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回阳脐疗贴的临床应用

周庆;刘文娟

关键词:
摘要:脐疗是通过中药外敷脐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笔者在工作中查阅了许多临床资料,发现脐疗是目前中医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疾病的范围相当广泛,如贴肚脐治痔疮、胆结石、口疮等.它既方便患者治疗,又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服药、煎药之苦.本人根据资料调配出回阳脐疗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后,收到满意疗效,同时验证中医传统理论异病同治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回肠憩室致肠套叠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以腹痛、腹胀2个月为主诉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绞痛,并向双胁及腰背部放射,肌注654-2可缓解,病情呈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伴有腹胀、消化不良,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半月前排血便1次,量约100ml.10天前肠镜检查诊为直肠、乙状结肠炎及内痔,经中药灌肠治疗,便血停止,但腹痛发作频率增加,缓解期缩短,于2002年12月30日入院.查体:平稳脉,痛苦表情,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音正常.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及脑电图正常,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彩超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该患者入院当日下午再次腹痛发作,恶心呕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腹胀,不排气,查体腹部平软,肠鸣音亢进,急拍腹平片,提示肠梗阻,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行紧急手术治疗.术中距回盲部约50cm有一6.0mc×2.0cm×2.0cm憩室内翻入肠腔并形成套叠,套入部长约10.0cm,套叠近端空回肠明显扩张,肠管均无明显坏死征象,行肠减压,于憩室两端共约30.0cm肠管一并切除,行回肠双层吻合.术后病理回报:回肠憩室伴感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安鼎伟;王孝民;王晓宏;黄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接种乙肝疫苗致过敏性皮疹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4岁,已婚,2003年12月16日下午2:00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632-2.接种后15h出现瘙痒感皮疹,首先是腰背部瘙痒,皮疹呈密集状,继而向头颈部、胸部蔓延,扩散遍及全身.

    作者:吴阿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C反应蛋白的测定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5例患者脑梗塞后血液CR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相对比.结果 25例老年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CRP明显升高.结论 CRP升高与老年高血压病伴急性脑梗塞有关.

    作者:黄丹;刘业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颅内出血微创清除术18例报告

    我科自2002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颅内出血微创清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懿城;章柏平;陈兰妹;张飞高;付美清;颜清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伤科灵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数患者均有剧烈的神经痛,局部外用制剂的运用在其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科于2001年7月~2002年7月对外用伤科灵辅助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瞳孔不等大误诊为形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疝19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并发脑疝形成,除头痛、恶心、呕吐、颅内高压征外,瞳孔不等大亦是其重要体征,有很多SAH患者因眼神经麻痹致一侧瞳孔扩大,系由其出血部位和性质决定,因颅内高压症状和意识障碍并存,常误诊为脑疝形成,在临床医生中应引起重视.本文收集19例误诊脑疝形成的SAH住院病人进行报告分析.

    作者:于向敏;赵静;刘锦秀;胡绍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安全服用心血管药物的护理指导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而人到老年,各脏器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加,加之老年人的听力、视力、记忆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知识缺乏,自主用药现象多,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常有错服、漏服、擅自乱服药物造成不良后果者屡有发生,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通过认真做好给药前的评估,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病人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卢彩霞;王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PE)是血液净化的手段之一,它能除去血浆中的有害成分、毒素和异常球蛋白等.特别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过高的M蛋白所引起的高粘滞综合征(HVS)和肾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介绍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血浆置换前后的变化.

    作者:霍艳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温病条辨>辛凉芳香法分析

    <温病条辨>是清*吴鞠通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师承叶天士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以三焦辨证结合卫气营血辨证,使之条分缕析,成为清代温病学派中较完整的代表著作.笔者试分析<温病条辨>辛凉芳香法代表方剂的应用.

    作者:穆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蛭芪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医称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由于脑组织受到损坏,临床上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造成死亡.本文报告采用蛭芪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108例,疗效满意,并和西药组100例进行对照.

    作者:张力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11月选择辖区本市和外地满6月龄出生正常的婴儿进行贫血检测和喂养情况调查,并对影响贫血患病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5个月和6个月的婴儿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持续时间≤4个月的婴儿;(2)5~6月龄内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贫血患病率(45.19%)高于混合喂养儿(24.24%)和人工喂养儿(37.50%).结论完全母乳喂养婴儿应在4个月开始补充含铁丰富的辅食.

    作者:吴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帕夫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机理探讨

    目的研究帕夫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诊断明确的RA病人,开放实验,不设对照组,予帕夫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3个月.其中20例(33%)持续6个月,对其疗效和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有效和显效之和占60%,而显效加有效、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7%.结论帕夫林经3个月的治疗后对RA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许钧平;苏连华;马骥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检测颅脑外伤患者vWF,P-选择素,D-二聚体的意义

    目的检测颅脑外伤患者vWF、P-选择素、D-二聚体,反映脑外伤后凝血与止血及纤溶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vWF、D-二聚体和P-选择素,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颅脑外伤患者 vWF、P-选择素、D-二聚体三项指标术前明显增高,与术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vWF=2.254,P<0.05,tP-选择素=2.385,P<0.05, tD-D=2.229,P<0.05,),但术后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PT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GSC评分> 8分的患者vWF、P-选择素、D-二聚体三项指标与GCS评分≤8分时该三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vWF=2.168,P<0.05,tp选择素=2.432,P<0.05,tD-D=2.012,P<0.05),而PT、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表明vWF、P-选择素、D-二聚体三项指标可很好的反映脑外伤后凝血与止血及纤溶的情况,检测较快速缩短了诊治时间,对于及时抢救病人及判断伤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云燕;张润玲;尤崇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破伤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急救护理1例

    治疗破伤风病人常规方法是彻底清创,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外毒素,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严重破伤风病人如抢救不得力,其死亡率较高.我科2002年6月份收治1例破伤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成功.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桃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阴式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

    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及妇女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本病早期诊断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阴式超声可获得比经腹部超声更多的有用信息,现将近期应用阴式超声检查的异位妊娠患者40例报告如下.

    作者:窦新颖;孙立涛;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心身医学及其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等,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

    作者:安贺军;曹东萍;贾海英;曹润武;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由于糖脂代谢紊乱,对导致机体凝血机制的激活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测定,探讨糖尿病病人体内凝血与纤溶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房欣;李斌;隋清诺;赵华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藤蛇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例

    目的藤蛇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藤蛇汤随证加减,寒胜加川乌、细辛,风胜加防风、羌活、独活;湿胜加苡米、防己,热胜加石膏、知母.结果共治疗26例,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2例.结论藤蛇汤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作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效果.

    作者:杨明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颈段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低,文献统计为0.35/10万,由于食管粘膜上含有丰富的淋巴管网,而且缺乏浆膜层覆盖,颈段食管癌可很快穿透粘膜层,侵透肌层,向外侵及气管壁、喉返神经及甲状腺,累及喉或下咽,常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难度较大.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13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大斌;王成功;王修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122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腹腔镜、B型超声波、磁共振显像、血清CA125测定等诊断技术相继开展并应用于临床及对该病认识的提高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其发病率确实上升的可能性.我们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2例,对此进行分析.

    作者:毛希瑞;张彤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