或基本圆者30眼(85.7%),直径2.0~4.0 mm.结论: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美观.
作者:王宇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世界上排名第4位导致残疾的原因,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将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负担,占中国疾病负担的15.5%,而抑郁症占所有神经精神疾病负担的45%.近数十年来,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开辟了一片美好的前景,然而如何在众多的抗抑郁药物中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呢?安非他酮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安非他酮属氨基酮类化合物,于1989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和戒烟的治疗.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杨惠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控制痛风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两年内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40例,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并发痛风急性发作可能的危险因子与疗效关系.按合并的危险因素分层,低危组(3~5个危险因素组)26例,高危组(6~10个危险因素组)14例.结果:低危组治愈率84.6%,高危组治愈率42.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急性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
作者:曾玮;苏清芳;吴广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因误吸鱼骨伴咳嗽20余天就诊.患者于20余天前进食时不慎吸入鱼骨,即出现咳嗽,伴呼吸急促,约半小时后呼吸平稳,无咽痛,无进食困难,无畏寒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咽部未发现异物,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来一直有咳嗽,为阵发性咳嗽,伴咳少许白色黏痰,来我院肺部CT检查提示气管异物(图1).人院后予抗感染治疗,次日在静脉麻醉下行支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者静脉麻醉成功后,硬性支气管镜进入气管,近气管隆突处见气管黏膜充血,局部肉芽组织增生,表面有白色假膜生长.
作者:任慧君;洪建和;李杏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IL-12水平和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轻中度PI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用药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比较两组母儿结局,并检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IFN-γ及IL-12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P、24 h尿蛋白量以及HCT降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和IL-12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PIH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IH患者的病情,达到改善母儿结局的目的.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外周血IL-12的分泌,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
作者: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TIA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编号,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应用SPSS软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晚餐后服用,1次/d.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50mg,1次/d,辛伐他汀胶囊20mg睡前服用.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每6个月检查血脂、肝肾功能,若化验血脂下降至正常,治疗组辛伐他汀减至10 mg/d,维持服用.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7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显效率为4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无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粟显才;罗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