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陈伟萍;王玲红

关键词:小儿, 重症药疹, 表皮松解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 药物性皮炎, 质量要求, 诊疗过程, 炎症反应, 皮损严重, 护理, 紫癜型, 特殊性, 多发病, 大疱性, 常见病, 剥脱性, 病死率, 并发症, 注射, 症状
摘要: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反应[1-3].重症药疹一般是指重症多形红斑犁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症紫癜型药疹等.重症药疹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全身症状和皮损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4].重症药疹在儿童中比较少见,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护理直接相关,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在HepG-2细胞的稳定表达及活性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NS5B)在肝癌细胞株HepG-2的稳定表达与活性.方法:Sca I酶切合有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5B,线性化的pcDNA-5B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转染细胞.阳性细胞经基因组PCR、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体外RNA聚合酶试验和荧光素酶试验鉴定稳定表达NS5B蛋白的RNA聚合酶活性.结果:NS5B基因可整合到转染的HepG-2细胞的染色体上,并能有效转录和表达.体外RNA聚合酶试验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稳定表达的NS5B在体外和细胞内均具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结论:肝细胞HepG-2可以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NS5B,且具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

    作者:熊舒珺;吴晓玉;孔令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傀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及血压,用ELISA法测定缺血前及再灌注2、24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再灌注72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2 h和24 h,IPC组和IR组的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缺血前基础值(P<0.05):组间比较,再灌注后IPC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值明显增高(P<0.05).经TTC染色测心肌梗死的面积,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IPC组为(10.89±2.02)%,IR组为(23.26±3.13)%,IP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孙海梅;郭涛;喻卓;许汪斌;窦兴葵;孟照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感染免疫缺陷大鼠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免疫缺陷大鼠发酵支原体(Mf)、梨支原体(Mpi)感染的治疗效果,试图为HIV免疫缺陷患者Mf和Mpi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4只清洁级SD大鼠,其中60只制备免疫抑制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组1和组2分别为Mf、Mpi感染红霉素治疗组,组3和组4分别为Mf、Mpi感染在氧氟沙星治疗组,组5和组6为Mf、Mpi感染未治疗组,并设非免疫抑制和NS对照,计算各组致死率.取保护组和非保护组大鼠肺、肾、脑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大鼠致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大鼠血液中支原体再培养阳性.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大鼠的肺、肾及脑组织细胞结构显著改善.结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免疫抑制大鼠Mf、Mpi感染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之力;李勇;周丽萍;卢中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激光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个突出椎间盘,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靶点,注射60 μg/mL臭氧3~5 mL,CT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情况,激光进行椎间盘内多点烧灼,再次向椎间盘内注射60μg/mL 臭氧10~15 mL,退针至椎间孔处注射40μg/mL 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VAS评分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能够优势互补,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治疗效果大化,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自愈1例影像学报告

    患者男,30岁,矿砂堆场码头工人,粉尘接触史5年.近半个月米咳嗽,咳痰,呈泡沫样,病初有发热,体温38.0℃;感觉胸闷,透气不畅,无胸痛.少量吸烟,无结核病史,无其他家属史.基本抗炎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初、复诊2次均采用胸部CT平扫: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胸部扣描体位.X线胸部平片表现:右肺中上野近外带团絮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余肿野清晰,肺纹理正常,双侧肺门大小结构正常,心影大小如常,两膈而光整(图A).胸片诊断:右中上肺炎性病变.

    作者:沈海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TIA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编号,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应用SPSS软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晚餐后服用,1次/d.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50mg,1次/d,辛伐他汀胶囊20mg睡前服用.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每6个月检查血脂、肝肾功能,若化验血脂下降至正常,治疗组辛伐他汀减至10 mg/d,维持服用.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7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显效率为4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无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粟显才;罗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区近6年来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60岁以上)与中青年组(60岁以下)结肠息肉的特点,分析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与年龄、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5 29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结肠息肉1 570例,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占37.5%,有大便习惯改变者51.7%,有腹痛者21.3%.老年组结肠息肉的患病率(37.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2.7%),P<0.05,两组中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P<0.01),而且老年组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65.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2.8%),P<0.01.两组左半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1).结论:老年人结肠息肉患者78.4%伴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大便习惯改变及腹痛等临床表现.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且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发,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

    作者:张凯军;吴斌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早期血清脂联素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多项研究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预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孕早期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仍不清楚.本实验拟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孕早期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拟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观察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检分娩的孕妇843例,-80℃保存孕早期(16~20周)血清,并追踪随访至分娩.发现单胎妊娠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3例(GDM组),随机抽取年龄匹配的正常单胎妊娠妇女73例为对照组(NGDM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脂联素水平.结果:GDM组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GDM组[(54.23±2.96)nmol/Lvs(68.24±4.54)nmol/L],P<0.05).GDM组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1-IR呈负相关(r=-0.364,P<0.01),但与产筛血糖和OGTT血糖水平均未发现相关性,合并巨大胎,早产的孕妇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无差异.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未发现与血糖水平和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陈红梅;胡小平;李明;谭虹虹;林秋雄;杨华章;邝建;裴剑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控制痛风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两年内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40例,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并发痛风急性发作可能的危险因子与疗效关系.按合并的危险因素分层,低危组(3~5个危险因素组)26例,高危组(6~10个危险因素组)14例.结果:低危组治愈率84.6%,高危组治愈率42.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急性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

    作者:曾玮;苏清芳;吴广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835,P<0.001).87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为87.4%.97例HBeAg阳性患者HBV-LP阳性率92.8%,98例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68.4%.肝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LP阳性率为95.8%,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的63.3%.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和肝细胞的破坏,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郝建华;张然蓉;张健华;张庆侠;冯静霞;谢世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复杂食管异物的薄层CT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食管异物的薄层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5例复杂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行薄层CT扫描,再将CT征象与手术及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5例复杂食管异物均为CT所显示,呈大小、形态不一的稍高或高密度影,单纯食管异物无并发症12例,其中并发颈部皮下气肿1例、脓肿1例、食管周围炎1例.结论:复杂食管异物在薄层CT扫描上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胜,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

    作者:郭志强;杨运俊;贾明辉;陈建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阻滞时的时效,与利多卡因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应进行比较.方法:40例患者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并向上置管4 cm,仰卧位后随机注入3%氯普鲁卡因450 mg或2%利多卡因300 m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的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平面,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肉松弛程度.结果:450 mg氯普鲁卡因和300 mg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后在10和15 min时,血压出现下降趋势,心率出现上升趋势,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前者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后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平面和肌肉松弛程度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450mg氯普鲁卡因和300mg利多卡因均可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氯普鲁卡因更适合用于短时间手术.

    作者:赵新民;唐秀晨;宋正亮;段满林;杨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促血小板生成制剂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概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因此,抑制血小板破坏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同样,对慢性难治性ITP的传统治疗方法,是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环孢素)、免疫调节剂(球蛋白制剂、单克隆自身抗体)和去除破坏部位(切脾、脾放疗)等针对血小板破坏进行治疗的.近些年,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血小板破坏外,血小板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起了重要作用[1].因此,作为慢性难治性ITP治疗的补充手段--促血小板生成制剂也一直足研究的热点,现对促血小板生成制剂的发展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志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甘草酸镁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C)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gIG小剂量治疗组、MgIG大剂量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每天予0.4 mL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予56°白酒16 mL/(kg·d)连续灌胃10d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灌胃前30 min予0.25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MgIG小剂量治疗组和MgIG大剂量治疗组灌胃前预防性给予MgIG[剂量分别为15、45mL/(kg·d)].第10天处死小鼠,通过检测死亡率、死亡时间、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MgIC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MgIG能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动物存活时间,降低模型对照组、MgIG小剂量治疗组、MgIG大剂量治疗组小鼠血清中AST及ALT的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结论:MgIG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议凤;刘建国;刘庆;何远桥;郝华;王金良;王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山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明确广东省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中山市12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合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经巢式PCR扩增HBV DNA阳性率92.1%(117/127);经酶切鉴定B基因型67例,占总感染者的52.7%,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基因型50例,占总感染者的39.4%,其中C1亚型41例.C2亚型9例;在HBeAg阳性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该群体的55.2%(48/87),而C基因型则占41.4%(36/87),C1亚型占34.5%(30/87),C2亚型占6.9%(6/87);在HBeAg阴性样品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该群体的47.5%(19/40).而C基因型则占35.0%(14/40),C1亚型占27.5%(11/40),C2亚型占7.5%(3/40);不同E抗原状态其基因型分布有差异(χ2=7.460,P=0.024),而基因亚型分布则无差异(χ2=7.605,P=0.055).结论: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以Ba亚型为主,C基因型则以C1亚型为主.

    作者:黎清波;郭炜;张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疼痛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了解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萍乡市属新岭煤矿所属矿区在册职工8 630人进行调查研究.统计腰背疼痛的发病率,与其他非煤矿人群的发病率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索影响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相关因素.结果:煤矿工人腰背疼痛发病率为62.9%:井下工的发病率为:67.6%,井上工的发病率为:40.22%,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潮湿、通风道风量和外伤是影响井下工人总体腰背痛的主要因素,β值分别为1.302、0.615和0.674,尤其对回采工明显,β值分别为2.107、1.257和0.399. 结论:年龄、井下工龄、外伤史、吸烟、饮酒、潮湿、噪音、进风道的进风量、寒冷、震动等可能是煤矿井下工人诱发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其中潮湿、进风道风量和外伤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工作服装的保暖和防潮性能是煤矿工人腰背痛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建萍;鲁世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B族链球菌的耐药性及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茵(C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低抑茵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陈英姿;张伟红;李焕庭;杨银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成人气管巨大异物1例

    患者男,44岁,因误吸鱼骨伴咳嗽20余天就诊.患者于20余天前进食时不慎吸入鱼骨,即出现咳嗽,伴呼吸急促,约半小时后呼吸平稳,无咽痛,无进食困难,无畏寒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咽部未发现异物,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来一直有咳嗽,为阵发性咳嗽,伴咳少许白色黏痰,来我院肺部CT检查提示气管异物(图1).人院后予抗感染治疗,次日在静脉麻醉下行支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者静脉麻醉成功后,硬性支气管镜进入气管,近气管隆突处见气管黏膜充血,局部肉芽组织增生,表面有白色假膜生长.

    作者:任慧君;洪建和;李杏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