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贺桂风;刘建国;李霞蓉;刘月辉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套扎组(EVL组)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套扎组(PR+EVL组)接受治疗.结果:PR+EVL组有5例(14.7%)再出血,EVL组有13例(38.2%)再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VL组有4例(11.8%)死亡,EVL组有6例(17.6%)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与单用内镜套扎术比较,其能更有效地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次出血,但对其生存期并无改善.
作者:丁世华;刘俊;王建平;李开学;刘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16例(17只眼),男14例,女2例;AS发病年龄14~47岁,平均(32±12)岁;葡萄膜炎发病年龄15~52岁,平均(33±14)岁,病史7 d~4年,持续时间为10~42 d,平均(28±8)d,有反复发作;15例为单眼受累,双眼受累者1例(6.25%),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16例(100%)患者均有腰痛史,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骶髂关节炎,15例(93.75%)HLA-B27检查为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眼液治疗后,15例好转,1例效果不佳,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多呈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与HLA-B27和病情活动有关;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可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并要积极控制AS,对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陈洁;何跃;陈梅;杨祖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2009年5月16-22 日,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依照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为一起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
作者:黄佐平;郭倩敏;曾艳芳;曹富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时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57BL 小鼠腹腔注射百草枯(20mg/kg)诱导损伤(PI组);2h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在损伤6、12、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血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24 h后观察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PI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给予百草枯后迅速升高,约在6 h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经丙酮酸乙酯治疗,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PI组,且在6h差异显著(P<0.01).结论:百草枯可引起小鼠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大量产生,TNF-α和IL-1β可能参与肺损伤过程;早期给予丙酮酸乙酯能降低TNF-α和IL-1β的释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邵阳;罗治彬;高洁;何建川;刘世平;游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细胞外基质蛋白SC1(extracellular matrix associated sparc-like 1,SC1/SPAR-CL1)又名BEN,HEVIN,DM-GRASP,ECM2,MAST9,RAGS1,属于SPARC家族抗黏附分子,是一个与细胞外基质分子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tosine,SPARC)具有同源性的小分子,SC1首先由Johnston和Coworkers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突触连接糖蛋白表达抗体的分子文库中筛选分离得到.
作者:林家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小儿下肢大而积皮肤撕脱伤并多发骨折在临床上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于创伤复杂和多发,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和遗有肢体伤残,正确积极的早期处理,对抢救生命,尽早修复损伤的软组织,防止感染,为骨折复位固定,恢复肢体功能关系重大.
作者:徐志强;方耀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检测放置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后的新西兰兔子宫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α(ER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观察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对动物生殖避孕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受试器械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受试器械组将节育器放置于输卵管内;阳性对照组将改良的爱母节育器放置于子宫腔内;假手术组重复手术过程,不放置节育器械;阴性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术后饲养恢复2个月,手术取出各组动物双侧子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Rα、VEGF、TNF-α检查.结果:受试器械组、阳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阴性面密度、阳性面密度和阳性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侧子宫ERα阳性面密度各组间表达均值在0.087~0.090之间;VEGF阳性面密度各组间差异较小,均值均为0.093;TNF-α阳性面密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均值在0.045~0.047之间.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0倍)受试器械组子宫TNF-α免疫组化照片,可见部分输卵管内膜上皮胞浆呈阳性;子宫ERα免疫组化可见部分黏膜下间质内肌细胞呈阳性:子宫VEGF免疫组化部分内膜上皮胞浆呈阳性.结论:从ERα、VEGF、TNF-α检查结果分析,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器后对新西兰兔子宫局部微环境无明显的干扰作用,不影响子宫输卵管相关生殖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性.
作者:王哲;孙付军;张勇;刘瑞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以携带人NDRG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采用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NDRG2对DU14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情况: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DU145细胞经腺病毒转染后westernblot检测有NDRG2蛋白(40 kD)特异表达.MTT比色及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NDRG2对DU145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d-NDRG2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d-Lac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及Ad-LacZ组比较,光镜下观察可见Ad-NDRG2转染的细胞生长状态明显变差,细胞变圆,边缘模糊.结论:通过腺病毒载体使细胞表达NDRG2基因,可以明显抑制DU145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高磊;刘学武;刘新平;王禾;于垂恭;赵毅;武国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结果.约半教以上的肝病患者甚至在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时PHT已经存在,而且伴随着肝硬化的进展,PHT的风险度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作者:金中奎;郎韧;陈大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2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30 h入院.30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剧痛,伴恶心,无发热,此后疼痛逐渐向右下腹转移,伴呕吐,无发热、寒战、腹泻.
作者:肖帅;刘龙飞;李峰;周筱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ROC)按体表面积给药的量一效关系,并确定其ED95值.方法: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采用单次剂量法按体表面积计算ROC的给药剂量,根据剂量不同随机分为4组:R4组(每平方米体表面积4 mg,4 mg/m2)、R5组(5 mg/m2)、R6组(6 mg/m2)、R7组(7 mg/m2),每组20例.采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护仪中力-移位换能器进行肌松监测,刺激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中第一个肌颤搐反应(T1)大抑制的百分率,并将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单次ROC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方法建立其剂量-反应曲线,并计算出ROC ED95值;记录ROC起效时间.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大抑制百分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P<0.01);起效时间各剂量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按体表面积给药的ED95为8.32 mg/m2.结论:采用单次剂量法按体表面积给药测得ROC的ED95为8.32 mg/m2.
作者:王冬梅;徐世元;张新建;张鸿飞;雷洪伊;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右室流出道再狭窄是心脏外科手术后中远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再狭窄可通过介入扩张等方法矫治.对于低龄低体重等特殊患者、复杂及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尚需依靠心外科手术处理.
作者:张毅强;聂振红;陈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时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胆囊静脉血管出血1例,肝脏实质损伤出血3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4例,胆囊动脉后支出血1例.采用电凝止血、止血纱布压迫、生物蛋白胶创面涂抹及镜下缝扎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1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直接中转开腹,止血成功.术后均放置肝下引流管1~2 d,术后无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针对不同的胆囊床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酌情处理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启平;周建春;代朗月;金平;赵孝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21岁,于2004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面部红斑伴关节痛、脱发,双手指出现雷诺现象.院外查抗SSA(+),SSB(+),抗ANA1:1000(+)颗粒型,ds-DNA弱阳性,尿常规正常.
作者:丁尧海;张爱平;郭云珊;王艳侠;李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s)蛋白激酶Cε(PKCε)和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及转位的影响,并探讨这两种PKC亚型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以第2~4代MF8分实验组(加 AngⅡ10-6 mol/L)和对照组(不加 Ang Ⅱ)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KC亚型ε和α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Image-pro-plus 4.0版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对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统计.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和实验组PKC亚型ε都存在于膜、胞浆和核-细胞骨架,实验组强度明显增强,尤以核-细胞骨架为甚;对照组PKC亚型α主要存在于核一细胞骨架,而实验组α亚型存在于膜、胞浆和核-细胞骨架,强度都明显增加,尤以核-细胞骨架为甚:且PKC亚型ε和α荧光强度半定量比较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Ang Ⅱ对PKC亚型ε和α在MFs的表达和转位有显著影响,提示PKC亚型ε、α可能在MFs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本科室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21例使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结果:对该21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所有患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均治愈,治疗时间短者14 d,长者30 d.结论: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护理重点是在糖尿病基础护理之上,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创面负压的维持以及惠肢血运的观察.
作者:林秀丽;杨浩瑾;周雷;赵圆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对诺如病毒(norovirus,NoV)NoV/Jiangmen056/2006/china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株进行重组鉴定分析.方法:用JV12Y/JV13I、COG2F/GⅡ SKR、JV12Y/GⅡ SKR三对引物对NoV基因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RT-PCR,PCR产物纯化回收、测序,利用Clustal X、MEGA4.1、SimPlot3.5.1软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NoV/Jiangmen056/2006/china株由Lordsdal株的RdRp区和Mexico株的capsid区重组而成,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株由NLV/VannesL169/2000株的RdRp区和SaKaeo-53株的capsid区重组而成.结论:Nov/Jiangmen056/2006/china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是两种不同型别NoV重组株,而后者是国内首次检出的新型G Ⅱ.b NoV重组株,上述结果丰富了我国重组NoV的研究资料.
作者:宋灿磊;戴迎春;胡贵方;向文龙;聂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反流对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因心悸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61例,其中通过超声心动图发现主动脉瓣反流患者86例,并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11例);其余75例为对照组.测量各人的冠状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PDV)、舒张期平均流速(MDV)、血流速度积分(VTI),并比较所得的数据.结果:各主动脉瓣反流组冠状动脉的PDV、MDV、VT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增加,PDV、MDV、VTI呈下降趋势.结论:主动脉瓣反流会降低冠状动脉的PDV、MDV、VTI,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
作者:刘晓真;刘少中;叶木奇;黄泳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时3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时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33例中,3例于术后1周、8例于术后1个月、7例于术后半年、4例于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9例于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无好转2例,治愈率66.7%(22/33),有效率93.9%(31/33).全部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损伤情况,在适当时机采用相应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结构和功能恢复.
作者:王双乐;李创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 Ⅰ~Ⅲ级,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保持中心静脉压在6~12 cmH2O.A组使用药物为2%利多卡因,B组为等比重布比卡因,两组均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8.观察患者麻醉后下肢感觉平面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8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分别于麻醉前即刻、椎管内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5、10、15、30、60 min测定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下肢感觉平面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8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可行并且安全.
作者:刘梅;金红永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