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官;张宵宵;胡定国;杨作奉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JNK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其海马神经元JNK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为跳台试验反应时间长,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记忆成绩为跳台试验潜伏时间短,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P<0.05).海马的J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元免疫组化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减退与JNK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王雪笠;吕佩源;冯连元;张笋;甄宁;黄通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IL-12水平和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轻中度PI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用药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比较两组母儿结局,并检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IFN-γ及IL-12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P、24 h尿蛋白量以及HCT降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和IL-12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PIH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IH患者的病情,达到改善母儿结局的目的.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外周血IL-12的分泌,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
作者: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左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虽仍为诊断该类疾病的佳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具有0.05%~0.3%的并发症或死亡危险[1].经颅多普勒(TCD)和CT血管造影(CTA)为目前常用的两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对临床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51例患者应用16排CTA检查,评价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皖生;徐小辉;陈华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时性信息支持对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行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A组)和对照组50例(B组).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实验组除接受和对照组相同处理外.还接受针对性镇痛信息支持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视觉评分量表(VAS法)、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镇痛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针对性信息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PCIA的镇痛质量和提高患者对PCIA的满意度.
作者:朱琼芳;赵飞英;陈旭素;张翠梅;周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阻滞时的时效,与利多卡因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应进行比较.方法:40例患者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并向上置管4 cm,仰卧位后随机注入3%氯普鲁卡因450 mg或2%利多卡因300 m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的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平面,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肉松弛程度.结果:450 mg氯普鲁卡因和300 mg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后在10和15 min时,血压出现下降趋势,心率出现上升趋势,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前者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后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平面和肌肉松弛程度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450mg氯普鲁卡因和300mg利多卡因均可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氯普鲁卡因更适合用于短时间手术.
作者:赵新民;唐秀晨;宋正亮;段满林;杨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开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3例开胸术后发生ARDS的43例病例资料.结果:开胸术后ARDS患者大多数手术较为复杂,时间偏长,术中输血较多,高龄患者占多数.术后33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对于手术时间偏长、术中输血较多、高龄的患者,术后发生ARDS的风险较大,而手术创伤、肺部感染是发生ARDS的直接诱因.重视和加强ARDS高风险人群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创伤有助于开胸术后ARDS的防治.
作者:张梁;姜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丹参和甲基泼尼松龙对急性肺损伤(AII)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l(AQ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内毒素(LPS)3 mg/kg气管内滴入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龙组(LPS+甲基泼尼松龙)、丹参组(LPS+丹参)、联合用药组(LPS+甲基泼尼松龙+丹参).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AQP-1表达.结果:经气管滴入LPS可致大鼠发生ALI.与LPS损伤组相比,单用甲基泼尼松龙或丹参组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W/D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AQP-1表达则明显升高(P<0.01),以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丹参对ALI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AQP-1高表达有关.
作者:程青;唐忠志;陈忠庆;李军尧;王忠强;邬明;郭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含量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225例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3组:低体重组18例,正常体重组184例,超体重组23例.在日本东芝TOSHIBA 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中RBP、PA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Alb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体重组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RBP、PA、Alb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孕母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RBP、PA含量与出生体重直接相关,是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作者:龙辉;班清媚;肖淑君;崔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组(Ⅰ组)和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气管内插管组(Ⅱ组).Ⅰ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控制性降压,Ⅱ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1),插管后即刻(T2),术中控制性降压(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少(P<0.05),达到有效控制性降压的目的.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作者:张和峰;王建中;周志华;楼铁余;黄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外,定期电话访谈及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1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家长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诊率远高于对照组(P<0.005).1年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疾病护理知识和技巧,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伟;吴小君;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 μg/mL 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 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作者:单铁英;关华;苏安英;唐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的筛选价值.方法:收集256例怀疑尿路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在进行细菌培养后,立即用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检测细菌(BACT)、芽殖酵母样真菌(BYST)和小颗粒(ASP),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标准,比较其对尿路感染病原菌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并计算其假阴性假阳性率.结果:IQ200检测BACT、BYST和ASP的敏感性分别为80.9%、85.7%和83.3%,修饰后分别为85.1%、92.9%和87.5%.特异性分别为94.7%、89.4%和56.2%,修饰后分别为96.7%、95.6%和59.0%.假阳性分别为22.4%、50.0%和83.6%,修饰后分别为14.9%、27.8%和81.9%.假阴性分别为4.3%、1.9%和3.0%,修饰后分别为3.3%、1.0%和2.1%.结论: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尿路感染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尤其是在专业技术人员对结果进行修饰后,并能快速提供结果.但其不能完全代替细菌培养,为确保临床的准确诊断,对筛选出的阳性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液细菌培养.
作者:林桢;夏少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多项研究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预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孕早期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仍不清楚.本实验拟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孕早期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拟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观察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检分娩的孕妇843例,-80℃保存孕早期(16~20周)血清,并追踪随访至分娩.发现单胎妊娠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3例(GDM组),随机抽取年龄匹配的正常单胎妊娠妇女73例为对照组(NGDM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脂联素水平.结果:GDM组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GDM组[(54.23±2.96)nmol/Lvs(68.24±4.54)nmol/L],P<0.05).GDM组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1-IR呈负相关(r=-0.364,P<0.01),但与产筛血糖和OGTT血糖水平均未发现相关性,合并巨大胎,早产的孕妇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无差异.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孕早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未发现与血糖水平和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陈红梅;胡小平;李明;谭虹虹;林秋雄;杨华章;邝建;裴剑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家族的重要成员,FGFRs和其配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共同作用,调控一大类细胞发育的进程,包括细胞凋亡、增殖、移行和血管生成.由于突变或者配体-受体过度表达所引起的FGFR信号激活失调控会使这些酪氨酸激酶受体活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展.FGF/FGFR信号通路的失调控已经被证实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中[1],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或直接刺激肿瘤生长而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目前已知的FGFR共有4个成员:FGFR1、FGFR2、FGFR3、FGFR4,其中FGFR4在胚胎组织、成人微小血管壁等正常细胞中存在高表达,大量研究已经证实FGFR4在乳腺癌、胰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中亦有高表达.
作者:刘佳骅;倪醒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因此,抑制血小板破坏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同样,对慢性难治性ITP的传统治疗方法,是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环孢素)、免疫调节剂(球蛋白制剂、单克隆自身抗体)和去除破坏部位(切脾、脾放疗)等针对血小板破坏进行治疗的.近些年,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血小板破坏外,血小板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起了重要作用[1].因此,作为慢性难治性ITP治疗的补充手段--促血小板生成制剂也一直足研究的热点,现对促血小板生成制剂的发展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志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即:A组(血糖4.4~6.1 mmol/L,n=41),B组(血糖6.1~8.3 mmol/L,n=42)和C组(血糖10~11.1 mmol/L,n=39),对3组患者的预后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28 d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8.3 mmol/L有助于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赵洁;徐建国;徐子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48%(63/9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6.67%(29/30),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76.67%(23/30),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结论:检测抗CCP抗体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作者:崔琢;李季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因误吸鱼骨伴咳嗽20余天就诊.患者于20余天前进食时不慎吸入鱼骨,即出现咳嗽,伴呼吸急促,约半小时后呼吸平稳,无咽痛,无进食困难,无畏寒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咽部未发现异物,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来一直有咳嗽,为阵发性咳嗽,伴咳少许白色黏痰,来我院肺部CT检查提示气管异物(图1).人院后予抗感染治疗,次日在静脉麻醉下行支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者静脉麻醉成功后,硬性支气管镜进入气管,近气管隆突处见气管黏膜充血,局部肉芽组织增生,表面有白色假膜生长.
作者:任慧君;洪建和;李杏荪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