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伟;胡建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1].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渐发展为病理性骨折[2].
作者:高维;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拉米夫定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明确的疗效.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出现耐药、治疗后不能达到停药标准等.尤其是治疗后虽未耐药但不能达到停药标准时怎么办?是将抗病毒治疗进行到底还是强行停药,或再找其他办法?显然,将抗病毒治疗进行到底和强行停药均不是好办法.前者将增加耐药率,后者可能复发.我们对这部分患者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立东;吕慧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和分布以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7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诊治经过.结果:26例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7例自动出院.结论:广州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为5~9月,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是主要高发人群,普及规范疫苗接种,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是降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杨艳红;苏嬿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比较2,4-二氯苯胺重氮法(DCA)和钒酸盐氧化法检测血清结合胆红素的结果.方法:根据NCCLS(EP6-P)评价方案,评估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偏倚.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8 5),Ⅰ、Ⅱ、Ⅲ组检测结果无差异,Ⅳ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应建立与方法学相对应的血清结合胆红素参考值范围.
作者:刘云军;李雄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卵巢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基础,辅以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使大部分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但终70%的患者有复发,部分患者产生耐药,治疗效果很不理想[1].目前,化疗仍是复发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就复发性卵巢癌化疗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贺彬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检测RGS16在大肠癌表达情况,并评估其是否涉及了大肠癌的转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62例大肠癌及23例相应正常组中RGS16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GS16在细胞浆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明显增高(P=0.000).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生远处转移原位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比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大肠癌高(P=0.015).结论:RSG16在大肠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
作者:张渝;刘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于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基因的表达调控,从分子水平探索麻醉药影响机体免疫的机制.方法:将IL-2Rα基因上游调控序列驱动的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Jurkat细胞.转染48 h后的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 group)及分别加入1 μmol/L异丙酚(P1),10μmol/L异丙酚(P10),50μmol/L异丙酚(P50),100μmol/L异丙酚(P100)和200 μmol/L异丙酚(P200)组.在异丙酚处理后1 h(T1),5 h(T5),10 h(T10),24 h(T24)使用荧光测定法检测CAT活性.结果:T5时,P10、P50、P100组及P200组CAT活性较T1时CAT活性出现显著变化.随着异丙酚处理时间继续延长,T10和T24时CAT活性改变并不明显.P1组CAT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P10组T5时CAT活性较C组升高17%(P<0.05).P50、P100组及P200组T5时CAT活性仅为C组CAT活性的80.2%,49.3%和11.3%,呈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浓度及作用时间均影响其对IL-2Rα基因的表达调控.临床使用浓度异丙酚对IL-2Rα基因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而高浓度异丙酚对IL-2Rα基因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提示异丙酚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陆瑜;李锦;刘思宇;高勇;李淑琴;韩如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创面愈合是机体自身恢复其表面连续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是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相关激素参与这个过程,通过刺激细胞趋化、增殖,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彤成,终收缩伤口并重建组织的完整性.目前,创面愈合,尤其是一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欧邦军;梁自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残喉内肉芽的诊治,以及分析影响残喉内肉芽生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间在我科施行36例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线结组和无线结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线结组和无线结组中残喉内肉芽变化情况不同,无线结组中残喉内肉芽常常会自行消退,线结组中残喉内肉芽随着线结的脱落或手术去除也会逐渐消退,且手术术式的不同与残喉内肉芽生长相关.结论:对喉部分切除术后残喉肉芽组织的处理应区别对待,对无线结裸露的可随访观察,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必须排除肿瘤复发;对有线结裸露的可先观察线结脱落与否、肉芽增生情况,必要时在喉镜下去除线结后继续进行临床观察.对术后肉芽增生致喉狭窄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晓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为探讨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情况,给胃癌手术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以及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l-2低于化疗前,而p53和CD95高于化疗前.化疗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术前化疗能够抑制胃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p53和cD95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对于改善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蔡红星;李周儒;程言博;董国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伟春;孙嵘;胡国萍;吴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纯钛表面接枝RGD肽,测定表面培养成骨细胞蛋白的合成、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的表达.结果:RGD肽修饰后材料表面细胞总蛋白合成、ALP活性提高,骨钙素表达提前.结论: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陈奕帆;万乾炳;宋光保;刘长虹;杨晓喻;王剑;巢永烈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临床上,手术时间较短的下腹部手术(如剖腹产)和骨科下肢手术(如取内固定)均可在单次腰麻下进行.用常规22G腰穿针做腰麻,常发生术后头痛等并发症.如果采用腰硬联合穿刺技术,易发生术后腰痛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用25G腰穿针行腰麻,省略皮肤局麻及硬麻穿刺针做引导,通过50例临床应用,证实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郑铁成;高立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中重度OHS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早发组患者为42例(58.3%),迟发组为30例(41.6%).迟发组胸腹水、肝肾功能不全、重度OHSS发生率和妊娠率均高于早发组(P<0.05),迟发组患者注射HCG当日的成熟卵泡数高于早发组(P<0.05),但雌二醇水平(3 673.44±472.31)pg/mL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早发组和迟发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掌握两种分型的发病特点,对于中重度OHSS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文静;罗喜平;蔡倩芳;廖碧翎;谭晓嫦;邓群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5~55岁153例女性为检测对象,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栓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结果:绝经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22),且绝经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185),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224),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和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关系密切,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明显降低,绝经可能是导致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作者:邢晨芳;范国裕;段言峰;李丹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以4~10个月多见.复位后部分患儿可能再次复发肠套叠.复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明确,现通过对我科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观察,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的关系.
作者:汪岭;魏亚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作者:魏华兵;曹子昂;刘强;傅于捷;钱晓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霍奇金病(HD)为淋巴瘤中一大门类,随着化学和生物治疗方法的改进,其临床治愈率已达80%以上.HD的正确诊断、分期以及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与否是拟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全身代谢性显像技术,对HD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瑾;黄赖机;张秀萍;李健;叶家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检测S100A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和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患者、50例CIN患者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患者鳞状上皮组织中S100A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S100A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在CIN Ⅰ、CIN Ⅱ、CIN Ⅲ中的表达也逐渐增高;(2)S100A9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3)S100A9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血管侵犯无关.结论:S100A9在宫颈鳞癌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朱雪洁;郑飞云;邹双微;朱雪琼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患者女,31岁.左侧肩关节间歇性不适数年,现因生育哺乳期,感觉加重,活动稍受限,自觉抱小孩劳累所致,查体格检查:发育良好,智力正常,患侧皮肤无红斑及色素沉着,皮温正常,皮肤感觉正常,活动稍肥限.
作者:艾勇;熊艾平;文黎;龚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8期