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C反应蛋白的测定

黄丹;刘业清

关键词:CRP, 脑梗塞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伴脑梗塞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5例患者脑梗塞后血液CR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相对比.结果 25例老年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CRP明显升高.结论 CRP升高与老年高血压病伴急性脑梗塞有关.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眼球穿通伤12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眼球穿通伤的临床诊治.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眼球穿通伤,经笔者进行手术修复和治疗,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 10例保住眼球,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恢复,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摘除眼球,1例眼球萎缩,无一例交感性眼炎发生.结论眼球穿通伤病情急、来势猛、致盲率高,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但经及早清创、适时手术、积极抗炎治疗,仍然能为患者保存眼球并恢复一定视力.

    作者:张光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β2-微球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正常人48例,高血压病患者82例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透明质酸(HA)的含量,以观察其变化.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期患者血和高血压病Ⅰ、Ⅱ期尿β2-MG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血压病Ⅲ期尿β2-MG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血压病Ⅰ期血HA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Ⅱ、Ⅲ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β2-微球蛋白和透明质酸是反映高血压病情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丙义;李英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病因.方法我院5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2例,对主要根据症状、血常规、CRP、电解质、生化、血气分析、尿17-羟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胸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应注意鉴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使病情更加好转.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患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各异,虽然不排除综合因素,但将其都归纳为感染,将会产生误诊误治,因此对这些患者要根据各项检查综合判断,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尹昱;刘进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紧急避孕方法进展

    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临床近年来紧急避孕法的进展,叙述了紧急避孕两大类方法:激素类法(高剂量雌激素法、雌孕激素复合法、单用孕激素法、丹那唑、米非司酮)和带铜宫内节育器法(IUD)及其作用机制、应用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作者:耿润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温病条辨>辛凉芳香法分析

    <温病条辨>是清*吴鞠通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师承叶天士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以三焦辨证结合卫气营血辨证,使之条分缕析,成为清代温病学派中较完整的代表著作.笔者试分析<温病条辨>辛凉芳香法代表方剂的应用.

    作者:穆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部结核诊断和治疗体会

    口腔颌面部结核,常与其它疾病混淆,误诊率高,我科自1989~2003年14年间共收治91例,有初诊记录的75例中,第一诊断为结核者26例,仅占34.7%,为提高诊断符合率,及时有效治疗,作一回顾总结.

    作者:钟彩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300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症之一,而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1].我院于1995年开始使用腹腔镜对妇科疾病进行了诊断及治疗.现将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300例总结如下.

    作者:胡德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疗效观察

    咪唑安定(Midazolam)商品名为力月西,是新型含咪唑环的苯二氮类药物.其溶液稳定,具有水溶性,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毒性低,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是临床麻醉较有前途的药物[1].本院自咪唑安定应用于临床以来,一般作为硬膜外阻滞辅助用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霓;郑海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疼痛诊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均先行盆腔B超检查.结果腹腔镜证实有病理改变及解剖改变者60例(95.2%),其中慢性盆腔炎、粘连有33例(52.38%),治疗有效率75.76%;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34.92%),治疗有效率86.76%;卵巢囊肿3例(4.76%),治疗有效率100%;盆腔瘀血症2例(3.17%),治疗有效率100%;正常盆腔3例(4.76%);术前B超发现有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者16例,B超准确率26.67%.结论腹腔镜能明确诊断慢性盆腔痛病因及有效治疗大部分慢性盆腔痛,可作为诊断慢性盆腔痛病因的手段及治疗方法.

    作者:张风兰;高卉;林还珠;杨超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回肠憩室致肠套叠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以腹痛、腹胀2个月为主诉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绞痛,并向双胁及腰背部放射,肌注654-2可缓解,病情呈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伴有腹胀、消化不良,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半月前排血便1次,量约100ml.10天前肠镜检查诊为直肠、乙状结肠炎及内痔,经中药灌肠治疗,便血停止,但腹痛发作频率增加,缓解期缩短,于2002年12月30日入院.查体:平稳脉,痛苦表情,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音正常.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及脑电图正常,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彩超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该患者入院当日下午再次腹痛发作,恶心呕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腹胀,不排气,查体腹部平软,肠鸣音亢进,急拍腹平片,提示肠梗阻,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行紧急手术治疗.术中距回盲部约50cm有一6.0mc×2.0cm×2.0cm憩室内翻入肠腔并形成套叠,套入部长约10.0cm,套叠近端空回肠明显扩张,肠管均无明显坏死征象,行肠减压,于憩室两端共约30.0cm肠管一并切除,行回肠双层吻合.术后病理回报:回肠憩室伴感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安鼎伟;王孝民;王晓宏;黄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鼻筛眶骨折继发畸形的治疗步骤

    目的探讨鼻筛眶骨折继发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鼻筛眶骨折继发畸形的特点,提出明确的治疗步骤,即:(1)手术显露;(2)分离鉴别内眦韧带及其所附着的骨片;(3)眶内、下缘复位和重建;(4)重建眶内、下侧壁;(5)内眦复位及固定;(6)鼻支架重建;(7)软组织成形.结果自1997~2003年,共收治40例患者,均采用上述方法,畸形改善满意.结论通过建立有序的治疗步骤,鼻筛眶骨折继发的多种复杂的畸形能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罗金超;归来;张智勇;滕利;吕长胜;牛峰;金骥;夏德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安全服用心血管药物的护理指导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而人到老年,各脏器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加,加之老年人的听力、视力、记忆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知识缺乏,自主用药现象多,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常有错服、漏服、擅自乱服药物造成不良后果者屡有发生,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通过认真做好给药前的评估,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病人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卢彩霞;王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目的检测特异性神经元抗体,诊断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疾病.方法应用特异性亲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果检测阳性血清96例,其中抗Hu抗体81例,抗Tr抗体8例,抗Yo抗体3例,抗Ri抗体4例.结论特异性神经元抗体对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对患者原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宗碧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35例X线与CT诊断分析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简称OPLL),首先由日本学者在1960年报道,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内钙质沉着、骨化所致,并在椎管内形成狭窄,从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作者:张欣;李建军;吴文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伤性长期昏迷的诊断探讨

    目的提高外伤性长期昏迷的诊断,加强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临床客观症状及体征,将外伤性长期昏迷病程诊断分为Ⅴ级标准.结果本组13例患者按Ⅱ级诊断标准,经程序化常规治疗,8例好转清醒,5例死亡.治疗好转率61.5%.结论外伤性长期昏迷患者,根据笔者Ⅴ级诊断标准,对明确诊断、治疗、提高治疗好转率,减少致残率均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申天喜;周军;孙立中;王达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PE)是血液净化的手段之一,它能除去血浆中的有害成分、毒素和异常球蛋白等.特别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过高的M蛋白所引起的高粘滞综合征(HVS)和肾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介绍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血浆置换前后的变化.

    作者:霍艳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电图监测经上腔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心电图监测下经上腔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132例患者分别行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电图指导定位下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起搏均获成功,且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上腔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无X线显示盲目插管法在心电图监测下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申强;于小亮;唐晔晖;孙秀才;艾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蛭芪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医称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由于脑组织受到损坏,临床上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造成死亡.本文报告采用蛭芪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108例,疗效满意,并和西药组100例进行对照.

    作者:张力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活诺林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活诺林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GS或0.9%NS 500ml+活诺林150mg,静滴,每日1次,共14天;0.9%NS 250ml+东菱迪芙10U,隔日5U,共20U;治疗前后查PT、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第一周: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4例,无变化2例,恶化0;第二周: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5例,无变化0;随访3个月,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1例.PT、AP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活诺林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3个月治愈率达到86.7%,无明显增加出血危险性,安全性好,故两者合用安全、有效.

    作者:沈全文;尤巧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颅内出血微创清除术18例报告

    我科自2002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颅内出血微创清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懿城;章柏平;陈兰妹;张飞高;付美清;颜清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