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丽;杨婉仪;周成宇;于新发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CpG ODN 1668对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与卡介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皮下接种T24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癌细胞的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BCG组;(3)小剂量CpG ODN 1668组;(4)中等剂量CpG ODN 1668组;(5)大剂量CpG ODN 1668组.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天起给药,共4次(第1、8、15、22天),在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早期给药);同样方式另设5组动物,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起(第7、14、21、28天)于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延迟给药).观察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结果:早期给药时,在CpG ODN 1668各剂量组和BCG组,肿瘤生长均被抑制,裸鼠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中等剂量和大剂量CpG ODN 1668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组.延迟给药时,CpG ODN 1668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与对照组和BCG组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CpGODN 1668的早期应用,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其抗肿瘤效应是非T细胞依赖的.当加大使用剂量时,CpG ODN 1668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而当肿瘤负荷较大时,CpG ODN 1668和BCG的延迟使用对膀胱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作者:何威;周佩军;沈周俊;马斌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别嘌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肾衰竭伴有轻度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别嘌醇治疗组患者别嘌醇100~3mg/d,控制血尿酸于正常范围内.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差异.观察终点为:血肌酐较基线翻倍,进入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或血清肌酐>707μmmol/L),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升高,但别嘌醇治疗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2.331,P=0.023和t=3.673,P=0.001).别嘌醇治疗组有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时照组有1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别嘌醇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9%比56.25%.X2=5.111,P=0.024).结论:别嘌醇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延缓轻中度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邓英辉;张沛;刘华;贾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施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分析52例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Fontaine分期Ⅱ~Ⅳ期)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效果.结果:18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动脉夹层伴急性血栓形成7例,动脉破裂3例,假性动脉瘤3例,腹股沟血肿2例,蓝趾综合征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衰1例.分别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13例效果良好,1例趾端坏死,1例小腿坏死行膝上截肢,1例心梗死亡.结论: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主要应用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输尿管中下段狭窄、输尿管囊肿等.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根据不同疾病所采用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2例共45侧,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华;吴文波;陈勇;唐静;饶品德;熊春凤;蔡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 Ⅰ较正常时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 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彭娜;向定成;苏磊;张亚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创伤性膈疝属胸外科的急危重症,虽发病率不高,但伤情及症状复杂且多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易被延误诊治.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8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冯清耀;岑雪英;郝敬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组11例,高级别组19例.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图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r CBF、r CBV、r MTT、r PS均值分别为1.41±0.16、2.31±0.28、1.69±0.83、6.67±2.28;高级别胶质瘤的r CBF、r CBV、r MTT、r PS均值分别为4.96±2.17、4.69±1.65、1.29±0.55、19.19±8.65.两组r CBF、r CBV、r PS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劲柏;任伯绪;雷红卫;蔡新宇;熊浩;胡新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张近波;张小乐;许国斌;李智强;董志兵;王文龙;李传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联合应用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作用.方法:对于在ERCP中导丝反复进入胰管而难以进入胆管的病例,我们先采用胰管占据法技术(胰管留置导丝或支架),可使其中部分病例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但仍有部分病例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接着采用针形刀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以进一步提高ERCP的成功率.结果: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合应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切开技术共38例,成功进入胆管35例,成功率为92.1%,发生轻型胰腺炎1例.结论:对于较困难的ERCP病例,联合应用胰管占据法和针形刀切开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的成功率,还可明显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柱;董金良;夏红兵;梁金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对我院1 440例婴幼儿进行正反血型鉴定试验,其中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借助显微镜判断,根据三种方法的凝集强度、正反定型的相符率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在凝集强度和准确性方面均高于凝聚胺法和盐水试管法,特别对于月龄1个月以下的婴儿在血型鉴定中的准确性与盐水试管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鉴于婴幼儿血型鉴定特殊性的特点,采用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不仅操作简单、快速、敏感,而且准确性更高.
作者:吴争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RBC/MCV)在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求更准确的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的初筛指标.方法:选择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诊的426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56例非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以及4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CV、MCH和RBC/MCV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个指标、两者联合和三者联合共7种筛查方法的分析.结果:取MCV<82fL、MCH<26pg、RBC/MCV>5.9为截断值,MCV、MCH和RBC/MCV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7%、91.78%、97.42%和80.38%、83.27%、82.88%;MCV与MCH、RBC/MCV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7%、98.59%、98.12%和80.38%、80.19%、81.15%;MCV、MCH和RBC/MCV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0%.结论:单项检测中以RBC/MCv的阳性率高,RBC/MCV在地中海贫血的筛查评价中优于MCv和MCH:MCV+MCH+RBC/MCV联合检测是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更为准确的指标.
作者:何聚莲;余志衡;唐林国;王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进行5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h0GTT),探讨OGTT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35例疑似反应性低血糖受试者,均行82.5 g葡萄糖的5hOGTT,检测0、30、120、180、240、300 min血糖.结果:35例受试者根据2 h血糖变化诊断糖耐量正常(NGT)21例(60%)、单纯糖耐量减低(1GT)8例(23%)、糖尿病(DM)5例(14%)、低血糖1例(3%);5 h检查中共筛查出低血糖22例(63%),服糖后2 h出现低血糖1例(5%),服糖后3 h出现低血糖9例(40%),服糖后4 h出现低血糖12例(55%),服糖后5 h出现低血糖0例(0%),低血糖再现率82%.诊断服糖后低血糖的人群中IGT伴发率达36%.结论: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服糖后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63%,其中IGT的伴发率也高达36%.所有低血糖均发生在服糖后2~4 h,对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进行4h 0GTT低血糖筛查敏感性达100%,比5h 0GTT更容易完成.
作者:黄菊芳;徐文辉;王丹;谢俊;何筱莹;许向东;廖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致死率为10%~20%[1].然而,近年一些非艾滋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肿瘤等并发感染PCP数量增多,致死率高达50%[2].
作者:张辉;张进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下下肢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钠(Na+)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ASA Ⅰ~Ⅱ级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晶胶液组(研究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于麻醉前30 min输注高渗晶胶液4mL/kg,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8 mL/kg.比较两组患者循环、电解质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在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无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在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输液4 mL/kg后研究组血Na+与输液前比较有轻微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后基本恢复.两组输液后即刻与术前相比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预注高渗晶胶液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发生的低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无影响.
作者:陶敏;王文伟;王华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及机械通气带来的不适,特别是采用容量控制的通气模式的情况下,会产生人机配合不好,为了避免人机拮抗,影响通气效果以及避免气压伤等后果,需要对这些患者采取镇静处理[1].
作者:孙凯;张劲松;刘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肝门胆管癌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和其分义部以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60%.因常常累及门静脉、肝动脉或沿肝管向肝内侵犯,其外科处理较困难.虽术式不断改进,达到R0切除(即切缘镜下无残余肿瘤细胞)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其预后仍差,5年生存率约30%.
作者:潘龙;杜成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锁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8例锁骨骨不连应用外固定进行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16~55岁,平均38.7岁.研究其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疗效追踪观察.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减轻,1例患者在抬高手臂时有轻度疼痛,采用Constant功能评分,从术前(43.8±13)分提高到(70.6±17.69)分;X线片提示,2.5~3.5个月(平均2.8个月)内均骨性愈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5周时出现1根针道感染症状,经静脉输入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感染症状在1周内消退,无复发.结论:应用外固定治疗锁骨骨不连,特别针对感染性的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烈虎;苏佳灿;张文财;童峰;梁文清;张春才;张秋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小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的真核表达栽体,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RP8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带有血凝素(HA)标记的载体pcDNA3-HA上,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并且该质粒能够在NIH3T3细胞的胞浆、胞核中广泛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成功构建带有HA标签的MRP8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正确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RP8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伍丽琼;吴翠玲;王娟;徐佳;邓鹏;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凝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住点基因型,观察其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50例湖南籍汉族人UAP患者和146例健康对照中的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OX-1 501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和P=0.109).含有突变基因的(GC+CC)基因型与野生型GG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1,P=0.131):LOX-1 IVS4-7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和P=0.559),含有突变基因的(CT+TT)基因型与野生型C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0.886,P=0.692).结论:湖南汉族人群中LOX-1 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UAP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袁海军;曾高峰;袁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法莫替丁是第3代H2受体拮抗药,为非皮试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药理和临床研究显爪法莫替丁短期使用无明显剐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腹泻、恶心、纳差和耳鸣等,偶有白细胞减少、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1].引起过敏反应者少见,曾有文献报道法莫替丁可引起过敏反应[2-5].
作者:项琳燕;留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