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陈建时;卢明东;杜晓群;李丕宏;黄和;郑志强

关键词:有机铂化合物, 神经毒性, 钙镁合剂, 维生素B6
摘要:目的:观察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A组单用维生素B6,B组单用钙镁合剂,C组联用钙镁合剂和维生素B6防治神经毒性.神经症状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化疗4~6个周期后3组不同药物干预下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分别为A组25/41(60.97%).B组23/37(62.16%),C组17/50(34.00%),C组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2 5).结论: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和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组(Ⅰ组)和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气管内插管组(Ⅱ组).Ⅰ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控制性降压,Ⅱ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T1),插管后即刻(T2),术中控制性降压(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少(P<0.05),达到有效控制性降压的目的.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喉罩的麻醉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地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作者:张和峰;王建中;周志华;楼铁余;黄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疼痛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了解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萍乡市属新岭煤矿所属矿区在册职工8 630人进行调查研究.统计腰背疼痛的发病率,与其他非煤矿人群的发病率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索影响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相关因素.结果:煤矿工人腰背疼痛发病率为62.9%:井下工的发病率为:67.6%,井上工的发病率为:40.22%,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潮湿、通风道风量和外伤是影响井下工人总体腰背痛的主要因素,β值分别为1.302、0.615和0.674,尤其对回采工明显,β值分别为2.107、1.257和0.399. 结论:年龄、井下工龄、外伤史、吸烟、饮酒、潮湿、噪音、进风道的进风量、寒冷、震动等可能是煤矿井下工人诱发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其中潮湿、进风道风量和外伤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工作服装的保暖和防潮性能是煤矿工人腰背痛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建萍;鲁世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二氧化碳激光结合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本院从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耳廓假性囊肿91例(91耳),均为单耳发病,2005年3月以前病例采用传统的穿刺并加压包扎治疗,以后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结合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后者疗效更加满意.现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黄中官;张宵宵;胡定国;杨作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安非他酮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世界上排名第4位导致残疾的原因,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将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负担,占中国疾病负担的15.5%,而抑郁症占所有神经精神疾病负担的45%.近数十年来,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开辟了一片美好的前景,然而如何在众多的抗抑郁药物中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呢?安非他酮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安非他酮属氨基酮类化合物,于1989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和戒烟的治疗.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杨惠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左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虽仍为诊断该类疾病的佳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具有0.05%~0.3%的并发症或死亡危险[1].经颅多普勒(TCD)和CT血管造影(CTA)为目前常用的两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对临床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51例患者应用16排CTA检查,评价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皖生;徐小辉;陈华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惠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作者:钟敏泉;钟劲;余宇晖;梁穗新;邝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山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明确广东省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中山市12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合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经巢式PCR扩增HBV DNA阳性率92.1%(117/127);经酶切鉴定B基因型67例,占总感染者的52.7%,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基因型50例,占总感染者的39.4%,其中C1亚型41例.C2亚型9例;在HBeAg阳性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该群体的55.2%(48/87),而C基因型则占41.4%(36/87),C1亚型占34.5%(30/87),C2亚型占6.9%(6/87);在HBeAg阴性样品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该群体的47.5%(19/40).而C基因型则占35.0%(14/40),C1亚型占27.5%(11/40),C2亚型占7.5%(3/40);不同E抗原状态其基因型分布有差异(χ2=7.460,P=0.024),而基因亚型分布则无差异(χ2=7.605,P=0.055).结论: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以Ba亚型为主,C基因型则以C1亚型为主.

    作者:黎清波;郭炜;张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TIA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编号,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应用SPSS软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晚餐后服用,1次/d.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50mg,1次/d,辛伐他汀胶囊20mg睡前服用.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每6个月检查血脂、肝肾功能,若化验血脂下降至正常,治疗组辛伐他汀减至10 mg/d,维持服用.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7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显效率为4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无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粟显才;罗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

    目的:探讨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的疗效.方法:对35例(3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和缝合虹膜裂伤.术后发现虹膜炎33眼(94.3%),前房积血6眼(17.1%),玻璃体积血3眼(8.6%),高眼压9眼(25.7%),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眼内炎2眼(5.7%),1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20.0%)人工晶状体稍偏位.术前视力HM/眼前~0.06,术后除1眼并发眼内炎者无改善外,其他均优于术前,1周时在0.15~0.3之间,随访终在0.2~0.5之间,其中佳矫正视力≥0.3者20眼(57.1%).术后瞳孔圆或基本圆者30眼(85.7%),直径2.0~4.0 mm.结论:Ⅱ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裂伤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美观.

    作者:王宇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自愈1例影像学报告

    患者男,30岁,矿砂堆场码头工人,粉尘接触史5年.近半个月米咳嗽,咳痰,呈泡沫样,病初有发热,体温38.0℃;感觉胸闷,透气不畅,无胸痛.少量吸烟,无结核病史,无其他家属史.基本抗炎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初、复诊2次均采用胸部CT平扫: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胸部扣描体位.X线胸部平片表现:右肺中上野近外带团絮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余肿野清晰,肺纹理正常,双侧肺门大小结构正常,心影大小如常,两膈而光整(图A).胸片诊断:右中上肺炎性病变.

    作者:沈海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A组单用维生素B6,B组单用钙镁合剂,C组联用钙镁合剂和维生素B6防治神经毒性.神经症状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化疗4~6个周期后3组不同药物干预下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分别为A组25/41(60.97%).B组23/37(62.16%),C组17/50(34.00%),C组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2 5).结论: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作者:陈建时;卢明东;杜晓群;李丕宏;黄和;郑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FHL2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我国肿瘤的发病牢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局部或全身的放疗及化疗等方法均末能使其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原癌基凶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细胞凋亡基因的缺失是许多肿瘤的发生机制.FHL2是一种适应蛋白,能与其他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基因表达,维持细胞结构,介导细胞黏附、细胞运动和信号传导等[1-2].目前认为.FHL2在肿瘤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在肿瘤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均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HL2基因与肿瘤的父系作综述如下.

    作者:杨洲;严文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筛查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的筛选价值.方法:收集256例怀疑尿路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在进行细菌培养后,立即用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检测细菌(BACT)、芽殖酵母样真菌(BYST)和小颗粒(ASP),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标准,比较其对尿路感染病原菌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并计算其假阴性假阳性率.结果:IQ200检测BACT、BYST和ASP的敏感性分别为80.9%、85.7%和83.3%,修饰后分别为85.1%、92.9%和87.5%.特异性分别为94.7%、89.4%和56.2%,修饰后分别为96.7%、95.6%和59.0%.假阳性分别为22.4%、50.0%和83.6%,修饰后分别为14.9%、27.8%和81.9%.假阴性分别为4.3%、1.9%和3.0%,修饰后分别为3.3%、1.0%和2.1%.结论:IQ200流式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尿路感染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尤其是在专业技术人员对结果进行修饰后,并能快速提供结果.但其不能完全代替细菌培养,为确保临床的准确诊断,对筛选出的阳性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液细菌培养.

    作者:林桢;夏少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合并输尿管梗阻病变结石67例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合并输尿管梗阻病变结石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经治的532例568侧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发现有67例合并有输尿管梗阻病变(狭窄、肉芽、息肉、输尿管囊肿等),使用钬激光处理输尿管合并病变然后同期碎石;留置双J管2~3个月.结果:67例患者单次腔内手术成功率83.5%(56/67),中转开放手术2例,9例因不能到达结石部位碎石而置双J管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原位结石粉碎率92.5%(52/56),4例大块结石(直径>5 mm)漂移至肾盂改ESWL治疗;结石排净率术后7 d内59.6%(31/52)30 d内78.9%(41/52),90 d内92.3%(48/52),并发输尿管穿孔3例,2例改开放手术,术后发热(T≥38℃)6例.结论:对于处理合并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结石,钬激光具有安全性高、单次腔内手术成功率高、原位结石粉碎率、排净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该类复杂输尿管结石治疗首选方法之一;拔除双J管后定期复查患侧肾积水情况是防治术后再梗阻的关键.

    作者:范永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48%(63/9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6.67%(29/30),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76.67%(23/30),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结论:检测抗CCP抗体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作者:崔琢;李季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佳方法,以及放置股动脉远端灌注导管在降低下肢缺血坏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8年6月行ECMO支持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方法分为经皮穿刺置管组(A组)、切开置管组(B组)、切开置管并放置远端灌注导管组(C组),对比分析经皮穿刺置管(A组)与血管切开置管(B、C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切口出血的差异.并比较C组与A、B组在下肢缺血、坏死发生的差异.结果: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置管置管成功率54.3%,血管切开置管置管成功率100%(P<0.01),两者置管时间、切口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比A、B组下肢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行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应直接行血管切开术,同时行远端股动脉灌注能有效预防下肢缺血.

    作者:吴桂深;宁晔;袁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B族链球菌的耐药性及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茵(C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低抑茵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陈英姿;张伟红;李焕庭;杨银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咽癌侵犯双侧咽旁、咽后淋巴结疗效分析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 2MO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作者: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反应[1-3].重症药疹一般是指重症多形红斑犁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症紫癜型药疹等.重症药疹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全身症状和皮损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4].重症药疹在儿童中比较少见,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其预后与护理直接相关,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

    作者:陈伟萍;王玲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