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林利;詹丽英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赤芍, 内毒素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湿/干重比(W/D)等的影响,探讨其对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气管内滴注内毒素诱导ALI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NS组、LPS组、SF组,每组10只.观察每组肺组织W/D、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血清NO、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比较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SF组的肺组织W/D、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肺组织MDA和血清NO显著增加,而PaO2和HCO3-明显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SF组以上指标显著降低而PaO2和HCO3-明显升高(P<0.05或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SF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LPS组明显减轻.结论:SF对内毒素性ALI具有防治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磷酸化P38表达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张近波;张小乐;许国斌;李智强;董志兵;王文龙;李传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美托洛尔组(n=12),TFE小剂量组(n=11),TFE中剂量组(n=10),TFE大剂量组(n=12),另取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n=10).观察各组动物血流动力学变化,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及MMP-2和MMP-9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可逆转左心室质量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教(P<0.05或0.01),减少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P<0.05或0.01).结论:TFE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以及MMP-2和MMP-9的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重构.

    作者:王静;宋耀鸿;李宝石;蔡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联合应用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作用.方法:对于在ERCP中导丝反复进入胰管而难以进入胆管的病例,我们先采用胰管占据法技术(胰管留置导丝或支架),可使其中部分病例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但仍有部分病例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接着采用针形刀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以进一步提高ERCP的成功率.结果: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合应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切开技术共38例,成功进入胆管35例,成功率为92.1%,发生轻型胰腺炎1例.结论:对于较困难的ERCP病例,联合应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切开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的成功率,还可明显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柱;董金良;夏红兵;梁金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术式选择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术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经验,完善手术操作,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56例,其中154例行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以102例常规手术组患者为对照,考察两种不同术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神经组织损伤,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组甲状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及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也有明显缩短.结论: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术式选择,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建光;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十字交叉心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分析十字交叉心(CH)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CH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H患者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外科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40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23例(占57.5.6%),漏诊23例(占42.5%).40例CH患者中,25例合并右室双出口,9例合并大动脉转位,3例合并肺动脉闭锁,其他3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CH,但需与上下心室相鉴别.

    作者:张志芳;张玉奇;孙锟;钟玉敏;沈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三种红细胞指标在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RBC/MCV)在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求更准确的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的初筛指标.方法:选择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诊的426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56例非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以及4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CV、MCH和RBC/MCV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个指标、两者联合和三者联合共7种筛查方法的分析.结果:取MCV<82fL、MCH<26pg、RBC/MCV>5.9为截断值,MCV、MCH和RBC/MCV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7%、91.78%、97.42%和80.38%、83.27%、82.88%;MCV与MCH、RBC/MCV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7%、98.59%、98.12%和80.38%、80.19%、81.15%;MCV、MCH和RBC/MCV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0%.结论:单项检测中以RBC/MCv的阳性率高,RBC/MCV在地中海贫血的筛查评价中优于MCv和MCH:MCV+MCH+RBC/MCV联合检测是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更为准确的指标.

    作者:何聚莲;余志衡;唐林国;王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腔内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总结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施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分析52例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Fontaine分期Ⅱ~Ⅳ期)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效果.结果:18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动脉夹层伴急性血栓形成7例,动脉破裂3例,假性动脉瘤3例,腹股沟血肿2例,蓝趾综合征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衰1例.分别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13例效果良好,1例趾端坏死,1例小腿坏死行膝上截肢,1例心梗死亡.结论: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髂骨植骨加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

    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较为常见,运用带血供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髂骨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运用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中华;夏翠兰;刘娟;邓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髓样相关蛋白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定位

    目的:构建小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的真核表达栽体,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RP8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带有血凝素(HA)标记的载体pcDNA3-HA上,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并且该质粒能够在NIH3T3细胞的胞浆、胞核中广泛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成功构建带有HA标签的MRP8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正确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RP8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伍丽琼;吴翠玲;王娟;徐佳;邓鹏;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对我院1 440例婴幼儿进行正反血型鉴定试验,其中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借助显微镜判断,根据三种方法的凝集强度、正反定型的相符率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在凝集强度和准确性方面均高于凝聚胺法和盐水试管法,特别对于月龄1个月以下的婴儿在血型鉴定中的准确性与盐水试管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鉴于婴幼儿血型鉴定特殊性的特点,采用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不仅操作简单、快速、敏感,而且准确性更高.

    作者:吴争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殊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骨干培训,采取自身对照方法,通过培训前后2次问卷进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同伴教育技能评估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同伴教育骨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分和9.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技能评估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讨论能力、调动同伴教育人员的自主性等能力方面上均有较大帮助.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骨干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或招募适当的同伴教育骨干对同伴教育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曾丽芳;聂军;绍辉;苏俊红;陶中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碘化钾法抽提冻存外周血DNA的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碘化钾法从冻存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的产量及质量.方法:对400μL冻存血标本(-20℃保存半年)及200 μL新鲜血标本(4℃保存不超过1周)分别采用KI法提取基因组DNA,比较其浓度和纯度.并进行CYP2C19相关基因的PCR扩增.结果:通过增加处理标本量,可以相应提高从冻存外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产量,但获取的DNA纯度低于新鲜血标本.结论:KI法提取DNA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

    作者:刘珺;胡祥鹏;马升高;王均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7%,健康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9%,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作者:韩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EB病毒BZLFIN基因编码区的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B95-8细胞获得BZLF1N基因的cDNA,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载体中含有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全长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获得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伊强;陈丹;李雯;刘奇才;欧启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5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进行5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h0GTT),探讨OGTT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35例疑似反应性低血糖受试者,均行82.5 g葡萄糖的5hOGTT,检测0、30、120、180、240、300 min血糖.结果:35例受试者根据2 h血糖变化诊断糖耐量正常(NGT)21例(60%)、单纯糖耐量减低(1GT)8例(23%)、糖尿病(DM)5例(14%)、低血糖1例(3%);5 h检查中共筛查出低血糖22例(63%),服糖后2 h出现低血糖1例(5%),服糖后3 h出现低血糖9例(40%),服糖后4 h出现低血糖12例(55%),服糖后5 h出现低血糖0例(0%),低血糖再现率82%.诊断服糖后低血糖的人群中IGT伴发率达36%.结论: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服糖后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63%,其中IGT的伴发率也高达36%.所有低血糖均发生在服糖后2~4 h,对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进行4h 0GTT低血糖筛查敏感性达100%,比5h 0GTT更容易完成.

    作者:黄菊芳;徐文辉;王丹;谢俊;何筱莹;许向东;廖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用康复新复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17例

    放射性卣肠炎为盆腹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辐射事故中遭受意外照射引起的肠道损害,是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出现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进而导致细菌移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同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1].

    作者:陈火明;李治桦;安娟;宋永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时45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患者做好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5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2~3个月后骨折均达临床愈合,随访6~34个月45例均已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文姬;汤骏;祝崇雪;淦细红;王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将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96.89%: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为对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各项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卧床休息,取DVT体位,穿弹力袜,认真地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指导,导管的妥善固定,及保持伤口无菌,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兴丽;杨婉仪;周成宇;于新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J管在小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应用

    小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主要应用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输尿管中下段狭窄、输尿管囊肿等.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根据不同疾病所采用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2例共45侧,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华;吴文波;陈勇;唐静;饶品德;熊春凤;蔡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低砷染毒对小鼠致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低剂量砷染毒小鼠致肾脏脂质过氧化情况.方法:96只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组,设0、50、500、5 000μg/L 4个染毒组,再将每个剂量组分4、6、8周3个染毒时间点,经饮水染毒,测定肾脏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水平.结果:在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均随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则是均随着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现象,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活性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OD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低砷可以诱导小鼠肾脏的抗氧化损伤系统出现适应性的增高.随着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终会造成小鼠的氧化损伤.

    作者:高艳芳;郭有;胡恭华;邹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