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红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病因.方法我院5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2例,对主要根据症状、血常规、CRP、电解质、生化、血气分析、尿17-羟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胸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应注意鉴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使病情更加好转.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患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各异,虽然不排除综合因素,但将其都归纳为感染,将会产生误诊误治,因此对这些患者要根据各项检查综合判断,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尹昱;刘进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心身医学及其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等,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
作者:安贺军;曹东萍;贾海英;曹润武;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5例患者脑梗塞后血液CR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相对比.结果 25例老年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CRP明显升高.结论 CRP升高与老年高血压病伴急性脑梗塞有关.
作者:黄丹;刘业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千百年来,传染病一直在威胁着全人类,直到20世纪中期,由于抗生素的发展,疫苗的研制应用,社会文明的推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才逐渐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占据上风--天花在全球绝迹,脊髓灰质炎、麻风在全球基本消灭的计划即将实现,这就使得更多的人认为传染病已不再是人类健康的大威胁.
作者:孟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脐疗是通过中药外敷脐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笔者在工作中查阅了许多临床资料,发现脐疗是目前中医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疾病的范围相当广泛,如贴肚脐治痔疮、胆结石、口疮等.它既方便患者治疗,又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服药、煎药之苦.本人根据资料调配出回阳脐疗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后,收到满意疗效,同时验证中医传统理论异病同治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庆;刘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吸毒问题在我国又死灰复燃,且有蔓延之势,因此,禁毒戒毒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强制戒毒机构的建立已成为拯救失足染毒者及有决心戒断的吸毒者的主要场所.我所是于1995年经有关部门批准而成立的,在成立以来我们积累了治疗和管理上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强制戒毒管理模式的看法及建议.
作者:肖早香;秦德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8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人类杀手.2002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到27.2%,人口数已达1.3亿,并且35~44岁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增长达64%,男性增长达74%,高血压大大增加了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危险,因此,高血压在我国同样是危害人民健康大敌之一.
作者:张霁;黄仑;尚士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11月选择辖区本市和外地满6月龄出生正常的婴儿进行贫血检测和喂养情况调查,并对影响贫血患病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5个月和6个月的婴儿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持续时间≤4个月的婴儿;(2)5~6月龄内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贫血患病率(45.19%)高于混合喂养儿(24.24%)和人工喂养儿(37.50%).结论完全母乳喂养婴儿应在4个月开始补充含铁丰富的辅食.
作者:吴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症之一,而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1].我院于1995年开始使用腹腔镜对妇科疾病进行了诊断及治疗.现将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300例总结如下.
作者:胡德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治疗破伤风病人常规方法是彻底清创,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外毒素,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严重破伤风病人如抢救不得力,其死亡率较高.我科2002年6月份收治1例破伤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成功.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桃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miniVital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按要求无菌采集患者血液及无菌体液,放入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连续监测,记录阳性报告时间,对从阳性瓶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用传统方法或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统计分析1年来768份血液及无菌体液的自动血培养仪检测阳性率、菌种及菌株数、阳性报告时间.结果 768份血液及无菌体液培养共检测出78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10.2%(78/768),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70.5%,55/78),阳性菌及真菌23株(29.5%,23/78),肠杆菌科阳性报告时间短,快报告时间仅2h,在全部78例阳性瓶中,24h阳性报告率为51.36%,48及72h阳性率分别为88.5%、92.3%.结论 miniVital自动血培养仪对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对阳性菌及真菌的检测有待改进.
作者:黄云昆;夏星;朱雯梅;许丽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正常人48例,高血压病患者82例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透明质酸(HA)的含量,以观察其变化.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期患者血和高血压病Ⅰ、Ⅱ期尿β2-MG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血压病Ⅲ期尿β2-MG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血压病Ⅰ期血HA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Ⅱ、Ⅲ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β2-微球蛋白和透明质酸是反映高血压病情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丙义;李英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4岁,已婚,2003年12月16日下午2:00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632-2.接种后15h出现瘙痒感皮疹,首先是腰背部瘙痒,皮疹呈密集状,继而向头颈部、胸部蔓延,扩散遍及全身.
作者:吴阿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活诺林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GS或0.9%NS 500ml+活诺林150mg,静滴,每日1次,共14天;0.9%NS 250ml+东菱迪芙10U,隔日5U,共20U;治疗前后查PT、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第一周: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4例,无变化2例,恶化0;第二周: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5例,无变化0;随访3个月,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1例.PT、AP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活诺林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3个月治愈率达到86.7%,无明显增加出血危险性,安全性好,故两者合用安全、有效.
作者:沈全文;尤巧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数患者均有剧烈的神经痛,局部外用制剂的运用在其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科于2001年7月~2002年7月对外用伤科灵辅助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将使用川芎嗪前、后患者血浆ET、NO含量分别与常规治疗前后患者及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心病患者ET增多,NO减少,使用川芎嗪后,ET含量回降幅度增大,NO含量增多,升幅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川芎嗪可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血浆ET回降,促进NO产生,有助于减轻肺动脉高压.
作者:龙发;王云;潘新珍;李俊华;陈纪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0年5月以来应用B超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经CT及手术证实,认为B超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
作者:孙雁;陈伟;许晓华;廖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与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在咯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0例,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根据造影明确出血的血管后选择明胶海绵、丝线、钢圈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经半年以上的随访,4例在半年后复发,再次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论选择性与超选择性BAE治疗咯血,疗效肯定,充分栓塞,立即见效.
作者:王宝明;赵永生;邹庆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腹腔镜、B型超声波、磁共振显像、血清CA125测定等诊断技术相继开展并应用于临床及对该病认识的提高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其发病率确实上升的可能性.我们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2例,对此进行分析.
作者:毛希瑞;张彤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GyneFix IN宫内节育器(IUD)的避孕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比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对640例健康妇女以随机方法放置GyneFix IN IUD 330例及Tcu220c IUD 310例,于放器后1、3、6、12个月随访,以生命表法统计两组中IUD的终止情况.结果 GyneFix IN组使用1年有1例妊娠发生,脱落和因病取出率分别为0.91%和1.21%,与IUD使用有关的终止率为2.42%,明显低于Tcu220c组的9.03%(P<0.05),GyneFix IN组疼痛的主诉率也低于Tcu 220c组.结论此种无支架、铜表面积大并有固定系统的IUD,具有低脱落和改善疼痛副反应的特点,有推广价值.
作者:唐红平;钟敏;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